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朱元璋,逆子还不赶紧登基

大明:朱元璋,逆子还不赶紧登基 第110节

  锦衣卫径直上前,涂节还没来得及怒吼,就被麻布口袋一下子给套住。

  两个锦衣卫番子拖着涂节就朝着殿门外走去,无情至极。

  “朱元璋!你这个叛徒!”

  “朱元璋,你不得好死啊!”

  涂节叫嚣的声音越来越远。

  朱元璋叉着腰一手撑在龙案上,冷笑道:“咒咱?哼哼,咱是皇帝,若是被你一个反贼给咒死了,那咱还当什么皇帝!”

  不一会,锦衣卫的人就进殿,在诸位大臣噤若寒蝉之下,锦衣卫的人道:“禀陛下,摔了两次,不过第一次就断气了。卑职怕没死透,又摔了一次。”

  旁边,众人的喉咙艰难的滑动。

  浙东夫子群体这边,刘伯温有些痛苦不忍的闭上了眼。

  朱元璋点了点头:“将尸体送去午市,命人悬挂三日,三日之后,城南找块地埋了,充作人肥。”

  涂节的死虽说是必然的,不过也是老朱刻意这么做的。

  他要再一次警告众人,不该有的心思和不该有的想法,最好就此彻底断绝!

  早朝继续进行。

  诸位公侯卸任的事情也成了定局,并且将那些霸占的土地,山林,池塘,还有家里的仆役,舞姬,都还了回来。

  “土地这些全部重归朝廷,仆役婢女全部归还自由身!”朱元璋摆手,显然不愿意在此事上面继续费神。

  目的达到了,那么接下来的运作他就不会操心了。

  “陛下,那些云岩寺的和尚……?”

  有人询问道。

  朱元璋淡淡道:“全部严查,有违法乱纪的,直接砍头。”

  朱棡也听着朱元璋的话,他躬身道:“启禀陛下,微臣有奏!”

  朱元璋有些好奇,老三不会平白无故站出来,点头道:“奏!”

  “此次云岩寺红衣案,归根结底还是朝廷对于寺庙的管制过于宽松导致!寺庙巧立名目,以各种纳福钱,香火钱,解签钱来吸纳百姓的钱财。”

  “可在此之前,和尚已经不具缴税纳税的社会责任,就是说,和尚不用交税,还一直吸食民脂民膏!并且大明不禁佛教传播,这几年,京中僧人增加不少。”

  “正所谓有病治病,既然出现了这种事情,那么是否对于之后的寺庙,应当更多防范呢?”

  这席话倒是没什么毛病。

  就连刘伯温都暗自点头。

  朱元璋沉思一会,问道:“宣僧录司录事!询问他,洪武元年以来到今年,僧人的增长情况。”

第110章 功劳是让人记在心里的

  第一百一十章:功劳是让人记在心里的!

  僧录司录事张连奉召而来。

  此人面容清瘦,步履沉稳,须发微白,倒是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气质。

  “老臣张连,参见陛下。”

  张连躬身拜道。

  朱元璋点头:“平身吧,咱也有段时间没见着你了。”

  “承蒙陛下记挂,老臣感激涕零。”张连恭敬道。

  “咱找你来问你事的,闲话咱下了朝再说。”朱元璋笑了笑。

  张连点头,从自己袖子里拿出一本册子:“从洪武元年记录在册的僧人算起,洪武二年到三年的增长是最多,一年内增长了一万七千三百人。”

  “其次就是洪武四年到五年,增长了一千两千七百二十五人……。”

  朱元璋的脸色肉眼可见的阴沉了下去。

  等到张连禀报完之后,朱元璋哼了一声,道:“太平盛世, 不好好的种地养家,跑去出家当和尚!”

  朱元璋眼神扫过众人:“如今多好的世道啊。”

  “比咱们当初造反那个世道好了多少?”

