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第218节
贝尔蒂埃闻言,立刻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放眼整个法兰西,除了皇家近卫军团,哪怕把精锐的瑞士卫队都算上,谁能在22分钟之内跑完5公里?更别说还要负重18磅了……
后面还有射击、队列、越障、战术配合等好几个项目,别说那些旧式军队能否达标,有些训练项目他们恐怕连听都没听过!
旁边一名从近卫军团提上来的参谋迟疑道:“殿下,应该不会有军团能通过考核,那么,考核的意义在哪里呢?”
“问得好。”约瑟夫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所以在考核之后,他们一定会表示‘没人能达到这样的标准’。这个时候,就由近卫军团来击垮他们的自信,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精锐。”
贝尔蒂埃等人顿时面露古怪之色,王太子这也太狠了吧。这是要其他军团的士兵往后一直生活在近卫军团的阴影之中了。
约瑟夫又微笑道:“记得在考核结束之后,给那些军团的人发申请表。”
贝尔蒂埃没反应过来:“申请表?”
“嗯,加入近卫军团的申请表。记得审批一定要严格,只要有天赋有勇气的,废物绝不能进入近卫军团!”
“是,殿下!”
约瑟夫倒也不认为仅凭这一次演示就能让贵族军官们折服,但起码能在他们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说到底,想要让他们彻底服气,还得要近卫军团在战场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战果才行。
之前在突尼斯的那一战,对手只是装备、训练、指挥全面落后于时代的北非军队。而对蒙卡尔姆军团的战斗,又有算计的成分。这都无法令那些心高气傲的法国贵族军官们信服。
只有面对真正的欧洲军队,取得压倒性的胜利,才能真正体现出近卫军团强大的战斗力来。
军人都是崇敬强者的——只要你够强,他们自然会追随你。
就如同拿皇,不论是搞共和还是称帝,从贵族到平民都义无反顾地跟在他的身后。哪怕他被流放,也能一句话令无数士兵欢呼着簇拥他归来。
又和参谋们讨论了一些全军战斗力考核的细节之后,约瑟夫继续道:“接下来我们要说一下远东的局势。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得到消息,印度的迈索尔王国跟荷兰人以及特拉凡科土邦发生了一次龃龉?”
贝尔蒂埃等人面面相觑,一名军官快步离开会议室,不多时又拿了一份文件返回。
参谋们传阅了那份文件之后,皆是有些吃惊地看向了王太子殿下。
那是两天前刚从印度本地治里发来的情报,说印度西南部的土邦有发生冲突的可能,其中有荷兰人的因素。至于细节方面,则什么都没提到。
而王太子殿下却对那边的事情了如指掌,难道情报局的手已经伸到了远东?!
约瑟夫自然不会跟他们解释,这也解释不清。情报局现在也就勉强搞定了北非,连美洲都还只是刚开始渗透,远东自然是想都不用想。
眼下,远东的情报都是商人以及外交官提供的,所以内容都非常模糊。
也只有他这個开了挂的知道详细的情况。
约瑟夫也扫了一眼军方的情报,只得先向参谋们介绍迈索尔那边的情况:“事情的起因是特拉凡科王公购买了迈索尔领地上的两座要塞……
“事情大概就是这样。迈索尔的提普苏丹向来强势,他绝不会容许敌对土邦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钉两枚钉子,所以我认为,他向特拉凡科开战是大概率事件。”
一名参谋思忖道:“特拉凡科有我们的利益,或许应该对其予以支持。”
约瑟夫摇头:“恰恰相反,少校先生。
“特拉凡科绝不是迈索尔的对手,他们必然会向英国人求助。
“而英国人早已看迈索尔不顺眼,那是印度唯一一个没向他们臣服的王国,所以他们一定会趁这个机会对迈索尔宣战。”
他环视众人:“我们在特拉凡科的利益根本微不足道,甚至我们在整个远东都只有存在,根本没什么利益。
“所以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英国人尽可能多的在远东消耗!
