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这太子,不做也罢!

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699节

  这会儿也是一脸苦恼。

  这个问题,谁也没办法解决。

  毕竟商人逐利,那是天性,没错的……

  商人要是不逐利,那还叫商人?

  差四百月票……心寒!

第464章 卷五 李二斗群臣!

  有些事情,大家明明知道是怎么个情况,但又确实解决不了。

  到了这时候,就要权衡利弊了。

  李二是不愿意放弃这个策略的。

  毕竟正如当初房玄龄说的那般,他就算愿意信任李承乾,但李承乾手下的那些人能信任么?

  如今,李承乾雄踞西北,麾下控弦之士数十万!再配合上大明冠绝天下的军械,已经对大唐形成了一定的威胁。

  换句话说,他都不是怀疑李承乾的能力,会不会被其麾下那些人怎么着,他就担心李承乾的那些麾下会在未来鼓动李承乾行不可言之事!

  毕竟那可是从龙之功啊……

  看看大殿之下的这些人,一大半都是因为当初的从龙之功才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的。

  这就是前车之鉴!

  摇了摇头,李二说道:“这个问题确实比较紧要,但也不能因为这个问题就放弃经略西北的策略。”

  说完,李二看了看众人的反应,又说道,“这个问题也不是无解的。”

  说完,李二就一直盯着众人。

  众人一听他这话,顿时就是一惊!

  他们懂了!

  李二所谓的经略西北可不单单是针对李承乾的……

  这是要推动大唐内部的变革!

  想到这里,众人也是小心翼翼地瞅了一眼李二,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这才是李二。

  他要做的事儿,怎么可能那么简单。

  不把一件事儿的利益最大化,那还是李二?

  可大家虽然都听懂了李二的意思,但没有一个人敢开口,说到底,这件事儿,他们真就没有一个人敢开口。

  这种事儿,只能李二自己来说。

  毕竟这事儿是真的得罪人啊……

  而且,这也不符合他们的立场。

  别忘了,他们都是士族!

  李二看着他们的反应,倒也没有什么可失望的。

  他想借此推动的变革,的确和这些人的利益不符合,但要说心里一点儿芥蒂都没,那也是瞎扯淡。

  说到底,他想做的一切可都是为了大唐。

  见没人开口,李二这才说道:“是时候提高工匠的待遇了。”

  “陛下,不可……”戴冑刚开口,李二就微微摆了摆手,说道,“行了,你别说了,朕知道你在担忧什么,但大明王廷过去一年的发展我们都看在眼里。

  如果说,大明王廷只是依靠兵锋之强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想必诸位都不会相信吧?

  高明在过去的一年,主抓的重点其实只有两点。

  其一便是民生!

  高明在这一点上真的做到了很多官员都做不到的地步。

  众卿应该都知道,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大明王廷不说饥寒交迫,但绝对算得上遍地灾民!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据朕所了解,大明王廷几乎没让一个灾民因为饥饿而亡!

  想一下过去我大唐那几年的天灾吧,哪一年没有灾民死在饥寒交迫之中?

  高明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儿的?

  这就要说到高明主抓的第二点!

  工业!

  我们其实都清楚,当时的高明就算是变都变不出粮食的,所以他大肆发展工业,让大明王廷的货物,成为各国商贾甘愿远赴千里的紧俏货。

  然后又利用各国商贾的贪婪,和他大明独特的军械,从各国搜刮粮食,这才让大明王廷度过了最艰难的一年。

  从这点儿来看,工业何其重要?

  而那些工匠,何其重要?

  至于军事,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根本就不是高明所抓的重点,只不过是他随手做的一件小事儿罢了。

  当然,从这点儿来看,高明对于大明王廷的整体把控还是很精准的。”

  他还有句话没说,那就是李承乾确实已经成长到了让他都有些陌生的地步。

  魏征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殿下在过去一年,的确是做了很多了不得的事儿,以工代赈,说实话,就这个政策,当时是真的惊讶到微臣了。

  虽然自古以来,从齐景公开始,都有以工代赈的典故流传下来,但像殿下这般彻底将以工代赈完美实施下来的,还真是首例。”

  对于李承乾过去一年的表现,众人其实都认真的思索过。

  尤其是李承乾的以工代赈,不管是魏征还是戴冑又或者房玄龄,都研究过的。

  对此,没有一人不服气!

  “确实。”李二点了点头,道,“高明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未来,我大唐也可以吸取一定的经验。

  但朕想说的可不是这个,而是工业的变革。

  想必众卿都看到了,大明王廷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大明的工匠。

  说句朕极其不愿意承认的话,如今的大明,在工业之上,已然冠绝于天下!

  如果我大唐再不变革,那未来我大唐的商业就只能受大明王廷所制。

  虽然高明做事儿一直还算规矩,可别忘了,大明就是大明,大唐就是大唐!

  所以,是时候推进工业的变革了。

  要推进工业变革,首先,就要提高工匠的待遇!

  你们难道忘了,之前大唐的工匠,对日月山也是趋之若鹜的!”

  李二终于还是把话说了出来。

  没办法,大家都不愿意开这个口。

  抬高工匠的身份待遇,这放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件大事儿。

  “陛下,工匠的待遇之前已经提高过了一次,这还是不久之前的事儿。”戴冑说道,“要是再提高工匠的待遇,户部压力很大啊!”

  “哼!”李二闻言,冷哼一声道,“难道之前提高工匠的待遇,户部拿出了一文钱?如果朕没记错的话,那钱可是内帑出的吧?跟伱户部有何关系?”

  他知道戴冑之所以反对,不是户部拿不出钱的问题,而是立场。

  虽然大家都没说,但谁也不想工匠的地位能和他们读书人一样高。

  这就是所谓的阶层。

  “陛下。”吏部尚书高士廉说道,“短时间内两次拔高工匠的地位和待遇,怕是会引起很多人的反对,也会给更多的人一个错误的信号。

  最重要的是,怕是会让那些寒窗十年苦读的学子,心寒啊!

  若是奇技淫巧也是一条通天之途,那又有谁愿意再皓首穷经,寒窗苦读?”

  李二笑了,他就知道,哪怕是借助高明给的压力来推进这一件事儿,也是难上加难。

  立场这个问题,是没办法改变的。

  哪怕在场的几人都同意了,可这道旨意要是发了下去,天下的读书人都会炸锅的。

  打压工匠的地位,可不是大殿之上这几个人的想法,而是绝大多数读书人的想法。

  打个比方说,这就好比一个巨大的蛋糕,本来就他们这群读书人在瓜分,不管谁多谁少,甚至能不能吃着,但至少他们有吃这个蛋糕的资格了。

  可突然又来一群人跟他们一起来瓜分这个蛋糕,谁愿意啊?

  再说了,他们是真的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陛下,许国公言之有理。”房玄龄说道,“现在要是再拔高工匠的地位,还为时尚早,一来是距离上次提高工匠的待遇并没有多长时间。

  二来就是工匠暂且还没做出什么特别的贡献,不合适。”

  哪怕是魏征这会儿也站出来附议。

  不是他对工匠有什么看法,而是这个节骨眼儿上,是真的不合适。

  李二闻言,摇了摇头,对于这个结果,他不意外。

首节 上一节 699/11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喜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