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这太子,不做也罢!

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903节

  唯有思想上的东西,能触动虞世南这样的一代大儒。

  虞世南闻言,这次没再拒绝,当下就和众人跟在了李承乾身后。

  李承乾带他们去的是八年堂的课堂。

  他之前去看了课表,今天八年堂正在上实践课。

  而他们的实践课,做的居然是修桥铺路。

  李承乾他们来的时候,一群半大小子正在学堂里的人造河流上面修建桥梁。

  这把虞世南都看傻眼了。

  “殿下莫要告诉老朽,这是大明学堂的学子?”虽然虞世南不敢相信,但看着他们身上的衣衫,其实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李承乾点了点头,道:“为什么不是?”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虞世南气得直跺脚,“堂堂儒家学子,如同山野村夫一般,成何体统!”

  “什么叫有辱斯文?”李承乾却是冷笑道,“实践方得真知,他们今后可能成为一方父母官,自然得什么都会。

  只有什么都会,他们才会真正的造福百姓。

  我大明境内虽然河流不多,但也不在少数,若是让他们上任一方父母官,要不要解决治下百姓的出行问题?

  怎么就叫有辱斯文了?

  他们若是没有基础的文化知识,永兴公以为他们能修建出这样的桥梁?

  当然,今后,他们倒是不用自己做这种事儿,这不过是他们如今的学业罢了。

  而且,他们经历了这一遭,未来在对百姓的时候,也将明白百姓的难处,这难道不是好事?”

  “修桥有什么难的?”虞世南闻言就说道。

  听他这么一说,那正在修桥的学子中有一人当即就抬起了头,说道:“不难?不难你来?”

  “怎么说话的?”李承乾闻言,当即就怒喝了一声,道,“这是大唐永兴公,一代学宗,岂是你能冒犯的?”

  那学子闻言,当即就拱了拱手,道:“是晚生失礼了,不过晚生还是要说,修桥绝对不是在河面上铺几块木板那么简单!而且,也不单单只是在河面上修桥,在两座山峰之间也可修桥。

  当然,在哪里修桥不重要,重要是修桥的目的。

  所以,选址也是极其重要的。

  总的来说,修桥从立项到选址,再到施工、竣工,是一个极其繁琐的项目,其中要涵盖方方面面的知识。”

  虞世南听他说完,当即也被干沉默了。

  没办法,他不懂,所以当下也是无语。

  李承乾却是笑道:“抱歉,我大明学子在坚持己见这方面,却是过分了,倒是让永兴公见笑了。”

  “没有。”虞世南笑道,“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坚持,的确是好事儿,若是我大唐的学子,也能如此,老夫死而无憾。”

  他虽然迂腐,但在某些方面也是相当开明的。

  至少这学子的话,哪怕没说服他,但也确实是有理有据,至少他一时反驳不了。

  李承乾笑道:“那我们不妨看看,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而且,刚刚这小子其实也没说错,修桥铺路从来不是一件小事儿。

  从选址开始,就必须得到重视。

  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修建这座桥或者这条路。

  因为这直接决定它们为谁在服务。

  说到底,这就是民生,而民生其实是件极其复杂的事儿。

  打个比方,要修一座桥,东边有五十户人家,西边只有十户人家,但西边却是连接着一座县城,那么这座桥到底该修到哪边?

  这时候,就到了为官一方的父母官需要抉择的时候了。”

  “那殿下认为应该修在哪里?”虞世南好奇地问道。

  李承乾摇了摇头,道:“本王又没实地去看过,怎么会知道?不过,他们会知道的。”

  说着,李承乾指了指正在忙碌的众人。

  昨天那章等等……抱歉。

第585章 卷五 被打击的长孙无忌

  对付虞世南这样的人,李承乾还是很有把握的。

  虽然是个老学究,但只要在学问一道上镇住他,他还真吃这一套。

  当然,李承乾其实没指望在学问上镇住他,普天之下,还活着的人里面,还真没几个能在学问上足以震慑他的。

  初唐四大家,可不是白给的。

  只是大明学堂展现出来的东西都是虞世南从未见识过的,就凭这份新奇,倒是真让虞世南一时半会儿无从反驳。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这话是真没错。

