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我开局打造谋士排行榜

三国:我开局打造谋士排行榜 第144节

  刘备起身走了两步,待再回头之时,已然有两行热泪顺着脸颊滑落,脸上也露出悲壮之色.

第164章 桃园三结义,五百乡勇破黄巾

  “有一人,原是中山靖王之后,后因祖上未曾按照既定的时间进贡,被朝廷削了爵位。其中有一支流落到涿县,在楼桑村安居下来。”刘备说道。

  “楼桑村?”

  张飞听后说道:“我听说过这个楼桑村,据说那里有一棵千年古桑,传言这千年古桑所在之处必有贵人出世。”

  说完,张飞想起之前在榜文处刘备的自我介绍,惊讶地说道:“此人莫非就是刘兄?”

  刘备点点头:“正是在下。”

  关羽闻言立即起身见礼:“不想刘兄竟是汉室贵胄。”

  刘备摆了摆手,又叹息一声,说道:“吾乃中山靖王第十八代玄孙,到了吾这一辈,早已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啊。”

  关羽说道:“刘兄归为汉室贵胄,怎不想光复祖业,重振雄风呢?”

  刘备眼含热泪道:“吾十五岁便外出游历,寻师访友,曾拜卢尚书为师。亦想上报国家,下安黎民。如今,吾已二十有八,却依旧一事无成。到头来只能空怀为国效力之心,无能为力啊。”

  张飞说道:“刘兄你25就明说吧,让某怎么做?”

  刘备又叹息一声,说道:“我欲响应号召,召集乡勇,镇压黄巾,只恨财力不足,有心无力啊。”

  张飞大笑道:“这有何难,之前在榜文处某便说了,吾颇有资产,可助刘兄一臂之力。实在不行,吾便卖了这庄园,资助刘兄,共谋大事。”

  刘备之前也听张飞说过,当时并没有太过当真,此时闻言,顿时喜道:“此言可当真?”

  张飞大笑道:“岂能有假?”

  “好!”

  刘备端起酒杯,和张飞同饮。

  关羽见状,微微低下了头,他也囊中羞涩,实在是拿不出钱财资助刘备啊。

  刘备看了关羽一眼,说道:“有兵有粮,尚需强将也。”

  关羽一听,连忙抱拳道:“某不才,愿助刘兄一臂之力。”

  刘备大喜道:“二位英雄真乃雪中送炭也。”

  说罢,他起身离席,向二人深鞠一躬,说道:“二位英雄,请受刘备一拜。”

  关张二人见状,连忙上前扶起刘备。

  刘备激动得热泪盈眶:“想我刘备,漂泊十几年,苦寻志向相同者而不可的。天可怜见,今日幸得二位壮士,备想和两位英雄义结金兰,不知两位英雄觉得怎样?”

  张飞闻言,连忙说道:“某也正有此意,有刘兄带着某,定能成就一番大事啊。”

  关羽亦抱拳道:“关某虽然只是区区武夫,却也知道何为忠义。此后关某这八尺之躯任凭兄差遣,永无异心。”

  张飞一直盯着关羽,等他说完,才对刘备抱拳道:“俺也一样。”

  关羽又道:“关某必将和兄生死与共,永不背叛。”

  张飞抱拳道:“俺也一样。”

  关羽又道:“若违此誓,天神共愤。”

  张飞抱拳道:“俺也一样。”

  “好!好!好!”

  三人皆激动得热泪盈眶,随后便在张飞的庄后的桃园中杀鸡宰牛结义,刘备年长为兄,关羽次之,张飞年纪最小为弟。

  看到这,天下之人皆乐的不可开支。

  “哈哈,想不到一代猛将张翼德,竟然也有如此可爱的一面。”

  “反正不管二哥说什么,张飞就只管附和就行了。”

  “桃园三结义,此必将流传千古啊。”

  “这段演化,看得我热血沸腾啊,不知道有谁愿与吾结义没有?”

