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198节

  早朝一般在清晨五点举行,可不象后世里上班一样,衣服裤子穿戴整齐就行了,大明富贵人家连起床都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睡前要把头发散开,不然会不舒服,可起床以后就要重新梳理,讲究的晚上还要把胡子用袋子扎起来,以防乱成一团。

  头发也不是梳理顺溜就可以的,因为头上还要带官帽,里面要扎进去多少,从帽子里面该以什么形状垂下来,垂下来多少也不是随便整整就行的。

帽子里面的头发还必须要用网巾、细绳紧紧扎住,以防因为走动或震荡,发髻在帽子里面散了。

  胡子也不能随意蓬松着,上下嘴唇的胡须每日也都需要修剪,这还是容。

  仪就更复杂,官袍里面该怎么穿,要配什么裤子、靴子,腰带是什么制式,可以挂什么佩饰?一丝一毫都不能错,也不能有污秽、褶皱。

  礼部每日都有检查仪容的官员,要是因为仪容不整被参劾并不是件小事,因为那可以上升到对皇帝不敬的高度。

  官员上朝前整理仪容至少要花费一个小时,也就是说官员至少要在上朝前一个半小时起床。

  早饭是不能吃的,甚至大多官员上朝前连茶水都不用,上朝的时候可不能举手要求上厕所,否则也是对皇帝不敬。

  遇到没什么事的朝会还好,大家按部就班向皇帝汇报一下工作即可,可要万一有事情需要皇帝裁决,那相关各部就要轮番叙述自己的意见。

  万一意见不合就要当场争辩一下,要是矛盾比较大,甚至一上午都争辩不出个结果来。

  早晨三点或三点半就起床了,早饭也没吃,甚至水都没敢喝,朝会时除了极个别德高望重、年纪很大重臣,会被皇帝赐个腰鼓凳,其他人都得站着。

  站着也不能随便,因为不仅礼部,还有太监负责观察仪容,要是被发现,报告皇帝,有可能当堂就被训斥或者处罚,所以只有秦王朱樉才能敢顶撞皇帝,其他的百官面前这个脸谁丢得起?

  这一站正常个把小时,也可能就五六个小时,年轻人还行,可内阁也好,六部尚书、侍郎也好,大多都是有了年纪的人。

  要是朝会散了还要继续回去坐堂办公,那用不了多久身体就得完蛋。

  因此不论内阁也好,六部也好,要上朝的官员一般都是轮流值班坐堂,不然任谁也顶不住。

  为了提高办公效率,其实主要是为了找人方便,不论内阁还是六部,每月都要做个值班名单出来分发到各处,大家万一有事要找就知道到底是去“办公室”呢,还是家里?

  不一会员外郎就来报告,今天内阁坐堂的阁老是周延儒和成基命二位,正好,兵部在棋盘街,离文渊阁不远,进宫也都在一条路上。

  “禀阁老,本兵梁大人求见。”书办在周延儒的门外说到。

  “快请进来!”文渊阁大学士周延儒从软榻上起身,家仆赶紧上前给他穿上官靴,大明但凡有独立“办公室”的都是可以带着奴仆伺候的。

  正了正官帽,任由家仆帮他整理官袍,周延儒从正堂走到了偏厅,内阁每位阁老都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场所,见下属或者不紧要的官员可以在塌上端坐就是。

