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

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 第94节

  这段时间为了积攒声望,刘振华几乎没有将声望花费在提升实力上面。

  延川县和延长县内,紧张的气氛开始蔓延,刘振华手中的两匹马几乎是不分昼夜的在两个县城之间往返,不断的传播消息。

  侦查的队伍也在延安附近铺设了不少的眼线,只要一有异动他们就会将消息带回延长,随后被传令兵带回延川。

  “延安北,有流寇数千,已被招安,而后,有众三万亦是如此。”

  传令兵带来了很不好的消息。

  杨鹤心情大好,他看著单膝跪在案台前的王嘉胤,高迎祥和王二三人,这三人是陕北最大的一股流寇,眼下也被他招安。

  并且还是第一批前来投降受招的,他自然要好生对待,“你们也算是英雄,本官赐予伱们免死文书,让你们安心些,既然尔等已经受招,朝廷既往不咎。”

  “多谢总督。”

  三人拱手道。

  “另外,先拨给你们些粮食,让你们安抚手下兵卒。”

  “等到明日,跟随本官前去延川,本官要在延川县城前开设粥棚。”

  杨鹤说道,他派出去探查消息的兵卒告诉他,灶王不在延长,而是在延川。

  而且,延长依旧有灶王不少兵马。

  这等愚蠢的分兵之事都能做出来,让杨鹤不免有些轻视那灶王,果真是一个能人异士,不懂得如何带兵打仗。

  唯一让杨鹤感到意外的是手下兵卒报告,延长延川城墙皆是加固加高了,并且还被在外铺上了灰泥。

  不过杨鹤本来就不打算直接硬攻夺城,这消息杨鹤也没有太在意。

  王嘉胤三人对视一眼,延川那不是灶王领地吗。

  为何要在那里施粥,灶王也被招安了?

  不过不是说他们是第一批被招安的人吗?

  三人眼中皆是疑惑,不过还没有来得及问,杨鹤就将情况告知了他们。

  “那灶王要负隅顽抗,拒绝了本官的招安。”

  杨鹤说道。

  闻言,王嘉胤三人十分惊讶,灶王竟然没有接受招安,这么勇的吗,他们这么多的兵马都已经军心涣散,决定投降了。

  灶王那点人,为何还要负隅顽抗。

  “因此本官打算让你们给那灶王做个榜样,让他知晓,接受招安才是最好的选择,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

  杨鹤捋著胡须说道,那灶王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竟然还在负隅顽抗。

  延长县先搁置一边,拿下那灶王才是要紧的事情,至于饶国艳昌会不会腹背受敌。

  呵呵,延长最多不过三千兵马,杨鹤巴不得延长之人主动出城,也省去了他们攻城的麻烦。

  延安出兵了,并且还绕过了延长,直奔延川,这个消息伴随著张黑子急促的喘息被说出。

  刘振华目光闪烁,这些人明显是直奔他而来啊,他心情激荡,没有想到,竟然这么早就让他和朝廷碰上了,这才不过九月。

  和他想的明年开春朝廷才会有反应,足足早了将近半年时间。

  “计划赶不上变化啊!”

  刘振华感慨一声,不过他也不惧,有坚城精兵,他刘振华每过一日便会强大一分,而这危如累卵的大明王朝每过一日便会弱小一分。

  “传令下去所有人动员起来,准备防守城墙的器械,叛军最多两日便会抵达延川。”

  刘振华将消息放了出去,城中百姓哗然,他们没有想到,朝廷的官兵竟然这么快就来了。

  因为刘振华这些日子的思想宣传,延川百姓对于朝廷怀著极深的抗拒之心。

  他们得知消息以后,几乎是自发的开始帮助延川县的兵卒,帮助他们搬运守城要用到的圆木,石块。

  “嘿,我家虽然穷,但是我好歹还能贡献些金汁儿去!”

  街头巷尾的百姓们皆是群情激奋,想要拿下延川,也要过他们这一关。

  刘振华看著街道上的百姓,每每有人见到他总会激动的喊一声灶王。

  刘振华欣慰的回应,他们便继续投入到城墙的守备中去。

  “这不就是所谓的军民一心吗。”

  刘振华感慨道,多少皇帝将军都希望看到的军民一心,出现在了延川。

  他看著自身的信息。

  声望餐上限已经从原本的一千提升到了三千,这也就意味著他现在一日便可以获取两万七千声望点。

  一天九匹马,一天将近八十副轻甲,二十七副重甲。

  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

  刘振华缓步来到城墙上,守备的军卒齐声呼喝“灶王。”

  刘振华点了点头,随后看著眼下的城墙,此时的延川县城墙要比之前高大太多了,他径直来到一处比较开阔的地方,眼中浮现出绿色的轮廓。

  “放置。”

  在周围守备震惊的目光下,一个巨大的床弩出现在城墙上,旁边还有一支支摆好的巨大箭矢。

  精铁的铸造的箭头闪烁著寒光,箭头下面的箭翎亦是精铁打造,看起来宛如三把长剑,因此这玩意儿也叫做一枪三剑箭,粗壮的箭杆让周围的士兵毫不怀疑这玩意能够轻易的洞穿数人的胸膛,或许还能将人拦腰射断。

