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朱元璋,逆子还不赶紧登基

大明:朱元璋,逆子还不赶紧登基 第329节

  朱元璋朝着郭英摆了摆手,郭英搬了张凳子在老农的身边,朱元璋也坐下,一副富家翁的姿态,道:“其实咱也是农民出身的。”

  老农有些诧异的看了眼朱元璋,见朱元璋一身富贵人家的打扮,还离近了瞅了瞅,随后道:“你莫要框我老汉哦,你可不像是种地的。”

  “咋的?咱不像?”朱元璋有些急了,瞪着眼睛。

  老农见朱元璋急了,完全没有一点惧怕,指着老朱的手,道:“哪个种地的手这么白净的?这要是地里干活的,这手啊,早就不成样子了。”

  说着,老农伸出自己的大手。

  干裂、粗糙、指头关节处更是黑的跟炭一样,指甲基本上都老化加变黑了,看起来就跟木桩子一样。朱元璋此时也错愕的抬起自己的手看了看。

  不错,他虽然是农民,但是很多年没有经常下地干活了,观稼殿虽然有农田,可他哪有空天天去?批折子一批就是近八九个时辰,剩下的时间还要议政,接见使臣,以及吃饭睡觉。

  朱元璋见老农兴致勃勃的坐着,心里有些感慨。

  老农面色干瘦,脸色如老树树皮一样沟壑纵横,皮肤黝黑,发丝也斑白杂乱,不过身上衣裳还算是整齐,至少没有像乞丐一样衣衫不整。

  “老哥哥,今年的收成怎么样?”朱元璋问道。

  说到这个,老农有些来了劲,眉飞色舞的道:“好!好啊!”

  “这得多谢朝廷,多谢皇帝老子啊!”

  朱元璋来了兴致,忙手臂撑着椅子扶手,听这位老农继续说下去。

  “今年光是红薯就够一家子口粮了,收了四十多石!莜面收了十七石,麦子也收了三四石。这家里的粮窖啊都装不下去了。”

  老农双手抚着,啧啧道:“我张大脚活了四十七年,还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粮食!本想着趁着现在粮食价格高,把面跟麦子都卖了,不过官府说了,这红薯不能一直吃,得跟面搭配着。”

  “所以今年卖了三十石红薯,还卖了十石莜面,麦子全卖了,毕竟价格好,行情好。”

  看着老农脸上洋溢的色彩,朱元璋一时间也为之高兴起来。

  乐呵道:“那你觉得,现在这大同怎么样?”

  说着,朱元璋指了指下面正在举行的展销会。

  “好啊!怎么不好!”老农又来了劲头,朝着朱元璋靠拢,这个动作让后面的锦衣卫眼睛都要爆出来了。

  可千万千万别出事!

  “咋个好法?”朱元璋微眯眸子,忙问道。

  “嘿!咱们这大同现在那是大明北部的枢纽,人家布政使大人都说了,咱们大同本地人,只要家里人有在工厂务工的,薪水多三成!为此啊,不少太原那边的姑娘,都想嫁给咱大同的爷们,想入咱们这的户籍。”

  “而且这大同钢厂出产的农具,那可是极品!不管是这镰刀,还是锄头,都是好东西。去年咱还是用的木锹种的地,一家七口人在地里忙活了七八天。今年光是四个人,三天就把地给种完了。”

  老农拍着手,喜滋滋的转头看着城外,道:“明年小儿子该成亲了,这彩礼,新房咱老汉也给布置好了。就等着儿媳妇过门啦。”

  “大儿子家今年添了丁,明年得两口子都去厂里上班,听说这布政使大人还要开设蒙学,咱老汉也打算把孙子都送去开个蒙,别跟我这老丘八一样,大字不识一个。”

  朱元璋有些愣神。

  他看到了什么?

  幸福……!

  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朱元璋欲要开口,却发现自己有些思绪混乱。

  但下一秒,一种幸福感,喜悦感便油然而生。

  尤其是老农那句:“好啊……!这小娃娃们有福气,生在洪武老爷的膝下,太平盛世。”

  朱元璋陡然握紧了自己的手。

  太平盛世!

  这时候,朴不成也回来了。

  他去大同府衙门的仓库找到了劝农书的模板。

  在场众人心思各异,李敏唐松如被抽去了魂魄一般,呆滞无神。

  冯胜和郭英则是面面相觑,心里想着,这次回去就把后院开垦一亩地,别管种不种,反正里面栽满水稻。至少下次,自己不会这么尴尬。

  劝农书悄无声息的落到朱元璋手里,朱元璋拿起来再次翻看。

  这一次,是越看脸越黑,越看手背的青筋越跳。

  这就是读书人奉为神作的劝农书?

  这就是朝廷大力推广的劝农书!

  废纸?

  不,这不是废纸。

  这特娘的就是一张擦屁股的草纸!简直是……。

  老朱气的词穷了……!

