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谁扶不起?我阿斗匡扶汉室

三国:谁扶不起?我阿斗匡扶汉室 第4节

  “万事万物皆以人为本,故不宜定都南郑。”法正说完随即坐下。

  这次不等刘禅开口,诸葛亮紧随其后发言。

  “孝直所言极是,并且还不止人口问题,后勤同样如此。”

  刘禅看向诸葛亮,后者继续道:“汉中之战持续两年,期间蜀中男兵女运,持续为前线提供粮草物资。”

  “眼下汉中没有产出,一切都依赖后方提供。”

  “可想而知,若真定都南郑,蜀中还需继续为汉中输送粮草。”

  “长此以往,必然会拖垮蜀中,致使民生凋敝。”

  打仗,可不是两拨人面对面,然后一顿冲杀就完事。

  这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汉中之战从开始,截止现在已经持续两年。

  为了支持前线,蜀中男兵女运,整整给前线输血两年。

  倘若继续这么下去,蜀中底蕴再厚,也会被活活抽干,从而使得蜀中民生垮掉。

  “还有呢。”主位上的刘备开口,“孟达正在带兵进攻房陵,以图占领东三郡,战事虽然到了尾声,但尚未完全落幕。”

  “蜀中已经不堪重负,故而为父才想早些退回成都,减少前线开支,减轻蜀中负担。”

  “父王仁慈。”刘禅微微欠身。

  “定都南郑欠妥,阿斗可还要继续坚持?”刘备微笑道:“今日权当长个教训,下次谏言之前,要思前想后再开口。”

  见刘备开始教育儿子,群臣都露出善意笑容。

  毕竟世子才十三岁而已,有心为国考量,便已经是好事儿,谁也不会强求刘禅。

  “大王,殿下年幼,有心便是好事,不必过分苛求。”诸葛亮说道:“何况殿下能说出太祖旧事,足见用功读书,并未懈怠。”

  “嗯。”刘备抚须而笑,“是孔明教导的好,孤也可以安心了。”

  诸葛亮与刘禅乃师徒关系,这点是刘禅年幼时主动要求。

  千古金大腿,不抱白不抱。

  从群臣到刘备,先后阐述观点,说明成都与南郑的优劣,显然都没把刘禅的谏言放在心上,依旧认定成都才是第一选择。

  而刘禅为何中意南郑呢?自然也有一番原因。

  汉中之战已经结束,“大意失荆州”很快就会上演。

  刘禅自然不想历史重演,这就是定都南郑的目的所在。

  历史上,在关羽大意失荆州的过程中,刘备方面没能给予任何实质性支援。

  是刘备不想救援吗?

  自然不是。

  究其原因,无非距离太远,成都离着荆州前线千里之遥。

  等到刘备得到消息时,已经为时已晚,万事皆休。

  但定都南郑,刘备留在汉中,距离方面就要近很多。

  届时荆州出现问题,就不会存在来不及救援的情况。

  尤其汉中有一条河流名为“沔水”,此乃汉水上游。

  走沔水过东三郡就能进入汉水,直达荆州的襄阳、樊城。

  简而言之,未来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走这条水路就能直达前线进行支援。

  当然,前提是刘备留在汉中。

  想要让刘备留下来待在汉中,那就只能定都南郑,不然刘备肯定会离开。

  这也是为何群臣都看好成都,偏偏刘禅要对着干,建议定都南郑的原因。

  但刘禅不能以此为由,毕竟关羽还没开战呢,现在说出来也没人信。

  秦宓之于农业,魏延之于军事,刘封之于商业,法正之于人口,诸葛亮之于后勤

  刘禅只有将他们的论点,一一驳斥,并提出更令人信服的观点,最终才能左右刘备的意见。

  不过看众人的架势,他们貌似压根不想听刘禅的观点,刚才各抒己见,好像就是为了“教育”刘禅一顿。

  发表过观点之后,便没放在心上,眼下都已经开始各自饮宴。

  说到底,刘禅眼下才十三岁,众人都没把一介孺子之言放在心上,也算是一种变相的轻视。

  “阿斗坐下吧。”刘备随即道:“来来来,接着奏乐接着舞!”

