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家祖李世民

家祖李世民 第131节

几位老臣颇为欣慰,以前针对此事出面的有魏征,魏征去世了,本以为再无刚直之臣,没成想多了一个李义府。

不少人,都面带笑意轻抚着胡须。

李二面上有些不好看了,他也在猜测李义府的反对是其本意,还是自己孙儿的意思。

“那依爱卿看来,此事当如何来办?”

“在臣看来此事不难,陛下仁孝天下,又爱民如子,泰山祭祀刻不容缓,然所过之境不得供奉、不得扰民、不允黄土铺道,

所行所食所宿,皆由内库的拨付,如此祭祀天父地母之心更诚,又能让利于民,岂不两全其美。”

原本还看他顺眼的几个老臣,听到他这话胡子都被扯断了几根,还以为是队友呢,没成想是助攻的,神什么扰民,这是关键吗?

关键是李二不折腾,不乱跑,扰民也只是一个借口罢了。

在场的臣子,又真的有几个把百姓装在了心里。

李二一听哈哈大笑,片刻笑止道:“倒是朕想得简单了,爱卿所言才最为合理,那便如此来做吧,诸位还有无异议?”

不少人屁股离地,但很快又坐下了,他们倒是想反对,但一时之间找不到理由啊。

李二都说了,这次不劳地方接待,一切由内帑拨付,这还怎么说。

“众卿无异议的话,此事便交由来济和李义府来打操办,尽快与司天监一起,推算出良日,朕想着明年春日颇为合适。”

两人再度出班领命。

封禅作为高规格的礼仪,可不是说帝王随便去泰山转一圈就行了。

先是确定去泰山的日期和线路,接着还要选定要带的臣子人选,看看哪些人有资格,

勒石记录,搭建九层高阶,告天地书,李二上山从哪条路,下山从哪条路,都要有明确的安排,怪不得一些老臣不愿意,确实有些折腾人。

至此早朝结束,李二从立政殿回到甘露殿更衣,心情大好,所以坐在殿中发了会癔症,没有第一时间处理奏折。

“陛下,皇太孙的信。”

李二愣了愣才反应过来,笑着道:“这孩子也开始偷懒了,上一封还是他在武龙时所写,这都过去快十日了,呈上来朕看看,

看来要去信训斥他两句,再不按时来信,便派人将其接回来。”

一边说着,一边拿起畅清放在案台上的信,微微一怔道:“怎么是两封,难道是之前一封有延误?”

“两封信乃是一人送来,想是太孙殿下同时写了两封。”

李二微微颌首,不再言语抽出信看起来,他先拿起的是李厥对矩州战况的分析和布局,微微一怔,矩州有战役?

看得没头没尾,眉头微皱将此信放下,拆开另一封来看。

这一封开始便说了矩州之战的原由,自己孙子游历到矩州城外与谢法成的儿子发生了冲突,写得极为详细,

当看到下半部分的内容,他的面上浮现了一丝寒意。

看完信,他直接在殿中踱起步来,自己孙儿没错,再三忍让,但老四还是不知晓进退,说好听一些,青雀是长辈,

说得严肃些,李厥是君,李泰是臣。

是啊,皇家难道就不该享受天伦吗?

他也知晓,玄武之变自己给大唐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所以他在极力的挽救和维护,自己的孙儿和自己也是一条心的,虽然几次面对老四的刁难,也一忍再忍。

而这一次,李泰居然想要李厥的命,他心中自然愤怒。

好一会再次坐回案几,犹豫着这封信要不要给李泰看,许久也难有决断,索性先放一边,将刚刚那一封没看完的又拿起。

看了片刻,他的嘴角浮现起笑意。

“畅清,皇太孙在矩州排兵布阵,以少克多,将地头蛇谢法成给办了,哈哈,这是太孙第一次亲临战场,不错,至少没有畏惧之心。”

他自然是高兴的,自己是百战得的江山,并不希望继承者是个怂包,

几个嫡子中,要说在武勇一道上,也就李承乾还算不错,少入军中锻炼过,李泰自小痴肥未入军中,李治胆气弱,况且当时未做他想,只想他能做个太平王爷,所以也未有武勇之表现。

现在孙儿有些表现,让他如何不喜。

他想得很远,就算自己百年之后,大唐交给孙儿,想来也无甚可担心的了。

这封信中,首先看得出,李厥对战场的敏锐性,初和谢法成之子冲突,便做好谢法成造反的准备,接着便是引蛇出洞,又让赵孝祖釜底抽薪。

虽然在布局上尚显稚嫩,但已经很不错了。

“太孙殿下最肖陛下,能取得如此之捷,臣倒是毫不例外。”

听畅清这话,李二再度哈哈大笑。

“厥儿之前还说,想将高句丽留给他练手,朕还以为他是玩笑话,看来,一直以来,他未有丝毫的懈怠,李靖也教得挺好,朕心甚慰。

来人,赏百金,赐绸五十匹给卫公府邸,对了,也让他进趟宫,看看他能给自己弟子的表现打几分。”

自有人领命去这排,李二铺开一纸想着先回这封信:

‘为帅者,未虑胜先虑败,你此局虽胜,胜在谢法成盲目自大,以有心胜无意,切不可生骄纵之心,若谢法成胜,汝当如何?

