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623节

  早在此前为管仲给他布置的任务做准备之时,他便多次听到诸子殿这三个字,只是没想到居然如此热闹。

  相比于各国,洛邑的子意义并不完全相同,但地位同样崇高。前来洛邑游学的大多是些不得志的士子,自然对这座专门展示洛邑“上层”人物的建筑怀有浓厚兴趣。

  毕竟现在的洛邑已经具备了对天下士子的吸引力,不能在几大国出将入相,能够在周地混到“新贵”阶层也算是不错的了。例子就摆在那里,自然引来大批士子前来观摩。

  刚刚站到队尾,便有几名士子上来套近乎。见对方一副极为热络的样子,晏婴却没有一点印象,也就没有什么兴致答理。

  晏氏是U国望族,“往来无白丁”,普通的游学士子平时根本连踏入晏府大门的机会都没有。

  只不过作为大司行,他的暴光率是很高的,再加上身体特征极为明显,这几天已经多次被人认出,对这些陌生人的“搭讪”之举也就习以为常了。

  见晏婴颇有些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几名士子并不放弃,其中一人提醒道:“大司行,昨晚我们才一起撸过串呢?”

  撸串是周地的新名词,据说这个词还是朱樉“发明”的,这下子晏婴总算有了那么一点印象,昨晚在西市好像确实与几名士子交谈过几句。

  这就让他有点搞不懂,怎么这些人就能认为一起吃过东西就算是熟人了,更别说还是隔桌呢,那就跟在路上碰见过属于同一性质。

  肉食虽然不属于贵族专利,不过在各国对普通平民来说,仍然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而周地却不同,朱樉掌权以来大力发展养殖业,导致各类禽畜、水产成为民众餐桌上的常客。

  吃得多了,烹饪的花样自然就越来越多,为了抢夺市场,各大小餐饮从业者更是挖空心思开发新的烹饪方法。

  这就直接导致洛邑的美食文化,在极短时间内后来居上,成为一大亮点。

  不要说普通游学士子,每一个到洛邑各国贵族也很难抗拒其诱惑,大快朵颐就不说了,甚至还有人专门将自己的厨子派来学习各种烹饪方法。

  晏婴也不例外,这几天他不停地吃吃吃、买买买,除了借此传递自己并不太着急与周地的谈判之外,同样也是其本能的反应。洛邑商品的丰富程度,实在不是他国能够比拟的。

  感受到晏婴再明显不过的冷淡,几位士子终于意识到他们值得为之炫耀的“同餐之谊”,在别人心里其实一文不值,只好灰溜溜的离开了。

  其他人这几人碰了壁,也无不收起了攀谈之心,反倒遂了晏婴的意,可以清静地游历。

  诸子殿目前仅有第一层的三个大厅对外开放,而且日常维护管理人员也只有五人,所以要在参观者较多时进行限流甚至限时,保持进入人员不超过百人。

  在有序的组织下,晏婴一行倒也没等上多久,很快便随着队伍的移动进入了诸子殿。

  没有人来打扰,晏婴看得很细致,几乎把每一个子的介绍都从头到尾看完,时不时还要询问苏岱这些人在周地担当何职,地位待遇如何之类的问题。

  这并不是什么敏感信息,苏岱倒也无需忌讳,凡问必答,甚至借机介绍了一些专利保护方面的情况。

  作为周地的新贵,洛邑的子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贵族,子爵并不完全与职位高低相关联,更像一种荣誉称号。

  当然,实利还是有的,能够称子必然拥有一项甚至多项技术或理论专利,除了可以在诸子大街占据一席之地,享受爵位津贴之外。

  还可以向国府申请专项资金,以脱产的形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听到这里,晏婴不由感叹:“周地也能养得起这么多闲人,樉子倒也有些手段。”

  第一次听到晏婴说出“表扬”的话,苏岱自然不会放过这难得的炫耀机会:“周地不养闲人,每一个子,无不拥有巨大的价值和贡献。

  以樉子之言,那是推动周地发展的动力所在,怎能以闲人视之?”