  陈留郡,曹操叹道:“难怪吾未来那般对待关羽都无法让他留下,如此兄弟情深,远胜亲兄弟,实在令人羡慕。”

  南阳境内刘备,安喜县张飞,襄阳境内关羽,皆陷入了这份美好的回忆之中,脸上都露出了由心而发的笑容。

  这时,画面演化完毕,楚风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桃园三结义之后,张飞变卖庄园,凑集到足够的钱财,召集三百乡勇,日夜训练。又有两位中山郡的大商人听闻此事后,赠送刘备钱财数百,镔铁千斤。

  刘备用此镔铁打造了三套兵器,三套铠甲。刘备擅长用剑,兵器名双股剑。关羽擅长用刀,兵器名青龙偃月刀;张飞的兵器则为丈八蛇矛,

  又用多余的钱财再招募两百人,共计五百乡勇,训练十余日后,前去拜见涿郡太守。时逢幽州黄巾渠帅程远志,领军五万往涿郡而来。刘备三人奉命率领乡勇前去抵挡黄巾贼,最终在大兴山下和黄巾大军相遇。”

  画面中,只见黄巾军皆以黄巾抹额,两军对峙,刘备策马上前,关羽和张飞一左一右相随。刘备挥舞着手中的马鞭,指着程远志大怒道:“兀那反贼,还不速速下马投降。”

  程远志闻言大怒,回顾左右问道:“谁人为吾诛杀此人?”

  “末将愿往。”话音一落,副将邓茂舞刀策马而出。

  张飞见状,手持丈八蛇矛冲出,两军交错之际将其刺于马下。程远志见状,怒喝一声直取张飞而来,被813关羽一刀劈死。刘备趁机率领五百乡勇冲杀,大败黄巾军。

  凯旋后,又有青州刺史发来碟文求援,刘备等人跟着校尉邹靖一同率领五千兵力前往青州州治临淄城支援。黄巾军兵力众多,刘备初战不利,后退三十里下寨。

  主营帐中,刘备对众人说道:“敌人兵力远胜于我军,正面交锋难以抵挡,必须辅以奇兵方可取胜。”

  邹靖问道:“玄德有何妙计?”

  刘备道:“之前来时吾以观察过,在临淄城外十余里有一座大山。二弟领一千兵力埋伏在大山左侧,三弟领一千兵力埋伏在大山右侧。吾与邹校尉领军前去挑战贼军,待贼军来攻,吾便诈败而走,将贼军引至埋伏点。

  待贼军通过,二弟和三弟一起领军杀出,吾再领兵杀回来,三路夹攻,必可一举击溃贼军。”

  “此计甚妙。”邹靖大喜。

  随后众人依计而行,果然在大山附近大破黄巾军,解除青州之围。

  看到这,天下之人皆感叹不已。

  “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人格魅力,要什么就有人送什么。”

  “五百乡勇大败五万黄巾,诈败解青州之围,想不到初出茅庐的刘备就已经如此厉害了吗?”.

第165章 刘备:我这县尉当到头了?

  这时,画面演化完毕,楚风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解了青州之围后,刘备三兄弟带着自己招募的乡勇前往冀州巨鹿郡,欲协助北中郎将卢植攻打张角。卢植称自己围困广宗城,尚需一些时日,让刘备三人去颍川长社支援皇甫嵩和朱儁。

  待刘备三人抵达颍川长社时,皇甫嵩等人却已经击溃黄巾贼,无奈之下,刘备等人只能返回广宗。半路上遇见一支军马押着一辆囚车缓缓而行,囚车之中带着枷锁的正是北中郎将卢植。”

  画面中,只见刘备大惊之下,翻身下马,飞奔而去,问道:“老师,你这是为何?”