“也就是说,我们将支持迈索尔。”
众参谋们又对视一番,皆是缓缓点头。
贝尔蒂埃却是有些犹豫道:“殿下,如果直接派兵的话,很可能会引发英国对我们全面开战。”
约瑟夫点头:“所以,我们要尽可能隐藏自己。
“主要是援助迈索尔武器装备——尽量不要用法国武器,以及派遣军官。至于军队的话,可以挑少量突尼斯人去,他们和迈索尔人有着同样的宗教信仰。”
第285章 拉开新的帷幕
倒不是因为怂,而是法国海军着实不是英国人的对手。
当年为了支持美国独立,法国舰队硬着头皮和英国人在加勒比海一带周旋,结果被打得跟狗一样,导致丢掉了大量加勒比海的控制权。最后为了保住产糖基地圣多明戈,也就是后来的海地,不得不拿出十几倍面积的北美土地跟英国人交换。
约瑟夫可不会为了支持迈索尔而再犯一次这样的错误。
在印度发力是为了消耗英国人,可不是消耗自己。
法国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发展工业。钢铁、煤炭、纺织、蒸汽机等大量产业的启动资金已经丢了进去,正是需要海量投资进行产业扩张之际,绝不能因为打仗浪费钱而导致产业停滞。
说到底,还是法国的财政太烂。要是能像英国人那么富裕,约瑟夫倒也不介意在印度梭哈一把大的。
贝尔蒂埃建议道:“殿下,如果只进行有限援助的话,那么迈索尔人最需要的应该是一名优秀的指挥官。或许,可以让勒费弗尔少校或者达武中校去印度一趟。”
他说的达武中校指的是穆兰军团的指挥官安德烈·达武。
约瑟夫思索着摇了摇头,这两人确实是合格的指挥官,跟英国的康沃利斯过招应该是绰绰有余,但迈索尔战争几乎要将大半个印度都卷进来,加上地处遥远,可谓是危险至极。
他可不想让自己的心腹嫡系在印度出个好歹。
但还能派谁去呢?旧贵族军官里真正能打的不多,自己对他们也不够了解。
他忽然想到了一个名字,当即看向贝尔蒂埃:“您觉得,是否可以让拉法耶特侯爵去迈索尔?”
拉法耶特,法国军官,1777年偷渡去美国参加独立战争,成为大陆军少将,连乔治·华盛顿都对他恭恭敬敬的。1780年,他在约克镇战役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帮助美国人最终击败英军。
回到法国后,他被授予准将军衔,却因为本身是个自由派,而不受法国军事贵族的待见,一直未能得到重用。直到大格命爆发,他出任国民自卫军司令,算是当时法国最高军事长官,可谓风光无二。不过最后他因为贪权,以及坚持保护国王的态度,最终和雅各宾派闹翻,逃亡国外。
而非常巧合的是,拉法耶特曾在美国和如今的印度总督康沃利斯交过手,后者从未在他面前讨到过便宜,这能让他在和英国人作战时具有不小的心理优势。
贝尔蒂埃等参谋们低声议论了一阵,转对王太子道:“殿下,拉法耶特侯爵指挥作战的能力肯定毋庸置疑,但他很可能不愿去远东冒险……”
他说得比较委婉,拉法耶特因为当年私自去美国的事被王室斥责过,又跟军方闹得不太愉快,所以大概率不会听总参谋部的调遣。
约瑟夫却是微微一笑:“您可以告诉他,只要能帮助迈索尔取得胜利,就像他当年在美国做过的那样,等回来之后,就能升任战争大臣助理,或者某一省的总督。我相信,他一定会接受这个任务的。”
约瑟夫知道,拉法耶特是个权力欲极重且很有野心的人。他当年在美国厮杀数年,回到法国之后除了一个准将军衔之外,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嘉奖。
所以只要给他一个上升的机会,他肯定不会拒绝的。
而且约瑟夫给他的其实也算是个空头支票——迈索尔王国在印度虽然有相当强的实力,但英国可是正迈向日不落的强大帝国。迈索尔的提普苏丹能跟英国人多周旋几年就很不容易了,获胜几乎没有可能性。
当然,如果拉法耶特真的小宇宙爆发,在远东把英国人给打败了,让他当个战争大臣助理之类的也没什么不行。要知道,那可是相当于砸了英国人最大的一个饭碗!
