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我开局打造谋士排行榜

三国:我开局打造谋士排行榜 第65节

  画面中,只见夏侯惇说道:“先生乃我等守住最后防线的依仗,也是主公最看重的谋士,此行危险万份,若有闪失,吾等纵使守住鄄城,又有何脸面去面对主公?”

  荀彧笑了笑,说道:“放心,我此去并无危险。那郭贡和张邈吕布等人平素并无来往,更无交情,不会为了张邈和吕布而拼命。

  况且,他们来得如此快,如此急切,肯定还没有商定出一个破城之计。趁此机会去见郭贡,就算不能说服他帮助我们抵抗吕布,至少也可以让他们保持重力。

  如果再迟疑,他们就要定下破城之计,那时候一切都晚了。”

  “既如此,我可充当护卫,与先生同去。”夏侯惇见说服不了荀彧,便改变了计划。

  荀彧摇头说道:“不,我一人去即可。去的人多了,反而会让郭贡怀疑。我一人前去,他必不敢对我动手。”

  随后,他孤身出城,往郭贡的营地走去,见到郭贡后说道:“郭使君此时领军而来,莫非是来协助我主讨伐叛贼的?”

  郭贡坐在营帐主位,看着笑意盈然,毫无惧意的荀彧,心生佩服,笑着说道:“非也,吾受吕布之邀,来攻打鄄城的。”

  荀彧神色不变,依旧淡然问道:“哦?是吗?那吕布可是许诺与使君平分兖州?”

  “不曾许诺。”郭贡摇头。

  荀彧又问:“那吕布可是许诺给与使君粮食,兵器,战马等作为感谢?”

  “不曾许诺。”郭贡再次摇头。

  荀彧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又问道:“那不知使君以为,要多长时间能攻破鄄城?又要耗费多少粮食,损伤多少兵力?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我有大军数万,攻破鄄城旦夕之间也。”郭贡说道。

  荀彧摇摇头,说道:“郭使君说笑也,如今兖州仅有三座城池在我主手中,我主留守的所有精锐皆在这三城之中。而且,为了守住这最后三城,我军将士必将奋不顾身地杀敌。

·· ·····求鲜花···· ·······

  鄄城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加上将士拼命,不付出十倍,甚至十几倍的兵力,耗时十天半月,是不可能攻破鄄城的。

  使君和张邈吕布等人并无深交,又不曾许诺使君任何好处,使君却要为他们拼上数千上万将士的性命,值得吗?”

  郭贡沉默了。

  荀彧继续说道:“即便使君打下了鄄城,占据了鄄城。您的基业在豫州,而鄄城却在兖州腹地,使君孤立无援,吕布翻手间便可从使君手中夺取鄄城。

  到那时,使君不仅没有任何好处,反而白白牺牲了数千上万的将士,消耗了十天半月的军粮。甚至,连使君自己都会有性命之忧,这样的仗还有何打下去的意义?

  使君一死,豫州也将落入吕布之手,此乃吕布一石二鸟之计也,使君以为然否?”

  郭贡沉默许久,大笑道:“好一个荀文若,曹操有你,何其幸运。你说的没错,这种没有好处的仗,不打也罢。”

  荀彧作揖道:“使君深明大义,令人佩服,待我主归来,扫平乱贼,定会亲自送上谢意。”

  郭贡最终率领大军返回豫州,鄄城之危解除。不久后曹操率军返回兖州,并在濮阳大败吕布,稳住了局势。

  看到这,天下之人皆惊叹不已。

  “以前只听说书人说过三寸不烂之舌的故事,今日总算是亲眼见到了。”

  “古有烛之武说退秦师,今有荀文若说退郭贡,能亲眼所见,何其之幸也。”

...... ..... .......

