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我开局打造谋士排行榜

三国:我开局打造谋士排行榜 第21节

  建安四年,即199年,孙策派人假装和刘勋结盟,并让人送上丰厚的财物,用最谦卑的语气,请刘勋代为攻打上缭城。

  刘勋及麾下文武都相信孙策,而刘勋收了这么多财物,很是高兴,便准备答应,却见刘晔眉头紧锁,愁眉苦脸的样子,心中感到疑惑和不悦。”

  画面一转,只见庐江郡郡府中,庐江太守刘勋问道:“子扬可有心事?”

  刘晔作揖道:“府君,这上缭城虽然不大,可城池坚固,易守难攻,短时间内不可能攻破。

  我军长时间征战,必定军马疲乏。

  而且,一旦出兵上缭城,庐江便会防守空虚。

  如果此时,孙策趁机偷袭,庐江如何守得住?

  庐江一旦被攻破,府君便丢了退路。

  他若再出兵,我军便会面临着前有上缭城大军,后有孙策大军,进退无路。

  府君今日若出兵,他日必有大祸啊。”

  刘勋眉头微微一皱,心中很是不高兴,但考虑到刘晔的名气,强忍下来,依旧笑道:“子扬多虑也,伯符乃吾之盟友,岂会背后偷袭?”

  遂不听刘晔劝阻,执意出兵攻打上缭城。

  果如刘晔所料,刘勋和上缭城的战局很快便陷入僵局。

  就在此时,孙策果然派兵突袭并一举攻破庐江。

  刘勋大败,北逃投奔曹操,刘晔也跟随一同前往。

  看到这里,众人不禁无语。

  有一个谋士跑到曹操麾下去了。

  他到底有何魅力,让这么多谋士,或主动,或被动地去投靠?

  陈留的曹操乐得合不拢嘴,谋士不嫌多,来多少都行。

  哪怕跟徐庶一样,来了之后一计不出也行,至少不能跑到其他诸侯麾下资敌。

  洛阳,小皇帝刘协气得脸色铁青:“该死,怎么又跑到曹贼那里去了?汝乃汉室宗亲,怎可助纣为虐?”

  这时,楚风继续说道:“不久后,曹操前往寿春,而此时庐江山贼陈策聚众数万盘踞山寨,曹操派了一名偏将领军讨伐。

  偏将攻打山寨许久,大败而回,曹操询问众文武计策。

  众文武皆称山贼易守难攻,很难攻破,而且这山寨对他们没有太大的影响,没必要为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山寨而浪费兵力和粮食。

  唯有刘晔没有说话,引起了曹操的注意。”

  画面中,只见曹操看向刘晔,问道:“子扬可是有不同的意见?”

  刘晔作揖道:“曹公,此次讨伐山寨不利,是因为那偏将的资历和经验不足。

  我们应该先悬赏劝降,再派兵围困山寨,展现出我们的强大军事力量。

  贼寇见识到了我们的力量,在拼死一战,鱼死网破,和投降保全实力两种选择中,他们自然会选择后者。

  如此,山贼便可不攻自破也。”

  曹操沉思片刻后道:“好,就依子扬之计行事。”

  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如刘晔所预测般,轻易平定陈策。

  此战过后,曹操任命刘晔为司空仓曹掾。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次响起。

  “建安二十年,即215年,曹操讨伐据守汉中的张鲁,任命刘晔为主簿。

  在攻打阳平山时,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曹军死伤惨重,粮食也即将耗尽,曹操命夏侯惇等人率军撤退。

  此时正值夜晚,有一部分曹军误打误撞闯入了敌军别营,营中士兵大惊,四处逃散。

  军队后方观察的刘晔见状,认为可以打,便劝夏侯惇等将不要撤退。

  夏侯惇派人禀告曹操,曹操下令进攻,最终大败敌军。

  此战不久后,张鲁投降,曹操占据汉中,并准备返回许都。”

  画面一转,刘晔作揖道:“曹公,此时刘备刚得蜀地,必定人心惶惶。

  而我军刚攻占汉中,足以震慑天下。

  只要此时继续进攻,绝大部分蜀人都会望风而降。

  如果让诸葛亮,关羽等人稳定了蜀地人心,据守险要之地,以后再想要攻破蜀地就很难了。”

