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朱元璋,逆子还不赶紧登基

大明:朱元璋,逆子还不赶紧登基 第225节

  蔚州城那些参与叛乱的世侯逃走,自然是遗留下了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的归属,是这些当地大族最为关心的事情。

  土地纠纷,自古有之。

  不管是乡里小民,还是大族豪绅,历来如此。

  多一亩地,明年一家人就多一两个月的口粮。

  也是多十件衣服,多一大堆家里的生活用具。

  百姓关心的是吃饱穿暖,赵和让他们吃饱穿暖,所以他们崇敬赵和,爱戴他。

  “当今天子,是仁厚爱民的君王。”朱棡轻声道。

  “本王祖上也是佃农,深知百姓疾苦!就算是如今,在皇宫的观稼殿也有几亩地,常年耕种着稻谷。”

  “父皇这般,为的就是知道民间田地是否旱涝。但是诸位不必担忧那些田地被本王占去。”

  这话让这些乡民有些臊皮。

  但也心头宽慰了几分。

  但朱棡接下来道:“但是……。”

  众人心头一紧。

  莫不是要加税?

  几个老人有些心里发慌,手捏紧了面前的拐杖。

  北地种植的莜面产量比不上南方的水稻。能亩产两石都是老天爷开眼。

  而小麦虽然好一些,但小麦对土的要求高,在大同府一些好田,可以亩产三石以上。

  虽然产量不高,可平心而论。

  洪武朝的农税,是自有史记载以来,最低的。

  三十税一。

  不足百分之四。

  这样的税率,哪朝哪代敢这么干?

  这也是为什么洪武朝穷,而且穷的底掉。

  本来百姓就不多,税收还是有史以来的最低,不开商税,不开关税。

  朱棡自然没有数落老朱的意思,毕竟老朱这么干,实实在在的是为了百姓好!商人地位低贱,民间行商不敢诓骗百姓。

  在洪武朝,如果有人敢卖假货和次等货,百姓可以直接将其扭打去衙门告状,只要一经核实,商人所受责罚便是重刑。

  说到这,朱棡就对老朱充满了崇拜。【开水】

  不是每个封建帝国都有朱元璋这样的猛人来打破阶级层次的。

  阿三哥的种族制度存在了三千年,雅利安人作为战胜者,将自己打下的领土旧民视作贱民。

  经过不断的演变,最终演变成为了四个阶级层次。

  高种姓人地位尊崇,即便是触犯法律,也不会交由当地政府处置,甚至不会受到刑罚。

  低种姓人就是高种姓眼中的贱民,奴仆。

  可少有人知道,即便是在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之中,也曾有过这样的种族制。

  那就是元世祖忽必烈所规定的四等。

  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其中,色目人包括西夏、回鹘、回回、畏兀儿人。

  汉人则是自北宋时期黄河流域以北的汉人。

  而南人,就是南宋治理下的汉民和少数民族。

  这就是元朝的种族制度。

  并且影响深远。

  但是在朱元璋这个猛人,彻底撕开了这所谓的种族制,将汉人重新抬到了主流上,并且朱元璋对少数民族从不歧视,一视同仁。

  凡明土之中百姓,皆为大明子民。

  这就是老朱的气魄和格局。

  这也是为什么朱棡崇拜老朱的最主要原因。

  言归正传,见众人脸色有些变化,朱棡微微一笑,开口道:“但本王欲要修建一条从大同府到蔚州的大路,需要征用一部分的土地和推倒一些树木。”

  “另外,我观蔚州石灰山不少,朝廷想要煅烧石灰,用土地换取石灰山的所有权,诸位认为如何?”

  好啊!

  怎么不少。

  贫瘠的石灰山换土地,这事谁不愿意啊。

  乡老们个个笑了起来。

  这事谁不答应谁脑子有病。

  似乎是为了感激朱棡的大恩大德,乡老还附赠了十几座窑洞,用于烧制石灰石。

  山西矿产资源位居全国首位。

  石灰岩,铁矿,铝土,铜矿,都是位居前列的。

  而且还有一个最关键的东西。

  煤!

  这地方,就是个天然宝库。

  穿越者真要是想打天下,占领山西,就是梦幻般的开局

  ps:元种姓制度没有确切根据,也没有史料记载,都是野史写的,这里当做戏说,别骂。

第230章 云南马政没有实际用处?

  第二百三十章:云南马政没有实际用处?

  京城的天显得有些压抑。

  低压的云彩就好似反应了诸多大臣的内心一般。

  中书省政事堂,参知汪广洋有些怒冲冲的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本折子。

  胡惟庸伏案笔书,直接面前忽而传来一阵清风,便听到‘啪’的一声,一本折子摔在了自己面前。

  “胡相!”

  汪广洋僵硬的称呼了一声。

  胡惟庸面色淡然,放下手中的狼毫小笔于笔架上,轻悠悠的道:“参政大人这是怎么了?”

  “胡相,本官所上奏的政事十疏,为何驳回了四条?”

  汪广洋问道。

  两人气氛剑拔弩张。

  一旁的中书省两司郎中,还有员外郎,全部起身朝着外面走去。

  人家神仙斗法,他们跟着遭什么罪?

  一个一品,一个从二品,他们还是把战场让出来吧。

  省的牵连。

  胡惟庸微微一笑,神色之中有些安抚之色,轻笑道:“驳斥政疏,那自然是议事之后的结果,参政认为,中书省的条令,可以不经陛下之手下发?”

  说罢,捡起那本折子,道:“就好比这其中一条。”

  汪广洋哼了一声,神色冷然。

  “已近年关,两淮之地盐税和江浙之地的粮食皆有富余,想要年底双俸。”

  汪广洋微眯眸子,道:“丰年自当有赏,江浙之地的官员辛勤一年,难道不该有所赏赐?”

  汪广洋虽然说的好听,但是胡惟庸还是有些心头冷嘲。

  江浙之地和两淮等地的官员,基本上都是读书人,这招以朝廷的钱,收买朝廷的官,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看来,这些读书人也意识到自己开始势弱了。

  毕竟就这段时间而言,淮西人,安静的有些过分。

  汤和等人外放去云南整顿土司,京城里面的淮西勋贵也都开始闭门不出。

  差点让人以为他们是乖宝宝。

  汪广洋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干点实事。

  结果被胡惟庸被打回了原型。

  “有何不对?”汪广洋问道。

  胡惟庸脸色深沉道:“朝廷不过富余今年一年,尚且还不知道各地来年春耕的情况,若是这般赏赐,上千官员,最起码要上万匹绢。”

首节 上一节 225/7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一拳万斤力你管他叫文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