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第248节

  “是!”

  距离马松的部队两公里外,一名身着南尼德兰军服,长着双下巴,发际线已经到了头顶的中年男子抹了把汗,对身旁的军官道:“阿赫特少校,请立刻发起进攻吧。”

  他身旁的健硕军官顿时一愣,这位翁克副议长之前一路上都胆小如鼠,甚至因为远远听到了炮声,而下令绕了足足4英里路,从南面增援威特将军。

  而此时面对数量超过己方的法军,却是毫无畏惧地准备强攻。

  他自然不知道,翁克能带他来这里增援被围的尼德兰军,正是约瑟夫派人通知他的。

第334章 楔子与瓦解的手段

  南尼德兰起义军在翁克副议长的鼓舞下,开始朝包围威特将军的法国人发起了猛攻。

  与他们预料中的有些不同,法军几乎一触即溃,不到20分钟,包围圈上便出现了一个偌大的缺口。

  威特显然也发现了异样,当他在望远镜中依稀看到南尼德兰国民军的旗帜时,顿时心中狂喜,吩咐身旁的军官们打起精神,和他一起突围。

  在里外夹击之下,马松率领的近卫军团愈发“招架不住”,尼德兰军附近的士兵纷纷抱头逃窜。

  前后仅不到一个小时,威特便和前来增援的阿赫特少校会师了。

  威特将军瞥了眼狼狈撤退的法国人,上前用力拥抱阿赫特,拍着他的背激动道:“您来的太及时了,我亲爱的朋友!您就如同寒冷的雪夜里突然出现的第一缕曙光……”

  后者从他的怀抱中抽身,朝不远处的翁克示意:“将军,实际上,翁克议长才是真正的曙光。是他勇敢地力排众议,带我们来救您的。”

  “翁克?”威特将军一怔,实在难以将那个爱财又没担当的政客和勇敢联系在一起。

  但阿赫特应该不会骗自己,或许关于翁克的各种不堪都只是谣言罢了。威特想到这里,快速理了理军装,迎上翁克,认真地抚胸行礼:“您以无上的勇气拯救了我和数千革命者。请允许我向您表达最崇高的敬意,以及真挚的感激。”

  翁克微笑还礼,接过侍卫拉来的马,示意威特将军坐上去:“现在可不是闲聊的时候,我听说法国人击败了布吕歇尔将军,他们随时可能会向这儿增兵。我们先返回列日再说。”

  “您说得对,保全这些革命者才是最重要的。”威特上了马,又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参谋,吩咐后者集结部队,立刻朝列日撤退。

  然而,法国人很快便重振旗鼓追了上来。

  之前被近卫军团的骑炮兵轰垮了士气的威特军团士兵根本不敢应战,跑得一个比一個快,加上他们训练度极低,行军队列很快就出现了溃散的迹象。

  威特正焦急地大声安抚士兵之际,翁克再次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率领一个营殿后。

  20多分钟后,紧追而来的近卫军团马松团与面前500多人的尼德兰军展开了对射。

  双方噼噼啪啪打了足有半个小时后,翁克的一名心腹溜去了距离战场不远的一片小树林,并在那里见到了一名法国军官。

  “翁克先生说,这就差不多了。”那心腹像是见到熟人般,用法语道,“下一处战场在艾利维科村附近。麻烦您先撤吧。”

  法国军官点头:“好的,艾利维科村见。”

  他正要转身,却又停住了动作,犀利的眼神盯着对方道:“王太子殿下让我提醒翁克先生,不要忘了约定。”

  “是,是的。这怎么会忘?翁克先生守信的名声可是全布鲁塞尔人都知道的。”

  “那就好。”

  随即,法国追兵“抵挡不住”翁克指挥的英勇的南尼德兰士兵,开始退却。

  翁克在士兵们震天的欢呼声中,开始率军加速追赶威特的大部队,并在天黑前追上了他。

  之后的两天里,翁克又两次主动殿后,并皆以劣势兵力神奇地赶跑了追兵,令威特军团得以平安抵达列日。

  当威特的士兵和前来迎接他们的南尼德兰人汇合,翁克的大名立刻传遍了整个列日。

  被他数次救离险境的尼德兰士兵甚至给他起了个绰号——奇迹缔造者翁克。

  而后随着受伤士兵返回布鲁塞尔休整,这个绰号连同翁克的事迹又迅速为所有南尼德兰起义军所熟知。

  次日召开的南尼德兰议会中,先前已经近乎没什么发言权的保守派议员显得神采奕奕,说话声音都大了几分。而他们的意见也明显更受其他议员们的重视了。

  这都是保守派领袖亨利·翁克用他神奇的军事表现,在革命者中赢得巨大支持所带来的政治效应。

  ……

  卢森堡西北部,温塞勒镇。

  近卫军团来到这里时,布吕歇尔的军队已经离开一天半了。

  镇交易中心的大楼里,约瑟夫正口述着给舅舅约瑟夫二世的信,由书记官在一旁记录。

  忽而埃芒快步走了过来,低声道:“殿下,马松少校回来了。”

  约瑟夫示意书记官暂停,对埃芒道:“快请他进来吧。”

  片刻,那名从王太子亲卫队中提拔至近卫军团的少校在埃芒的带领下进了屋,向约瑟夫抚胸行礼:“殿下,任务已顺利完成。”

  约瑟夫微笑点头:“您做得非常好。”

  “感谢您的称赞。”马松又道,“殿下,亨利·翁克表示,最快三个月内,南尼德兰军主力就会逐步撤出布鲁塞尔以南。不过他说这得说服一些议员才行,所以经费方面还需要您提供50万里弗。”

