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第222节

鲁肃嘴角露出苦涩笑意。

所谓漫天要价,坐地还价。

荆南四郡全要不现实。

他的目标就是长沙郡,毕竟只有长沙郡与江东接壤。

可刘备明察秋毫。

上来就把他的目标堵死。

谈判刚开始就结束。

这时,诸葛亮提出建议:“荆南四郡没有,有一地能给吴侯。”

第145章 十万,你要合肥不要?

柳暗花明又一村。

鲁肃重燃希望。

不说荆南四郡,只要能得到一块地盘,对主公也算有交代。

“何处?”鲁肃忙问道。

“别急。”

诸葛亮微微一笑,转而看向刘备,“主公,借地图一用。”

刘备命人取来地图。

不多时。

地图摊开在书案上。

诸葛亮手持朱笔,描红江东地盘边界,一笔点在庐江郡某处。

“吴侯坐拥江东六郡,继承父兄之志,可图北上王兴之业。”

一顶高帽甩过来。

鲁肃替自家主公接过。

“先主孙伯符在世时,曾试图奔袭许昌解救天子。我主亦有北上救出天子,匡扶汉室之心。”

诸葛亮不置可否。

就当鲁肃说的是真的。

笑了笑,指着朱笔点出的“某处”分析:

“吴侯若想北上,可从水路进军,从濡须口抵达巢湖,再由巢湖经施水、淝水向西进入淮水。”

一边说着,诸葛亮将提到的几处河流描红,路线一目了然。

鲁肃盯着地图沉吟不语。

以他的战略目光,自然能看出这是北上最佳路线。

也是最适合江东的路线。

不过北上的话,和他的“榻上策”,以及公瑾的“二分天下论”,可以说是背道而驰。

他们的策略是先西后北。

先向西谋夺荆、益二州,积蓄足够的力量,再北上图王业。

想到这,鲁肃皱眉道:“孔明不必绕弯子,请直言要给予我主何地。”

“正是此处。”

诸葛亮朱笔轻轻落下,圈住施水河畔某个二字地名。

赫然是“合肥”二字。

鲁肃面部肌肉抽搐,有些恼火说道:“合肥是曹操地盘,孔明如何给予我主,莫不是在诓我?”

诸葛亮羽扇轻拍鲁肃,和颜悦色安抚,“子敬勿虑,待亮细细说来。”

鲁肃耐着性子听下去。

“得合肥其利有三。

其一,吴侯若得合肥,可遏制南北水上交通,向西可图豫州,向东可图徐州,进而可图中原之地。

其二,可将战线向北推进,缓解江东中枢吴会之地压力。

其三,取合肥,可得淮南,江东水师往来迅速,运兵、粮草效率大大提高。”

最后,诸葛亮作出总结。

一言以蔽之,取合肥,对江东有百利而无一害。”

话里话外全是北伐。

关于荆州那是只字不提。

鲁肃稍一思考,便知诸葛亮的深意。

尤其是谈到水路交通。

让他想起一件事。

荆州落入刘备手中,则长江上游也被刘备掌控。

江东水上优势荡然无存。

诸葛亮是在提醒他,与其图谋西进伤两家和气,不如北上合肥,开辟一条新的水上战道。

一念通达,鲁肃面上难掩轻松笑意,向刘备拱手致意,“合肥有重兵把守,玄德公可否相助?”

此刻,鲁肃做出让步。

按照谈判规则,另一方也该退一步,你好我好大家好。

刘备呵呵一笑,“孙刘两家是盟友,理应守望相助,吴侯若攻合肥,备一定尽绵薄之力。”

这个回答鲁肃并不满意。

于是追问道:“恕在下直言,敢问玄德公如何相助?”

诸葛亮适时接过话题。

羽扇指着地图向西推移,最后停在“新野”位置上。

“子御已夺下新野,或许接下来一年,都会待在此地。这一年,想必足够吴侯夺下合肥。”

“啊?”

鲁肃小吃一惊。

有秦子御待在新野,曹操必定派重兵驻守宛城。

相应的,合肥必然空虚。

如此,机会便来了。

鲁肃也知道,以刘备军如今的兵力,让秦操独守新野,吸引曹操的注意力,已经做到了极致。

甚至有些冒险。

鲁肃有些哭笑不得,“孔明瞒得我好苦啊,早告诉我子御在新野,何苦废这般口舌?”

诸葛亮却是不认,“子敬休要冤枉我,若不先陈明利害,你家那位吴侯怎会善罢甘休。”

两人相视而笑。

一个是善意微笑。

一个是苦笑。

失落、怅惘、悲戚等情绪,一时涌上心头。

鲁肃强忍落泪冲动,“玄德公之意在下已知晓,回去后,定然劝说主公攻合肥,在下告退。”

刘备、诸葛亮送到门外。

“玄德公请留步。”

“先生慢行。”

简单话别,鲁肃乘车离去。

马车消失在远处。

空有“吱呀”声远远传来。

“至此,抗曹一战才算正式结束,主公终于能腾出手,专心处理荆襄之事,与民休戚。”诸葛亮轻声轻语。

“是啊,”刘备由衷感叹,“若无军师、孔明,备岂能有今日。”

“不敢当。”

诸葛亮驻足凝望北方,眸中的惆怅浓到化不开。

“子御独守新野。

首节 上一节 222/2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水浒:我能敕封天罡地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