贝尔蒂埃迅速在本子上将王太子的命令记下,点头道:“是,殿下。我一定尽力说服拉法耶特侯爵。”
之后,约瑟夫又和参谋们一起讨论了突尼斯的军事部署,直到天色黯淡,这才结束了会议。
回到自己的寝宫,约瑟夫累得连衣服都懒得脱了,倒在床上就睡。从突尼斯回来,他在路上一连颠簸了八九天,总算是能好好休息一下了。
佩尔娜见状和埃芒对视一眼,上前小心地摸了摸王太子的额头和手腕,确定他没有生病,这才跟女仆一起轻手轻脚地将他摆正在床上,并盖好被子,而后缓缓退了出去。
蜡烛熄灭。酣睡中的约瑟夫做了个梦,梦中欧洲大陆变成了一座无垠的剧场,那绵延到天际线的巨大帷幕在神祇的注视下被缓缓拉开……
荷兰,阿姆斯特丹。
临时议会大楼二楼。
英国外交大臣韦尔斯利侯爵打量着这座质朴的建筑,对一旁的荷兰议长坎培伦道:“我还是更喜欢海牙的伯爵古堡,那里让人随时能感受到威严与肃穆。”
他说的“伯爵古堡”便是以前的荷兰议会大厦。在爱国者党获得了荷兰政权之后,便将议会挪到了阿姆斯特丹,由于行事匆忙,新的议会大楼还未建成,便用这栋建筑作为议会临时办公地点。
坎培伦微微皱了一下眉,英国人的意思显然是说阿姆斯特丹不够“威严与肃穆”,不过他立刻便换上了笑脸:“海牙已经成为过去了,侯爵大人。而且我们很快就会拥有新的议会大楼,您瞧,就在两条街外,丝毫不比伯爵古堡差。”
韦尔斯利侯爵无所谓地笑了笑,跟着坎培伦进了会客厅,在沙发上坐下:“嗯,或许您和您的议会不用急着在阿姆斯特丹建议会大楼。”
坎培伦立刻想到了被剥夺了权力的威廉五世:“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哦,您别误会。”韦尔斯利侯爵摆手道,“我是说,或许荷兰议会不久之后就要跟南尼德兰的选民们重新商议议会地址了。您瞧,布鲁塞尔其实也是个不错的地方。”
坎培伦的眼中闪过异色:“侯爵大人,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
“布拉班特闹得那么凶,难道荷兰议会就没有什么打算吗?”
第286章 布拉班特起义
坎培伦听到“布拉班特”一词,顿时坐直了身子,向一旁的荷兰外交官使了个眼色。
后者则立刻示意仆人们全都离开,并将大门紧闭。
坎培伦这才小心道:“侯爵大人,实际上,布拉班特的暴乱跟荷兰没有任何关系。”
英国外交大臣点头:“是的,没有关系,范德诺特并未得到荷兰议会的支持。”
他说的范德诺特便是布拉班特起义的领袖。
布拉班特是南尼德兰,也就是后世的比利时的一个核心大区,此时正发生着一场规模极大的暴乱。
此时的南尼德兰还是奥地利的领土,不过之前一直执行着比较自主的政治模式,由南尼德兰议会管理这里的日常事务。
而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在几年前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其中就有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贵族特权等内容。
这就将南尼德兰的几乎所有势力都得罪了——自由派反对集权,要求继续维持议会的权利。而保守派的贵族们更是对削弱特权极为不满。
于是双方联手,开始组织南尼德兰的力量,准备将奥地利势力赶出这里,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
历史上便将这次事件称为布拉班特起义。
荷兰的另一个名称便是“北尼德兰”。作为与南尼德兰同宗同源的国家,荷兰自然是希望手足兄弟能摆脱奥地利的统治,于是暗中给予起义者不少的支援。
上一篇:大秦:咸阳亭长,把始皇拒之门外
下一篇: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