  刘振华看著眼前的床弩十分满意,这玩意叫做三弓床弩,由三把巨大的弓组成,能够轻易的射坏土夯的城墙,几乎相当于早起的炮了,唯一的缺点就是装弹速度慢,并且只能单发,需要三十人去运作。

  不过眼下刘振华也并不缺少人手。

  刘振华在每一面城墙上都安放了两台床弩,并且每台床弩还配备了十发箭矢,这几乎耗光了他一日获取的声望点。

  二百四十天兵被挑选出来,作为这床弩战时的弩手。

  他们皆是震惊于这床弩的庞大和巨大的威力,灶王竟然能够变出来这等兵器。

  这床弩岂不是能够轻易的射杀一排排兵卒。

  探子来报,朝廷派出兵马三千人,连带著招安来的八千匪众,已经抵达了延川县南十里处。

  “这情节有些眼熟,”刘振华感慨一声,招安的流寇被当做冲锋陷阵的炮灰了吗。

  上万人攻城,刘振华心中也有些忐忑。

  他还不知道,那杨鹤准备围而不攻,若思刘振华知晓,估计会乐开了花,毕竟他现在缺少的就是时间,拖得越久,对于他来说就越是有利。

  在城南城墙上,刘振华和手下兵卒严肃的目光下,远处终于出现了一条黑线。

  随后便是人潮,万人成潮。

  刘振华心情激荡,他们守城军卒加上乡勇也不过三千,对方足足有上万!

  不过刘振华还是想说一句,不管地方数量多少,优势在我!

  放马过来便是。

  感谢禁忌天王大佬的一千起点币打赏,感谢战争牧师大佬两千起点币的打赏!

  感谢快乐风男EE,vero一百起点币的打赏!

第121章 你就拿这个考验百姓?

  杨鹤,洪承畴,杜文焕三人骑著战马在三千军卒最前,周围军旗飘扬,手下兵卒持著武器列阵而行,不过对比刘振华的天兵民兵队伍,这些兵卒的脚步倒是显得有些散乱了。

  而且带甲率很低,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大多都只是顶著帽子,身上穿著些纸甲制服,看起来有几分兵卒的样子。

  大明的精锐兵卒皆是在九边,杨鹤匆匆调集而来的兵马皆是‘家丁’,有百分之十左右的披甲率已经是不错。

  明末虽然穷,但是一些军队甲胄的钱还是出得起。

  眼下崇祯皇帝对于陕北地区的农民军祸患还并不在意,并没有重视,杨鹤也认为这些农民军只是一些‘活不下去无地可耕’的农民而已,带著些救济款筹,这些农民军自然就会投降,就比如在陕北做大的王嘉胤高迎祥和王二。

  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协军。

  等到后面,崇祯六七年的时候,在围剿农民军打出威名的卢象升所部,三营六千名骑兵全部佩戴铁甲,两营火器步兵营四千人也全部身披绵甲。

  只不过这是卢象升东拼西凑筹备而来的,可以说是为了自己的手下军卒能够有甲胄费尽了心思。

  但是边军就不用如此,崇祯八年,入关剿匪的关宁军祖宽祖大乐部战绩突出,农民军一见到这支关宁军即大呼“何处来此铁帽子军”,那些关宁军带甲率百分之百不说,还有火器和红衣大炮。

  眼下杨鹤的兵卒带甲率低只是因为杨鹤不愿意去费尽心思凑齐这些甲胄,这人在政治方面倒是一把好手,但是对于治理农民军,他就有些力不从心了,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元气论’怎么会把用来补充元气的银子,用去筹备甲胄呢。

  洪承畴脸色有些不好看,因为士兵的带甲率实在是太低,这些兵卒在他看来都不是‘堪战之兵’,这样的兵卒怎么能够拉上来打仗呢,若是离了远了看,和那些农民军混在一起,外人都认不出来。可惜,官大一级压死人,他是杨鹤的下属,洪承畴也没有办法说些什么,只能够坐在马上,盯著前面逐渐出现在视野里面的延川县城。

  汇报中的延川县城:被加固加高,抹上了不明的灰泥的小县城。

  可是出现在洪承畴眼前的延川县城却让这个在军事上有著杰出才能的参政睁大了双眼。

  原本应该是一个小县城的延川此时却高大的宛如边关的长城。

  灰白色的城墙严整,洒落巨大的阴影,这种色调的城墙是洪承畴此生第一次见到。

  不仅如此,城墙上似乎还有著一种杀伤力极为惊人的武器,只不过由于距离太远,洪承畴只能够看出来那宛如小太阳一样的反光物。

  “这是延川县城?”

  洪承畴心中愕然,想要将那个汇报的军卒拉下去处死,这哪里是县城,哪里是稍微加高了一些。

首节 上一节 94/2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清话事人

下一篇:悟性逆天,我在三国建永恒运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