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第45节

  诸侯乙:来啊!怕你啊!冲死你!嘿嘿,我早已预判你设的疑兵,我的奇兵在侧,我烧你后方粮食!

  到赤壁之战后,孙权:走,兄弟们,操家伙,北上干死曹孟德!

  曹操:防守,算了,把江淮搬空!

  接下来,战争节奏慢慢被拉偏。

  那个时候的孙权,还处在诸侯混战的热血澎湃期,直到第二次攻打合肥的时候,被张辽以八百骑兵击溃了十万大军。

  孙权也变得保守起来。

  此时,还有一方依然没有遭遇一场大惨败,心态依然停留在那个热血的诸侯混战时期。

  结果,刘备夷陵之战,一下子让季汉也变了,变得冷静下来。

  三方都变得保守、谨慎。

  就像在经济非常繁荣的时期,大家都觉得自己可以改变世界。

  私募基金筹到了大量的热钱,快速涌入市场去寻找有潜力的项目,这段时间,快速融资诞生一个个明星企业。

  可是,结果一段时间后,还有一部分投进去的钱,不能回本。

  于是激进的市场,开始变得保守,金钱流动减弱之后,经济危机开始蔓延,更多人变得保守。

  孙权今年已经是第五次征讨合肥,要与魏军血拼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在等季汉在西线与魏军血拼,一旦曹睿增援西线,他就在合肥发飙,一旦曹睿增援合肥,他就立刻拍屁股走人。

  这个心态就像赤壁之战后的曹操,一切求稳。

  李衡相信,洞悉天下局势的诸葛亮也很清楚。

  这个时代已经保守到什么程度?

  保守到司马懿这货变成了缩头乌龟。

  诸葛亮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发生变化,尤其是第一次北伐马谡失街亭一事。

  诸葛亮变得更加谨小慎微。

  “孙权退兵?”诸葛亮说道,“魏主增兵关中?”

  “是的。”

  “此时我们又该如何?”诸葛亮继续问道。

  李衡心中知道诸葛亮早已有自己的打算,他问这些,是在考察自己。

  李衡说道:“届时我军已经解决粮草问题,魏主必然会先消耗我们,消耗不成,再以精锐大军攻击我们,我们若是能挡住这一次的进攻,下一步便可征讨陇右,联络羌人,夺下陇右之地。”

  “不打长安?”

  “不打长安。”

  诸葛亮目光逐渐明亮起来,问道:“为何?”

  “魏主不可能丢失长安,若是攻打长安,魏主必倾兵而守。”

  “魏主将主力压在西线,不怕吴主再攻伐东线合肥么?”诸葛亮故意问道。

  “魏主不会调东线兵力,只会从中军调度,再从民间征集。”李衡很严肃地说道,“而且到了这一步,魏军必然会效仿我军。”

  “效仿我军?”诸葛亮怔了怔,“结硬寨,打呆仗?”

  “是的,司马懿必然上奏疏曹睿,魏军会在京兆修建大量城寨,相互形成军事纵深。”

  “军事纵深?”诸葛亮喃喃了一句,觉得这四个字用得真是巧妙!

  诸葛亮继续问道:“不打长安,我们拿了陇右,下一步如何?”

  谈到这一步了,李衡突然站起来,说道:“疲魏、联吴、兴益,再取荆州,可北御曹魏,东瞰江左!”

  “何为疲魏?”

  “疲魏之术有二:一、取陇右之后,在关中设置二十万兵力,号称五十万,逼迫曹魏在西线大量增兵,增加曹魏财政支出和民力消耗;二、加大对曹魏的蜀锦、纸张等商品输出,夺取曹魏之财。”

第46章 疲魏之策

  诸葛亮又问道:“我们与曹魏在西线大战,还能与曹魏做买卖?”

  “我们一直与曹魏在关中作战,但我们的锦却远销曹魏和孙吴。”

  诸葛亮点了点头,能看到这一步,他觉得李衡确实是个可塑之才。

  尤其是这水力纺织机一出现,假以时日若能完善,用于纺织蜀锦,必有大用!

