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谁扶不起?我阿斗匡扶汉室

三国:谁扶不起?我阿斗匡扶汉室 第164节

  “父亲...”黄叙泣不成声。

  “我儿,你的病已经痊愈,为父心中没了牵挂。”黄忠安慰道:“别哭了,为父都这么大岁数,早就活够了。”

  “何况为父是去出征,又不是自杀。”黄忠笑道:“说不定老天爷不肯收留,为父还能全须全影回来,何必哭哭啼啼?”

  春耕结束后,汉皇刘备起兵十万,御驾亲征长安!.

第【128】章 太子监国坐镇,阿斗夜游洛水

  祭坛上,刘备身着甲胄,焚表祭天,为此番出征做誓师。

  刘备挂帅出征,监国的担子彻底落在刘禅身上。

  尤其法正、诸葛亮都会离开,身上的任务就更重了。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征!!!”

  刘备手持双股剑,站在祭坛上方连连高呼。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下方三万大军齐齐高呼,战役高昂。

  不得不说,由刘备亲自领军带队,与刘禅领军带队确实有差距,将士们明显要更加兴奋。

  皇帝这个身份本就极具神话色彩,御驾亲征就相当于一个“振奋光环”,无时无刻影响着大军的状态。

  此番进攻长安,荆州方面依旧不动,关羽负责盯着魏国方面,魏延负责防备江东玩阴的。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吃过一次背刺的亏,大汉岂能重蹈覆辙?

  荆州方面不能动,进攻长安的主力与上次北伐一样,还是十万大军。

  上次的折损、战损,在这一年已经补齐。

  只要军队建制在,一些人员的损失很好补齐,老兵带新兵很快就能适应军队。

  可一旦建制打没了,弄一支新兵从头训练,难度就会非常大。

  除此之外,身在西凉的马超也弄出一支万人规模的骑兵。

  不过比较简陋,只是一支轻骑兵,着甲率并不高。

  但等到大战结束,直百钱开始发行,洗劫魏吴两家后,情况必然会得到改善。

  至于数量方面,一万轻骑兵已经是大汉的极限,再多就真的养不起,日后最多从质量方面入手,数量不会有什么大变化。

  刘备领兵三万走褒斜道,穿过秦岭就是陈仓。

  赵云从陇西出发,率军五万,同样直奔陈仓。

  马超则是两万步卒,外加一万骑兵,从西凉往关中赶去。

  合计十万步卒外加一万骑兵,与上次北伐一样,底蕴尽出。

  “阿斗,为父马上就走,后方就交给你了。”刘备叮嘱道:“只给你留下两千白毦兵,你切记小心行事。”

  “父皇放心,您上次不也是这样嘛,没问题的。”刘禅满口答应下来。

  兵力全都抽调走,南郑就没大军驻守,只余下两千白毦亲兵。

  上次北伐就是这样,这次北伐同样不例外。

  不过有秦岭为屏障,加之汉军主力进攻长安,魏国也没有角度来偷袭南郑。

  “阿斗做事,为父还是放心的。”

  “父皇此行万望保重身体。”

  “嗯。”刘备翻身上马,坐在的卢背上,“出发!”

  没再继续磨叽,刘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出发。

  临行前。

  法正拉着李严谆谆叮嘱,“我随陛下出征,六部就暂时交给你负责,务必辅佐好太子殿下。”

  “这次孔明去了蜀中,是六部加重权威的好时机,但切记别误了国事,谁敢耽误北伐,马谡就是最好的例子。”法正提醒道。

  争权归争权,本来三公九卿就要向三省六部过渡,这点无可厚非,法正说得理直气壮。

  但为了争权耽误北伐大计,那就是纯纯是脑残。

  “孝直放心,我知晓轻重,何况殿下还在南郑,我岂敢放肆?”李严认真道:“你尽管放心吧。”

  “那就好,多的就不说了。”法正频频点头,就要与吴懿一起随军出发。

  “对了。”李严忽然想到什么,道:“孟达又来信了,他说想要随军出征,为北伐尽一份力。”

  “这次毕竟是陛下亲自挂帅,而非殿下,不如给他一次机会?”

