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480节

  可洛邑的大建设却没有一刻停息,除了各种基础设施外,用于居住的房屋也一直在以惊人的数目增长着。

  朱樉几乎将所有可资利用的人力物力都用来盖房子,甚至还专门挑选成立了一支数百人的职业建筑队,从生产中剥离出来,只负责建房一件事。

  盖了这么多空着没人住的房子,当然少不了有人要问。

  对外,朱樉是以周地将在其后采用小户制,用以容纳新增的家庭居住为借口。

  所谓小户制,就是打破以往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的传统模式,以一对夫妻为单位,单独成立一户,分开居住,各自独立承担对国家的义务。

  各国不论征发劳役、军役还是粮赋,都是户为单位,小户制能够极大地提升征收基数。

  对国府来说是一项极大的利好,可为什么除了秦以外,六国甚至其后数千年的各朝各代都不敢用呢?

  因为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这其实是一项“暴政”!

  就像杨竹之前分析的那样,对于底层民众来说,粮赋其实根本算不上什么负担,最难受的还是役。

  不管是劳役还是军役,不仅得不到劳动报酬,还需要自带粮食,若是不幸死在战场或是工地,也别想得到什么补偿。

  这可都是各自家庭的重要劳动力。

  为了不至于因为一两个人的死亡而带来毁灭式的打击,抱团取暖的大户制就尤为必要了。

  徭役年年都要征发,并不会因为你这一户去年才有人死在了战场或工地就给予免除,而一旦无法提供成年男子服役,后果就非常严重了。

  辰仇变法大赏军功,在战场上只要能斩杀一名“甲士”,不仅能获得爵位,还有房子、田地和仆人等实际的好处。

  元朝时期各国几乎都已经废除了奴隶制,那么用来赏茨的官仆又从哪里来呢?

  除了战争掠夺之外,其主要来源就是这些完成不徭役的家庭了。

  这是一项多么冷酷的法令!

  除非社会极度稳定,各项福利政策相当完善,否则小户制就是一种国府对民众的残酷掠夺,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强国而弱民。

  很多人总以为暴秦之名是因为其轻罪重罚,事实上,法令一旦明确,很少有人敢于触犯。而隐藏在背后,每一个人都无法摆脱的义务,那才是根源所在。

  所以一听朱樉准备实施小户制,东西周公不仅没有任何警觉,反而皆是一副幸灾乐祸的心态:周地虽无战乱,可朱樉征发的徭役可是全天下最重的。

  至于所有超额征发都是要付工钱的这件事,他们则自动予以忽略。

  以这个借口为掩盖,朱樉多盖的房子已然足够住下五千户了!

  听到书珂报出这个数字时,朱樉却不由长长地叹了口气:这个数字相对于东西周公合起的超过三万户的领民来说,实在是远远不够。

  就算按计冉规划的分三步走,也只能安置下第一批那五千户“关节”户。要在短短四个月时间内再盖两万多户的房子,这个任务实在太重了。

  除此之外,周地的政治架构也需要为之变动了。

  目前,周地治下的所有领民几乎都已经搬进了城里,甚至还有一些此前逃避赋役的“野人”,总共算起来也就八千户左右。

  按朱樉的规划,五十户为一闾,设闾正一人,负责上传下达和组织生产;十闾组成一坊,设一坊正,坊正就进入周地的官员序列了,因为他会领到国府的相关补贴,直接接受政务中心下达的各项任务。

  满打满算,现在周地也才十六坊,朱樉要是有点什么事往往亲自上门进行交流沟通,甚至很多时候直接到闾。这一百六十个闾正,一大半都出自最初的互助会社,都跟朱樉熟着呢。

  周地之前能够如此高效地运转,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有效而畅通的沟通方式,这也是为什么计冉说自己做不到的原因所在。

  可现在却不同了。

  一旦完全吞下东西周公的领民,周地的户数将暴增至四万多户!

  届时,不要说维持之前直接到闾那种点对点的沟通方式,就算是只到坊这一级,那也是八十多个坊正。还不要说新增这么多人,想要再像之前那样了如指掌,根本就是笑谈。

  朱樉找来一张白纸,重重地写下“扩建建房、机构改革”两条后,略一思量,又写下“就业安置”四个大字。

  来了这么多人,住下来之后总得有事情干啊。

  幸好这一年多来,诃萳和巩地在周地取得士爵勋章的人也不少,其后又通过遍布的商栈及定期开办的士培所,前前后后发出了数以万计的爵位勋章。

  “特长户”早已被摸清,到时自可补充进急需扩充的各大工坊。其他人就有些麻烦了,看来得好好规划一下各项工程的开展了,不能让一个人闲着啊!

  一想到这里,朱樉叹了口气,再补上“粮食供给”一条。

  人多,消耗就大。

  原本周地的民众经过几次丰收后,在他的倡议下,基本都有了三五年的存粮。可新增的这些人就没这么丰厚的家底了,一年到头能够不饿肚子的,已经算是中等家庭了。

  按他的构想,第一步还是采用“夺人不夺地”的方针,尽量把人口集中起来,这才能将分工合作发挥到极致。

  如果不去抢收东西周公领地的粮食,捱到秋收之后,粮食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要命的是,他今年还减少耕种面积,以此前的产量估计,还真不够这三十万人吃的.

