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 第23节

赵甲首说了一声,急匆匆地离开道观。

云逍看着几人的背影,神色变得冷厉起来。

没想到,揪出遵化城中建奴奸细的事情,竟然会牵连到自己。

不过,云逍却一点也不后悔。

接下来,范家肯定会疯狂报复。

只是,范家把云逍,当成是随手就可以捻死的蝼蚁,却未免太可笑了。

“把穿越者当蝼蚁?反派这是飘上天了啊!”

“试试?那便叫你们逝世!”

“我会将晋商八大家,全都连根拔起!”

……!

范公子一行三人,离开道观,来到了赵家峪村口。

“就是他们!”

一声怒吼从村中传了出来。

紧接着,就见从村子里,涌出一大群男女老少。

足有七八十口人,手中全都拎着棍棒、锄头、粪叉之类的东西。

领头的,正是抄近路回村的赵甲首。

“你们要干什么?我乃朝廷命官,这两位是范家的人,你们想造反不成?”

道录司的牛大人,被吓得面如土色,色厉内荏地喝道。

赵甲首上前,满脸堆笑,朝范公子拱手:“范公子,您是贵人,范家有金山银山,也不差一个酿酒的方子,何必跟云仙长过不去呢?”

范公子不屑地一笑,昂首看天。

“一群草民,也配跟公子说话?”

“让开,不然就让顺天府衙门,把你们全都抓起来!”

青衣老奴指着众人大喝,神态极为嚣张。

“跟云仙长过不去,就是断咱们赵家峪的生路。”

“不管是谁,敢动云仙长一根汗毛,就算是豁出全村人的贱命,也要跟他拼了!”

赵甲首收敛起脸上讨好的笑容,满脸凶狠,像是一头被逼急了的野兽。

“打死他们!”

村民们发出一声声怒吼。

泥块、牛粪,顿时如同雨点一般,飞向三人。

第20章 大赏叔父,前戏做足

文华殿。

殿外寒风呼啸。

殿内,愁云惨淡。

今天,崇祯召集内阁辅臣、六部九卿,商议国事。

如今的大明,可谓是多事之秋。

建奴大军还在关内,战事一时还难以结束。

拖欠军饷已经有三年,各镇总兵要饷的奏章没断过。

陕西大旱,民变不绝。

杭、嘉、绍三府海啸,溺数万人。

打仗需要银子,平乱需要银子,赈灾更需要银子。

崇祯和大臣们,都是焦头烂额。

君臣从午后开始,一直商议到太阳落山。

大臣们一个个又累又饿。

而文华殿中,又没有地暖,也没有生炉子。

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朝堂重臣,全都被冻得嘴脸乌青。

可皇帝陛下,却没有要结束的意思。

当臣子的,自然只能咬牙坚持着。

站在一旁的随堂太监王承恩,暗中搓了搓手,心中不住感叹。

“为了封赏云仙长,陛下也真是费尽了心思啊!”

“不过云仙长关系到大明存亡,以及陛下的生死,怎么封赏他都不为过!”

直到掌灯时分。

崇祯似乎这时才感到又冷又饿。

于是把王承恩一通厉声训斥,斥责他伺候不周。

王承恩唯唯诺诺,连忙安排太监搬来暖炉,让人去御膳房准备晚膳。

很快,就有太监搬来三个煤炉子,清冷的文华殿里,终于有了几许暖意。

“咦,这炉子,有些名堂!”

礼部左侍郎徐光启心细如发,立即发现了端倪。

他仔细打量了炉子一会儿,忍不住一声惊呼。

众人这才注意到三个炉子。

崇祯朝王承恩,使了个眼色。

王承恩会意,上前向众人一番介绍。

“这煤炉既能取暖,又能做饭。”

“煤炉中烧的不是寻常的煤块,而是蜂窝煤。”

“不仅炉火旺盛,耐烧力强,还能燃烧通透,因此煤烟少,不会煤气中毒,并且干净卫生。”

众臣一阵啧啧称奇。

“陛下,这小小煤炉,却是关系到社稷民生。若是将这煤炉推广,必定可以造福百姓。”

徐光启目光闪烁,显得十分兴奋。

有资格到这里的大臣,都是大明最顶尖的人物,都是老油条了,他们瞬时就明白了崇祯的用意。

让大臣们受冻,原来是为了推广这煤炉。

而这事情,既不会伤害到他们分毫的利益,还能为他们博得好名声。

于是,他们纷纷向崇祯进言,立即在京城内推广这种煤炉。

崇祯顺势让工部、户部,立即着手办理。

礼部尚书温体仁趁机大拍马屁:“陛下圣明,有了这种煤炉,让无数百姓受惠。大明有如此圣君,乃万民之福!”

其他大臣反应过来,阿谀之词,不绝于耳。

崇祯摆摆手,道出真实用意:“造福百姓的,是那造出煤炉之人。此人功在社稷,应当重奖!”

徐光启躬身一拜:“陛下圣明,对于这种有功之人,朝廷的确应该不吝赏赐!”

很多大臣都眉头大皱。

原来,他们还是想错了。

陛下这么费心的搞这么一出,不仅仅只是为了推广煤炉。

主要是为了重奖造煤炉的人。

这也未免太小题大做了。

因为,就算煤炉的用处再大,那制作煤炉的,也不过是个低贱的匠人。

赏赐一些银子也就是了。

值得皇帝陛下这么费心?

那人到底是谁,会被陛下如此看重?

众人都在等崇祯的下文。

谁知,他却不再多说一句。

等了一会儿。

在大臣们的期盼中,太监们送上晚膳。

首节 上一节 23/6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无双皇子,镇守北凉十三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