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第379节
“是的,殿下。”罗伯斯庇尔道,“我审讯那些包税人时了解到,他们很清楚那些工厂什么时候会有货物卖出,完全不用像我们的税务官那样一直盯着,就能不错过每一笔税款。”
“盯着?”约瑟夫有些疑惑,“在哪儿盯着?”
“当然是需要交税的工厂、庄园或者店铺。”
“哦?要怎么盯?”
“就是派人在附近徘徊,随时检查并收税。”
“……”
约瑟夫总觉得有些不对,又详细询问之后,才终于了解了这个时代笨拙的征税模式。
难怪会有这么多人逃税。你税务官除非能给街上装满监控,否则人家总能想到办法避开你。
或者,就像包税人那样用暴力吓住民众,让他们不敢不交钱。
他看向富尔科,正准备说“按你说的执行”,却是忽然怔住。
自己这是被他们俩吵晕了头啊。
为什么一定要继续沿用这种笨拙的税收模式呢?
后世就有现成的方案,随便抄一下就能解决问题啊。
比如说,增值税,再加上发票这个大杀器。
约瑟夫快速理了理思路,对两位税务局的领头人道: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让纳税人自己监督其他人缴税呢?”
富尔科可是经济学专家,当即微笑道:“殿下,恕我直言,这是不可能的。”
约瑟夫也微笑看着他:“我听说过一种税收方式。
“只在商品的价格提高时,对提高的部分征税。例如,有店铺买来10法郎的货物,卖了15法郎。我们就对多的5法郎收税。”
富尔科眨了眨眼,小心道:“殿下,这似乎并没有什么作用啊……”
“请您耐心听下去。这样一来,每个人都要证明自己的进价,以便能少交税。”约瑟夫道,“而怎样证明进价?必须由卖家提供证明。”
第554章 抽奖,减税,总有一样适合你
约瑟夫继续道:“而卖家在购买原料时,一样要向供应商索取价格证明文件。
“哦,这种证明文件有个名字,叫做‘发票’。
“工厂或店铺在开具发票时,必须一式三份,买家卖家各一份,税务局留底一份。
“这样,税务官们就能根据卖家发票记录,简单地获悉其销售情况,并根据对应的进价——也可以由他们进货的发票上查到——来确定应收多少增值税。”
罗伯斯庇尔的大脑飞速运转着,脱口而出道:
“殿下,如果卖家藏匿自己的销售发票留底呢?”
约瑟夫不紧不慢道:“发票必须由商家从税务局领取,每张发票都有编号,领的数量和编号都有记录。如果他们向买家开具了发票,就一定会有对应的留底。否则就会出现发票本上编号缺失的情况,那样的话,税务局就能对他进行罚款了——罚金一定会比增值税多得多。”
罗伯斯庇尔恍然点头,立刻又问道:
“殿下,那我们又怎么保证商铺或工厂在进货时一定会向卖家索要发票?”
这次,没等约瑟夫开口,一旁的富尔科便一副“这都不懂”的表情道:
“没有进货发票,就按照市场最低价计算进价,商铺将会缴纳极高的增值税。
“甚至,可以以涉嫌走私对他们进行处罚。”
罗伯斯庇尔顿时眼前一亮:“果然如殿下所说,这种税收方式能让买家对卖家形成监督,税务官只需要检查发票本就能避免逃税。”
他正说着,突然又发现了“盲点”,看向约瑟夫道:
“殿下,可是对于商品的最终购买者,比如农民,他们就完全不需要发票。
“所以也就没有索取发票的动力,而他们如果在买东西时不要发票,店铺的发票本上就没有记录……”
“您注意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约瑟夫点头。
实际上,普通人不要发票这事,在21世纪也是个令税务部门很头疼的问题。很多商家都因此漏缴了很多税。
不过也正因为这样,后世的税务部门也想出了很多应对的招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手段鼓励人们索要发票。”约瑟夫微笑道,“例如,所有政府部门和职员报销费用时,必须以发票为准。没有发票不予报销。”
政府部门的花销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且政府人员带头要发票,也能对法国社会起到引导作用。
“其次,我们还可以搞发票抽奖。每一张已使用的发票号都会有抽奖机会,由税务局每个月公布抽奖结果。奖金额不用太高,3苏至1法郎即可,关键是中奖数量要多。每个月开出去10万名中奖者,奖金总额也不过1万到2万法郎,就能吸引很多人为此索要发票。”
发票抽奖这办法的效果在21世纪并不太显著,主要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人们生活节奏太快,大家都懒得浪费时间,也懒得保存发票。
但在18世纪,大家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为了几个苏的奖金,绝对有大把的人愿意跟卖家“纠缠”。而保存票据,更是这个时代家庭主妇的基本职责之一。
约瑟夫继续道:“甚至税务局可以实施政策,普通人也能用发票抵扣个人税款。买东西多,就能少缴税,这还可以刺激商业。
“当然,还要设置一个上限,比如每人每个月最多抵扣3法郎,以防止富人借此逃税。”
罗伯斯庇尔和富尔科闻言皆是连连点头。别说3法郎,就算能少交3苏的税,法国的普通人在买东西时都会疯了一般地索要发票。
而王太子殿下却仍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手段,那就是舆论宣传。
“我们要让普通人了解索要发票的重要意义。
“不是说什么发票是国家税务的保证之类的,而是直接告诉他们,要发票才能够避免厂主和商铺老板这样的有钱人逃税。而有钱人逃税多了的话,政府就只能提高税率,以确保国家财政稳定。那样普通人就得多交税了。”
两名税务局大佬此时心中都是一样的念头——王太子殿下简直是深谙人性啊!
