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第650节
“请您转告王太子殿下,马上就要进入夏季了。届时,成熟的小麦会令敌人获得足够半年消耗的食物。
“那么下次出现能让敌军后勤枯竭的局面,就是明年春天了。如果波尔图能守到那个时候的话。”
福尔哈斯愣在原地,好半天才艰难道:“我……我会告知殿下的。”
很多人都以为亚历山大一世火烧莫斯科,是拿破仑首次遇到焦土战术,但实际上,俄国人当时是受了葡萄牙战役的启发,才最终做出了决定。
英国人才是焦土战术的忠实信徒,三十年战争期间,他们就大量进行焦土作战,对欧陆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韦尔斯利继续道:“威廉·贝雷斯福德将军会在两个月内完成‘混合编队’的训练工作。那时,我们会趁敌人后勤断绝之际,一举发起反攻!”
第958章 奥斯曼的北伐
所谓的“混合编队”是韦尔斯利为了充分利用葡萄牙军队,所想出来的办法。
往后,他手下的每个连队,都由三成的英国士兵和七成葡萄牙士兵组成。
作战时,精锐的英国兵站在两侧以及最后一排,将葡萄牙兵“箍在中间”,并不断提醒他们应该做什么。
这样,原本废物般的葡军就能发挥出不低的战斗力。
从韦尔斯利来到波尔图的第一天起,他就命令贝雷斯福德分批训练葡萄牙人。
两个月后,他就能收获1万7千多名可用的士兵了。加上1万英军,他的总兵力将达到近3万人。
追击陷入混乱的3万西班牙军队,必然没有失败的可能。
即使加上那5千法军,他也有信心获胜。毕竟,他的新军就是按照法军标准所打造的,但人数却多出了一倍。
三天后。
葡萄牙王太子若昂以女王玛丽亚一世的名义签署法令,要求所有距离波尔图80英里,也就是近130公里内的所有葡萄牙人,必须在半个月之内前往杜罗河以南,违者将被判处叛国投敌罪。与法西联军作战的抵抗军不受影响。
很快,当朱诺率军来到波尔图北部的一个小村庄时,惊讶地发现,村里已空无一人,即将成熟的麦田化为了炭灰,甚至连屋顶上的茅草都全部被扒光了。
他顿觉不妙,立刻赶往最近的另一个村子,却发现也是同样的情况。
他忙返回指挥部,派人将这一情况通知塔拉韦拉侯爵,并同时向巴黎进行了汇报。
……
奥地利南部。
南喀尔巴阡山中段。
翠绿的树丛间充满了花草的清香,四周不时传来鸟儿婉转的鸣叫,任何人在这里待上片刻,便会身心放松,像是进入了童话中的世界。
但卡尔大公此时却是眉头紧皱,紧盯着放在马鞍上的地图,问一旁的传讯官道:
“确定那是奥斯曼人的主力,而非侦察部队?”
“是的,元帅大人,有接近3千人。”后者肯定道,“而且他们还装备有大炮。”
卡尔大公抬头望向身侧的行军队列,高声道:
“所有人,都加快速度。明天天黑之前必须通过奥尔特山口!”
是的,按照他之前的判断,奥斯曼军此时最多刚到特尔诺沃中部。
谁知,刚才传讯官却告诉他,骠骑兵竟然在布加勒斯特以南5里的地方发现了奥斯曼人。
6奥里大约相当于45公里。
而奥军主力却还没翻越喀尔巴阡山。也就是距离布加勒斯特还有超过100公里。
卡尔大公看过大量关于奥斯曼军的战报,他们的行军速度绝不该有这么快。
当然,这支率先抵达布加勒斯特南部的奥斯曼军队,就是托皮日斯新军——法国人训练出来的精锐部队。
卡尔大公此时有些后悔,当初应该从摩尔达维亚借道,沿东喀尔巴阡山南下。那样,他此时应该已经抵达布加勒斯特了。
但他为了达成进攻的突然性,选择翻越南喀尔巴阡山。
这样虽然沿途有不少山路,行军速度较慢,但只要穿过了奥尔特山口,他就能在一望无际的瓦拉几亚平原上肆意切割奥斯曼军队了。
然而,如果奥斯曼人率先占领了布加勒斯特,他就不得不在那里展开攻城战。
他手下只有5万士兵,而奥斯曼人却有11万大军。
这么大的兵力差距之下,要是进行野战的话,他还能依靠对整体战局的把控,寻找敌军薄弱处实现击溃。
但换作攻城战,很可能半年时间都无法结束战斗。
他当然没有半年时间可以消耗。
他甚至连三个月都没有。
普鲁士人虽然因为俄军突然出现在利沃尼亚,而惊慌失措地将部队调往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但法国人却已明确地告诉他,俄国并没有进攻普鲁士的打算。
所以,普鲁士人用不了多久就会反应过来,并重新展开对西里西亚的进攻。
他必须在那之前解决瓦拉几亚的战斗,然后率军北上。
算上行军所需的时间,他大概只有一个月用来击败奥斯曼人。
卡尔大公再次看向地图,随口问传讯官道:“奥斯曼人的前军主力有多少人?”
