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第234节

  “殿下,恐怕奥地利方面会强烈要求我们对普宣战的。”

  约瑟夫眼中闪过狡黠的微笑:

  “如果一定要宣战的话,那我们就向南尼德兰叛军宣战。

  “上个月他们悍然抢劫了我国的商队,这是公然挑衅,绝不能忍气吞声!”

  “啊?南尼德兰抢劫法国商队?”会议大厅里顿时冒出一大堆的问号。

  贝尔蒂埃最先反应过来:

  “殿下,您是说,尼德兰叛军袭击我们给奥地利准备的后勤补给那次?”

  “什么给奥地利的补给?”约瑟夫故意沉下脸来,“那是卢森堡方面购买的粮食和铁制品,是正常的商业往来!”

  “是,殿下。我记错了,的确是卢森堡订购的货物。”

  布里安、布罗伊公爵等大臣立刻跟着赞同王太子的意见,最终玛丽王后只好从谏如流,决定先对南尼德兰叛军宣战。如果日后奥地利在战场上获得主动,再正式宣布法、奥结盟,并对普宣战。

  然而,她哪里知道,约瑟夫早就做好了打算,绝不会让普、奥中的任何一方占据明显的优势。

  只要普、奥一直发生冲突,哪怕战况不那么激烈,他们便不可能联手瓜分波兰,甚至为了赢得波兰的军事支持,还会向波兰示好。

  即使俄国日后想对波兰下手,波兰也能避免腹背受敌的局面,集中精力对付俄军。就算最终仍是不敌,起码也能比历史上多抗几年。

  而欧陆其他地方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就是法国闷头发展,同时悄没声地给交战国售卖物资的机会。

  下午六点,内阁会议结束,法国迈出了联合奥地利加入普、奥战争的关键一步。

  当然,卷入普、奥国战这么大的事情,绝不是一天就能讨论完的,今天只是敲定了基调而已,具体参战细节还需要内阁会议随后进行长时间的讨论。

  不过真正的参战方案却是在王太子的书房里制定的,之后再拿去内阁会议“转个正”而已。

  埃芒将书房的门推开,垂首侍立一旁。

  约瑟夫迈步进屋,转头问身旁的塔列朗道:

  “南尼德兰那边都准备好了吧?”

  后者立刻点头,压低声音道:

  “是的,殿下。时机一到,费迪南德立刻就会收到消息。”

  他说的费迪南德就是布伦瑞克公爵,普鲁士军的总指挥官。

第313章 真正的目标

  约瑟夫点头,继续问道:“那萨克森那边呢?”

  “在我离开维也纳的时候,人就向德累斯顿出发了。”塔列朗道,“现在肯定已经和莫里斯将军接触过了。”

  莫里斯将军就是萨克森军的指挥官。

  约瑟夫示意他在椅子上坐下:“用的人都可靠吗?”

  “请您放心,是情报局选的人,我通过外交渠道秘密带至萨克森的。是地道的巴伐利亚人,连法语都不会说。”

  “您做的不错。”约瑟夫露出微笑,“哦,对了,您这次收买奥地利内政大臣助理,以及巴登谈判代表等人的时候,将经费的效率发挥到了最高,这很不错。所以,南尼德兰和萨克森那边‘出售’情报的收入,就留下一半作为您和您属下的奖金吧。”

  约瑟夫说得云淡风轻,塔列朗闻言却是心中一紧。

  他这次去德意志行贿过程中,因为难度较大,故而自己几乎一个子儿都没有捞。刚才王太子殿下说“将经费效率发挥到最高”,显然指的就是此事。

  也就是说,自己是否中饱私囊,殿下很可能都一清二楚。

  那之前去美国,以及俄国等地,自己捞的贿赂……

  他艰难地吞了口唾沫,额角流出冷汗,正心中挣扎要怎样向王太子殿下认错,却听约瑟夫道:“外交领域常会涉及到贿赂,您只要回来报备一下就行了。能从外国政府手里弄到钱,您也是付出了精力的,可以从中留下部分作为奖金。当然,绝不能为了搞钱而干扰到工作。”

  塔列朗一怔,殿下这意思是说,自己以后应该从国外收受贿赂,只要将收到的钱上交,就能按比例分到奖金?

  他偷眼看向约瑟夫,见后者表情非常认真,顿时心中大喜,这以后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弄钱了。

  而后他又想起了这次“出售情报”的收益,更是难掩脸上笑意。

  他按照王太子殿下的吩咐,先是派人去南尼德兰,将“卢森堡的奥地利军主力已经撤回维也纳”的消息以1万6千弗罗林的价格卖给了普鲁士的布伦瑞克公爵。之后他的人又将“奥地利正在集结大军准备进攻西里西亚”的消息卖给了萨克森,得到了2万弗罗林。

  这一共就是9万里弗。王太子殿下挥手间就将一半作为奖金发给了他,他怎能不欣喜若狂!

  果然效忠于殿下是自己此生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塔列朗奋力将自己的意识从里弗的海洋中拉了出来,向约瑟夫表了一番忠心,接着便继续说起正事:“殿下,我离开维也纳的时候,利奥波德二世曾召见过我,说希望法国能向俄国施加影响,确保他们不干涉西里西亚的战事。”

  约瑟夫微微点头,心说利奥波德二世的政治经验果然丰富,几乎立刻就考虑到了俄国的问题。

  叶卡捷琳娜二世一直致力于拉上普、奥瓜分波兰,所以肯定不希望这两国打起来。

  可是自己又怎样才能说服她袖手旁观呢?