  东州派知道刘禅讨厌孟达,但这次是刘备领军出征,这让孟达看到机会,想要跟着过去立立功,缓解他眼下尴尬的局面。

  “让他哪远滚哪。”法正不客气道:“没看陛下都与孔明结亲了?孔明未出生的子嗣,要么嫁给皇长孙,要么娶长公主。”

  “再加上孔明是太子的老师,未来妥妥的帝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法正骂道:“我可不想跟孔明结仇,你们的脑袋在想什么,一个个都替他说情?让他在东三郡自生自灭吧!”

  “能活着就算不错,还挺能折腾,日后都少跟他来往,小心孔明惦记你们〃¨ 。”法正吓唬道。

  法正自然清楚诸葛亮的为人,知道就算与孟达来往,诸葛亮也不会迁怒。

  但法正觉得孟达是个猪队友,东州派借助六部,未来必然前途光明,没必要跟孟达再有牵扯,打算把孟达踢出这个小团体。

  免得孟达头脑发热,做出什么离谱事件再坑队友。

  “那...行吧。”李严点头答应下来。

  官场就是这样,人走茶凉。

  得罪死了诸葛亮,还不受刘备、刘禅喜欢,孟达的前途早已在砍死蒯祺时注定。

  目送大军渐行渐远,李严来到刘禅身边。

  “殿下,咱们回去吧。”

  “嗯。”刘禅邀请道:“李尚书与孤共乘一车吧。”

  “谢殿下。”

  李严面露喜色,随刘禅一同上车。

  黄皓一抖马缰启动,问道:“殿下,咱们去哪?”

  “尚书省。”

  “喏。”

  车厢内。

  “父皇、丞相、令君都走了,此番由孤监国,还望尚书从旁辅佐一二。”

  “殿下太客气了,为国分忧,为殿下尽忠,此臣分内之事耳。”李严连忙表忠心。

  “李尚书既然这么说,正好车内没有外人,孤不如就先说点丑话。”刘禅一脸严肃。

  李严一头雾水,虽然不知道发生什么,但内心立即紧张起来。

  刘禅从袖中取出一封竹简,交到李严手中,解释道:“丞相在离开之前,呕心沥血做出后勤规划、安排。”

  “孤不希望出现什么画蛇添足、自作聪明,如同马谡的那种愚蠢事情。”刘禅强调道:“丞相的安排孤已过目,没有任何问题,望李尚书严格执行,有问题吗?”

  历史上,李严作为法正的接班人,第二任东州派的首脑。

  在刘备白帝城托孤时,与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分庭抗礼。

  此后荆州派与东州派一直在对抗,争夺朝堂的话语权。

  诸葛亮其中一次北伐,李严想要坑害诸葛亮战败,故意断掉大军粮草,迫使诸葛亮不得不回军。

  这种事情可以说非常没下限,已经危害到国家的利益。

  但刘禅不能用“未来”的罪名,来处置当下的李严,那未免太过荒谬,故而只能提前打好预防针。

  “明白...”李严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但脸上还是有些许不甘。

  毕竟诸葛亮不在,这是争夺话语权的最好时机。

  倘若按照诸葛亮的规划照本宣科,李严无非是诸葛亮的“傀儡”,不能有任何的主见。

  没有主见,不能自行安排工作,自然就没有话语权。

  这与法正离开前的叮嘱,显然有些背道而驰。

  但面对监国太子的威严,李严又不敢违逆。

  虽然刘禅年幼,但功劳已经很厚实,威望不是开玩笑的。

  眼见李严心有不甘,刘禅冷不丁道:“李尚书,你对曹参这个人怎么看?”

  “太祖问鼎,群臣论功,曹参位列第二。”李严不假思索,道:“允文允武,一代宗臣!”

首节 上一节 164/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鬼谋帝师,教刘备先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