  苏岱这明显是在“含沙射影”,晏婴却并没有争口舌之风的意思,听后默然不语。

  要论养闲人,天下当然没有一国能比得上U国,光一个稷下学宫享受大夫这一待遇的就有上百人,像孟子那样得到上卿殊荣的也不是个例。

  U国每年在这些人身上的花费,几乎可以抵得上一个中等国家的收入了。

  可花了大价钱养的这些人都只能呆在学宫治学,偶尔会被齐王请去咨询一番,很难有机会施展自己的主张和抱负。

  晏婴本意是想强调周地的弱小,却没想到给自己挖了个坑,接下来的参观里说的话就更少了。直至依次参观完三个展厅后,这才拉着晏圉问:“圉儿可有何收获?”

  一直心不在焉的晏圉并没有察觉出其父考较之意,脱口而道:“连改进犁头的也能称子,实在可笑。”.

第1192章 另眼相看

  晏婴眉头皱了起来,身后的苏岱却有些不服气:“改进犁头?君可知在周地一名下犁士,驱使两匹伯乐四号挽马拉着五铧犁,一日可翻耕多少地?”

  晏圉对农事并不熟悉,但U国也算是农业比较先进的组织,心中难免有些轻视:“那又能有多少?”

  苏岱竖起两个手指:“两顷,这还只是新颁布的最低标准工作量。哦,若换成齐制,大概也就八九十亩的样子吧。”

  晏圉还没什么,毕竟晏氏名下拥有的土地要以万亩为单位计量,可晏婴却为之动容:“竟有如此之多?”

  作为先发组织,牛耕铁犁在U国的普及率还算可以,边邑或许要差点,但在核心区域已经属于非常常见的耕作手段。

  据他所知,U国每年春耕至少要持续一个月,而一户耕种的土地在一百亩左右,换算下来一人一牛一天也就三五亩左右。

  周地的翻耕效率竟然超过了U国十倍!

  这样一比较,晏婴不由开始明白秦、韩、楚三国为什么要与周签订什么战略互惠伙伴的协议了,若是这三国在周的帮助也能达到这个水平,那么U国将面临一场巨大的危机。

  无心去查证这消息到底有没有吹嘘的成分,晏婴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声音:U国的利益该如何保障。

  因时代的局限和固有的观念,晏婴其实并没有意识到周地发展的根源是生产力的跨越式提升,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改良。

  一察觉到管仲对朱樉“另眼相看”。

  他心里泛起的第一个念头竟是忌妒,毕竟此前他一直以为只有自己才能肩负起这个偶像未尽的事业,而不是一个不知从哪里突然冒出来的毛头小伙子。

  为了让管仲明白自己所托非人,为这场考试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晏婴很快就找到了朱樉两个致命的弱点:周室的敏感身份和维护协议权威的保障能力。

  他并不是带着善意来的。

  一旦朱樉应对不当,且付出的代价能够接受,他会毫不犹豫地将这名“第三者”踹入毁灭的深渊。

  从亚加达手里拿到的新式织机和水泥生产线并不是U国的组织行为,而是他故意出的难题。

  这些东西运回U国之后也是送到他的封地而不是收归国库。虽然也会安排一些人手进行研究,可并没有真正被他放在眼里。

  U国号称“冠带衣履天下”,纺织业的发达在列国首屈一指,以周地现在的规模其实还远不能形成挑战。更何况周地目前走的主要是平民路线。

  线与U国最具优势的高端丝织品领域暂时还没有多少冲突,用不着专门进行打击。

  至于水泥,对于U国来说也不算是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在晏婴看来,拼命修筑防御实在是一种不值一哂的愚蠢行为,唯有修明政治增强国力才是根本之道。

  仅靠空口白言,他便拿到了周韩之间合作规模最大的两项技术,其实只要他开口,韩伍绝对会将其他从周地得到的东西双手奉上。

  他并不贪心,这些东西只是药引,他需要的是其引发的结果而不是其本身。

  可在心里稍稍盘算了一下,当劳动效率提高十倍后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或许把管仲的意思给猜错了。