  “不愧是天下第三的谋士,三言两语便将来犯之敌说退,当真是厉害。”

  “孤身入敌营,这是何等的胆魄。身在敌营,还能条例如此清晰,这又是何等的能力。”

  “要换做是我,即便事先背下这些话,去到敌营,也会吓得腿软,肯定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即将抵达陈留边境的荀攸,看到这一幕笑道:“叔父之能,岂是旁人能够想象,这对叔父来说,不算什么。”

  渤海,袁绍咬牙切齿:“曹操啊曹操,你到底有何魅力,能让这么多谋士主动来投?”

  郭嘉,荀彧曾经都在他的麾下,结果都跑去投奔曹操,然后打得自己找不着北,想想都气。

  安喜县,刘备叹息一声,说道:“郭贡说的没错,曹操何其幸运也。”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一次响彻天下。

  “兴平元年,徐州牧陶谦病逝,曹操得到消息后,欲先攻徐州,再灭吕布,遭到荀彧反对。”

  画面中,只见荀彧作揖道:“曹公,昔年高祖守关东,武帝据河内,皆是先巩固自己的基业,发展自己的实力。如此进可攻,退可守,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最终成就一番霸业。

  曹公凭兖州举兵,平定青州黄巾,是百姓归心。兖州横跨河水,济水,乃军事要地。虽有残破,但尚能收复。

  兖州之于曹公,就如当年的关中之于高祖,河内之于武帝。必须先定兖州,再图谋其他。

  如今,曹公已经击溃李封和薛兰,若分兵向东袭击陈宫,必定可以震慑他,让他不敢西进。

  我们便可以趁机收割粮食,储备军粮,定能一举攻破吕布。再与扬州的刘繇结盟,一起讨伐袁术,便可控制淮水地区。

  若舍弃吕布而去攻打徐州,携带的兵力太少,则攻不破徐州;携带的兵力太多,则无法守住兖州,如此曹公将何处安身?

  更何况,陶谦虽死,徐州的实力依旧强大,加上之前被曹公击败,必定会汲取教训,加强防备,更难以攻破。

  上次曹公讨伐徐州,对徐州施行的暴力惩罚,必然已经让徐州百姓恨之入骨,此去必然会遭到他们的拼死抵抗。

  曹公久攻不下,不出十日,十万大军皆兵马疲乏,徐州大军反击,曹公必败。即便曹公打下了徐州,也无法收服徐州民心。

  舍吕布而攻徐州之事,还请曹公三思。”

  曹操听完荀彧这番话,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感叹道:“若非文若,吾险些犯下不可饶恕之错也。”

  于是,曹操听从荀彧的劝说,放弃东征陶谦,并依照荀彧的计划行事,最终大败吕布,平定兖州叛乱。

  此战的胜利,为曹操日后一统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切,荀彧功不可没。

  看到这,众人也忍不住发出了赞叹之声。

  从之前陈登等人的人生演化中,他们已经看到过徐州之战的结局,曹操的确是用了很长时间才攻破了徐州。

  若执意攻打徐州,曹操还真可能被徐州军和吕布前后夹击,那时候天下局势恐怕就会完全改变了吧勺.

第82章 他非忠曹操,而忠于汉室也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一次响起。

  “建安元年七月,天子刘协回都洛阳,有谋士向曹操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但遭到了大部分文武的反对。

  他们认为目前徐州还没有平定,而将天子迎回洛阳的杨奉等人,与河内张扬连接,实力强大,不易控制。曹操询问荀彧的意见。”

  画面中,只见荀彧作揖道:“曹公,昔年晋文公奉迎周襄王,而天下诸侯莫敢不服;含高祖讨伐项羽时,为义帝发丧而天下所向。

  自天下大乱,董卓乱政以来,曹公是最先邀请天下诸侯举义兵讨伐董卓,营救陛下。董卓携陛下迁都长安后,曹公因青州,兖州地区战乱不断,无法奔赴长安,却依旧冒险与朝廷联系。

  曹公虽然身在朝廷之外,心却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汉室安危,此乃曹公一直以来都为之努力的志向。

  而此时陛下回归洛阳,正是曹公重新回归朝廷的良机。奉主上而行大义,那杨奉等人又岂敢害曹公?