第797章 民众的负担

  呆呆地看着自己写下这四条,朱樉脑子里已经开始有点乱了。计冉还真没说错,未来这一年里,他恐怕一点空闲都不会有了。

  除了憧憬,他现在更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那沉甸甸的份量,一种前所未有的重压袭来,让他顿觉压力山大。

  终于,只顾埋头发展的日子要结束了,而这,还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事情虽然多,不过大多是自己熟悉的领域,朱樉很快就将负面情绪抛在一边,心里粗略地排了下轻重缓急后,开始与书珂等人进行初步的人员部署。

  此前他能够如臂使指地调动各闾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建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最初的互助会社时,培养出来的一批骨干成员。

  以现场会统合周地人心,再以这些熟悉各项事务的骨干充实各闾,让他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全面重组,并能马上投入生产建设。

  虽然此前他已有意让各闾正培养自己的副手,可相比这一次如此大的规模来说,“人才储备”仍显得有些不足。

  这其实是各国变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基层吏员严重不足。

  自古以来皆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倒不是说统治者无法控制县以下的行政单位,而是相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来说,成本实在太过高昂。

  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有“国家编制”的官吏便只能到县一级,其下的乡村便只能交给士族乡绅代为管理。

  这样做虽然大大减轻了国府的财政压力,可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士族乡绅们很容易抱成一团,形成一个固化的利益阶层,在分派赋税徭役方面为自己自攫取私利,进一步加重底层民众的负担。

  为了避免上下欺瞒、互相包庇,大明朝开始实行更加严厉的连坐制,一旦有违法不举的情况发生,则惩罚亲邻,甚至整村、整族。

  效果当然是有的,可这在轻罪重罚的背景下,明显又是一项“暴政”。其后历朝历代虽然也有所继承,不过一般只针对如谋逆之类较为恶劣的罪行。

  周地此前只有四万人,甚至还不如列国普通的县,所以朱樉才能直接将手伸到最基层的闾,这对于中等以上的国家来说,完全是不可能的。

  已经习惯了这种一杆子插到底的治理模式所带来的优势,朱樉当然想保住这一“优良传统”。如此便进入了两难之境:要为每一闾都配备熟悉而又能胜任的闾正,显然已经办不到了;随便找个人充数,又大违他一向的风格。

  犯难之余,朱樉不自觉地问:“师兄,我们的人不够啊,该怎么办呢?”

  他的话刚一出口,计冉已经叫了起来:“哎,别!”

  可惜已经迟了,旁边的尹喜重覆了一遍朱樉的问题,随即发起呆来。

  朱樉本是问的计冉,吞并计划一直由他在谋划并进行前期铺垫,这种问题肯定是有所考虑的,一时还没有意识到现在又多了个师兄。

  计冉跺了跺脚,看着尹喜叹了口气,一脸严肃道:“忘了提醒你,以后你可千万注意,别轻易向喜提问题,最好先问我。”

  “我……”朱樉一脸无辜,旋即又好奇起来,诸子们各有各的癖好和忌讳,可这种?他还从来没听过会有这样的禁忌。

  计冉只好将朱樉拉到一边,简要地说了说事情的缘由。

  若论天赋水平,尹喜在七子之中也算是靠前的,特别是他惊人的记忆力,完全可以算得上是过目不忘。

  从记事以来,尹喜看到的每一个人,听到的每一句话,都被深深地刻在其脑子里,几乎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忘。

  有着这样一项特长,要达到博学渊长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正因为记忆库的容量足够大,他的综合分析能力在七子中也是首屈一指的,庄子、列子时不时都要向他请教,也正缘于此。

  同时他也有一个与朱樉截然相反的习惯: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死磕!

  当年庄子因一个梦而发出感慨,其他几人都没当作一回事,可尹喜却为此困扰了数年,孜孜以求,想要破解梦的奥秘。

  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梦到底是怎么回事也没真正解开,更何况现在。若不是最后得到老聃的开解,尹喜恐怕一生都要陷在这个困局之中,不得解脱。

  计冉将尹喜带来的首要大事,便是尽量避免他与其他人接触,更对政务中心的诸人下了封口令,非必要不得与其产生语言交流。

  幸好朱樉这个问题不算太难,计冉庆幸之际不由得再三叮嘱朱樉,绝对不能向尹喜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

  看着似乎已经进入“宕机”状态的尹喜,朱樉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计冉没好气地抓过一本册子,丢在朱樉面前:“大致人员在上面,短缺肯定是有的,这些问题就该你去解决了。”

  言毕拉着尹喜就去了另一边,生怕再被朱樉“毒害”。

  朱樉微有歉意地看着二人,书珂已经翻着册子介绍起来。事实上,他们此前已在计冉的要求下做了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根据每个闾正、坊正的推荐拟出了一个百余人的名单。

  朱樉大致看了看,里面很多名字他倒是略有印象,可真要回忆却有显得有些模糊了。

  根据邓巴150数字定律,以人类智力只允许拥有150人左右相对稳定的社交人数,再多就属于“圈外”了,也就是说你大概知道有这么个人,其他的乏善可陈。

  这个定律的可靠程度到底有多高尚未有定论,不过一个人的精力到底还是有限的。

  朱樉此前能将上百名闾正的性格特长了然于胸,已经颇为自得。可当这数量即将再翻几翻的话,那就实在力有未逮了。

  越想越晕,朱樉只好习惯性地将其搁置,列出大致的缺口数量后,开始关注其他几个问题的初步铺排。

  组织架构方面,朱樉倒也没花多少功夫,直接在原本的闾、坊二级基层组织上面增设乡,以五坊为一乡,设乡正一人,负责管理二千五百户的相关事宜.

第798章 浑然未觉

  按周礼,一乡本有一万二千五百户,每户出一甲士组成一军,战斗生产两不误。

  元朝之后,各国对乡遂制度多有变革,其宗旨仍然以便于成军为主。

首节 上一节 480/9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