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我开局打造谋士排行榜

三国:我开局打造谋士排行榜 第137节

  “本初所言有理~「。”

  何进又被袁绍说动,下定决心要铲除所有宦官。可当袁绍离去之后,其母和弟弟因长期受到宦官贿赂,从而皆从中阻挠何进行事。加上何进优柔寡断,胸无点墨,一直犹豫不决。

  迟迟等不到动静的袁绍,心里非常召集,再次来大将军府对何进说道:“大将军,若太后阻拦无法行事,可调集四方豪杰入京,对太后进行兵谏。”

  何进一听,大笑道:“本初此计甚妙,待四方豪杰入京,就由不得太后不同意了。”

  随后,他便给附近的领兵将领董卓,丁原等人秘密传召,召其入京。

  看到这里,天下之人皆感叹不已。

  “这个时候的袁绍,一心想要产出宦官,却没想到就因为自己这个建议,引董卓入京,导致日后天下大乱。”

  “此时的袁绍还是一个热血之士,为了除掉宦官,可谓是尽心尽力啊。”

  “只可惜,这何进就是个草包,感觉什么都不懂,若非靠着何太后,他又怎么可能成为大汉的大将军。”

  “若非何进迟迟犹豫不决,袁绍也不会相处调四方豪杰入京兵谏。若何进早点下定决心,董卓也没机会入京。”

  “乱天下者,袁绍也有份啊。”

  渤海郡,袁绍微微叹了口气:“若非何进优柔寡断,这天下何至于此。”

  他当初提议召四方豪杰入京,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之后的无奈之举,之前那么劝说何进,可何进就是迟迟不下定决心,他只能如此。不过那个时候谁又能想到,竟然会引来董卓这头豺狼呢。

  洛阳丞相府,董卓笑道:“这何进还真是个草包,不过多亏了他,本相才能入京。”

  李儒笑道:“此乃天命所归也。”

  董卓大笑不止。

  这时,画面演化完毕,楚风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听到四方豪杰即将领兵入京,何太后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将手中的中常侍,小黄门全部放回家去。宦官们恐惧无比,一起前往大将军府邸,请求何进恕罪。”

  画面中,只见袁绍在何进耳旁劝道:“大将军,这是将宦官一网打尽的绝佳机会,当速速动手,迟则生变。”

  “他们来祈求本将军宽恕,若此时杀了他们,岂不落人口实?”何进却没有听从袁绍的建议,还是将这些宦官放了。

  袁绍见状微微叹息一声,离开大将军府后,却越想越不甘心,他以何进的口吻,给各州郡官员写信,让他们将宦官的亲属逮捕入狱。

  宦官们得到家乡传来的消息后,大为惶恐,走投无路之下,假借何太后的名义,召何进入宫。

  袁绍等人得到消息后,劝阻道:“¨〃大将军,太后此时召大将军入宫,必有蹊跷,大将军当推辞,万不可入宫。”

  何进大笑道:“太后,吾妹也,又岂会害我?”

  随后,何进不顾袁绍等人的阻拦,执意要入宫。袁绍便退而求其次,要求带兵护送何进。

  何进同意后,袁绍等人率领数千精锐,一直护送何进抵达宫门,被宫门守卫拦了下来,只让何进一人入宫。

  袁绍,曹操等人想要硬闯,却被何进阻止。袁绍等人吾乃,只能让何进一人入宫。袁绍等人等了许久也不见何进出来,便在宫门外大喊道:“请大将军上车。”

  话音一落,一颗人头从宫墙的另一边飞出,正是大将军何进,更有一道尖锐的声音响起:“何进想要谋反,已被我等诛杀,尔等当速速离去,否则皆按同党处理,格杀勿论。”

  袁绍见状,(赵诺赵)骇然色变,厉声大喝:“阉贼谋害大将军,众将随吾杀入宫中,诛杀阉贼责。”

  话音一落,众将闻声而动。何进部将吴匡在青锁门外放火,袁术带领大军攻破宫门。随后,袁绍等人一路杀入宫中,将所有能看见的宦官,不论老幼,全部诛杀。

  有些没有长胡须之人,也被当成宦官斩杀了。一时间皇宫内惨叫连天,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看到这,天下之人皆议论纷纷。

  “这大将军真是愚蠢至极,本来大好的局势,居然还能傻乎乎地跑去送死。”

  “泱泱大汉,居然能让这样的人当大将军,不衰败才是奇迹。”

  “这个时候的袁绍,袁术和曹操等人都一心要铲除宦官,没有其他心思,不知道他们现在回想起往日,会有何感想。”.