布局讲究全盘一以贯之,你只布了初局,对战局的变化应对无章,多是韦仁寿将你补齐。

依你之局,谢法成向南窜如何?

而韦仁寿便知,求得添州之地协助,形成包围之势,此是老将之谋也,你当有悟。

赵孝祖若不能攻下矩州又如何?

战场一旦开始,结束非你一言而定,所以当有后续兵力补充,应宣戎州、朱提之兵力为援,为矛也可为盾,如此胜可占下矩州,败可防卫西、北之地。’

写完之后,李二又从头看了一遍,觉得没什么问题,便将纸放在一边。

片刻目光再他度看向第一封信,长叹一声正待宣几个重臣来商议一下,便听报说萧瑀求见。

“宣进来吧。”

萧瑀进来之后,将两封奏书奉上禀道:“陛下,今早整理各地奏书,见有郎州、泸州都督府所来的奏书,事涉太孙殿下行程,臣便抽了出来。”

呈到案前,李二便看了起来,面上带着笑意。

两个人的奏本,一是细述了自接到李厥之令到用兵的全过程,其二便是夸李厥,说今次之功全是李厥运筹得力而来,

韦仁寿还说了李厥平易近人,能听得进忠言,他淡淡一笑。

第176章 长安城中(三)

李二看完韦赵两人的奏本,沉吟片刻,加上自己孙子所写,三人的印证之下,这场战役的始末他已经非常清楚。

韦赵两人献功于君,而李厥推功于臣,也算是君臣相宜了。

在与人相处中,自己孙儿五岁便待人以诚,这一点上,他从来没有担心过,不曾想和韦仁寿才相处两日,就能收其之心,得到这个老臣如此高的厚褒。

“萧卿家坐一会吧,稍后朕还有事要议。”

萧瑀称喏,便有人搬来一个类似马扎一样的凳子让他歇脚,现在他的实遣官职是尚书左仆射,算是第一宰相。

高士廉去世之后,右仆射空缺几年,去年正式任命储遂良为右仆射,现在还兼着商部尚书。

老房还在担任中书令,但他现在算是半退休状态,具体的职务是由两个中书侍郎于志宁、张行成负责。

其实之前的中书左侍郎是崔行师,只是这家伙是五姓崔家之人,前一段时间王氏疯狂攻击其余几个世家,又给崔行师安了几个莫须有的罪名,

李二顺水推舟便将崔行师给罢免了。

“着兵部尚书、吏部尚书、侍中、中书令、右仆射来见朕。”

再度有一波人出去宣达口谕。

并不多半个时辰,四人相继到来,分别是暂领兵部尚书李世绩,中书令房玄龄,右仆射储遂良,侍中兼吏部尚书长孙无忌。

见礼之后坐下,李二让人分别宣读了韦赵两人的信。

“陛下,请允臣领兵两万,臣保证两年之内平定南方,让这帮蛮族看看,轻视我大唐储君的代价,是他们付不起的。”

李世绩当先起身,中气十足的请求。

他说的其实半真半假,为李厥出气的心思有,表明自己忠君的态度亦有,更主要的还是想打仗,对于一个将军来讲,天天在京城养膘是几个意思,

其他几个,如老程、牛敬达之流,还能偶尔出去撒一下欢,但他已经被困京城很久了,自上次陛下亲征高句丽之后,就再也没有参与战事了。

“皇太孙无恙?”这是老房和长孙无忌问的,不待李二回复,长孙无忌作为亲舅爷又不满道:“陛下啊,就不该同意太孙去游历,这要…唉,大唐折损不起啊。”

现在几个真正心向李二和大唐的重臣,皆认为李厥是最好的帝国继承人,若是李厥有了意外,谁又可以克继大统呢?

李二摸了摸鼻子,这是连自己也埋怨上了。

恰在此时,李靖又到了,这次没有再宣读,而是让李靖自己看两人的来信,看完之后李靖道:“陛下,这两人的信过于修饰,有无太孙自己来的信?”

李二又将李厥那封写战场情况的信给了李靖,对方看得也极快,看完之后稍一沉吟。

“陛下,臣征突厥,万人突袭,殿下此次针对谢法成,其实用的是同样的法子,倒是懂得活学活用,以自己为饵,来了一招引蛇出洞,

从战略上来讲,太孙表现的极为不错。”

李二哈哈大笑道:“朕也觉得尚可,就是有些顾头不顾尾,看看这个。”

李二又将自己打算回给李厥的信拿给李靖看了,这次对方看得很快,片刻将信双手托还才道:

“陛下,您本就是无敌统帅,历经大战无数,几息之间您能有完整的布局臣并不意外,但太孙初临战阵,没有自乱阵脚已是难得,

更遑论他还能有如此布局,已不易矣。

见韦仁寿信件,言太孙虚心纳言,便是臣初次指挥时也做不到这一点…”

首节 上一节 13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签到五年,身份被祖龙曝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