  梁廷栋是兵部尚书,官职上有差别,但品级却是一样,不是特别霸道的阁老,对上尚书、侍郎都是以平礼相见的。

  “本兵大人今日怎么得闲来我这里?”心里明白梁廷栋是因为什么事来的,周延儒一边跟梁廷栋回礼,一边故作热情的调侃。

  “周阁老说笑,可是嫌在下疏于拜见?”偏厅是会见重要官员或者亲近人的地方,不然一本正经坐在正堂,那就表明是要公事公办。

  大明规矩,除非极为紧要,不然大家不喝一盅茶是不谈正事的,否则就是有辱斯文,失了体统。

  其实这样的规矩本意是好的,无非是留给双方再组织一下语言,整理一下谈话思路的时间,但搞成了形式主义就比较讨厌。

  两人互相谦让着,还是周延儒先坐了下去。

  影视剧里什么主人家高喊一声“来人,看茶!”那都是笑话,那是粗鄙人家才做的事情,大明读书人之间往来,看茶那是基本操作,仆役自己见到来人就知道去安排。

  要是读书人之间连杯茶都不上,那基本就是仇人了,因为根本没拿你当一个阶层看待,还能谈什么事情?来人自该转身就走。

  等仆役上茶的时间里,两人笑眯眯的随便扯了几句话头,等茶上来。

  周延儒先双手端起茶杯虚请一下,然后揭开杯盖微微啜上一小口,等待梁廷栋也微微啜上一口,才轻轻放下茶盅。

  这就算喝了一盅茶。

  “阁老,适才收到蓟州急报,说是克复遵化,部里通晓奴事的要员经过勘验,确定是……真的。”

  梁廷栋边说边从左袖的夹袋里把马世龙的请功文书掏出来,轻轻放在了小几上。

  “哦,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本兵大人怎么不立即进宫向皇帝道喜?”周延儒眼睛微微眯了一下,面上神色不变,可心里已经炸起了惊雷。

  不久前家里的管事才来回报,说兵部并未查到那支楠京京营的下落,当时周延儒就觉得有些蹊跷,要知道他也是做过兵部左侍郎的人。

  客兵到达汛地,不赶紧验证勘合等待安排就食、驻地,却就此不见了踪影,这事往轻说可以找无数理由,重了说是图谋不轨一点也不过分。

  “也是当巧,阁老的管事刚离开部里,请功的文书就到了,在下打开一看,里面正好就说留都京营的兵马也合着一起克复了遵化。”梁廷栋说完伸手虚请周延儒,示意请他先看看文书。

  周延儒一边看着马世龙主属的请功文书,心里却如惊涛骇浪,他从兵部侍郎的位置进位礼部尚书直到文渊阁大学士也不过才一年多.

第229章 了解=真相

  大明各军都是什么情况他还能不知道?和梁廷栋的看法几乎一样,单西和宣镇兵马岂能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一举变得如此强悍?

  既然不能,那把建奴打的近乎全军尽墨的是哪支兵马自然就一目了然,虽然已经被林兆鼎提醒做过心里建设,但周延儒还是安奈不住心里的震惊。

  和梁廷栋不同,他自认要比兵部尚书了解的真相更多,即使一向不堪人下的大学士周延儒此时也不禁有些敬佩弗建李某。

  虽然李某的信里说这支“留都京营”的兵马立志是要收复四城的。

  现在看来,不论成与不成,就遵化这战,就凭着现在斩获的主将、纛旗、印鉴,一个奇功怎么也跑不掉。

  真的是好算计啊,一南一北不说,还在留都下了这么一手棋,没得说,不出意外,崇祯朝第一将门必须姓李,怎么又是李?

  周大学士从来也没想过反叛、造反这样的事情,因为大明实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在以文抑武大环境下,武将要成为军阀是非常困难的,在另一个地方朱樉坐拥几十万兵马,最终也没能摆脱文官的掣肘真正成为军阀。

  当然南明小朝廷时期的江北四镇又是两说。

  此时大明,甚至直至崇祯在煤山自尽,在大明的土地上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军阀,军阀形成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自行征税,因此在大明最多只有军头,比如李成梁之流。

  军头有什么不好呢?李成梁称霸辽东的时候,努尔哈赤只配给他牵马,要是能平辽,就算多一家军头出来又什么妨碍?

  就算平辽不敢想,哪怕只要能牵制住建奴,让他们再也不能西掠,这也是了不得的功绩。

  眼睛虽然看着文书,可周延儒的心思已经飘到了远处,虽然李某号称富可敌国,但养几养支营伍和几十上百万大军相比,富可敌国就是个笑话。

  这世上没有哪一家能独自供给一支大军多年,有多少家财也决计是撑不住的。

  心思电转之间,周延儒不禁又对弗建李某生出了些嫉妒,将门一旦形成,至少能保三代富贵,可在大明有哪个文臣敢说能保三代富贵的?

