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 第392节

张溥冷笑道:“一群无用的废物,这是要弹劾云逍子,还是让他更受皇帝器重?”

陈之遴不解地说道:“江南士绅,人人恨不能将云逍子凌迟,又岂会助他?天如兄此话怎讲?”

“这奏章中列举云逍子的罪状,一是残害士绅,二是大肆敛财,三是道士干政,四是荒淫好色……洋洋洒洒十几条罪状,哪一条不是皇帝首肯,甚至是亲自参与其中。”

“弹劾云逍子,不正是弹劾皇上?这道奏折一旦呈上去,不但扳不倒云逍子,反倒会让皇帝龙颜大怒,不仅上书的官员会被申饬或是罢官,前来京城请愿的士子们,也会遭受无妄之灾!”

张溥一语道出奏折中的问题所在。

陈之遴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赶忙拱手求教:“以天如兄所见,这奏章该如何写?”

“其一,云逍子藐视皇帝,指使东厂、禁军如家奴,此行江南,宛如皇帝出巡。”

“其二,以谪仙自居,凌驾于天家之上,大肆培植党羽,妄图架空皇权,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有此两条,再设法让皇帝身边的人,寻找时机吹吹风,就足以置云逍子于死地!”

张溥阴沉沉地一笑,智珠在握,

“高明,委实高明之极!”

“朝中官员、江南士绅,浸淫官场数十年,在天如兄面前,宛如刚破蒙的学童。”

“有了天如兄指点,云逍子此次必死无疑!”

陈之遴连连赞叹,喜不自胜。

“可惜。看不到云逍子这妖道授首之日!”

张溥一声叹息,随即得意地一笑:“身在诏狱,却能置妖道云逍子于死地,将来定会传为佳话,甚至青史上也会留下一笔。死而无憾,死而无憾矣!”

“天如兄在这里安心呆着,说不定事情会有转机。”

陈之遴安慰张溥了几句,然后兴冲冲地走出牢房。

就在陈之遴前脚离开诏狱,一名锦衣卫千户匆匆走入指挥使办公的签押房。

一名身穿大红袍的中年男子,在桌案后巍然而坐,正是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刘兴祚。

早在一个月前,刘兴祚就从辽东赶到京城,就任锦衣卫指挥使。

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锦衣卫已经气象一新,非骆养性执掌锦衣卫时可比。

那千户将一份案卷放在桌案上,然后垂手退了出去。

刘兴祚翻看了一会儿,合上案卷,发出一声冷笑:“一群不知死活的蠹虫,这是把云真人当成是严嵩呢!”

第316章 这次让叔父知道朕的手段!

当年,严嵩父子权倾朝野。

徐阶收买嘉靖皇帝最为宠信的道士蓝道行,这位‘蓝神仙’在某次扶乩时说:“贤者辅臣(徐)阶、尚书(杨)博。不肖者(严)嵩父子。”

嘉靖皇帝深信不疑。

徐阶立即命人弹劾严嵩父子,结果严嵩致仕,严世蕃发配。

严世藩也是作死,在被发配雷州后,竟然买通官员,跑回到南昌老家,继续花天酒地。

嘉靖知道后大怒,下令将严世藩捉拿下狱。

大臣们一心想要置严世藩于死地,于是准备继续弹劾他。

素有大明“第一鬼才”之称的严世蕃,入狱后仍自信满满,面对众臣的弹劾,他得意地说:“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

大臣们将弹劾奏章草稿弄好了,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三位堂官去拜访首辅徐阶。

徐阶看了后,立即将奏折扔掉,说:“这些罪名哪一个不是经过皇帝同意,严世蕃才去办的?弹劾严世蕃,就是攻击圣上。三位大人是要救严世蕃,还是要放他?”

随后徐阶掏出早已写好的奏折。

奏折很简单,只弹劾严世藩两条罪状。

一是严世蕃无视王命,擅自从发配地逃回祖籍南昌,大兴土木,私聚亡命之徒,并且常常自诩祖宅有王者之气。

二是严世蕃私自勾结窝寇和蒙古人,意图不轨。

徐阶的奏章一递交不久,嘉靖就下旨斩了严世蕃,严府也一并查抄。

张溥显然是把崇祯当成了嘉靖,把云逍当成了严嵩和严世蕃。

他的计谋,不可谓不毒辣。

没有皇帝能容忍自己的权力被染指,崇祯皇帝同样也不例外。

如果不出意外,云逍注定会失宠。

一旦失去皇帝的庇护,江南士绅这庞然大物,要想收拾一个道士那还不容易?