  约瑟夫思索良久,这才看向塔列朗道:“看来您得再去一趟彼得堡了,等见到沙皇之后,就这样说……”

  仔细交待一番之后,约瑟夫又道:“我这边也会设法给予您配合,您还要根据听到的新闻随机应变。”

  “是,殿下,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待塔列朗离开,战争大臣布罗伊公爵和贝尔蒂埃又来到了王太子的书房。

  两人将拟定好的出兵计划呈给了约瑟夫,总参谋长在一旁讲解道:“殿下,按照您的吩咐,奥地利方向将派出3万5千人的军团。

  “核心由洛林军团、香槟军团、莱茵军团构成,并挑选了一些北方会德语的士兵。”

  布罗伊公爵显得有点儿紧张,虽然王太子殿下之前说过,让他决定前往奥地利的部队,换取他对出兵的支持。不过他挑出来的基本上都是跟自己有关系的军团,只怕殿下会有异议。

  然而,约瑟夫却是点头微笑:“很好,这些部队非常合适。”

  他原本就想是将旧军队丢去奥地利的。如果能打几场胜仗,自己就以此为由向维也纳要好处,如果打输了,死一批世袭军事贵族,也是有益无害的——这些旧军队中有能力的人才早就申请调往近卫军团了,留下的要么是顽固派,要么是饭桶。

  布罗伊公爵闻言顿时心中一松,示意贝尔蒂埃继续。

  后者忙道:“殿下,据维也纳最新送回的消息,奥军大概三周之后完成部署,正式发起进攻。”

  近十万人的大军调动是一件极为繁琐的事情,绝不像游戏里那样,鼠标一框,点了就走。

  现实之中,进攻某个区域之前,要先进行战略布置,将敌人的交通要道、后勤补给线、进军退兵的路线都算计好。而后将军队合理地调往能最快威胁到这些点的位置,同时还要注意隐蔽。

  军队调动的过程中,后勤补给也要跟着走,国内的人员、物资征调也得跟上。

  直到这些全都就位,主力部队才能开始出击。

  所以奥地利前后一个半月就能做好这一系列准备,已经算是比较快的速度了。

  约瑟夫则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近卫军团那边的情况呢?”

  “殿下,凡尔登以北的兵站已经建设完毕,物资在一周内便能补满。”总参谋长道,“为了方便补给,甚至还修建了一条从洛林到凡尔登的木轨道,只是还要三个多月才能完工。

  “目前近卫一、二军团,以及穆兰军团一共近两万人,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可以作战。”

  约瑟夫的眼中闪过笑意。

  什么西里西亚战争,他根本不关心。

  南尼德兰方向才是他的重点!

  法国目前战斗力最强的近卫军团全部都部署在这里,就等着西里西亚那边打出狗脑子之际,南尼德兰的普鲁士军给驻扎在卢森堡的维尔姆泽军来一個巨大的惊喜。

  届时约瑟夫二世根本抽不出可用的军队,就只能求助于距离南尼德兰最近的法国出手。

  为此,约瑟夫还专门给布伦瑞克公爵“提了个醒”,让他注意到卢森堡的奥地利军兵力空虚的情况。

第314章 里昂最后的机会

  等到法军击败了布拉班特的叛军,普鲁士肯定不愿接受奥地利在南尼德兰得势的结果,故而必会分出部分兵力驰援南尼德兰。

  约瑟夫甚至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在那里营造出法军后劲不足的迹象,让普鲁士人觉得可以再搏一把。

  随着普军调往南尼德兰,西里西亚方面的兵力势必就会减少,而那里的奥地利军压力也将跟着减轻。

  约瑟夫二世感受到南尼德兰的战事对西里西亚方向的支撑作用,必然会鼓励法军继续在那里牵制普鲁士人。

  这个时候,法军在南尼德兰的军事存在,就等于得到了奥地利的默认。

  而在法军和普鲁士人作战期间,战场会扩大的哪里,就不是奥地利方面所能控制的了。

  甚至到时候约瑟夫二世会希望法军的实控面积更大一些,最好能将战场延伸至上海尔雷——也就是普鲁士紧邻南尼德兰东北方向的领地。

  当然,约瑟夫肯定不会傻到做出头鸟,去无限撩拨普鲁士。

  实际上,他连南尼德兰的弗拉芒区都不想染指,只要能拿到瓦隆区,也就是南尼德兰东南部说法语的区域,就已经完成了战略目标。

  瓦隆区的人基本都说法语,天然亲法,管理难度几乎没有。

  最重要的是,瓦隆区是欧洲重要的煤炭产地,拿下这里能够对法国的工业革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另外,瓦隆区还毗邻卢森堡,而后者有大量优良的铁矿,在80年前还曾被法国统治过。南尼德兰的战火很容易就会蔓延到这里。

  等普、奥的战事结束,瓦隆区和卢森堡都已经驻满了法国士兵,乃至官僚体系都成了法国的形状。到时候这些地方的归属要怎么算,法国和奥地利就有得谈了。

  至于南尼德兰北部的弗拉芒区,虽然那里能够控制莱茵河入海口,但在目前来说,那儿还是块烫手山芋。

  首先弗拉芒区大部分人口说荷兰语,统治起来会非常吃力——奥地利在这里的统治遭遇布拉班特起义就是前车之鉴。

  其次英国人对莱茵河入海口非常重视,因为他们对欧洲大陆的商品销售,有近半都是从这里走的。顺带一提,作为塞纳河入海口的勒阿弗尔港也同样重要。

  所以英国人绝对不能接受他们向来敌视的法国控制自己和广大德意志市场的贸易命脉。

首节 上一节 234/6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咸阳亭长,把始皇拒之门外

下一篇: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