  “他还真敢要。”约瑟夫笑了笑,对埃芒道,“吩咐情报局,让他们带5万里弗给翁克。告诉他,两个月之内撤出瓦隆区。”

  布鲁塞尔以南的地区,大致就是瓦隆区的范围了。

  马松在一旁谨慎道:“殿下,如果那个翁克不守约……”

  “他不敢。”约瑟夫淡然摇头,“他知道如果范德诺特收到他和我们合作的消息之后会有什么后果。”

  范德诺特就是南尼德兰自由派的领袖,翁克的政敌。历史上,自由派不久之后便将翁克等保守派排挤出了议会,开始大权独揽。

  约瑟夫继续道:“就算翁克真的食言也没什么。只要他继续存在于南尼德兰议会,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就是所谓选举制最大的弱点。”

  他很清楚,就凭目前南尼德兰起义者的狂热,以及开始出现的民族醒觉苗头,法兰西很难拿稳瓦隆区。

  就算用武力占领,也将会面临革命者随处引发的起义。

  那样的话,瓦隆区不但无法给法兰西带来收益,反而会变成严重的出血点。

  所以必须要瓦解南尼德兰起义军的议会,让他们陷入内耗,进而将所有革命者的注意力都转移到政治斗争上才行。

第335章 把握分寸

  而南尼德兰的议会选举制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翁克的保守派之前一直遭到范德诺特的打压,此次借助拯救威特军团的“奇功”,再次强势返回议会。

  可以预见,保守派将会在威特将军以及南尼德兰军人的支持下,具备和自由派分庭抗礼的实力。而翁克必然会报之前被排挤的仇。

  约瑟夫只要拿出一些资源,在两方势力间做做平衡,并且借舆论煽风点火,那么南尼德兰起义者以后就只剩下政治厮杀了。

  后世不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只要党派之间的力量接近,不用人煽动都会打出狗脑子来,更何况是范德诺特和翁克这样的选举游戏新玩家。

  当然,这一切还有个前提,那就是奥地利这个能促进南尼德兰人团结的强敌不再露面。

  而要做到这一点,近卫军团还有很多戏要演。

  ……

  “什么?您是说追剿布吕歇尔?”奥地利的卢森堡方面军指挥官雷奥将军紧张地看着贝尔蒂埃,咽了口唾沫,又求助般望向一旁的勒费弗尔,“您认为这可行吗?”

  他很希望曾经并肩作战的老朋友能帮忙说几句话,哪怕只说“他的部队毫无战斗力”都行。

  然而,勒费弗尔却一脸严肃地高声道:“雷奥将军,我记得约瑟夫二世陛下下达的命令是收复整个南尼德兰。

  “如今普鲁士人和尼德兰叛军都刚刚经历大败,正是您乘胜追击,收复失地的良机。”

  雷奥下意识地摇头,心说那是你们打的胜仗,我乘什么胜追击啊……

  贝尔蒂埃夸张地瞪向雷奥:“难道您是怯战了?还是打算违抗你们皇帝陛下的命令?”

  “啊,不是!”雷奥一个激灵,忙挺胸抬头高声道,“皇帝陛下万岁!我就算粉身碎骨,也一定要收复南尼德兰!”

  “我就知道,您是奥地利最英勇的将军。”贝尔蒂埃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您放心,法兰西正在向南尼德兰叛军宣战,如果有南尼德兰军出现,我会与您一同战斗的!”

  雷奥听说法国人会帮忙,这才略松了口气,赔笑道:“相信将军您应该已经做好了作战部署吧?”

  贝尔蒂埃点头:“明天中午,您就可以向烈日东南的普鲁士阵地发起进攻了。”

  “明天?我?”

  “是的,拖得越久,普鲁士人的防御准备就会越完善。我认为,您还是尽早进攻为宜。”

  ……

  约瑟夫还不知道,他虽然已尽力将俘虏、击毙的普鲁士军的数量控制在4千人以内,以图减少法军的存在感,但卢森堡的战斗却仍旧在欧陆各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各国的政要们都在议论,法、奥虽并未正式联盟,法国对普鲁士也未宣战,但目前的局势却无不朝着法奥联手对付普鲁士的方向发展。

  普鲁士行政中心波兹坦。

  无忧宫。

  一身隆重装扮的国王威廉二世惊喜地看着面前的汉诺威特使:“对于总督阁下增兵的建议,我表示非常欢迎。

  “那么,汉诺威准备增兵多少前往西里西亚?哦,后勤方面我会尽力予以支持的。”

  汉诺威特使欠身道:“陛下,总督大人将按照陛下的意思,再出兵3万。不过目的地不止是西里西亚,还有卢森堡。”

  威廉二世心中一喜,加上汉诺威之前派出的1万2千士兵,将有4万以上的汉诺威人加入战局。这对西里西亚的局势将起到巨大的影响。

  而且他听到了“陛下”这個词。那就意味着,英国人也对这边的战局非常关注。要知道,目前汉诺威选帝侯还是由英国国王兼任,虽然说起来是独立的德意志邦国,但实际上却算是英国的飞地。

  有了英国盟友的大力支持,自己获胜的可能性又提高了一大截。

  只是,卢森堡那边却没有普鲁士太多的利益。之前要不是为了削弱奥地利,他早就把南尼德兰的军队都调回来了。而英国人却非常在意那里,是因为法国人在那儿打了胜仗的关系?还是因为英国对荷兰人有什么承诺?

首节 上一节 248/6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咸阳亭长,把始皇拒之门外

下一篇: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