  来周地之前,他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农战和朝堂这两个最为关键的方面,更是很下了一番功夫。

  晏婴只知道周地的农业水平发展得相当好,平均产量已经可以比肩U国上田的产量。这虽然也算得上是了不得的成就。

但考虑到畜力、工具上多出的成本,优势其实也大不到哪里去。

  而战这一方面,周地最出名的风神弩与各国主流军用弩相比,在稳定、精准和操作方面确实有着一定的优势。

  但还没有达到代差的程度,所以他也只是象征性地索要了几台,着人直接丢回武库而已。

  唯一比较复杂的是周地的“朝堂”,与天下各国有着极大差别,晏婴也只能看到一些表面的,既无法看清迷雾摸清优缺点,更不能理解其运行机制。

  综合考量之后,他既没有生出轻视之心,可也没有将朱樉提升到劲敌之流。若只是单独一个周室,麻烦或许有,但要手到擒来估计也没有多大的困难。

  可周地此时却在拼命向外“输出”。

  不要说提升十倍,就是百倍,周地受规模之限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可这些东西放在秦、韩、楚这样的组织身上,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此时的晏婴只觉后背冒出一股冷汗,对自己的后知后觉惭愧不已。

  得益于铁制农具的普及,从之前数年积累一仗便会挥霍一空,到现在能够每年支撑起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正是生产力的飞跃,使得战争的烈度和目标发生了极大变化。

  而现在,又一次的提升浪潮即将到来,自己竟然浑然未觉,还在那里“争风吃醋”。

  十倍的生产效率提升,带来的结果是相当恐怖的,意味着只需要一成的劳动力便可维持现有的生产规模,其他“剩余”的青壮,都可以投入到战争之中。

  当然,这种算法是肯定有问题的,毕竟服务于战争的并不仅仅是农夫,可战争规模和频率随之大幅提升却是可以预见的。

  谁在时代剧变中反应迟钝,谁便会惨遭抛弃。

  当晏婴开始尝试以掌权的角度回顾整件事时,他终于明白了管仲的苦心,也弄清了自己要为U国谋取最大利益的着力点。

  思维转变之后,在其后参观洛邑博物馆和图书馆时,他关注的焦点也随之进行了调整。

  相比于诸子殿,洛邑博物馆的内容就丰富多了,底层的二十个展厅已经被填满了十二个,二楼的限制开放展厅也有四个之多。

  只是里面收藏的却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珍宝”,而是日常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东西。

  比如四个专门的农业展厅着,陈列品便涵盖了朱樉掌权前普遍使用的石锄、石刀,到其后互助会时期的第一版劳动套装.

第1193章 眼花缭乱

  再到现在刚刚“退役”的各种农机农具。

  除了工具,各类种子、耕种方法技术、植物标本甚至劳动中防暑解乏汤药配方等东西一应俱全,从中完全可以清晰地看到周地农业发展的历程。

  工业展厅更足有六个,各式各类的工业器具、产品也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连算得上见多识广的晏婴也不禁为之眼花缭乱。

  剩下的几个展厅,则主要是武备、医疗、音乐、天文历法、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其含金量也是丝毫不差。

  一边看,一边问,这一次他对细节方面就显得更加关注,比如展厅出展示的斜织机具体的产量、耧车的播种效率及适用范围、插秧机一天的极限能达到多少等等。

  往往连苏岱都被问得答不出来。

  博物馆里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其中有不少已经属于苏岱的知识盲区范围,毕竟他对生产领域的东西,实在涉猎不深。

  一般来说,博物馆对公众展出的都属于四、五级的专利范畴,仅有少量三级,目前正在使用或研发的,则必须达到相应涉密级别才能有资格查看。

  游学洛邑的各国士子们之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博物馆的底楼展示的是周地的过去,二楼是现在,三楼则是未来。

  可饶是如此,也让晏婴对周地的潜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哪怕只是这些淘汰的东西,有不少也超出了U国目前最高的水平。

  U国竟然已经落后了!

首节 上一节 623/9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