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谁扶不起?我阿斗匡扶汉室

三国:谁扶不起?我阿斗匡扶汉室 第97节

  一个国家三分之二的地盘,都是东州派的功劳,不给个尚书令同样说不过去。

  刘禅听完之后愈发头疼,完犊子,怎么看都是死局,怎么处理都不合适。

  “为父也知道两套班子的负面作用,可没有两套班子,为父实在无法安排麾下的人。”刘备唏嘘道:“为父从幽州起家,走南闯北,颠沛流离,奋斗大半辈子才得以立足。”

  “在这期间,许多人抛家舍业追随为父,如今为父有了基业,自然不能亏待他们,哪怕给不了实权,至少也得给官位、爵位。”

  “阿斗,你可知为父麾下官员数量?”

  “这...还真没注意过,只知道冗官现象有些严重。”

  “五万!”刘备伸出一个巴掌,苦笑道:“恐怕占据整个北方的魏国,都没有这么多官员,隔壁孙权治下仅三万官员而已。”

  刘禅张大嘴巴,与魏、吴两方比较之后,大汉冗官的严重情况更加直观。

  大汉与江东的地盘大致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两家的官员数量理应差不多才对。

  而刘备这边足足比孙权手下多了两万官员,已经非常不正常。

  可想而知,刘备手下有大量人需要安排,并且有极大一部分光吃俸禄不做事儿。

  但这些都是跟随刘备一路熬出来的老人,还不能裁撤他们的官职。

  为了安排下多余的官员,恰好有需要重要荆州派与东州派,刘备麾下慢慢就演变为两套行政体系,造就今日的局面。

  刘禅愕然发现,找老爹谈过之后,不但没能解决问题,事情好像变得更加麻烦。

  眼下已经不光是法正、诸葛亮,以及东州派与荆州派的问题,还牵扯到冗官、冗员问题。

  历史上蜀汉灭国时,都特么还有四万多官员,当时只剩下蜀中一地。

  眼下是巅峰蜀汉,多出来汉中、东三郡、以及半个荆州,并且许多早年间追随刘备的老人,眼下还都没过世,数量自然更多。

  “现在知道为父的难处了吧?”刘备宽慰道:“保持现状就是最好的办法,无非一些重复,咱们爷俩麻烦一些。”

  “可若是想要改变现状,那可就不是一星半点麻烦,而是大大的麻烦。”

  “可若是丞相府与尚书台态度相左...”

  “为父这个皇帝是干什么的?”刘备失笑道:“孔明与孝直意见相左,自然有为父做最后评判,未来有你来评判。”

  “这...行吧。”

  虽然有应付的嫌疑,但貌似保持现状,确实是最妥当的办法。

  从刘备处离开,刘禅打算回到衙门继续办公。

  回去的路上,黄皓欲言又止,不由让刘禅感到奇怪。

  “有话就说啊,跟我遮遮掩掩干甚?”

  “殿下,奴婢有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怕说出来闹笑话。”黄皓难得腼腆。

  “关于刚才我与父皇商讨之事?”

  “嗯。”

  “说说看。”

  “奴婢再想,既然下边有两套班子做事,上边又有陛下与殿下两个管事儿,能不能一人负责一套班子,这样行不行?”黄皓提出想法。

  “哈哈哈~”刘禅大笑道:“这怎么能行...”刘禅说着突然顿住。

  “殿下?”黄皓连忙请罪道:“奴婢多嘴...”

  “走!回去找父皇!”

  “咦?阿斗怎么又回来了?”刘备颇感诧异,“还有什么事情吗?”

  “父皇,儿臣有一个想法!”

  “什么想法?”

  “父皇领一班人,儿臣领一班人。”刘禅兴奋道:“父皇用三公九卿制;儿臣用三省六部制!”.