  Ps:写到这,我有些感慨,这本书被网站和编辑pass了,写到这里其实已经没人看,但我内心一直很想很想些接下来的故事,所以我还是在坚持,赚钱已经是其次了,仅凭的是一股气。也喜欢大家珍惜这段剧情吧,后面还有个大卷结束了。

第345章 奢侈也是百姓准的

  第三百四十五章:奢侈也是百姓准的

  在所有人的眼里,朱元璋将手里的劝农书重重的丢在了地上,而这么一丢丢的也不只是一本劝农书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丢掉了对文官的信任。

  朱元璋思量一番,随后定神道:“此事稍后再议!”

  说罢,便又坐下,跟老农谈论起农事来。

  朱元璋又让吴伯宗将那劝农书念了几句,随后反问张家老农:“老哥哥,这劝农之书作的如何?这可是当朝大文人所作的文章。”

  “文章?”农人一笑,只是面露几分讥诮之色,摆手晃头,连连道:“不懂咧,不懂,这都是文曲星老爷们写的东西,我们这些个粗人咋听得懂?”

  “要是咱们会这些个东西,那咂门不成了大官儿了嘛?”

  很质朴的话,也很简单的道理。

  百姓,听不懂!

  朱元璋浑身一颤,只觉自己的手指都在颤抖。

  脑中只有一个念:百姓看不懂,那这劝农书,究竟有什么用处?

  思绪至此,朱元璋胸口瞬间积蓄了无尽的怒火!

  朱雄英走上前来,他能感受到祖父滔天的怒火,他随调皮捣蛋,但却从其他人的口中知道了祖父的脾性。

  “祖父……。”朱雄英一下子抱住朱元璋的大腿,仰着头看着朱元璋。

  正值气头上的朱元璋低头看到自己孙子那担忧的脸色,顿时心里的火气散了几分。自己要杀人要用刑,那也不能当着孙子的面。

  “这位先生,这是你的大孙?”

  老汉问道。

  他只当朱元璋是教书的夫子,是读书人,对待夫子老百姓一向是非常敬重的,老百姓虽不懂文章,却懂仁义。懂道德纲常,人世伦理,这不是圣贤书教会的他们,而是人天生就懂得的礼仪。

  朱元璋低头,抚摸朱雄英的脑袋,随后点了点头:“是,是咱家的大孙。”

  “真是个伶俐的小娃娃,看着就灵光。”老汉啧啧道。

  朱元璋愣了下。

  朝中大臣夸赞朱雄英,那是恨不得夸到天上去,说成是龙凤再生也不为过,可那些夸赞,却远没有让朱元璋觉得顺心。反倒是这老汉两句简简单单的话,让朱元璋一下子感受到了真情实意。

  瞧瞧!

  咱朱家的大孙子,谁见了都得说一声聪明伶俐。

  这时候,朱雄英嘻嘻笑道:“祖父祖父,我们去逛逛商会嘛,好不好?”

  老汉也道:“是极是极,这来了大同啊,就一定得看看咱们的展销会!这展销会上,那可是啥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有。”

  朱元璋有些意动,问道老汉:“张家老哥你也经常逛商会?”

  “每月都来,这不是看热闹嘛。”老汉双手一踹,说着就要拉着朱元璋下城楼。

  老汉看起来老,其实也就比朱元璋大几岁。

  “先生是哪里人士啊?”

  “中都凤阳人士。”

  “哎呀?龙兴之地啊,了不得了不得!原来是咱们洪武老爷的老乡。难怪透着一股子贵气!”

  朱元璋跟着老张头下城,手里牵着大孙子,抚须哈哈笑道:“可不敢沾洪武老爷的光哟。”

  “跟你们中原人不同哟,咱们是连洪武老爷的面都没见过。听说这皇帝啊,住的是天上的宫殿,顿顿要吃一头牛,穿的用的都是纯金的宝贝……,还有数不清的奇珍异兽,后宫还有三千美人,就是夜夜换,也要十年才轮得着一回咧!”

  老朱的脸,一下子漆黑。

  “老哥哥啊,你莫要把当今圣上当成宋朝的昏君了!皇帝也是人,吃的也是五谷杂粮,拉的也是大粪,粪水照样挑来浇地!”朱元璋打抱不平的道。

  老张头手指一指,随即怪笑道:“咦!你懂个球咧,你是皇帝老子啊?你咋知道皇帝老子吃啥用啥?”

  老朱气呼呼就要反驳。

  可却被一旁的吴伯宗道:“先生,这其实也是百姓们的善心……!”

  朱元璋不解。

  吴伯宗靠近朱元璋,轻声道:“在百姓的认知中,皇帝就该用好的,吃好的,穿好的。因为是陛下带给了百姓们安康的生活,是陛下结束了中原的战乱,让大明百姓人人有吃的,人人有穿的。百姓对于陛下非但没有怨言,反而更多的是爱戴!”

首节 上一节 329/7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一拳万斤力你管他叫文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