第151章 诸侯讨董,袁绍为盟主

  渤海郡,袁绍感叹道:“曾经,吾等携手除宦官;未来,我们却要兵戎相见,你死我活,造化弄人啊。”

  陈留郡,曹操脸上也露出一丝缅怀:“那时的我们,是最纯粹之时,一心只想报国,何曾想过未来会变成如今这般模样。”

  豫州汝南,袁术也微微一叹:“过去已经回不去了,我们的心思也都变了。”

  这时,画面演化完毕,楚风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正在袁绍等人屠杀宦官之时,董卓领兵入京,以救天子之功臣自居,威风八面。刚从泰山募兵回来的鲍信劝袁绍,董卓心怀叵测,应该趁着其大军刚抵达洛阳,军马疲惫之时,发动突袭,一举擒下董卓。

  但被董卓的疑兵之计所影响,误以为董卓入京的兵力众多,心中畏惧,不敢动手。鲍信失望之下,带着募集来的大军返回泰山去了。不久后,董卓大宴群臣,商议废帝新立,袁绍强烈反对。”

  画面中,只见袁绍起身喝道:“当今天子刚刚登基,德行无亏,如是何人,竟敢再次妄言废帝,莫非想要造反不成?”

  董卓大怒,拔剑道:“天下之事,在吾之手中,我要废帝,谁敢不从?汝以为吾手中之剑不利乎?”

  袁绍毫不退让,813同样拔剑出鞘,怒喝道:“汝之剑锋利,吾之剑也未尝不利。”

  最终在李儒的调停下,两人才各自将剑归鞘,随后袁绍冷哼一声,转身扬长而去。如今与董卓走上对立,袁绍自然不敢在洛阳待下去,立即逃离洛阳前往冀州。不久后,为了稳住袁绍,董卓听从麾下之计,封袁绍为渤海太守。

  待画面演化完毕之后,楚风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两年后,十八路诸侯齐聚虎牢关结盟,共同讨伐董卓,营地连绵两百余里,声势浩大。

  袁绍出身四世三公,加上名声极好,又当众反对过董卓废帝,经众诸侯商议,决定推举袁绍为盟主。”

  画面中,袁绍缓缓登上祭台,焚香再拜,告示天地,朗声道:“汉室衰微,朝纲威严不存,奸贼董卓,无视朝纲,祸乱朝野,天下百姓民不聊生。

  今,绍等有志之士汇聚于此,集结义师,共伐董卓。凡有志之士,皆为吾等同盟,必齐心协力,务有懈怠。若违此誓,乱箭加身,望天鉴之。”

  说罢,袁绍用到割破手心,滴血入酒。众诸侯将士皆被这慷慨激昂,眼泪横流,众诸侯也相继登台歃血。

  仪式完毕之后,众诸侯齐聚主营帐,依据爵位年龄分列两旁。袁绍作为盟主,当仁不让坐在主位,扫视众诸侯,朗声道:“绍不才,承蒙诸公共举为盟主,吾当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希望诸公遵守军纪,切莫违反。”

  “谨遵盟主之令。”众诸侯齐声说道。

  袁绍又道:“吾帝袁术总督粮草,及时地将军粮运送至各营,不可懈怠。”

  “遵令。”袁术抱拳道。

  袁绍又道:“还需要有一人为先锋,先前往虎牢关挑战,吾等各自占据要地,相互接应。”

  话音一落,长沙太守孙坚起身道:“吾愿为先锋,前往攻打虎牢关。”

  袁绍笑道:“文台勇武非凡,可担此重任。”

  随后孙坚带着本部兵马前去攻打虎牢关。过不几日,有战报传来,称孙坚大败,损兵折将,狼狈而逃。

  袁绍看完战报,大惊道:“想不到华雄如此凶悍,竟击败了孙文台。来人,速速传各诸侯前来商议对策。”

  待众诸侯抵达入座之后,袁绍问道:“不久之前,鲍将军的弟弟不听本盟主的命令,私自攻打虎牢关,结果战死,麾下将士也损失惨重。如今孙文台又被华雄击败,联军士气受挫,该当如何?”

