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我开局打造谋士排行榜

三国:我开局打造谋士排行榜 第75节

  “章武三年,刘备病重,将诸葛亮召至永安托孤。”

  画面中,只见刘备躺在床上,对诸葛亮说道:“汝之能,胜过曹丕十倍,定能守护蜀国,成就大业。若刘禅可以辅助,便辅佐于他,若他昏庸无能,汝可取而代之。”

  诸葛亮泪如雨下,悲泣道:“臣必竭尽全力辅佐少主,至死不悔。”

  刘备又让刘禅拜诸葛亮为相父,至四月病逝,刘禅登基,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军政所有大小事务,都依赖于诸葛亮。

  益州南中地区,听到刘备的死讯,趁机发动叛乱。诸葛亮因刘备刚去世,并未立即发兵平乱,而是派人前往东吴,与孙权重新修好关系,继续施行联合抗曹的方针。

  直到建兴三年,诸葛亮才率领大军南征。他将大军兵分三路分别进攻越雟郡,牂牁郡和建宁,最终大破叛军,俘虏孟获等蛮人。

  平定叛乱后,有人劝诸葛亮留兵镇守,诸葛亮却道:“如果留下军队驻守,就要留下足够的粮食,这对蜀国来说是一笔额外的支出,而且需要的粮食还不少,会加重蜀国的负担。

  另外,蛮人刚被攻破,死伤之人众多,有的死了父亲,兄长,如果留下军队驻守,他日必生双方必生冲突,必生祸端。

  更何况,即便留下外人来驻守,也不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得不到信任,政令就无法通达。”

  随后,诸葛亮任命李恢,吕凯和马忠,分别担任建宁、云南和牂牁太守。给孟获等投降而来的蛮人一并授予官职,共同管理蛮人。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将蛮人中的精锐带入蜀地,编制为军,号称飞军,勇猛无当。蛮人逐渐臣服于蜀汉,初步建立起异族和汉人并列的局势。

  看到这,天下之人皆感叹不已。

  “蜀国还真是多灾多难啊,刘备刚死,南蛮造反,一刻也不消停。”

  “刘备伐吴,消耗了蜀国太多的国立,如今没有多余的兵力,多余的粮食去镇守南方异族了。”

  “诸葛亮这个丞相不好当啊,现在的蜀国真的是内忧外患啊。”

  法正,徐庶,庞统等蜀国谋士,也不禁为蜀国的未来感到担忧。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次响起。

  “建兴五年,诸葛亮决定北伐,攻打曹魏。”

  画面中,只见诸葛亮孤身来见刘禅,说道:“陛下,我蜀国乃汉室正宗,继承汉室遗志,誓要延续大汉江山,若一直偏安一隅,时间一长众将士必将丧失斗志,而如今窃汉的曹魏未除,我蜀汉若无作为,将大义不存。

  另外,我蜀国内部派系林立,最大的两大派系就是益州派系和荆州派系。益州派系大多都是益州的土著豪强,他们在益州根基雄厚,也是最不同意臣北伐之人。

  但那些荆州派系之人,以及那些很早就跟随先帝入蜀的老人,他们在这里没有根。一直窝在这里,早晚会被益州派系的人吞噬掉。到那时,蜀国必生内乱。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北伐,转移荆州派系的注意力,同时也是为了扩充地盘,为荆州派系的人提供更多的容身之所。

  北伐,势在必行,还请陛下准许。”

  刘禅说道:“相父为蜀国殚精竭虑,相父之虑,亦是朕所虑也,北伐之事,朕准了。”

  “谢陛下信任。”诸葛亮躬身见礼。

  三月,一切准备就绪,诸葛亮率领大军抵达汉中休整。

  建兴六年,诸葛亮召集众将,开始排兵布阵。

  “赵将军,你领兵前往斜谷,伪装出攻打郿城之势,吸引魏军主力的注意。吾亲率主力攻打祁山,必可一举攻破敌军。”

  众将依计而行,果然大破魏军,还俘虏了魏将姜维,不久后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纷纷望风而降,震慑天下。