第【92】司马懿督军西线,赵子龙行舟出蜀

  正常而言,一个政权有两套行政体系,肯定算不是一件好事。

  但就刘备麾下的状况而言,已经变成这个鸟样子。

  砍掉一套班子肯定不行,这样会动摇国家。

  既然无法改变,就只能接受,并在此基础上“变废为宝”。

  秦汉以来,官僚体系便一直是三公九卿制度。

  隋唐之后,才最终演化为三省六部制度。

  而在秦汉之后,隋唐之前。

  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正是两套制度逐渐过渡的阶段。

  官僚制度的演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不是说刘禅今天动动嘴皮子,放话改革官僚体系,明天三公九卿就能过渡到三省六部。

  这关乎一个国家的改革,五万官员的改革,稍有不慎就会全乱套,从而导致整个行政体系紊乱,甚至崩溃。

  仓促改革的唯一结局就是失败,领导搞不清楚下级,下级不知道谁是领导,各部门之间不知该负责哪些工作

  而现在,正好刘备麾下有两套班子,并且还有“足够”的冗官无所事事。

  抱着废物利用的心态,刘禅打算在国内实验三省六部。

  就算出了问题,至少还有一套三公九卿制度兜底,不会出现太大的纰漏。

  未来刘禅实验成功,搭建出一套成熟的三省六部,之后两套体系也能平滑切换、交接,最终平稳完成制度改革。

  要知道,刘备正在将权力过渡给刘禅。

  自然而然,刘备统领的三公九卿,权力也会慢慢过渡给三省六部。

  至于原本三公九卿体系下的官员,也不用担心他们无权后有意见。

  只要大汉能够不断开疆拓土,三公九卿完全可以外放到地方上。

  地盘越大,能安置的官员就越多,冗官问题就能逐渐缓解。

  “三公“六四七”九卿为父知晓,不过什么是三省六部?”刘备一脸迷惑。

  “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父皇可以理解为一套更先进的官僚制度。”刘禅简单说道。

  “哦?阿斗的意思是你的三省六部,比为父的三公九卿更强咯?”刘备饶有兴趣。

  “可以这么理解。”

  “呵呵,你小子还真是大言不惭。”刘备顿时笑了,“三公九卿大汉用了四百年,凭什么你的制度更好?”

  “父皇不信,咱们比一比不就行了。”

  “怎么比?”

  “父皇领一套,儿臣领一套,每月大朝会的时候,看看谁工作效率更高,工作进度更快。”刘禅继续道:“以后丞相府的公文,只需发给父皇;尚书台的公务,只需发给儿臣。”

  “如此,也能避免政令重复。”

  “若父皇的决断与儿臣相左,咱们爷们商量着来,避免令出二门。”

  “来人呐。”刘备稍作思考之后,吩咐道:“去将丞相与尚书令请来。”

  “喏。”

  不多时,诸葛亮和法正先后赶来。

  刘备开门见山,直接把刘禅的想法告知二人。

  “这样一来,同一件工作,岂不是两波人要各做一次?”诸葛亮皱眉道:“丞相府与尚书台虽有重叠,但也不是每件事都会重叠。”

  “如此一来,丞相府与尚书台的工作都会加重。”法正也给出看法。

  诸葛亮与法正二人,虽然都是总领政务,但两个大活人自然会有一定默契。

  例如后勤的事情,尚书台一般不会插手,因为这一直都是诸葛亮的工作。

  例如刑罚之事,即便送到丞相府,诸葛亮也会转送到尚书台。

  可若按照刘禅的想法,后勤之事诸葛亮做一遍,法正再做一遍,然后分别交给刘备、刘禅父子过目。

  若出现问题,父子二人再商议讨论。

  “反正有这么多官员,闲着也是闲着,为何不利用起来。”刘禅开口道:“何况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两拨人处理,或许能起到查漏补缺的效果,更能有相互监督的作用。”

  刘禅侃侃而谈,举例道:“例如国库年末总账,丞相府让大司农算一遍,尚书台让度支尚书算一遍。”

  “倘若结果相同,那就说明账目没问题。”

  “倘若结果不同,那肯定有一方算错,或者两方都算错。”

  “还有刑罚之事,同一件案子,大理寺审一遍,刑部再进行二审,这样也可以更好避免冤假错案。”

  “相互挑毛病,相互监督,相互鞭策。”刘禅笑道:“每月大朝会上,两边分个高下胜负,且看谁的行政效率更好、更高。”

  “朕觉得不错,二位爱卿以为如何?”刘备面带微笑。

  儿子这个建议太妙了,本来诸葛亮领衔的荆州派,与法正领衔的东州派,两者在朝中就是较劲的政敌。

首节 上一节 97/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鬼谋帝师,教刘备先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