  “父王何故如此轻视储君?”刘禅佯怒道。

  “哈哈哈~”刘备大笑不已,对左右道:“这小子还生气了呢。”

  “大臣们都说完了,儿臣还没说呢。”刘禅郑重道。

  “非说不可?”刘备笑呵呵发问。

  “不吐不快!”

  “好!”刘备倒也宠着刘禅,拍手道:“都安静,且听世子高论!”.

第【5】章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随着刘禅再度开口,将所有人的视线吸引而来,众人都在等着世子殿下的高论,且看刘禅如何将他们一一反驳。

  “若没记错,刚才第一个发言的是秦祭酒。”刘禅微微一笑,“那么便从秦祭酒的观点开始吧。”

  “愿闻其详。”秦宓开口回应。

  “秦祭酒说蜀中天府之国,农业发达乃客观事实,太祖高皇帝得之,遂成就大汉帝业。”

  刘禅随即反问道:“试问,太祖他老人家,当初为何没有选择蜀中,反而选择相对‘贫瘠’的汉中呢?”

  刘邦当初被封为汉王,刨除荆州部分,地盘与眼下的刘备一模一样。

  而刘邦没有选择繁华的蜀中,而是留在汉中,以南郑为都城。

  没等群臣作答,刘禅便自问自答道:“因为在太祖眼中,蜀中虽好,但不过粮仓而已!”

  “汉中虽贫瘠,可此地毗邻关中,穿过秦岭便可进攻关中!”

  “太祖志在天下!蜀中再富,难道还能比整个天下还富?”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刘禅掷地有声道:“此乃父王之言,与太祖昔日定都南郑之举,不谋而合!”

  “如今却要撤回成都,岂非偏安一隅?难道父王忘记昔日立下的志向了?”

  “打赢汉中之战,不过是兴复汉室的起点,千万别当做终点!”

  刘禅稚嫩的嗓音在大殿内不断回荡,除此之外群臣鸦雀无声。

  主位上的刘备更是震惊不已,没想到年幼的儿子能说出这一番话来,心中同时涌现欣喜,至少不用担心百年后,无人继承他兴复汉室的遗志。

  刘备已经六十岁,说实话他都没信心,在有生之年能够完成一统的伟业,毕竟对面是曹操啊。

  能有一位优秀的子嗣继承事业,对于年迈的刘备而言,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诸位,咱们迟早都要北伐!”刘禅稍作停顿,继续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汉中之战打了两年,想必大家都对后勤之艰难有所了解。”

  “以成都为核心,日后北伐关中,后勤要先走蜀道,再走秦岭,最终才能进入关中。”

  “如此漫长的后勤线,天府之国就算农业再发达,八成的粮食也要浪费在路上。”

  “故,绝不能以成都为王城,漫长且艰难的后勤,会极大拖累未来北伐大业!”

  作为穿越者,刘禅自然知晓诸葛亮北伐之艰难,这位千古奇才就是被后勤活活拖垮的。

  大量粮食被浪费在途中,使得诸葛亮北伐没有任何容错率,稍有差池便会前功尽弃!

  秦宓脸色惊疑不定,试图反驳刘禅一二。

  但张开嘴巴半晌,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成都确实农业发达,刘禅并未否定,但却从北伐大业入手驳斥,阐述成都位于后方太过偏安。

  北伐!就是刘备集团的政治正确。

  总不能为了成都,而放弃北伐大业。

  秦宓纵有千言万语,也万万不能否认北伐,一肚子话只能憋回去!

  刘禅“得理不饶人”,继续乘胜追击道:“蜀中天府之国,农业发达,出产丰富,可惜蜀道之难,再发达的农业,再多的出产也会浪费在途中。”

  “故此,为日后北伐大业,更应该开发汉中的农业!”

  “只有恢复汉中的农业生产,让汉中源源不断出产粮秣,才能为北伐积攒粮草,日后用于供应前线。”

  “而不是从千里之外的成都供应粮草,恐怕一石粮草抵达前线时最多剩下一斗之数。”

  “十去其九,太过靡费,更遑论运粮还需征发徭役,发动大量人手运输,费钱费力!”

  刘禅话音落下,大殿上落针可闻,群臣全都若有所思,开始权衡其中的利弊关系。

  包括与刘禅辩论的秦宓,听完刘禅的长篇大论后,也不得不在心中暗道一句佩服。

首节 上一节 4/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鬼谋帝师,教刘备先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