  他说这话,其实就是心里的不痛快,现如今大明一统天下,按理来说本应就是太平盛世。

  可还是有那么多人去当和尚。

  朱元璋的心理其实是统治者的牧民心理,这个牧民,是放牧的意思。

  在朱元璋看来,百姓就应该老老实实种地,养家,生孩子。

  而不该有其他的心思。

  所以相当长一段时间,大明都是以农耕为基础的国家。

  刘伯温行礼,道:“老臣认为,百姓出家之事不该强行控制,当是引导为主。”

  “其次佛教之中主张不杀生,不嗔怒。百姓信佛,民间杀戮之风锐减,倒也有利于朝廷管理。”

  读书人一向擅长怀柔政策,在很多决策上,比不上当政者的果决的武断。

  朱棡也道:“依儿臣看,不如规定寺庙在册僧人数量,以朝廷颁发僧人证件,超过寺庙在册的僧人必须合法纳税,缴税。”

  “另外,为了防止佛教这个受众群体极大的群体被不法分子利用,僧人出入当地地方,需要引路文书方才可以传教。”

  “如此一来,僧人数量固定,百姓想要信佛只需要成为记名的俗家弟子,并不需要入佛寺修佛。且这样一来,朝廷对于佛教的管控也变得更加便利。”

  这番话一下子让百官有些愣神了。

  这办法……好像……。

  好像还真挺好的。

  张连闻声也道:“晋王殿下之策实乃上佳之策!若是这样实施,僧录司的管理也会有所便利。”

  “且民间传教之事时有发生,僧录司在得到消息之后赶去,盘问之下一时半会也无法分辨是不是真的僧人。”

  “若是按照这个法子,只需要检查僧人证件,核对其寺庙在列的目录,便可辨别真假。”

  朱元璋闻声点头。

  心里不免有些骄傲。

  “哈哈,不愧是咱的儿,这脑子就是好使!”

  “那就按照晋王说的去办,这事就交给你们僧录司了。回去好好商议个章程。”

  朱元璋继续道:“也跟兴国寺那边知会一声,咱这么做,不是为了打压教派,而是为了方便于管理。”

  “这次云岩寺的事情已经是个前车之鉴了,寺庙这种地方本就容易藏污纳垢,若是不清除,恐再酿成祸胎。”

  此事商议完,御史台的人也开始表演了。

  先是御史大夫詹微弹劾勋贵。

  又是一众刑部官员拿出各种证据,指证淮西勋贵侯爷数十人,公爵三人,贪赃枉法,肆意敛财。

  人群里,武定侯郭英咬着后槽牙,恶狠狠的看着那些浙东夫子。

  “遭瘟的书生,都特娘的是野狗。”

  一旁的金朝兴乐呵一笑:“他们是不是野狗还需要你讲?”

  勋贵弹劾完了,朱元璋也开始问责。

  由于早就表态,勋贵们也纷纷上交请罪的奏折。

  一番君臣之礼之后,朱元璋将奏折交给朱标。

  朱标道:“诸位叔伯犯了大错,忘了国之根本,理应重罚,以儆效尤。”

  “可看在诸位已知悔改之上,孤还是不忍重罚,不如就挂职都督府吧。”

  挂职。

  也就是代班。

  做的事是这个岗位该做的事,但是官位远没有达到水准。

  基本上就是一个县长干市长的活,但是官位还是县长。

  而就在早朝要结束的党口,御史台又有人站出来了。

  “老臣弹劾晋王朱棡,专横独断,嚣张跋扈!此次案件虽破案有功,但闹市之中引火焚屋,断不可取。”

  “且晋王殿下身为大明亲王,若是带起风向,朝廷官员皆效仿其凶悍,蛮横的办案风格,那大明岂不是会多无数个酷吏?”

  此人弹劾完,所有人的脸上都出现了一抹凝重之色。

  弹劾亲王,这绝对不是小事。

  朱棣有些错愕,回过神来冷笑道:“这家伙疯了不成?”

  “三哥,你等着,我待会就回去查他个底掉!连他昨晚干了多久我都给你查出来。”

  朱棣很是不屑。

  他们两兄弟可是皇子,皇子岂是这么好弹劾的?

首节 上一节 110/7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一拳万斤力你管他叫文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