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隐相

大明隐相 第227节

  “明天吧。”苏闲笑了笑,没管陷入好奇,跃跃欲试之中的娘亲。

  而是先抓起那瓶食盐,放进背包里,明天就是格物院的初显神威了。

  ……

  翌日,大本堂。

  今日给他们代课的,是先生赵景。

  方孝孺和宋濂,经过昨天的“文华殿”之后,就开始交接了。

  临到中途,宋濂亲自进来,和这些学子告别。

  而大本堂一众学子,虽然平日里顽皮了些,但看到每天所见的先生就要离开,还是一阵不舍,有心者甚至一脸悲伤,还要去劝先生不要走。

  然而这些东西却不是他们能改变的。

  “我去求皇爷爷!”

  朱雄英果断起身,也想让宋濂留下,然而很快被后者拒绝。

  连续两次参与的“藩王”、“科举”,全部失败,陛下的一意孤行甚至要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固执!

  好不容易稳住这些孩子后。

  宋濂最后看向苏闲。

  语重心长道:“老夫还是之前看法,百工之法,奇技淫巧。你还小,还不知道这大明的许多事情,最困难的地方并不是工艺,而是人心!”

  “就算有再好的工艺,人心不正,也得不到正确的使用,有时候,还会引为自己的祸端。”

  宋濂也不知道是想到什么,“老夫与伱说的,你若现在不懂,只需要记下。”

  “格物就此成为你们的玩闹之法,切勿再提!吾等一旦离开,选仕之法,国朝近期之内肯定无人再提。到了那时,对于某位而言,再小的阻碍,也是阻碍,你还要小心,你父更要小心!”

  说完之后。

  其一声长叹,“小心谨慎,总无大错。”

  “但愿老夫此行,能为我大明万千寒士,再开一条通天大道。”

  其说完之后,便算是彻底离开了大本堂。

  然而,就在其即将离开时。

  “先生吃饭了吗?”苏闲开口,突然的声音,让宋濂方孝孺、哪怕是身后的赵景,都是一愣。

  虽然知道这小子奇奇怪怪,但这种离别伤感之际,你是没有别的话问了吗?

  但宋濂对此却笑了笑,正要说话。

  方孝孺却立刻开口:“先生哪还有心情吃饭?从这里离开之后,吾等第一件事,是先要想办法将京城近期的热议给消弭,你父难道没告诉你?”

  说完之后,他意识到了什么,苏贵渊恐怕还真没告诉。

  而苏闲则是一愣。

  父亲昨天说是说了,但也只是简短的提及,对此却没有说得太深,想来是不想让自己太过担心。

  不过,平息京城舆论这种事……

  苏闲却是一愣。

  眼下大明京城内,这个东街出了事,西街能把那件事当数月半年的笑料去说,也算是民间信息太过匮乏了。

  甚至苏闲上次鸣冤,敲击应天府府衙的鸣冤鼓,现在还被引为“流传”,更有甚者,甚至要编排进说书里去。

  苏闲以后世人的眼光,观看这种无聊的“话题反刍”再研究细吃的做法……可实在有些不敢苟同。

  “那不很简单吗?还用你们这个担心?”

  苏闲开口,但说出的话,却让宋濂和方孝孺顿时惊愕起来。

  “简单?”

  “先不说那幕后主使能不能查到,就说此次就算查到,将其千刀万剐,恐怕以后的京城也不能平息刘伯温的猜想!”

  “这简直有辱天家颜面,今日的早朝,圣上的声音站在奉天门跟前,都能听到奉天殿里的怒吼声……”

  方孝孺说到这里,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

  自己两位,能不能走出京城,恐怕还要看那位陛下何时息怒,万一怒火越来越盛,昨天暂时的放过,可不是永久的平息。

  现在苏闲竟然说简单?

  “先生不如吃了饭再说……”

  宫里虽然不经常留大本堂的学子吃饭,但这些殿内的大学士,却还是管饭的。

  毕竟大本堂内,号称藏经万千,孤本千万。

  这些学士,编修一些重要典籍的时候,也是没日没夜的干活。甚至有时候宫中有其他安排,比如经筵如果在下午召开,他们也会在宫里吃饭。

  而尚食监的公公们,苏闲也早已经混熟了。

  宋濂虽然不知道,苏闲为什么要留他们吃这一口饭,但最终还是拒绝了。

  “不用,既然已经决定离宫,就不在这里继续叨扰下去。”

  说着,其便准备转身。

  只是临走前,他再度看向苏闲。

  “苏闲,你在大本堂快一年,若认老夫这个先生,那就听老夫之前的劝告……老夫深知,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后,就是少年意气,再是年轻气盛,看似连天地也不放在眼里。”

  “可你天资聪慧,却该知道……”

  “英才天妒!”

  其似乎在警告,也似乎在劝说。

  但说后,便再度沉沉一叹,其背起一些手抄的书籍,方孝孺则背的多些,两人一前一后,缓缓的朝着西华门的方向走去。

  以前。

  苏闲他们每次来大本堂,都是从西安门进入西华门,再走过长长的路,这些先生们也早早的就站在门口等着他们。

  可现在……

  苏闲、朱雄英、常森、徐膺绪等人,却站在大本堂的门前,看着那一老一少的背影,共同朝着宫外而去。

  他们要践行自己的大愿!

  圣上所言南北经义注解不同,他们就以经义开道,普及世间!

  而苏闲则看着他们的背影,宋濂的提醒隐约在耳旁响起……

  你们以经义开道,一步涉及人心,开天下之智!

  然而大明六千万子民,又岂能各个去聆听圣贤之语?

  尚且有太多人,现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连上好的盐都吃不起。

  故而……

  我便以盐开道,物食丰足,才能涉及精神!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也是圣贤之语。

  只是这些话,苏闲却并没有说出。

  因为在这个时期……

  经此一别,恐怕永无再见!

第130章 格物快报

  谨身殿内。

  “圣上,宋濂他们走了。”

  朱元璋放下奏疏,三月份了,户部今年核算完税收已经将账目交上来,看到半途,他这才抬起头。

  “走了?挺好。”

  朱元璋道:“不过,虽然离开了皇宫,但流言的事情没处理完,谁都有怀疑,别想离开!”

  他的态度很坚定,昨天回去之后,越想越是睡不着,京城这段时间,暗地里的流言,还不知道怎么在编排自己!

  太监王和赶紧称是,随即他又想到什么,连忙道:“对了圣上,大本堂那边传来消息,宋濂等人走的时候,也给苏闲他们说了一番话。”

  “这些告诉咱干什么?”朱元璋道,“无非是絮叨师生情。”

  “圣上,除了这些,还有那苏闲的一句话。”

  “嗯?”朱元璋抬起眼睛。

  王和不敢卖关子,赶紧说道:“苏闲说,平息这京城的热议,很简单!”

  “简单?”朱元璋先是诧异,旋即想到什么,“只要假钞还在传,这消息就停不了。”

  “逼急了,咱大不了强行搜抓,总能抓到这该千刀万剐的!咱也要看看,是谁在后面搅风搅雨。”

  朱元璋说着,本想起身去大本堂问问。

  但眼下这奏疏需要自己批示,他冷哼一声,“反正只给他们三天时间,咱先把这些奏疏批完再说……”

首节 上一节 227/3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