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第208节

自己则去见秦操。

第136章 是盟友,就来砍张鲁

有魏延引路,吴懿来到河边。

河边一道白衣身影。

身形瘦削,站如青松,腰配一柄长剑,远望青山绿水。

“军师,人带来了。”

魏延提醒一声然后站到一旁。

身影顿了下转过身。

吴懿凝神定眼端详对方。

第一眼,相貌堂堂。

再看一眼,太年轻了。

很难想象,这样的少年郎,真的能在长坂坡七进七出,又在南昌一把火烧尽几十万曹军。

事迹摆在眼前。

轮不得你不相信。

吴懿不敢大意,试探问道:“先生来此有何贵干?”

秦操言简意赅,“止戈。”

吴懿听后放声大笑,像是听到什么好笑的事情。

却见秦操面色淡然。

双眸平静如一潭死水,只是静静看着吴懿,一句话也不说。

“哈哈……哈……”

笑声越来越小。

吴懿被看得浑身不自在,最后尴尬地笑了两声。

笑罢,瓮声瓮气质问:

“你我两家是盟友,当初是先生邀请我主出川抗曹,如今却阻拦我主攻略荆襄,是想背弃盟约吗?”

这种话也就骗骗小孩。

诸侯只是响应讨曹檄文号召,一没明文规定盟约,二没合兵一处祭天举行誓师大会。

所以盟友间全靠自觉。

当然,吴懿的话也有作用。

至少从大义层面,不能明目张胆背弃盟友,否则名声扫地。

“将军此言差矣。”

秦操轻轻摇头,解释起来:

“你我并未刀剑相向,何来背弃盟友一说,将军多虑了。

天子已经下诏,封玄德公为荆州牧,统领荆襄九郡。”

吴懿一惊,“诏书何在?”

秦操给魏延一个眼神。

魏延取来诏书,交给吴懿亲自查验。

看到诏书最后“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玺印,吴懿手一抖。

诏书差点脱手而出。

坏了。

荆州成了刘玄德地盘。

也就是说,攻打襄阳就是侵略盟友。

“嘶~”

背叛盟约的竟是自己?

吴懿人都麻了。

直到魏延抽走诏书,吴懿才回过神来。

声音中压抑着怒火。

“先生好深的算计,哄骗我主入荆襄,全在为刘玄德做嫁衣,今日之事,我会如实禀告我主,告辞!”

狠狠瞪了秦操一眼,吴懿心知无法挽回,干脆利落转身便走。

“将军想无功而返?”

清冷的声线传入吴懿耳中。

吴懿脚步顿住。

沉寂半晌开口:“先生何意?”

秦操反问,“汉中如何?”

话音未落,吴懿忽的转身,面上难掩惊诧之色。

听这话的意思,像是要帮他取汉中。

刘璋与张鲁仇深似海。

当年刘焉派张鲁打汉中,张鲁打下汉中后自立。

彼时刘璋继位。

哪能忍得下这口气,立刻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

双方至此争斗不休。

刘璋做梦都想除掉张鲁,占据汉中这块兵家必争之地。

吴懿仍觉得有些不真实,“我少读书,先生不要骗我。”

这话引起魏延不满。

军师何时骗过人。

“废话,”魏延冷哼一声,“军师向来言出必行。”

一众护卫怒目而视。

见此,秦操不以为意,将计划娓娓道来:

“张鲁从上庸出兵,集结兵马三万攻占新野,进逼樊城。

又从汉中调运兵马、粮草。

如此,汉中势必空虚。

将军若轻装简行奇袭,定能一战夺取汉中,此等泼天大功,比起攻占襄阳孰重孰轻,将军应该知道。”

吴懿当然知道。

襄阳距益州山高路远。

远没有汉中战略价值大。

吴懿却是惊疑不定,“先生为什么不自己取汉中?”

“唉~”

秦操叹了口气,“玄德公尚需稳定荆州,取汉中分身乏术。”

这个回答吴懿勉强接受。

又提出问题:“张鲁的三万兵马若回援,汉中仍不好取。”

秦操淡淡道:“你我两家是盟友,自当守望相助,我会帮你拖住。”

话说到这个份上,后顾之忧结解决,吴懿再无疑虑。

于是做出保证:“等先生动手后,我即刻撤出襄阳。”

秦操点头,“一言为定。”

“告辞。”

吴懿抱拳郑重拜下。

接着迈着轻快脚步离开。

脚步声逐渐消失。

确认四周无人,魏延压低声音:“汉中乃兵家必争之地,军师即便自己不取,也不能让刘璋所得。

还不如留给张鲁,至少张鲁手下无强将、谋士,日后必亡。”

首节 上一节 208/2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水浒:我能敕封天罡地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