  诸葛亮又问道:“如何在关中设置二十万兵力?”

  要知道,现在诸葛亮手中才十万。

  而季汉总兵力也就十万出头,这意味著汉中和成都,留下来的一共也就两三万兵马。

  再增加十万兵力?

  这相当于再增加一个季汉。

  人不可能从地里长出来,就算得到了陇右,也不可能再生出十万兵。

  征兵这件事,不是你地盘上有多少就征多少的。

  就拿三国来举例,季汉的官方帐目上人口大概九十几万,总兵力大概在十二万左右。

  兵户不记载在官方在籍人口中。

  相当于八个人养一个士兵。

  曹魏帐面人口是四百四十三万,总兵力在五十万,相当于八点几个人养一个士兵。

  孙吴有在籍人口二百六十万,总兵力大概在三十万,相当于八点几个人养一个士兵。

  这是三国基本的情况。

  在这个情况下,以目前的生产力和社会结构来看,养兵压力已经到了一个极限。

  季汉能上到八个人养一个兵,是因为诸葛亮一直在用商贸从另外两国换粮食。

  如果现在按照李衡所言,再增加十万兵户,是什么后果呢?

  相当于再增加在籍人口八十万,这八十万人得从事粮食生产、布匹制造等等。

  如果说得到了陇右,就能增加十万兵力,那相当于要从陇右之地挖九十万人出来,开出数百万亩良田。

  然后再开矿、配置兵器,划出练兵校场,整编军队编制,增加各级将领。

  这每一步,都需要时间,而且难度极大。

  再说了,陇右五郡,能有九十万人?

  就算有,陇右豪强会心甘情愿把人交出来?

  连曹操当年江淮移民,都引发了江淮豪强的反叛,导致十几万人到孙吴那边。

  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而是一个政治、军事问题,还牵涉到社会学问题和财务问题。

  财务问题一出来,必然就牵涉到民生问题了。

  民生问题一显,将加深政治问题。

  李衡想了想,说道:“倘若我军有十万,再增十万,需要开良田两百万亩,加上丝绸纺织、建城修路,算下来,需要百万人。”

  “这百万人如何说?”诸葛亮心头微微诧异,想不到李衡居然测算到了这一步。

  “关中添十万,必须再增加百万人,大约九人养一兵。”

  “百万人进入雍州,恐怕……”

  “陇右纳五十万人,关中纳十万人,成都和汉中纳四十万人,足矣。”

  诸葛亮也站起身,笑道:“若是我们在关中真的设置了二十万大军,曹魏会有什么动向?”

  “曹魏必然会再长安一线至少添加十五万兵马以上,同样也号称五十万,这十五万兵马的粮草,从哪里来,就是曹魏该头疼的事了。”

  而且李衡有办法让曹魏被迫持续增兵,甚至被迫增二十万。

  按照李衡这种算法,曹魏需要再拿一百六十万人出来养二十万兵,曹魏有在籍四百多万,也就是说,每个人大概要增加近二分之一的负担。

  但这又是政治问题了,一旦曹魏要动赋税的问题,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这个增加的税,到底谁承担,就是个大问题了。

  崇祯的三饷,从京师到农民耳朵里,不知道翻了多少倍。

  李衡再补充道:“大汉关中新增十万大军,其中一部分补给,可以利用商贸来填补。”

  例如金融掠夺,至少李衡觉得等产能到一定地步,可以对曹魏进行一定程度的金融掠夺。

  “那你说联吴,再兴益,是何意?”

  “与孙吴创建更加广泛的商贸往来,增加军费收入,至于兴益……”到这里,李衡迟疑了一下才说道,“重新查田、改革户制,增加在编人口,强化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全面推行纸质公务。”

  “那取荆州呢,既然你联合孙吴,又要取荆州?”

  “等西线局势已成,孙权必然再兴兵北伐,届时我们可趁机取荆州。”

  诸葛亮沉默下来。

首节 上一节 45/3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拒卖秦可卿,召唤并州狼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