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第27节

  蜀魏之间的贸易,杜预心里清楚得很。

  杜预是谁?

  他祖父和他父亲都是魏国高官。

  他自己从小就是京兆有名的神童!

第27章 第一次合作

  杜预是一个顶级天才。

  顶级到什么程度?

  他是中国第一个同时进入文武庙的人,诸葛亮是第二个。

  杜预虽然比诸葛亮小很多,但诸葛亮进文庙的时间在杜预后面。

  三国后期的时候,杜预协助钟会灭蜀,后镇压匈奴反叛,再南压东吴。

  不仅战略出众,围攻江陵一战的战术更属于天花板级别的。

  等打就算了,这哥们儿在文治上也是天花板人物。

  他的文治还不只是局限治理某一个地方,否则也进不了文庙。

  他是那种读书立传的任务。

  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注《左传》;二研读律学,著作《律本》,阐述自己对律法的理解。

  这么说吧:三国前期第一人是曹操;中期第一人是诸葛亮;后期第一人杜预无疑。

  这哥们儿还有一个后代也很出名:诗圣杜甫。

  杜预这么厉害,但却不得志。

  灭蜀他比钟会更有资格,但司马昭不信任他。

  后来他注的《律本》也没有得到西晋的重用。

  为什么?

  因为他父亲杜恕和司马懿有矛盾。

  杜预的父亲杜恕是一个耿直的人,但却在魏国的高官上,做魏明帝曹睿的散骑常侍(皇帝顾问)。

  一个耿直的人,在官场是没有朋友的。

  在政治情况还算比较好的明帝时代,他能安稳地做官,等后来司马懿当权,他这种性格就很致命了。

  所以,杜预虽然出生京兆杜氏,虽然自小神童,但他自己也预感到将来不会太顺利。

  “陇右的豪强并不算多,那里的粮食也不算多。”杜预说道。

  “我并不需要堆积如山的粮食,足够陈仓县的百姓吃上一段时间就够了。”

  “你不是为丞相筹集粮食么?”

  “为丞相筹集粮食,靠陇右豪强肯定是做不到的。”李衡把蒲扇递过去,说道,“你要不扇扇风,我看到你都感到热。”

  杜预愣了一下,看著李衡手里的蒲扇,没有多想就接过来扇了几下,确实凉快了不少。

  “我是陈仓县令,我的职责在陈仓县。”

  杜预看著李衡,他觉得眼前这个穿著两当,用蒲扇扇风的青年,看起来有些不羁,但其实心思缜密,言语清晰。

  他又回想起李衡的身份:大汉陈仓县令。

  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他会随意给一个青年眼皮子底下的县令官?

  “伱想要多少粮食?”

  “你能运多少粮食过来?”

  “今年还能跑两趟,一趟两千石没问题。”

  “那就四千石。”

  足够陈仓县今年下半年的口粮了。

  “我不能给你保证。”

  “无妨,商业有风险,我能理解。”

  杜预疑惑道:“那你还想跟我做这买卖?”

  “我不仅要跟你做这笔买卖,以后的买卖,也想跟你做。”

  “以后的买卖?”杜预明知故问道。

  李衡明知道杜预知道,但假装杜预不知道,他继续说道:“长安需要纸,洛阳也需要纸,河北和中原都需要纸,我能源源不断提供。”

  “你现在能给我多少?”

  “我可以先给你四万张纸。”

  “和你刚才给我看的那纸一模一样?”

  “一模一样。”

  “眼下就给我?”

  “明日傍晚之前。”

  杜预犹豫了一下,说道:“好。”

  但随即他又问道:“你不怕我带著这四万张纸跑了吗?”

  李衡笑道:“跑了就跑了,跑了我能如何,以后找别人合作便是,难不成去杜陵县砸烂你家大门?”

  “你这人倒是有趣。”

  “那就如此定了?”

  “好,我等你一日。”

  两人商量后,走了回去。

  杜令问道:“郎君,您没事吧?”

  “李公热情好客,我们今日在渭水之畔歇一歇。”

  “又要歇吗?”

  “是的,我们不赶时间。”

  杜预的人马在渭水之畔停下,李衡带著董宏和薛良回去。

  董宏问道:“如何?”

  “我们接下来将面临两种情况:一、杜郎君给我们带回粮食,两千石,我们可以快速招募更多的流民,围墙、建造住屋、开渠,都可以提前;二、杜郎君食言,跑路了,粮食没带回来,等到九月我们自己收一批水稻,熬过冬天。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的进展会慢,但造纸不能停,明年还有机会。”

  “你跟杜郎君谈了用纸换粮食的想法?”

  “谈了。”

  “对方答应了?”

  “答应了。”

  “多少换多少?”

  “四万张纸,换两千石粮食。”

  董宏深吸了一口气,看著李衡,有些责怪地说道:“二十张纸可以换一石粮食?”

  “是的。”

  “陇右豪强会要?”

  李衡看著董宏说道:“你家省衣节食的日子过久了,对豪强的生活是不是快忘了?”

  季汉高层都是非常节约的,因为有诸葛亮在。

  李衡这个价格是有历史参考的。

  按照唐宋的货币来计算,这个价格是一张纸100文钱。

  这个价格贵不贵?

  贵上天了!

  唐朝开元年间一张纸是50文,粮价是100文一石,一张纸可以换半石粮食。

  半石粮食够一个下地干活的农民吃两个月。

  纸的价格暴跌下来恰恰是到了宋朝,竹子开始大量普及。

  在这之前,纸就是奢侈品,是世家豪门用得起的。

  三国时期,纸的市场几乎是空白。

  一个产品刚出来,趁著市场的新鲜劲,价格定高一些无所谓。

  毕竟唐朝已经有很多种纸了,但纸依然贵。

首节 上一节 27/3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拒卖秦可卿,召唤并州狼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