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 第526节

让人苦闷的是,敌人连面都没露一个,自己就败了。

“云真人说的太好了!”

“此时我终于信了,科学才是真正的经世致用之学!”

“寒窗十余载,所学皆是道德性命之学,除了科举,再无任何用处,哪有科学来的实在?”

“科学才是真正能救大明的大学问,我心意已决,从明天开始拜入科学门下!”

……

看到很多儒生开始转向支持科学,孙元化叹道:“云逍子借助天象,一举扫平科学之阻碍,洗涤民众之头脑。不得不承认,这道士,的确不简单。”

“何止是不简单?”

“初阳,你不谙为官之道,不通权谋,自然是看不出云逍子的非凡手段。”

徐光启摇头一笑。

到现在,这个弟子还在煮熟的鸭子嘴硬。

孙元化道:“学生还是不明白,请老师点拨。”

“这次的辩论大会,从始至终,就是云逍子的精心谋划啊!”

“公然辱骂衍圣公府,引起天下沸腾,正是为了天下瞩目,借着衍圣公府为科学造势。”

“孔氏北宗、南宗,突然临阵倒戈,让儒家猝不及防。这意外的翻转,就让辩论大会胜负已分,科学名分已定。”

“紧接着又借助日食、地震,证实科学之力量,让天下人对科学笃信不疑,心生敬畏以及浓厚的兴趣。”

“这一环套着一环,堪称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为师宦海沉浮数十年,也不曾见过如此高明的手段。”

“科学有云逍子,是科学之大幸,大明有云逍子,乃大明之大幸!”

徐光启赞不绝口。

孙元化沉默下来,半晌不语。

“初阳,你一直坚信,大明非天主不可救,为师此前也是同样的信念。”

“然而天主教耶苏会狼子野心,图谋我大明,铁证如山,又哪里是什么救星?”

“云逍子,才是我大明真正的救星啊!”

“你若是继续对他持有成见,那可就是真的冥顽不灵,顽固不化了!”

徐光启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让孙元化陷入沉思。

……

吕祖观。

云逍一身道袍,戴着一副墨镜,仰望着天空。

这一幕,说不出的……和谐。

这是他在江南的时候,让方以智找工匠精心打造的。

镜片是用水晶磨制而成,金丝镜框、镜腿。

云真人今天戴墨镜,是为了观察日食,才不是为了在女人面前装什么。

其实根本不需要他刻意去装什么。

从柳如是和董小宛眼神中,就知道此时两个女人满心都是崇拜。

这让云真人的虚荣心得到了巨大的满足。

预测日食、地震啊!

这不是神仙手段,又是什么?

她们哪里会知道,云真人这次之所以能精准预测,不是什么神仙手段,更不是什么科学。

即使到了后世,也没有任何手段,能提前预测到地震,何况是现在?

云真人作弊了!

历史知识也算是能力的一部分,因此倒也不算是作弊。

云逍恰好知道,崇祯三年的这一天同时发生日食、地震。

这在历史上可是极为罕见的事情。

并且因为这次的天象、灾害,直接引发了中西历法之争,这才诞生了后世的农历。

因此云逍对这件事的印象极为深刻。

这么好的机会,要是不加以利用,岂不是愧对穿越者的身份?

这么做很不科学。

可为了推广科学,给天下读书人洗洗脑,云真人也只有做出巨大牺牲了。

“孔庙和朝堂上,应该会很热闹吧!”

云逍笑了笑,摘下墨镜。

就在这时,突然从道观东南角落传来一声尖叫:“救命啊,快来人,救命……”

云逍听出是韩蓉的声音,顿时大吃一惊,拔腿就循声疾奔而去。

杜大寒等护卫速度更快。

等云逍赶到的时候,看到几个护卫正七手八脚地将一个人,从茅坑里扯出来。

能掉进茅坑的,除了倒霉侄儿,还能有谁?

在日食和地震发生之前,云逍曾叮嘱道观中的所有人,全都呆在空旷的场地里。

日食不会带来什么灾难,地震也只是有震感,也不会出什么事。

可偏偏就出事了。

云昊突然肚子疼,去了一趟茅厕。

正蹲坑的时候,日食、地震陆续发生。

云昊惊慌失措之下,掉进了茅坑中,直到刚才,才被韩蓉发现。

好在茅坑不深,并无性命之忧……可实在是太臭了啊!

云逍深深地看了侄儿一眼,心中一声长叹,然后默默地离开。

第459章 又是一个叛变投敌的

辩论大会的第二天。

《大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名为《科学是打开真理大门的唯一钥匙》的文章。

作者:云逍子。

该文以极其通俗易懂,却又逻辑严密的语言,阐述了什么是科学。

并通过大量实证,阐明了利用科学,能够发现宇宙自然以及万物的运转规律,打开一扇扇真理的大门。

文章给读书人造成的冲击,比大海啸还要猛烈。

西汉的儒学提出,世上存在一个根本而又唯一的‘理’。

近两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读书人,皓首穷经,孜孜不倦,去寻找这个所谓的‘理’。

结果……自然是毛都找不到一根。

到了宋朝,程朱理学提出‘格物穷理’。

只要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最终就能豁然贯通,寻到这个‘理’。

读书人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格了数百年。

天天格,年年格……结果,自然是格不出一根毛来。

再后来。

一个名叫王守仁的,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差点把自己给格死。

最后他幡然醒悟,对天下读书人说:你们别忙乎了,‘理’这个东西,就在每个人的心里面。

人们只需要为善去恶,凭着良知,知行合一,就足矣!

心学,让天下的读书人挣脱理学的桎梏。

然而心学却是明显是在避重就轻。

并没能告诉人们,该怎么去追求真理,最终让读书人成了夸夸其谈、百无一用的废物。

其实到了明末这个时代,哲学领域处于一个相当混乱的状态。

程朱理学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像刘宗周、黄道周这样的大儒,名气虽然大,却只是少数。

读书人尊敬他们,却并不意味着对禁锢头脑的理学有多少兴趣。

而心学发展到现在,已经完全沦为空谈之学。

首节 上一节 526/6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无双皇子,镇守北凉十三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