  李承乾也没过多的给他解释这里面的东西,当下吩咐魏叔玉带着他们继续在大明学堂里四处转转,自己当下就回了大明宫。

  他可没时间一直陪着他们在这里看新奇。

  而且,他也看出来了,虞世南等人明显意犹未尽。

  既然如此,就让他们自己去看,去了解好了,有魏叔玉在一旁解说,也不怕他们看不明白。

  至于说会不会被虞世南等人偷师,这一点儿李承乾是真不担心,或者说一点儿都没放在心上。

  就他这一套,就算真被他们学去了,李承乾也只会偷着乐。

  要说什么入侵最恐怖,当然是文化啊?

  李承乾严防死守的,就是大唐的文教,若是大明的文教能因此进入大唐,他真的会谢。

  大明宫中,李承乾一回来就让人将李元景给宣了进来。

  婚也成了,长安那边也有交代了,接下来就是处理清水川的事宜了。

  这段时间,他其实自己也仔细思索了一番,就李元景的那点儿小心思,他不敢说完全拿捏了,但也的确算是摸清了他的脉搏。

  这会儿,英才殿里,李承乾看向李元景,笑道:“这几天小侄大婚,倒是怠慢了王叔,还请王叔多多体谅才是。”

  李元景笑道:“高明客气了,如今王叔也得仰你鼻息啊。”

  听到他这么说,李承乾当即就摇了摇头,道:“王叔这话说得,侄儿怎敢垂涎王叔的大赵王廷?

  还是如当初说的那般,以地易地。”

  “不不不……”李元景连忙摆手道,“高明也知道,王叔不说是个废物,但确实没有你这等大才,大赵王廷在王叔这几年的经营之下,一天不如一天,与其让大赵王廷毁在王叔的手上,还不如交由高明,普天之下,也就只有你才能化腐朽为神奇了。”

  若是以地易地,那大赵王廷就只能在大唐和大明之间受夹板气了。

  这可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他宁愿舍弃大赵王廷,也不愿意站在李二和李承乾的中间,这今后万一他们这对父子斗起来,第一个倒霉的不就是他?

  李承乾又何尝看不明白他的心思,但他如今的确需要和大唐之间有一个缓冲带。

  至少,在短时间内,他不想和大唐起正面冲突。

  尤其是他这几年想要迅速的巩固自己在西北的实力,就更不想在现阶段和大唐有什么冲突了。

  中间若是隔着一个李元景所掌控的大赵王廷,终归能遏制李二一番。

  “王叔的担忧,侄儿也明白。”李承乾笑道,“这样,三年,给小侄三年时间,三年之后,王叔是想尽归大明也好,还是想换个方向开疆拓土,大明王廷都将鼎力支持!”

  一听李承乾这话,李元景也是一惊。

  这句话里的信息量可是真不小。

  至少,李元景从李承乾的这句话里基本上可以得到三个重要的信息。

  一、李承乾有信心在三年内,让大明王廷在军事实力上比肩大唐。

  二、李承乾有能力在三年内,解决大明的所有内部问题。

  三、李承乾甚至有能力在三年内,再扶持一个势力出来。

  想通了这些,李元景也没急着给出答复,而是在心里默默的计算着得失。

  如果可以的话,他是不介意尝试一番,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有足够的利益,只有利益足够,风险什么的都是废话。

  李承乾也没打扰他,只是静静的等着。

  以他对这些人的了解,李元景没有拒绝的理由。

  三年,不过是三年而已。

  李元景就靠着他的身份,死皮赖脸的也能披着大赵王廷的皮再坚持三年。

  而且,他其实没有更好的选择。

  随着李渊的驾崩,李元景最后的靠山都没有了。

  他没能在李渊驾崩前成事,李渊驾崩后,就更不可能了。

  至于说李渊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呵呵,他能继承多少?就算有些人早年在观望,但数年都不曾成事,估计那些人也早就对他失望透顶了。

首节 上一节 903/11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喜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