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第315节

  恩斯特将军自然知道自家国王的意思,此时便觉得拉蒂博尔是个好机会。

  如果自己能参与营救雷奥这個奥地利的重要人物,到时候让他帮着在利奥波德二世面前说说好话,巴伐利亚或许就能从西里西亚抽身了。

  第二天一早,他便亲自率领巴伐利亚军主力,悄然赶往拉蒂博尔——在这个通信极为落后的时代,只要他保持低调,离开驻地一两周根本不会惊动拉西元帅。

  而此时整个西里西亚周边地域,唯一没有将视线放在拉蒂博尔的,就只有约瑟夫和他的近卫军团了。

  “殿下,前面就是布雷斯劳。”贝尔蒂埃收了收马缰,指向远处河流隐入山丘的地方,“您看,那个是布尔河。”

  约瑟夫对西里西亚的地形还没太深刻的印象,拿出地图对照了一下,这才点头道:

  “让猎骑兵扩大搜索范围,普鲁士人可不一定会走最近的路。”

  “是,殿下。”

  贝尔蒂埃对传令官吩咐了几句,又催马跟上了王太子等人的脚步。

  是的,他们此时正在视察战场。

  近卫军团从前天离开利格尼茨前线,只用了不到两天,就急行军至东侧的奥伯伦和布雷斯劳衔接处。

  这里虽然是普鲁士的地盘,但眼下几乎所有能调动的普军都被调往了拉蒂博尔,他们这一路竟然没有遇到任何敌人。

  当然,约瑟夫的行动也是极为冒险的。

  这里可是西里西亚的腹地。如果此刻布伦瑞克公爵反应过来,立刻调军队截断近卫军团向西的退路,那么不用半天时间就能将他们包围起来。

  但约瑟夫知道,普鲁士人的注意力都在拉蒂博尔,剩下的精力还要关注利格尼茨前线,自己的快速切入绝对是有危而无险的。

  最重要的是,近卫军团的机动速度非常快,以如今的普鲁士军的效率。

  就算有驻军发现了近卫军团的迹象,等其汇报给布伦瑞克公爵,再到后者派兵前来堵截,近卫军团可能已经“干完活”撤离了。

  待仔细查看了预设战场的情况,约瑟夫和总参谋部的军官们返回营地,又对具体作战方案反复推敲,直到黄昏时分,普鲁士军依旧没有抵达这里。

  而德里森军团是三天前离开利格尼茨的,近卫军团比他们晚出发小半天,却抢先抵达,又在这里等了他们半天时间了。

  次日早上10点左右,猎骑兵的急促马蹄声在参谋部的帐篷外停住,一名骑兵跳下马鞍,对迎上来的军团道:

  “发现普鲁士军动向,在东北方向4公里处。至少有两万人以上。”

  倒不是近卫军团的侦察力度不够,主要是为了避免被普鲁士人发现,所以并未将猎骑兵散出去太远。

  帐篷里,约瑟夫和贝尔蒂埃相视一笑:“总算是来了。”

  “是啊,他们行军速度真够慢的。”

  作战命令迅速下达到每个连队,而后整个近卫军团便动了起来。

  和其他欧陆军队的突袭模式不同,近卫军团的骑炮兵在骑兵掩护下,越过步兵大队,径直朝普鲁士军队扑去。

第447章 围点打援

  德里森正随着蜿蜒的行军队伍策马前行,不时地侧头和参谋说着什么,就突然听到侧前方隐约传来大炮的轰鸣。

  整个普鲁士军的队列立刻停了下来,士兵们惊慌地探头四下张望。

  德里森的脸色也阴沉下来。这一路上他都非常谨慎,纵然是在普鲁士的地盘上行军,仍散出了大量骑兵进行侦察。

  之前,所有的骠骑兵都回报说前方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所以这炮声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他忙命令部队向自己收拢并列阵防御。

  而后,他又看向身旁的参谋,大声道:“莱昂,派人去搞清楚发生了什么!”

