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贴身太监竟是徐妙云

大明:我贴身太监竟是徐妙云 第342节

朱橚摇摇头,“无罪!”

“一年一度的秋收,加上官府要登记在册,以备朝廷验收!‘

“本王知道你事忙,你走吧!”

“本王也是微服出巡,并不打算高调!”

“还请方知府成全!”

“殿下,大恩莫不敢忘!”

方克勤煞有介事,给朱橚行了一个大礼。

然后转身就走。

君子一言,重若千钧。

方克勤这种正人君子,一个谢字,并不需要仿佛强调。

他连孩子都没有告别,走的潇洒。

朱橚摇头一笑,这天下若百官都是如此,

皇帝就省心了。

不过他知道这只是做梦,朱橚目送方克勤出门之后,将注意力转到方孝儒身上。

中午,吃过饭的几个人,从济宁城出发,开始上路。

“他们已经离开了!”

“是去滨州利津县!”

“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安排一次刺杀……”

有人从城门上,远远望着朱橚他们离开的背影,自言自语。

……

从济宁去利津县,大概需要三五天!“

朱橚难得出门,并不急于回去。

他在路上,慢悠悠地走,马车的颠簸,却让朱橚有了许多奇妙的想法。(cdei)

“我不是还有一吨橡胶吗,回头做个车轮胎不过分吧?”

“对了,减震系统也安排一下,反正弹簧也不算什么高难度的东西!”

朱橚嘟囔着,他回头看了身后,自己还带了一些家伙。

那里边,可都是他带过来的宝贝。

发现石油,想要提取和分离沥青,没有,汽油。

需要大量的化学制剂还有朱橚自己做的设备。

炼油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朱橚从沈万三带回石油的那天开始,就在准备这些东西,

大规模的炼化,他做不到。

可是小规模的运用,朱橚却是可以的。

只要能向皇帝展现石油的价值,他不愁皇帝不把这些东西保护起来。

这也是朱橚走得相对较慢的原因之一。

他们又走了几日,中途路过州府,并不去报告。

方克勤也遵守约定,低调行事。

终于在有一天的午时,朱橚和徐妙云等人,来到了利津县城。

他们这几个外乡人跟车马,很快吸引了别人的注意。

利津县的衙役,上来盘问,

朱橚这次倒是没有隐藏身份,而是丢了块令牌出去。

衙役看到这令牌,吓得魂飞魄散,他连滚带爬,跑回去报告了。

“带着我们,往县衙走吧!”

朱橚也不为难这些下人,这利津县看起来非常穷困,不过这也难怪。

皇帝海禁之后,靠海的百姓,大概率是过得不太好的。

而且这里的地,很多都是盐碱地,一般的的植被都种不活,更不用说是庄稼了。

这导致去年还靠着海生活的百姓,不得不往内地迁徙,

而造成的后果就是,利津县的人口,急剧下跌。

在这里当县令,想来肯定不是一件美事。

“滨州利津县县令谢凡,乃是西北人士,前元举人,大明建立之后就一直在利津县当官!”

“他为官的官声还不错,为人也彪悍!”

“当年皇上还没海禁之时,就有他带着百姓抗击海盗的事迹!”

“本来这位也应该高升才对!”

“只可惜,他得罪了朝廷一位姓甄的官员,生生压了他五年!“

“如今那位虽然被皇帝砍了脑袋,可是他的亲朋都在,所以这位只能继续在这穷乡僻壤,当一个七品芝麻官!”

徐妙云曾经掌过一段时间的锦衣卫,以她过目不忘的本事,隐约记得这位利津县大人的名字,原因无他,那位甄大人被砍头,就是她经得手。

在翻看案卷的时候,正好看到认罪状里有这么一条。

当时她也就是随便看了一眼,但谁知道缘分如此奇妙,今日她居然会亲临利津县,

当日看过的卷宗,马上跟本人联系上了。

“沈万三给我找了个人,等回头再见他!”

“咱们既然打着种海水稻的名义出来,多少还是要见一见本地的官员!‘

“如果这位谢凡是个清官,那就好办了!”

朱橚正和徐妙云对话的时候,马车已经到县衙门之前,

利津县县令谢凡,看到朱橚留下来的令牌之后,慌忙赶来。

“下官,拜见圣人,吴王殿下!”

朱橚的名声,对于他这种九品芝麻官来说,可谓是如雷贯耳。

谢凡见到朱橚的时候,还有些激动。

朱橚从马车上走下来,道:

“谢知县是吧,本王这次来利津县,有两件事!”

“吴王请先进来,下官会慢慢听吴王细说!”

谢凡看了左右,果断将朱橚一行人引进县衙门。

朱橚和徐妙云等人环顾四周,发现这里破败不堪,

谢凡本人的官服,也有修补的痕迹,显然这位大人平时过得不怎么样。

朱橚点点头,这谢凡是不是好官他不知道,但至少是个清官。

等进入后堂,几个人坐定之后,朱橚问道:

“谢大人,我看着利津县,似乎也挺大,但感觉街上人烟稀少?”

“这是为什么?”

谢凡道:

“吴王有所不知,这利津县靠海,渔民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

“虽然北方不如福建,两广,江浙等地,但靠海吃海,也是百姓的营生!”

“后因为海岸边,常有海盗骚扰,百姓苦不堪言,去年皇帝干脆下了一道禁海令,让大明朝片板不得入海!”

“这百姓失了营生的手段,而此地的土地,几乎寸草不生,种田也无法养活自己!”

“无奈之下,许多百姓都迁徙到内地去了,只有一些有薄田的人家,才勉强在本地生活下来!”

“下官估计呀,再过十年二十年,恐怕利津县还会更加破败!”

谢凡提到这件事的时候,也是感慨万分。

他乃是前元举人,大明朝建立之后,投了朱元璋,这利津县他是亲眼见证它由繁华走向衰败,

利津县,可谓是大明朝的海禁政策下的一个缩影,

朱橚是能读懂谢凡不敢说出来的话,皇帝这个海禁政策,对于海边的身份,尤其是像利津县这种靠海吃海的地方来说,简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上层大人物轻飘飘的一句话,落在百姓身上,是重若千钧,

皇帝有皇帝的考量,百姓有百姓的难处。

首节 上一节 342/3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大耳贼,吾乃大汉皇叔是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