只是张溥做梦都不会想到,时代完全不同了。

知道自己在十几年后,会于煤山自缢的崇祯,此时正求着给某个道士当‘侄儿’呢,哪里是当年的嘉靖皇帝?

云逍这个穿越者,更不是严嵩、严世蕃。

陈之遴及其身后之人,更是没有料到一件事。

此时锦衣卫的指挥使,可不是以前的骆养性。

新任指挥使刘兴祚,因云逍的举荐,从一个不受信任降将,一跃成为天子亲军指挥使,正一门心思想要立功,寻找机会报恩。

在陈之遴重金贿赂掌管诏狱的锦衣卫千户,准备进诏狱探视张溥的时候,刘兴祚就得到了消息。

张溥与陈之遴在牢房中的一举一动,说的每一个字,甚至是说话时的神态,都被记录的一清二楚。

刘兴祚立即入宫觐见。

崇祯正在文华殿中处置奏章,刘兴祚被带到殿外。

正欲进殿,周皇后的凤辇到了,刘兴祚赶忙退到一旁低头躬身,不敢直视。

周皇后下了凤辇,向刘兴祚问道:“你便是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

刘兴祚忙作答:“正是末将。”

周皇后温声说道:“好好做事,莫要辜负圣恩,以及举荐之人对你的信任。”

刘兴祚斩钉截铁地答道:“定不负陛下隆恩,娘娘重托,以及云真人知遇之恩。”

周皇后点了点头,迈步走入文华殿。

崇祯从文山中抬起头来,问道:“皇后来啦。”

周皇后看到崇祯疲惫的样子,不由得一阵心痛,开口道:“虽然国事繁忙,陛下也要爱惜身子,切莫太过劳累。”

崇祯摆摆手,笑着说道:“如今国事刚有起色,辽东、福建、河南等地喜讯不断。朕身为天子,又怎敢有丝毫懈怠?”

接着他问道:“皇后这时候过来,有什么事?”

周皇后道:“眼瞅着就快要到中秋了,臣妾想啊,叔父在江南孤零零的一个人,不免孤单,何不让人接他回来,热热闹闹地过个节?”

崇祯听出周皇后话中的弦外之音,顿时收敛起笑容,问道:“今天又见着谁了,在你面前说叔父的不是了?”

“陛下圣明,果然是什么都瞒不过。”

周皇后坦然承认,“母亲带着弟媳今天入宫,她们显然是得了江南士绅的好处,在臣妾面前不住絮叨,尽是叔父在江南如何之类的话。”

崇祯眉头大皱。

对于周皇后的娘家人,他可没什么好印象。

“她们虽然是替江南士绅说话,可臣妾倒是看出,叔父如今已经是处于风头浪尖之上。”

“臣妾深知,叔父关系到江山社稷,乃至咱们这一家子的身家性命,万万不能有任何闪失。”

“臣妾怕叔父这次深陷泥潭,到时候连陛下都难以保住他,不如将他请回来,江南的事情,以后再徐徐图之。”

“后宫本不得干政,臣妾这次斗胆,还望陛下三思。”

周皇后忧心忡忡地说道。

崇祯站起身来,负手在殿中踱了几步,停下脚步后,发出一声冷笑。

“西洋传教士伙同江南士绅,不仅谋害了皇兄,还妄图加害于朕,若非叔父识破他们的奸计,朕此时,恐怕已经躺在病榻上了。”

“这大明江山,是朕的,也是天下万民的,绝不是江南士绅的禁肏!”

“触碰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便要闹,甚至不惜弑君,可见其猖狂到何等地步!”

“不杀,朕愧对皇兄,愧为人君。不杀,不足以震慑宵小!不杀,不足以彰显皇权威严!”

周皇后一阵动容,神色也变得冷厉。

江南的重重积弊,都可以容忍,反正这么多年都是那样了。

然而江南士绅谋害自家男人,这是万万不能容忍的。

以贤淑著称的周皇后,此时也动了杀机。

只是想到有可能引发的后果,周皇后又是担心不已:“江南士绅鼓动百官,朝野沸腾,矛头直指叔父,这又该如何是好?”

“皇后还真是健忘,叔父是何等人物?他指使松江知府叶正德,以催缴钱粮赋税为借口,向江南士绅下手,又怎么可能会没有后手?”

崇祯摇头而笑,“叔父此时在江南,怕是正等着京城中的消息,看朕这次如何表现呢!朕这次若是表现欠佳,岂不是让叔父失望?”

顿了顿,他肃声说道:“这次,便让叔父知道朕的手段!”

首节 上一节 392/6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无双皇子,镇守北凉十三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