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朱元璋,逆子还不赶紧登基

大明:朱元璋,逆子还不赶紧登基 第454节

  哗啦啦!

  文官这边瞬间爆炸。

  抚须的李敏手一抖,一把胡子几乎是‘嘶拉’一声扯了下来,随后以一种怪诞的声音怒斥道:“你敢!!”

  “晋王!”

  “晋王,你……你……,你妄想!”

  武勋这边直接看傻了。

  我靠!?

  几个武勋瞪着大眼珠子看的目瞪口呆。

  这是干什么啊?

  这是直接把人家孔圣一脉发往倭国啊!这特娘比流放三千里还过分啊。

  朱元璋也呆住了。

  朱标更是站在原地,目光看了下朱棡,又去看了下范常。

  范常回转身来,老态的身子如同安了弹簧一样跳起来三尺高,高喊道:“你敢!!”

  “为什么不敢?”

  朱棡反问。

  众人惊神。

  朱棡冷笑道:“知法守法才是良民,犯法就要判责,难不成犯了法,还要法对他们网开一面?”

  范常那张老脸怒得要挤出血来,白花花的胡子都颤抖了起来,高声道:“晋王,你这是公报私仇!将圣人一脉发往倭国,难道要我大明千万学子寒心吗?到底……到底谁才是正统……!!”

  朱棡哈哈一笑。

  笑的开怀。

  笑的狷狂。

  他声色俱厉。

  以雷霆之怒高声道:“难道我中原的正统!不是看的人!而是看的孔家在哪?”

  “那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

  “是孔家的天下吗?”

  “啊?”

  一句质问,问的在场所有文官心都颤抖起来,几乎是瞬间,洋洋洒洒的一片朱紫袍都跪了下来,高呼:“吾皇万岁!”

  范常坐蜡。

  面色惨白到了近乎涂浆糊的地步。

  手中笏板‘哐当’落地。

  这样的名,他背不起。

  天下,姓朱!

  “你……!你!”范常指着朱棡,手指接连颤抖,胡须战栗,随后只见这位老臣身体一颤,竟是直勾勾的‘噶’的一声抽了过去,双眼泛白,无力倒下。

  太子连忙上前搀扶。

  “太医!传太医!”

  朱标目光复杂的看着自己的三弟。

  他不怪他。

  孔家这件事必须要有一个结果,私自开海走商,并且假扮海盗劫掠渔民,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允许的!在法律之下,即便是孔家也必须倒下,朱标明白朱棡这么做的道理,要让法理结结实实的钉在每个大明人的心里。

  法,可以惩治恶人。

  更能保全好人。

  这就是朱棡要的法治,这就是以‘朱家’为核心的大明王朝。

  范常被抬了下去,朱棡看向文官这边,道:“礼法同源,不可僭越,一字一句,都是范老亲口所述,既然诸位认同范老的话,那可还有人替孔希言开脱?”

  所有人都沉默了。

  开脱?

  开脱一句,你一个‘不守法’的帽子就扣上来了,谁敢开脱?这事不占理,就是血溅当场,也不一定就有一个好名声,说不定将来孔家被打成逆贼,他们也跟着遗臭万年。

  礼部尚书陶凯叹息一声,问道:“晋王殿下,孔府……毕竟是圣人之后,将其迁往倭国,让天下学子情何以堪?尊师重道,这样做,难以自处啊……。”

  这又是一个反击。

  朱棡若是推翻,便表明不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

  还是一盆脏水啊。

  朱棡轻笑,声音洪亮,反问道:“孔子生于中原,亡于中原!圣学源于中原,发扬与中原,若是尊师重道,每年都可以前往孔林祭拜,圣人就长眠在那里!这辈子不会动。”

  “既然如此,为什么会难堪?为什么难以自处?”

  声音提高,朱棡问道:

  “圣人可曾说过,自己的后人……也是圣人?”

第485章 文星暗淡

  第四百八十五章:文星暗淡

  “这……。”

  陶凯面色有些发怵,心里头对晋王的这番言辞是震惊的无以复加。

  他站在中间,面对大家的眼神,心里的震撼久久无法消散,最终在思虑良久之后,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蔚然长叹一声,感慨道:“既然殿下心意已决,那老臣……不敢阻拦!”

  “只是,老臣希望殿下下决定之前,多想想我朝的万千学子!”

  朱棡刚要开口,却见陶凯身形陡然佝偻了下来。

  仿佛是泄了一口浊气。

  “老臣……,身子抱恙,还请陛下准许老臣……,致仕归养!”

  这一次,陶凯是真的心死了。

  就连朱元璋,似乎也找不到继续留下老陶的理由。

  孔府若是真的落得一个被流放的下场,那陶凯必然是要引咎归养的,继续顶着当朝大儒的名号在京师做官,这会让他陶凯落得一个欺师灭祖的名声。

  此时此刻,陶凯唯有归养,才算是能落得下一个好下场。

  陶凯的脸色惨白且苍老,老到如同一截枯木,干瘪又狰狞。

  朱标于心不忍,对于这位朝廷这么多年的礼部尚书,终究还是有些恻隐之心,如今看到陶凯这般模样,便还是上前道:“父皇,既然老大人身子抱恙,不如……。”

  这一次,朱元璋没有拒绝。

  陶凯主动请辞,一是表示对朝廷流放孔府的不满,二是保全自身,虽然有几分我命不由我的憋屈,但这是陶凯最好的出路。

  “尚书陶凯,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发不怠。”

  朱元璋淡然的声音响彻整个校场。

  那么淡然,却也那么无情。

  “尚书省……准备旨意。”朱元璋摆手道。

  胡惟庸心里微微有些冷汗。

  这就是天子。

  陶凯作为老臣,如今离去,朱元璋没有半点所谓的不舍,有的只是冰冷。在朱元璋的眼里,臣子就是臣子,永远不可能高于自己家人和百姓。

  “臣!”

  “叩谢……圣恩!”

  陶凯斩钉截铁,声音爆发出了十足的力量感,

  他长拜而下,以跪礼请辞。

  望向奉天殿那高大的殿宇,内心一时间竟是升起了好些解脱之感。

  “陛下!”

  陶凯抬头。

  正当人以为陶凯要搞事的时候,却见他从怀里掏出一本青皮书。

  朱元璋微微凝眉:“怎么了?”

  陶凯缓缓走到御前,道:“这是老臣为老臣的故里长潭所作的‘长潭八景记’,将故里八大奇景皆记叙在上面,老臣不求陛下能够念及老臣,只求……,留给陛下做个念想!老臣此去……。”

  说罢,陶凯长叹不休。

  将手里的青皮书放在御前的丹壁石上,陶凯起身告辞。

  朝廷的礼部尚书,江南文坛之首的陶凯,黯然的退出了朝堂。他年少成名,至正年间中乡试,任江西永丰教谕,因为其学识渊博,礼仪周全,颇负盛名,朱元璋慕名拜访,两人相谈甚欢,论进取之策,陶凯献策先取应天府,而后与群雄争霸。

首节 上一节 454/7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一拳万斤力你管他叫文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