普通百姓对富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仇视心理——他们就算不为自己能少交税而去做某件事情,但要说能让有钱人多交税,那他们肯定会非常积极去做的。
这样一系列的措施下来,法国很快就会掀起索要发票的热潮。
罗伯斯庇尔兴奋道:“殿下的增值税方案简直太完美了!往后税务官只需要盯着发票,就能杜绝大部分的逃税情况。”
富尔科点头附和:“而且可以预见,对需要的税务官的数量也会减少。税务局现在正人手短缺,这可解决大问题了!”
接下来的几整天时间里,约瑟夫和税务局的高层详细讨论了推行增值税以及发票制度的规划,后来连同《巴黎商报》主编德尼科也一起参与了进来。
时近月底,随着《巴黎商报》登出《震惊!他们正在悄然吞噬你的钱袋,你能做些什么》的头版新闻,税务局以极高的效率公布了货物税改增值税的计划。
而巴黎皇家印钞厂也全力配合,保证一个月内完成所有的发票印制工作。
随后,法国各地的税务局门前便都排起了长队,开启了领取发票本的热潮。
令约瑟夫没有想到的是,增值税还未正式启动,国家财政就因此获得了一大笔进账——仅仅小半个月,全国税务局仅收取的发票本费用,就高达320万法郎。
与此同时,罗伯斯庇尔当初提出增加对税务官培训的计划也没耽误,所有税务局每天培训一个半小时。而且还在约瑟夫的要求下,不定期请公证调查局的人来税务局进行讲座。
……
波罗的海西部。
卡特加特海峡。
英国皇家海军四级战列舰“波吕斐摩斯号”虽只拉起半帆,但借助洋流的推动,速度依旧极快。
按照目前的航速,它再有三天就能抵达目的地里加港。
高级军官餐厅里,英国外交大臣格伦维尔勋爵看着面前的餐盘,朝对面的利兹公爵微笑道:
“您明天就不用受这些糟糕的食物折磨了,真羡慕您。”
第555章 霍普的复仇
“实际上,这些鱼和腌肉已经挺不错的了。”利兹公爵认真地切着盘子里的肉块,“我在海军服役时,曾连续吃过两个月的腌肉,哦,可不是这种上等货。那东西要先在水里泡两个小时,再用锤子敲开才能咬得动。”
他说着,晃了一下叉子:“或许您吃不惯这些东西,不过等到了彼得堡就好了。俄国宫廷里全都是法国厨子。”
格伦维尔笑道:“说句老实话,虽然法国佬挺令人厌恶,但任谁也无法拒绝他们的厨子。”
“尤其是俄国人。”利兹公爵喝了口葡萄酒,接道,“他们的宫廷规定,厨师长必须是法国人。嗯,沙皇放心地将自己的胃交给了他们。
“哦,我想说,您这次的旅程恐怕并不轻松。”
“是的,我有心理准备。”格伦维尔点头,“毕竟沙皇的孙女似乎还在巴黎。”
他呼了口气,再次露出笑容:“不过,我也有信心。说起来,您那边也充满了挑战。”
利兹公爵吃下了最后一块面包,拿起餐巾擦了擦嘴:“我这把老骨头也只能去帮您热热场,毕竟我在维也纳还有几个老朋友。
“不过最终能否签署协议,还得看您这样的年轻人才行啊。”
他说着,又想起了什么,语气带着抱怨道:“您和皮特先生真的相信那个荷兰人吗?
“当初我在北非损失了30万英镑,就令议会那些家伙像疯狗一样追着我咬,而这次他却要我们在这里投入近50万英镑。”
他向前凑了凑,低声道:“您有没有想过,或许他和维也纳的商人做了某种交易?”
“有这个可能。”格伦维尔点头,“不过按照可能的收益来说,这个险值得冒。况且,这笔钱里,还有霍普的银行提供的17万英镑贷款。我听说他开出的利息非常低。”
“这个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的可怜虫。”利兹公爵嘀咕了一句,又道,“另一个问题是,维也纳的商人们可能并不愿意为这点儿钱出卖他们的信誉。”
“是一大笔钱。”外交大臣纠正道,“即使分到50名商人手里,他们也能得到超过平时两三年的收益。
“更重要的是,您可能忽略了奥地利商人对法国的敌意。这会令他们非常乐意看法国人倒霉。”
“哦?可我没记错的话,奥地利是《莱茵-塞纳河条约》的发起国吧。”
上一篇:大秦:咸阳亭长,把始皇拒之门外
下一篇: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