  “是,将军!”

  他的命令还未传达下去,便有两名传讯官疾驰而来赶来,在看到他之后,立刻焦急地禀道:“将军,我们的前队遭到袭击,布莱希特将军的两个团已经溃散……”

  “这怎么可能?”德里森眉头紧皱,“是谁在攻击我们?”

  “好像是法国人。”

  “该死,他们是哪儿冒出来的!”德里森百思不得其解。按理来说,大炮肯定得预设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进行伏击,但为什么自己的骠骑兵会没有发现。

  他当然不知道,那是近卫军团的骑炮兵,先前一直隐蔽在6公里之外,在发现了他的部队之后,才迅速靠近,然后在他们的侧前方展开射击。

  “敌军有多少人?”

  “这,还不清楚,炮击来得太突然了……”

  德里森到底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很快冷静下来,而后迅速做出了判断。

  敌人拥有炮兵,那么可能是大兵团,所以首先要迟滞敌人的进攻。

  他立刻命令费恩军团就地布置防线,进行阻击。其他部队在北面的树林附近集结。

  费恩军团大部分是精锐的普鲁士禁卫军,动作倒是非常快,仅半个多小时后,便已开始在主力部队的南侧聚集。而普鲁士军蜿蜒的行军队列则缓缓向北移动。

  不过,伏击他们的法军显然没打算给他们机会。

  很快便有骠骑兵向德里森报告,说发现上万法军步兵出现在西南侧,正朝这边赶来。

  德里森的额角冒出冷汗,他的主力兵团前后相距至少有三四公里,等到聚拢起来再完成列队,起码需要3个小时。

  他当即亲自指挥身边的两個掷弹兵团,与费恩汇合,一同构筑布置临时防线。并命令克罗科夫率全部12个骠骑兵中队不惜代价拖住法军,为自己赢得时间。

  布尔河旁的高地上,约瑟夫在望远镜中看到近两千名普鲁士骑兵,浩浩荡荡地涌向了近卫军团的步兵线列。

  他倒是并没有丝毫紧张。经过这两年的军事学习,他能看出来普鲁士骑兵根本没有做好准备,队形散乱,前后脱节,就匆匆忙忙地发起了进攻。

  这基本上就是自杀。

  不要以为骑兵的装备好,速度快,冲击力强,就一定能碾压步兵。实际上,骑兵根本不是用来正面决战的。他们的优势在于利用机动力,迅速突袭敌人的薄弱环节,而后飘然而去。但如果和步兵硬拼,尤其是硬冲整齐的步兵线列,除非人数相当,否则还真打不过。

  果然,当普鲁士骑兵胡乱冲到法军步兵线列面前,立刻就挨了一轮齐射,最前面的20多匹战马悲鸣翻倒,又绊倒了不少后面的骑兵。

  接着,完成射击的士兵将上了刺刀的枪斜插在地上,同时蹲下身来。后面一排的士兵举枪射击,接着平举火帽枪,用刺刀指向前方。

  然后是第三排齐射……

  等普鲁士骑兵冲到近前,所面对的是前后三排的密集刺刀。他们只得扯动马缰转向,朝两侧分开。

  影视剧中那种骑兵悍不畏死地以身趟刺刀是没有意义的——就算你能压倒两三个步兵,立刻就会有人填补缺口。而你和马的尸体就成了后面队友的绊脚石,令整个队伍的冲击速度慢下来。而停止奔跑的骑兵那就是步兵的靶子。