  众诸侯皆沉默。袁绍微微皱眉,环视众诸侯,忽然发现公孙瓒身(cfeh)后站着的三人个个相貌非凡,惊讶地问道:“公孙太守,汝背后立着的是何许人也?”

  公孙瓒介绍道:“此乃吾同舍兄弟,平原县令刘备刘玄德,及其两位结义弟弟。玄德乃汉室宗亲,昔日协力大破黄巾。”

  袁绍闻言,说道:“既然是汉室宗亲,速速赐坐。”

  刘备抱拳拜谢。

  袁绍笑道:“吾并非敬重你的名气和爵位,而是敬重你是汉室贵胄。”

  正在这时,有探子来报:“华雄前来搦战。”

  袁绍扫视众诸侯,问道:“谁敢去迎战?”

  袁术背后闪出一大将,乃俞涉也,提刀上马出战。不多时便有人来报,称俞涉被华雄两刀斩杀。

  众诸侯大吃一惊,袁绍又问:“还有谁敢出战?”

  冀州牧韩馥说道:“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好,速速出战。”袁绍连忙说道。

  潘凤策马而出,前往挑战华雄,没过多久便又有人传回战报,称潘凤也被斩杀,众人闻言无不失色。

  袁绍长叹一声,说道:“吾麾下上将颜良和文丑未至,但有一人在,斩华雄易如反掌。”

  话音刚落,关羽申请出战,但当得知其只是一个马弓手时,袁绍有些迟疑:“让一个马弓手出战,其不让华雄耻笑?”

  不过,最终在曹操等人的劝说下,袁绍还是同意关羽出战,结果关羽大展神威,温酒斩华雄,震惊众人。

  看到这里,天下之人皆感叹不已。

  “论身世,名气,袁绍这个袁家长子担任盟主倒也名副其实,就是让袁术总督粮草实属不太明智。”

  “这个时候的袁绍,在众诸侯之中,应当能称之为第二人了。若是抛开天子不谈,袁绍在天下间的威望应该已经超过董卓了。”

  “颜良文丑有一人在此,就轮不到关羽显威了。”

  “这个时候的刘备,和这些诸侯比起来,就太掉价了,手下连个兵都没有。”

  “哈哈,这个时候的众诸侯又有谁会想到,以后的刘备会成为天下三大诸侯之一呢?”

中转群:371729119

  渤海郡,袁绍眼中闪烁着精光:“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吾为盟主,当为诸侯之中第一人。”

  陈留郡,曹操感叹道:“袁绍出身豪门世家,还是长子,以往名气也不错,的确是担任盟主的最佳人选。”

  洛阳丞相府,董卓咬牙切齿,怒声道:“一群反贼,安敢反本相?”.

第152章 夺取冀州,迎战公孙瓒

  这时,画面演化完毕,楚风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诸侯联军攻破虎牢关,进军洛阳,却得知董卓已然西迁,洛阳也被大火焚烧,各路诸侯屯兵于荒地。曹操来见袁绍,希望袁绍能派兵追击董卓,却被袁绍拒绝。

  孙坚在扑灭洛阳大火之后,在建章殿内一口井中无意间找到了传国玉玺,准备提前离开。却不知参与打捞传国玉玺中有一名士卒和袁绍是老乡,连夜将传国玉玺之事透露给了袁绍。翌日,孙坚来辞行。”

  画面中,只见孙坚来到主营帐,抱拳道:“坚偶感风寒,身体不适,想要返回长沙休养,特来向盟主辞行。”

  袁绍笑着说道:“偶感风寒?文台何必欺吾?文台急着返回长沙,是因为得到了传国玉玺,害~怕被人知道吧?”

  “传国玉玺?”

首节 上一节 137/3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