  然而,镇守街亭的马谡,不按诸葛亮的计划行事,被司马懿击溃,致使北伐失败。诸葛亮只能率军撤回汉中。在蜀军撤离后,天水等郡又背叛蜀国,重新归附魏国。

  看到这,天下之人都有些惊讶。

  “原来诸葛亮也会失败啊,我还以为他百战百胜呢~「。”

  “他要是百战百胜,那蜀国早就一统天下了,诸葛亮再厉害也是人,不是神。”

  “主要是那个马谡,不按照诸葛亮的计划来,被司马懿趁虚而入啊。”

  “这应该是诸葛亮第一次无功而返吧?”

  法正,徐庶,庞统等人皆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北伐失败了吗?

  这一失败,蜀国的国立必将受到影响,会再次衰退一大截。

  安喜县,刘备也是眉头紧锁,叹息不已。

  陈留郡,曹操松了口气:“失败了吗,看来要对抗诸葛亮,还是得司马懿啊。”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次响彻天下。

  “同年冬,曹魏在石亭与吴国交战,诸葛亮趁机再次北伐。他率领大军从散关北上,攻打陈仓。然陈仓易守难攻,攻城二十余日也未能攻破陈仓,诸葛亮不得不再次率军撤回汉中。魏将王双,率军想要趁胜追击,被诸葛亮设下的伏兵所杀。

  建兴七年,诸葛亮再次北伐,攻破武都和阴平,控制了西汉水,漾水,浊水等水域。

  建兴八年,司马懿兵分三路攻打汉中,遇大雨撤退,不久后,诸葛亮率兵攻入羌中,大破魏军。

  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再次兵临祁山,以木牛马运粮。这一次,诸葛亮采取了陆地行军,水陆运粮的计策。

  之前控制的西汉水,漾水,浊水等水域,为水运提供了便利,大大缩短了战线。三月,诸葛亮抵达天水,同时,司马懿也率领大军赶到陇右上邽。

  抵达天水后,众将请战,欲攻打镇守祁山的贾嗣和魏平,诸葛亮却称,此战只可围,不可攻。

  众将询问其中缘由,诸葛亮并未回答,只是让众将依计而行。”

  随后荧幕中画面一转,从蜀军阵营转到了魏军阵营。

  此时魏军已经得到蜀军围困祁山的消息,魏将张颌说道:“可兵分两路,一路去支援祁山,一路驻守关陇截断蜀军退路,将蜀军全歼于陇右。”

  司马懿却摇头说道:“分兵后,若前军能独自抵挡诸葛亮,自然可以这么做。可一旦前军无法挡住诸葛亮,就会被诸葛亮逐个击破。”

  随后,司马懿并未听从张颌的建议,而是留下费曜等将领四千兵力协助郭淮镇守上邽,他亲自带着其余兵力从上邽出发,抵达隃麋,再从隃麋出发,去支援祁山,迎战诸葛亮。

  看到这里,天下之人顿时兴奋起来。

  “我想起来了,当初演化司马懿人生之时也出现过这一幕,只不过当时并没有详细的解说和演化,那个蜀军统帅就是诸葛亮,仙人故意将这一幕放在了诸葛亮的人生演化之中。”

  “这是天下第一谋士和天下第二谋士的较量,真令人期待。”

  庞统,徐庶,周瑜,鲁肃,郭嘉,贾诩等诸多谋士,全都聚精会神,紧盯荧幕,期待着这难得一遇的交锋。

  即便是司马懿和诸葛亮本人,也都目不转睛地看着荧幕。现在的他们自然达不到荧幕中各自的高度,但并不妨碍他们将对方当作平生宿敌,都想要看看在这场交锋中,对方和自己都运用了怎样的计谋。

  这时,荧幕中的画面又转到了蜀军阵营。

  得到魏军主力朝祁山而来的情报后,蜀军众将皆建议诸葛亮集中兵力,做好迎战准备,诸葛亮却道:“尔等留守祁山,吾亲率部分精锐抄小路去上邽。”

