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家祖李世民

家祖李世民 第93节

长安至洛阳约一千零八十里,共设驿站三十三个,等于说平均三十多里就是一个驿站。

第一个便是长乐驿,作为长安城东第一驿,也是目前较大的一个驿所,不少自东进入长安的官员,一般都会在此歇脚一日,选择第二日清晨入城。

李厥等人刚出发,自然不会在此驿站休息,况且他们现今是商贾,驿站也不会让他们落脚。

当然,若是远离长安,有些驿丞变通之下,说不得花点钱就能住,但在长安周边就别想了。

第二个驿所便是滋水驿,亦称灞桥驿,离长乐驿二十里,到长安也就三十里。

到这里附近的景致还不错,田间地头忙碌的乡民,远处错落有致的村庄,还能看到袅袅升起的炊烟,一副祥和之貌,

但过了滋水驿之后,相较之前泾渭分明,路边耕作的农夫不仅是穿着还是精神上都要差了一些,就连不远处村里的房子似乎也要更低矮些。

李厥心头有些不舒服,但也知这才是现下百姓的真实写照。

落日时分,他们进入了华州(渭南),作为长安东的第一大城,虽只有长安三分之一的大小,但还算是比较繁荣的,

此刻应该是宵禁钟响的时候,但或许是这两年政策的放宽,反正自进城之后,李厥便没有听到禁鼓,街上的人也都脚步和缓,并没有步履匆匆之感。

李厥下了马,无意牵着西门吹雪跟在身后,见到一个仕子装扮,李厥双手一叉行礼问道:“这位兄台,某为何不曾听闻宵禁钟鸣?”

那名仕子看了一眼李厥,又看了眼对方身后的阵仗,躬身还礼才道:“这位仁兄想是初来华州,早在一年前华州的宵禁便取消了,

不仅华州,往东的陕石、义马也皆没了宵禁,某也是刚从那边过来。”

“宵禁没了,那岂不是匪盗四起?”李厥假作吃惊道。

“某与三个同年结伴游历,还未曾见过盗匪,此一路驿所众多,官兵巡视频繁。再说这城中盗窃之事,听闻取消宵禁,反而变得更少了。”

李厥道了声谢,顺着主路接着往前走。

寻到一家客栈,自有小二过来,先是领着众人放好货物,又安排牲口歇脚之地,添了精料和水。

另一个伙计则领着他们上楼,安排住宿之地。

打开一屋,李厥嗅了嗅,还行没啥异味,里面打扫得也足够干净,不过武媚还是带着人,从马车里将李厥所带的被褥搬了上来,将床上之物统统换了一遍。

自家的主人,倒也没啥洁癖,弄雪花糖时和泥巴会动手,初建暖房熬粪时,他也能站在一边面不改色,就是对睡觉的地方要求高了些。

店伙计也不以为意,这年头见过奇奇怪怪的人多了去。

膳时,无意一样拨了点饭菜先吃,片刻后才叫李厥下来吃饭。

一夜无话,第二日李厥没有急着退房离开,而是带着众人打算到这边的市场去转转。

相较长安东西市,这边的市场要小得多,或许是被长安的光芒掩盖住了,市场的大宗交易几乎没有,只有一个个零售的商铺。

逛了一会儿,李厥便没了心情,往回走的时候,恰好路见一家在吃早饭,还不错,吃的是汤饼。

男人碗中稠稠的一碗,而他旁边的两个孩子碗里,却只有清汤。

男人看了一眼屋内,然后快速的将自己碗中的汤饼,分出了大半给两个孩子。

“快点吃,别让你们阿娘看到了。”说罢,还笑着在两孩子的脑瓜上各拍了一下。

这一幕很温馨,也让李厥的嘴角浮现了淡淡的笑意,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主要劳动力,所以有点好的自然紧着男人。

“怀英,若你为此地官长,该如何做呢?”

狄仁杰想了想道:“未深入调查不敢信口雌黄,若那样便是为恶了,不过此地离长安不足二百里,在我看来还是大有作为的。”

“战阵之道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然在富裕一地上,此三要素恰恰相反,天时第一,其次地利,再就是人为的干预,

风调雨顺,此为天时;华山县离长安近,此为地利之一,考验当地特色,看能不能发展支柱产业此为地利之二;

其三才是调集民力,让劳力不致闲散,此为人和。”

李厥的话,几个伴读都听得极为认真,发展一地民生经济,无非就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再加上合理的教化,但知易行难啊,

一个不好,善也为恶,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屡见不鲜。

回到客栈打点行装,众人出了城继续往东,薛仁贵每日要负责的便是,与前后军取得联系,让他们与李厥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既不会为外人知晓,也可快速支援。

出城之后,他便看到一群孩子提着竹制的篮子,个个衣衫褴褛,刚刚过去的寒冬让孩子们的脸上都带着细小的裂痕,还黢黑的。

李厥跳下马,来到马车上拿了些糕点,拦住了孩子们的路,看向最大一个女孩问道:“你们这是做什么?”