  卢植叹息一口气说道:“吾围困张角于广宗,不消半月便可耗尽其粮草,让其不攻自破。小黄门左丰前来前线查探军情,趁机想我索要贿赂。我军粮尚且不足,哪有余钱给他。

  左丰怀恨在心,在陛下面前诬陷我避而不战,贻误战机。朝廷大怒之下,派羽林军来押我回京问罪,以董卓接替吾的位置。你们可去董卓那,好生辅佐他攻破张角,吾也能安心回京了。”

  “阉人欺人太甚。”

  张飞怒吼一声,手提丈八蛇矛就要向那些护送囚车的羽林军发动攻击,准备救出董卓。

  刘备连忙拦住张飞,说道:“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

  张飞气哼哼的走到一边。

  待卢植被押送离开,关羽说道:“卢中郎既然已经被押走,换其他人统领三军,我等即便去投,恐怕也不会有什么作为,不如先回涿郡吧。”

  “好!”

  刘备点了点头,带着众人一路北行。

  两日后,遇见被黄巾军大败的董卓军,刘备三人引军杀出,击溃黄巾军,救出董卓,却因三人皆为白身,被董卓轻视。

  张飞大怒之下,便想要提着丈八蛇矛去杀了董卓,却被刘备和关羽阻止。随后三人一同前去投奔朱儁,协助朱儁一同前去讨伐张宝。

  看到这,天下之人皆议论纷纷。

  “原来当年卢中郎是因为拒绝贿赂被小黄门诬陷下狱的~「。”

  “这些小黄门也真是可恶,就该杀绝。”

  洛阳,尚书府,卢植发出了一声无奈的叹息。

  这时,画面演化完毕,楚风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大破张宝军后,又跟着朱儁一同前往讨伐并围困南阳黄巾军。黄巾军中缺粮,黄巾贼首韩忠派人出城投降,被朱儁拒绝。”

  画面中,只见刘备说道:“将军,昔日高祖之所以能得天下,皆因为能招降纳顺,如今将军又为何拒绝韩忠投降呢?”

  朱儁说道:“此一时彼一时也,昔日天下大乱,诸侯并起,故而才招降纳顺,以劝说更多的人才来投。如今天下统一,唯有这黄巾贼造反。

  如果接受其投降,不仅无法劝他们从善,反而会让贼寇觉得造反不是大事,反正失败了投降就行了。这种风气,绝不能助涨。”

  刘备说道:“将军,如今不让贼寇投降,贼寇走投无路之下,必然会拼死一战。届时城中数万拼死之人,我们如何能挡?不如将东门和南门的兵力撤走,强攻西门和北门。贼寇有活路,必然就不会拼命。如此,贼寇可破也。”

  “此计甚妙,就亦玄德之言。”

  朱儁听后,觉得甚为有理,便按照刘备的计策行事。果然不出所料,韩忠带着大军弃城而走,被射杀,最终大破南阳黄巾。

  此战后,刘备被封为安喜县县尉,将乡勇解散,遣回乡里,只带了二十名亲信,和关张二人一同前往安喜县上任。

  到任后,与民秋毫无犯,百姓皆感恩戴德。这一日,监察百官的督邮抵达安喜县,刘备出城迎接。迎入府中,督邮高坐主位,刘备站在大厅之中。督邮喝了口酒,问道:“刘县尉是何出身?”

  刘备抱拳道:“在下乃中山靖王之后,在涿郡带领乡勇征战黄巾,大小战役三十余场,立了些许功劳,故而得此职位。”

  督邮闻言,大喝道:“大胆,汝岂敢慌称皇亲国戚,假报战功?如今朝廷降诏,正要淘汰尔等奸官污吏。”

  刘备几番解释,那督邮始终不信,还将刘备轰了出去。刘备回到县衙,与县吏商议此事,县吏道:“督邮作威作福,不过是想要贿赂罢了,给他一些钱财,便能打发了。”

  刘备皱眉道:“我当任以来,与民秋毫无犯,拿来的钱财给他?”

首节 上一节 144/3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