  “丞相,此时分兵,围困祁山的兵力就会减弱,如何面对魏国大军的攻击,届时魏国大军和祁山内魏将内外夹击,则我军危矣。”有人劝阻道。

  诸葛亮摇摇头,并未多说,战机稍纵即逝,没有多余的时间给众将解释。

  “尔等按我说的做即可。”

  留下一句话后,他带着部分精锐离开了祁山。

  抵达上邽后,诸葛亮主动出击,一举击溃了留守上邽的郭淮和费曜,逼得二人率军退走,随后诸葛亮带着大军进入上邽的麦田,开始收割麦子。

  直到此刻,观看的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诸葛亮是奔着这些麦子来的。只是让众人疑惑的是,这个时间段的麦子应该还没成熟,不能当作军粮。

  贾诩眼中精光一闪,道:“好一个诸葛亮,这是在摧毁司马懿的后勤补给啊。”

  荀彧感叹道:“双方必将进入持久战,而要打持久战,先毁掉对方的粮草便可以占据主动性,这第一波交锋,诸葛亮占据了上风啊。”

  已经抵达陈留边境的荀攸,望着荧幕,喃喃说道:“现在司马懿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不理会,继续解救祁山,只要救下祁山,攻破围困祁山的蜀军,便可获得蜀军的粮食。

  要么率军返回上邽,迎战诸葛亮,只要击溃诸葛亮,整个战局就结束了,祁山之危也自然可以解除。司马懿,你会如何选择呢?”

  郭嘉等诸多超级谋士也都看出了诸葛亮的用意,皆称赞不已。

  这时,荧幕中的画面又转到了魏国的阵营。

  正在向祁山行军的魏军,得到诸葛亮突袭上邽,正在收割上邽麦子的情报后,魏军诸将皆大惊失色。

  若麦子被收割,他们的后勤补给就会出现问题,这样还怎么打仗?

  司马懿安慰诸将道:“诸葛亮要考虑的事情繁多,难以及时做出决断,吾断定他此时定然是安营自守,然后才割麦。我军日夜兼程,两日之内定能赶回上邽。”

  他最终选择了返回上邽迎战诸葛亮,这本来就是他来此的目的。只有击败诸葛亮,才能彻底结束这一战。

  听到司马懿的话,荧幕外观看的众人都升起了一个疑问,那就是诸葛亮真的会如司马懿所说的那样安营自守吗?

  或许是感受到众人心中的疑惑,荧幕中画面一转,转到了上邽蜀军阵营。

  此时蜀军还在快速地收割麦子,唯有诸葛亮带着几名护卫站在高坡上眺望。忽然,远方尘土飞扬。

  “准备撤退。”

  诸葛亮立即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他很清楚魏军主力回来了。现在他只带了少部分兵力来割麦,自然不可能以弱击强,撤走方为上策。

  等到魏军赶至,诸葛亮已经带着军队撤离了。

  看到这一幕,天下之人都感叹不已。

  “¨〃看来司马懿判断错了啊,诸葛亮并没有如同他猜测的那样安营自守。”

  “看到司马懿出现就跑,不给司马懿任何可趁之机,这诸葛亮反应可真快。”

  贾诩等超级谋士也是叹息摇头,第二波交锋,似乎诸葛亮依旧占据上风啊。

  此时,画面中,魏军众将没有见到蜀军,一个个都心情很不爽,司马懿安慰道:“我军以两倍的速度行军,兵马疲乏,正是一举击溃我们的绝好机会,懂兵之人都懂得此理。

  诸葛亮却率军离去,也没有占据渭水这等地利来抵御我军,说明他不敢与我们正面交锋,要对付诸葛亮并不难,诸将无需担忧。”

  他这番话,就是在说诸葛亮不通兵法。然而实际上是这样吗?

  并不是,司马懿比谁都知道诸葛亮的能力,之所以这么说不过是为了安慰躁动的诸将罢了。

  这时,楚风的声音响了起来。

  “诸葛亮撤兵进入汉阳,而司马懿亦率军抵达汉阳,两军终相遇。”

首节 上一节 75/3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