  近卫军团的步兵线列非常长,就凭普鲁士骠骑兵这点儿人,根本不可能完成绕过两翼进行包抄的任务。况且在步兵侧后方还有近卫军团的骑兵随时待命,提供掩护。

  普鲁士骑兵只得兜了个圈在远处集结。仅仅刚才这一次没有章法的进攻,就令他们损失了至少一个中队,也就是150多人。

  但德里森给克罗科夫的命令是拼死拖住法军,所以他不得不再次举剑大声喝令手下,向近卫军团发起了冲锋。

  这样的进攻进行到第三次,普鲁士骑兵便因巨大的伤亡而畏首畏尾,踟躇着不太愿意上前了。

  其实这些容克贵族骑兵已经算是很不错了,换做士气稍差一点儿的部队,早在第二次冲锋时,就已经开始溃逃了。

  贝尔蒂埃再次建议让近卫军团的骑兵前去迎击。约瑟夫看着望远镜里摇摇欲坠的普鲁士骑兵,终于点头同意了。

  骑兵算是近卫军团最缺乏的兵种。只有当初从巴黎卫队获得的骑兵战斗力较强,后面训练的大多只能担任游骑兵。所以约瑟夫用起来也是非常小心,一点儿伤亡就能让他心疼很久。

  不过,此时的普鲁士骑兵经过几轮消耗,此时连聚拢队伍都很难做到了。

  当700名近卫军团骠骑兵突然出现在他们左侧时,纵然克罗科夫亲自带着侍从迎了上去,但几乎没有人跟在他的身后。

  随即,普鲁士骑兵被从中间冲成了两块,大部分人向北逃去,其他的则遭到赶上来的法军步兵的齐射,很快便弃马投降了。

  德里森这边的步兵线列还乱糟糟的,便见到有骠骑兵逃了回来。

  他让人将一小队溃兵带到面前,就听几人慌张道:

  “将军,敌军距离这里只有八九百步了。”

  “克罗科夫将军?我们也不知道他在哪儿。”

  “敌人的防守密集,火力非常猛……”

  德里森心中一沉,自己已尽全力补救,却连一个小时都没拖延到……看来敌军至少有三四万人之多。

  该死,这么大一支军队进入奥伯伦,至少两天时间了,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

第448章 “不死人”大军

  德里森自然是猜错了,近卫军团前来截击的部队只有1万4千人,并且一路都在避开村庄,所以根本没人注意到他们。

  其实就算有普鲁士人发现了异样,等报告给他的时候,近卫军团也已经骑脸了。

  在约瑟夫获悉普鲁士军有大规模调动之后,就知道他们肯定是冲着拉蒂博尔去的。可以说,以近卫军团的急行军速度,伏击基本上就不会落空。

  这就是围点打援战术的优势所在——我知道你要去增援肯定会走某条路,于是就可以针对性地对援军发起袭击。

  很快,普鲁士士兵的视线中出现了一条笔直的白色步兵线列,伴随着整齐的军鼓声,朝自己这边缓缓压了过来。

  德里森见自己这边只有七成左右的士兵完成了列队,但也只得命令立刻迎敌。

  好在刚才负责侦察的骠骑兵报告说法军大概只有1万多人。他这边的费恩军团加上两个团的掷弹兵,兵力也接近9千,就算队形不整,拖延两个小时应该还是能做到的。

  等到自己的主力部队完成列阵,就能以优势兵力对法国人发起反击了——他的身后可足足有1万7千多名士兵!

  法军的鼓声越来越近,在普鲁士线列阵的前方,普鲁士皇家猎兵营的奥利夫少尉正蹲在一蓬枯草后面,双眼死死盯着远处的那面绘着“背剑海豚”徽章的旗帜。他没记错的话,那好像是法国皇家近卫第二军团。

  他估算着双方的距离,高声吩咐周围的士兵们稳住,而后缓缓抬起了自己手中的波兹坦M1741型猎兵枪。

  这枪是由M1741型燧发枪改进而来的,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枪管里有膛线,射出的子弹可以自旋,所以能够获得笔直的弹道。

  这在30米外命中率全靠信仰的滑膛枪时代,绝对是高精尖武器。不过,因为造价非常高昂,且装弹费力,所以只装备了少量精锐猎兵。

首节 上一节 315/6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咸阳亭长,把始皇拒之门外

下一篇: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