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朱元璋,逆子还不赶紧登基

大明:朱元璋,逆子还不赶紧登基 第178节

  锦衣卫千户何广义跪地接令。

  科举案的事,就此主犯伏诛。

  说朱元璋亡羊补牢也好,说他设计杀人也好,但最终目的达到了。

  文官的嚣张气焰就此拦腰斩断,淮西武勋也找回了场子。

  同时,朱元璋敕封了几位武勋。

  这几位,都是收了那些士子做女婿或者义子的。

  有了他们的下场掺和,这场科举案的分量才足够大。

  锦衣卫镇抚司衙门。

  朱棡坐在椅子上,心里还在想着今日砍头的画面。

  当然,他并不是觉得残忍。

  而是在想,这样的场面能不能吓到陶谦两人。

  有些事情,查出来的效果和他们自己说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张玉从门外走了进来。

  “王爷。”

  朱棡回过神来:“何事?”

  “孙付答应了。”

  “答应了?”朱棡笑了笑,随即道:“他倒是怕死。”

  张玉轻笑:“今日砍头的时候,他就吓得整个人瘫了。”

  “而且王爷您的条件已经让他无法拒绝。”

  朱棡深吸了一口气。

  “大同那边事情都安排下去了吧?”

  “是,已经安排下去了,浮屠营如今已经编入了山西都司管辖下,负责王爷您的宿卫和出行。”

  “王爷您要的矿工,窑工,木工都已经开始在山西招募。”

  朱棡点头,将这些事情处理好之后,他才能够安心的离开京城。

  ……

  而当晚,宋濂在给何文玉三人收了尸之后,颤颤巍巍的进了宫中。

  时值夜深,宋濂的声音显得非常佝偻,尤其是那缓慢的步子,十分蹒跚。

  王景弘领着宋濂从右边的侧道一路去往乾清宫。

  “老大人您慢点。”王景弘躬身道。

  面前有一道宫门的门槛,迈过这道门槛,就算是进了寝宫。

  宋濂点头,站在门槛外,宋濂的眼神一下子有些浑浊了起来。

  他一下子回忆起了往事。

  那个时候,朱元璋刚刚册封吴王,由于世子朱标刚刚年满八岁,需要开蒙,正好当时朱元璋驻军于浦江,所以拜访了他这个当地大儒。

  宋濂本是北元旧臣,不过在元末的时候就辞去了朝廷官职,不再为官。他本意是不愿意跟朱元璋打天下的,当时的朱元璋被外界传言的不仁不义,他并无喜感。

  可等待接触之后,宋濂才发现传闻偏颇。

  朱元璋具有帝王气象,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自身气运都是上乘!

  并且,朱元璋能够准确意识到自己的薄弱之处,在文学上更是不耻下问,废寝忘食的研读那些名著,不过短短几年,便将书中的一些知识参悟透彻。

  并且其麾下猛将如云,尽皆以兄弟相称,当宋濂仿佛看到了昔日李世民同尉迟恭,程咬金那般的礼贤下士。

  他出山之后,奉命教导世子读书。

  世子聪慧,读书日渐长进。宋濂心喜,心中也更坚定了扶持朱元璋的想法,因为在他看来,世子乃是人中龙凤,从小礼仪得体,文学出众!

  并且待人真诚,乃是翩翩君子。

  有这样的太子,朱元璋的朝廷势必会兴盛。

  所以从一开始,他和朱善,朱升等人,就不遗余力的教导太子读书,他是文臣的希望!希望的就是有朝一日太子登基,可以一改大明朝重武轻文的现状。

  只是没想到,是他宋濂犯了糊涂。

  “老了。”宋濂叹了口气。

  “贪图名利了。”

  他兀自摇头,对自己办的糊涂事还是颇为懊恼。

  王景弘轻笑道:“老大人说的哪里话,世人皆爱名利,若是不贪图名利,那陛下才是伤了脑筋。”

  宋濂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迈过门槛,宋濂的身形一下子更为佝偻和瘦小了。

  进了乾清宫,宋濂看到了正在拿着一把剑舞剑的朱元璋,就在殿外的屋檐下。

  皇帝的身形也变了。

  有些发福,也没有以前那么笔挺了。

  朱元璋也看到了宋濂的到来。

  宋濂……。

  他不能杀。

  这个时常手里拿着名著,拿着四书五经在他面前讲学讲道声音嘶哑的小老头,对大明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老臣……。”

  “免了吧,行了几十年了,今天这礼,免了!”

第183章 陛下可对太子有何不满?

  第一百八十三章:陛下可对太子有何不满?

  朱元璋的一句话,让宋濂心中羞愧的同时,又有一种痛心的感受。

  但这也怪不了任何人。

  “陛下,老臣……老臣悔啊!”

  宋濂干瘦的身体跪在朱元璋的面前,哽咽哀伤的喊道。

  朱元璋笔挺的站在那里,没有去看跪在面前的宋濂,淡淡道:“咱,是该感谢你的。”

  “你教导太子读书,朝中的事务也没落下。又在大本堂教老三老四他们,咱的孩子你教的不错。”

  “老三机灵,有胆识。老四勇武,无畏。这两个孩子,将来都是有作为的。”

  朱元璋的话,让宋濂一下子有些破防。

  按照皇帝的话来说,宋濂只要自己不犯傻,将来太子登基的时候,他就是帝师!而且还是几位持有重权王爷的老师。

  在朝中的地位就算是已经归养的李善长也比不上。

  在洪武初年开国的时候,朱元璋就奉宋濂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并且赐翰林学士承旨,为翰林院学士之长。

  权柄尤重,甚至在某些方面,高过宰相。

  或许就连老朱都意识到这个位置在文官之中的超然地位,于洪武十四年废黜,永乐时期彻底废此职位。

  “老臣有罪……!”

  宋濂痛哭:“是老臣犯了糊涂,是老臣失了本心啊!”

  “去岁陛下整顿淮西武勋之后,老臣眼看着文官起势,心里头有了不该有的念头,何文玉提出按原有榜单号卷时,老臣没有阻止。”

  “老臣颜面尽失,是老臣咎由自取!咎由自取啊!”

  宋濂泪流满面。

  一个六十五六的老头,在这嚎啕大哭。

  但是没人敢上去搀扶。

  这位大明朝的智者,这位德高望重亲自编写诸多史书的大儒,此时哭的好似孩子一样。

  宋濂身形有些站不稳,朱元璋上前,伸手携着宋濂一只胳膊,让其缓缓坐在了一旁的石凳上。

  “咱怪你,不是因为你办错了事。”

  朱元璋淡淡道。

  “咱是觉得,你宋景濂心里没咱这个皇帝!你想用大义来堵住咱的口,你觉得所谓的公平公正就是一碗水端平。”

  “但咱问你,坐在这个位置上,有些水怎么端?北方士子遭受战乱那么多年,他们受点恩惠怎么了?怎么就要了你们这些人的命了?”

  宋濂愣神。

  朱元璋微微叹气,神色严谨的道:“宋夫子,咱不是说非要清算谁,若是你们明道理,懂事务,心思放在治理大明百姓上。那你们就该知道,北地苦寒,民生凋零。”

  “让你们这些老骨头去北地治理民生,你们去吗?南方士子派过去,不到半年就开始哭天喊地,整日抱怨朝廷不公。”

首节 上一节 178/7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一拳万斤力你管他叫文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