没人回答,大家的目光都盯着李厥手中散发着诱人甜香的糕点。

李厥将糕点给众人分了,那个女孩才一指远处道:“那边有石炭,我们去捡,城里有人收。”

所谓的石炭便是煤,在大唐煤用量挺大,但几乎全是用于冶炼上。

“怎么个收法?”

女孩举了举自己的竹篮道:“上好的,一篮子一文钱。”

“那你一天能捡多少?”

女孩露出一个腼腆的笑容,语气中带着一丝骄傲道:“我很快,有时一天能捡两篮子,比我阿娘还厉害。”

李厥夸奖了一句,便让他们去了。

……

PS:关于狄仁杰的称谓,初到东宫时,他还未成年,所以没有表字哈。

第122章 海晏河清?(二)

作为执政者,同情心过于泛滥并不是好事,这一点李厥也知晓。

虽然他是大唐储君,想改变一些现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

中午时分刚过,他们就到了潼关,也是大唐的雄关之一。

“公子,不如在此地滞留一夜吧,再往下便是函谷关,但离得太远,恐下午时间到不了。”裴行俭对路途颇为熟悉,相劝道。

李厥摇了摇头,潼关是一个军镇,这里压根就没有他想看的。

就在刚刚过关时,他还想着守关的兵士会不会为难,但也只是交了几个大子的过关费用,检查了一番他们的路引没问题,便放行了。

“接着走,若是真无落脚之地,晚上咱就宿在道边。”

他有了决定,众人自不好再说,在此补充了水和一些干粮,便再度前行。

落日时分,他们行走在官道上,天空自下午开始就阴沉的厉害,席君买包括薛礼和裴仁俭皆一口断定,夜间必然有雨。

观测天气,也是将领的必修课之一。

他们虽然带了帐篷,但真要下雨还是挺麻烦的。

抬眼四顾,恰好边上有个村落,道边有人正抱着碗吃饭,李厥下了马走到近前道:“老乡,这边晚上可以借宿吗?”

那人约三十许,将碗中最后一口粟米粥刨进肚子里,这才起身道:“能是能,只是没有好地。”

“无妨,只要能落脚便行。”

男人有些扭捏,面上微红道:“那个…那个…不免费。”

看他这样子,李厥面上浮现了笑意,纯朴的人,要个钱还有些不好意思,这要是在之前那个年代,早就把价目表给掏出来了,

所谓的农家乐,不仅比酒店服务设施差,还死贵死贵的。

当然,农人知晓说不免费三字,在李厥看来同样是一个进步,兴许因这里紧邻官道,时常有人借宿,百姓这才有了此觉悟。

“哦,需要多少钱?”

见李厥没有生气,农人伸出一个手指道:“一人一文。”

“这样吧,我们二十余人肚囊宽大,还有马匹的精料也需准备,我给你三贯钱,连晚上的餐饭也准备一下如何?”

男人先是哦一声,然后又吃惊的哦一声:“三贯?”

“对,三贯钱。”

男人慌不迭的点头,领着众人往村子里走,片刻来到一间茅草屋道:“客人,晚上便在此吧,总共三个房间想来是够了。

床不够,俺这就去让人准备,不会让客人们睡地上的。隔壁还有个院子,关牲口顶好。”

男人像是怕他们反悔,赶忙出口说道。

跟着进去看一眼,发现还算不错。李厥笑了笑,当着男人的面走到一车货前,拎起一个袋子,里面的铜钱相撞发出清脆的声音。

打开袋子,取出三吊钱,递给男人。

男人的手在衣服上狠狠的搓了一下,这才接过钱。

“你们等着,俺就去帮你们准备吃的。”

男人准备走,薛礼叫住他道:“床不必了,准备吃的就行。”

男人一愕,看了眼李厥,见对方点头,这才答应一声跑了出去。

李厥明白,这是连着的三间屋,自己在里面休息,薛礼他们无论如何不敢睡在他隔壁的,这便是尊卑,这点上,李厥不会自降身份。

前面有一个门楼,但也只能勉强遮风挡雨。

天空完全黑了下来,门楼边生了一堆火,一只刚杀好的羊在火上烤得滋滋直响,脂肪的香味惹得不时有孩子含着手指偷看,然后又被家里人在屁股上搂两下,

叽哩哇啦的扛了回去。

羊挺大,仅杀好的羊估计就有四十斤左右了,按当下的市价,这只羊价值应该在一贯三,

当然那是长安的市价,现在应该要便宜许多。

对于这个村子来说,羊或许是他们能拿出最好的东西来了。

首节 上一节 93/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签到五年,身份被祖龙曝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