  “我军刚历经大战,军马疲乏,很难继续作战,攻占蜀地之事,以后再从长计议。”

  曹操拒绝了刘晔的提议。

  七天后,探子来报,蜀地人心惶惶,刘备斩杀了许多闹事者,也无法安定人心。

  曹操想起之前刘晔的提议,有些后悔没有听从,又找到刘晔询问此时能否进攻蜀地。

  刘晔摇头道:“既然刘备斩杀了诸多闹事者,人心很快就会被安定下来,此时进攻,必将损失惨重而不能胜。”

  曹操听后叹息一声,带着众文武返回许都,并任命刘晔为行军长史,统领军队.

第30章 曹魏三代为何都不重用刘晔?(求鲜花评价票)

  看到这里,众人不得不感叹,刘晔的确是料事如神。

  如果曹操听从了刘晔的建议,或许真的可以一举灭掉刚入蜀地的刘备,或许后续的发展就会完全不同。

  可惜,曹操错失了良机。

  陈留,曹操看到这一幕叹息一声:“原来我也会有不听取意见之时,可惜了。”

  安喜县的刘备被吓得不轻:“这刘晔真是料事如神,幸好曹操没有听取其意见。”

  “大哥,我们更要早点找到徐庶,否则面对曹操那么多谋士,未来我们如何抵挡?”

  张飞扯着嗓门说道。

  关羽也赞同地点了点头。

  其他谋士暂且不说,就一个董昭,一个刘晔,就够他们受了。

  只有找到徐庶,才能与之抗衡。

  虽然徐庶排名在刘晔后面,但那是因为刘晔被曹操用卑劣手段毁了一生,战绩太少。

  如果让他一直展现自己,不见得会比刘晔差,甚至可能会更厉害。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次响起。

  “名士魏讽名气享誉天下,曹魏众多官员都与其诚心相交。

  可刘晔一见此人,便断定此人会反叛,但无人相信。

  建安二十四年,即219年,魏讽果然如同刘晔所说,背叛了魏国。

  黄初元年,即220年,曹丕称帝,刘晔被封为侍中,并封为关内侯。

  时值蜀国大将孟达归降,曹丕非常高兴,封其为新城太守。

  刘晔见到孟达后,对曹丕说此人以后必定会叛变,曹丕依旧不信。

  不久后刘备麾下大将关羽被害,曹丕在朝堂之上询问百官,刘备是否会起兵攻打江东。

  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蜀国已经大伤元气,军心动乱。

  关羽死后,蜀国实力大损,不会在此时发动战争。

  但刘晔却并不赞同。”

  画面中,只见刘晔从文官行列中越众而出,躬身作揖道:“陛下,刘备和关羽乃结义兄弟,情感之深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一定会为关羽雪恨。

  而且,关羽被杀,蜀国军心大乱,士气低迷,急需一场大胜来鼓舞士气,重振军威。

  所以,臣断定,刘备一定会对江东出兵。”

  朝中很多大臣都不相信,即便是曹丕也不太信。

  黄初二年,即221年,刘备果然起兵攻打吴国,在夷陵进行了一场大战。

  孙权举全国之力抵挡,并为了取得曹魏的信任和帮助,主动向曹魏臣服,甘心成为魏国藩属国。

  曹魏众多大臣都在庆贺,可刘晔却向曹丕说道:“陛下,孙权并无臣服之心,这次只是害怕陛下趁机南下,不得已向陛下称藩,好安心应对刘备。

  待渡过此劫,孙权必定会脱离陛下。

  臣认为,陛下此时应该派兵乘虚攻打东吴,一举将东吴灭掉,以绝后患。”

  曹丕道:“孙权既已称藩,朕又岂能趁人之危?”

  于是,曹丕拒绝了刘晔的提议。

  果如刘晔所料,夷陵之战东吴获胜后,孙权果然开始摆脱曹魏。

  曹丕大怒,欲讨伐孙权。

  刘晔劝阻道:“陛下,此时吴国刚打了一场打胜仗,军威浩大,全国上下一心,气势如虹。

  兼之,又有江水天险,若仓促而攻,必败无疑。”

  曹丕沉声道:“孙权如此欺朕,朕如何能忍?”

首节 上一节 21/3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