  到了这时,周延儒不再犹豫,毕竟这两天他已经把这些都仔细思量了好多遍。

  “本兵大人,说来见笑,留都决定派这支京营入援的时候,余曾去信南直父老,信中也直言建奴兵马之凶残,想要报国只凭一腔血勇是不成的。”

  可家乡父老群情激昂,纷纷捐输矢志要报皇恩,最后竟募得善款二十万两,余谴家人四处采买兵甲、马匹、粮秣,这一路来并未耗费朝廷一文。

  怎奈秦王朱樉到了京畿竟然不听劝解,执意要去克复遵化等四城,这不,这才闹出了这样的事情,有劳本兵操切,余甚为不安。

  梁廷栋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不论周延儒话里有几分真假,但至少他早就知道这支兵马来京畿要搞什么事情。

  早晨听他的家仆说留都京营从居庸关入京畿,这本来就是非常奇怪的事情,按道理楠京入京即使不走运河沿岸,也该从大名府一带入京,从单西、蓟镇过来算个什么走法?

  可周延儒一下就把这个漏洞给堵上了,自筹粮秣,自备兵甲,再顺道去单西采买些马匹就问你能挑出什么毛病?

  在南直要筹集二十万两银子说容易也容易,毕竟那里富户豪族遍地,可要说容易,那请你去筹筹看咯!

  这里面不论谁看都知道是周延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明兵马出击,没有安家银子、犒赏之类的那就免谈,而且还得先发了再说。

  甘肃镇的兵马就是被巡抚、总兵诓骗着先出发,结果才走到固原就一哄而散,巡抚梅之焕也因此惊惧暴病而亡。

  可这事的关键在于,到了现在只要朱樉认这事,谁都不能说有问题。

  话又说回来,一个小小的游击敢跟当朝大学士叫板?这话说出来谁也不能信。

  建奴真不是好相与的,兵甲不利,粮秣、军饷不济,要和建奴对阵真是对付不了,这样看的话,周延儒牵头募捐的银两即使没有二十万,也不会是个小数目。

  最最关键的是这仗打赢了,大胜!

  等等,周大学士刚在说什么来着?遵化等四城……这意思是说?

  “大学士,难道留都京营还要……还要继续打下去不成?”

  “唉,本兵大人,俗话说:将在外,不受命,这张游击今年也不过二十六七,余也未曾想到南直竟然派了这么一个莽夫,因此今早才派人向本兵探寻消息,现在只怕……”

  周延儒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可梁廷栋却坐不住了,腾的一下站了起来。

  “大学士,这可如何是好?遵化毕竟孤悬一隅,可迁安、永平、滦州却互为倚仗。”

  “本兵,稍安勿躁,余请问一句,其余三城如若打不下又如何?”

  周延儒微笑着左右提着袖角,右手虚请梁廷栋就坐。

  还是城府不够啊!被周延儒这么提点了一句,梁廷栋顿时就明白了,现在遵化已下,纛旗、斩获都已确认,大功已成。

  打不打得下其他三城关系已经不大,打下无非功上加功,打不下也就罢了,当务之急是守住遵化,然后调动大军去给进攻的诸营提供助力,最好就打下了。

  “还是大学士见解的深,在下醒的了,这就赶紧去安排!”

  说完梁廷栋就准备起身,他过来也是带着一票随从的,得赶紧把事情安排下去。

  “本兵且慢,余还有一个计较要和本兵商议。”

  周延儒赶忙伸手虚按,请梁廷栋稍等片刻。

  “还请大学士指教!”这会儿梁廷栋是真的服气了,他是没希望进位内阁了,不为别的,就因为他在地方任职过。

  自成化年以后,一条荒谬但不成文的规矩就在大明实际形成,非翰林不入阁,不仅仅指翰林,还得是没有下放到地方去的翰林,必须是一直在中央任职的翰林才能入阁.

第230章 感慨

  这就很操蛋,别看周延儒也在楠京翰林院担任过掌事,不好意思,留都部院仍属中央。

  也就是说,成华年以后,大明的最高决策机构几乎都是由一帮从没有地方经验的官僚组成的。

  梁廷栋被几个健壮的内侍用软轿抬着快步向武英殿赶去,所谓软轿也不过两根竹竿固定在一张大官椅上,四个内侍几乎是在小跑。

首节 上一节 198/9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