  若不能及时地匡扶汉室,稳住天下,时间一长,天下必将分崩离析,那时再行此事恐怕为时晚矣。”

  “文若所言有理。”

  曹操听了荀彧的话,觉得非常符合自己的心意,遂率军前往洛阳,将天子接到许县。完成了奉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势,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基础。

  此后,荀彧随军而行的次数少了,更多的是为曹操坐镇后方,让曹操每次都能安心出征,不必担忧后方不稳。同时先后为曹操举荐了戏志才,荀攸,郭嘉等大才。

  看到这,天下之人无不感叹。

  “这荀彧自己去投奔曹操就算了,就连郭嘉和荀攸竟然都是他举荐的。”

  “得荀彧一人,便可得三大超级谋士,太“六七三”划算了。”

  “话说,郭嘉和荀攸都是天下前十的超级谋士,那戏志才也能得到荀彧的举荐,恐怕才能也不会太差,怎么没有上榜?”

  在新茅草屋喝着小酒的郭嘉,看到这一幕也微微皱了下眉头:“志才兄谋略不下于我,我能上榜,为何他不能?按照仙人所说,谋士榜是根据战绩来排,莫非志才在曹操麾下并未有太多战绩?以志才之能,不可能没有战绩啊,莫非还没怎么出谋划策就死了?又或者进入前二了?”

  作为戏忠戏志才的至交好友,郭嘉对戏忠的能力很清楚,按照常理来说不可能上不了榜,要么在前二,要么早夭。

  正在游历天下,暗中观察诸侯,准备挑选明主的戏忠,听到荀彧向曹操举荐了自己,喝酒的动作一顿,眉头也不禁皱了起来。

  “吾才能不一定比得上奉孝,但怎么也要比郭图,许攸之流强吧,为何榜上无名?莫非还没给曹操出谋划策就死了?”

  他也有和郭嘉一样的猜测,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自己为何榜上无名。

  至于前二,他没想过。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与郭嘉伯仲之间,郭嘉都无法进前五,自己更不可能进前二。

  而且,荀彧也是他的至交好友,对荀彧的能力,无论是他还是郭嘉,都是极为佩服的,他很清楚自己不太可能超过荀彧。

  那么,就只剩一个可能,就是自己半途死了。

  “却不知,吾是如何死的?”戏忠眼中充满疑惑。

  陈留郡,曹操兴奋地道:“有了荀彧,何愁没有人才?不过,文若给我举荐的第一个人才是叫戏志才?按理说优先举荐戏志才,其能力应该不会比郭嘉差才是,怎么没上榜?

  以后若有机会,还是得将这戏志才招揽至麾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呢。”

  安喜县,刘备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

  这时,楚风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建安二年,曹操征讨张绣失败后,被袁绍以信羞辱,曹操大怒,将信给荀彧观看,并问计于他。”

  画面中,只见曹操问道:“文若,吾欲讨伐不义之徒,奈何力量弱小,无法与之抗衡,文若可有良计教吾?”

  荀彧作揖道:“若自身有才能,即便弱小也能变得强大起来;如果自身无才,即便强大也会衰落。这便是高祖弱小而存,项羽强大而亡的道理。

  如今,能与曹公争夺天下之人,唯有袁绍。

  然此人外宽内忌,喜欢招贤却不能人尽其用;而曹公不拘小节,唯才是用,能将每一个人才都发挥到极致。

  同时,袁绍优柔寡断,遇事不决,很容易就错过战机;而曹公果敢勇决,能灵机应变。

  袁绍军纪松弛,军法不明,军队虽众,却无法令行禁止;而曹公军法严明,赏罚有度,军队虽少,却能效死力。

首节 上一节 65/3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