“这,还不清楚,元帅大人。”
“嗯?”卡尔大公疑惑地看向他,“不是已经发现他们的前锋了吗,为什么不继续向南侦察?”
“骠骑兵又向南深入了3里,都未发现其他敌军。”
卡尔大公顿时眯起了眼睛。
一种可能是奥斯曼人在布置伏击。
另一种可能就是他们的前后部队脱节了。
奥斯曼人应该不会猜到自己是从正北方向翻越喀尔巴阡山前往瓦拉几亚的——正常的行军路线是从西侧的赛维林绕过喀尔巴阡山,或是从东侧的摩尔达维亚走。
所以,奥斯曼人要布置伏击的话,就要选在瓦拉几亚的东、西两侧,而那里只有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根本无法隐藏部队。
看来,只能是他们的主力部队远远落在了前锋的后面。
卡尔大公思绪飞转,如果用最快的速度前往布加勒斯特的话,是有机会赶在奥斯曼主力抵达之前,重新夺回这座重镇。
毕竟那里只有3千敌军。
但风险却也不小。
一旦未能及时攻下布加勒斯特,敌军主力赶到,事情就麻烦了。
他迅速想到了另一种战术。
放弃布加勒斯特,直接进攻奥斯曼军主力。
特尔诺沃虽然没有瓦拉几亚平坦,但北部和中部基本上也是平原,适合自己进行野战。
他当即对传令官道:“放弃所有不必要的后勤车辆,只留下10门大炮和最低限度的弹药。
“翻越奥尔特山口之后,全军继续沿奥尔特河向南。
“绕过布加勒斯特,在伊斯佩里赫附近进行决战。”
伊斯佩里赫是特尔诺沃北部城镇,通往布加勒斯特的必经之路。
五天后。
奥斯曼军总指挥官穆斯塔法在听到“托皮日斯军已占领布加勒斯特”的报告之后,脸上露出了得意的微笑。
这还是他平生第一次,在欧洲大国的军队面前抢到了战役的先机。
第959章 卡尔大公的奔袭
穆斯塔法心中感慨:托皮日斯新军的训练度的确远超“左撇子”军,耶尼切里禁卫军就更不用说了。【注1】
他作为耶尼切里的阿加,也就是高层军官,虽然对托皮日斯非常警惕——后者壮大起来必然会削弱耶尼切里的地位——但这些新军打起仗来的确非常好用。
他不禁转头向南看去,后悔前几天没有自掏腰包将雷蒙上尉他们留下来——新军第五、第六营还没完成训练,战斗力显然要低一大截。
雷蒙等人就是突尼斯皇家陆军士官学院派来为塞利姆三世训练托皮日斯新军的教官。他们利用行军的两个多月时间突击训练了两个营的士兵。
当然,这么短的时间也不能指望训练效果有多好。
按照总参谋部的命令,在土军进入特尔诺沃之后,雷蒙他们就返回突尼斯了。
是的,不介入土奥之间的战争是约瑟夫的既定战略。
所以即使穆斯塔法拿出再多金币,也不可能留住法国教官。
就在穆斯塔法和手下几名丘拉,也就是军团指挥官讨论在抵达布加勒斯特之后,要选择在哪里和奥军进行决战时,几名塞克班骑兵在侍从的带领下匆匆赶来,向他行礼道:“帕夏,保加利亚军团发现有敌军在西侧出没。”
穆斯塔法不在意地摆手:“那肯定是奥地利的侦察骑兵。让米哈伊诺夫驱散他们就行,不要影响行军。”
“是,尊敬的帕夏!”
然而,那骑兵刚离去二十来分钟,便又有两名保加利亚军官疾驰而来。
穆斯塔法皱眉,正要说“这点儿小事就不要反复报告了”,却听到来人惊慌失措地大喊:“帕夏,我们遭到了袭击!”
穆斯塔法一惊,忙仔细询问,才知道有五六千奥军袭击了外围的保加利亚军团,并只用了不到半小时,就将上万保加利亚人击溃了。
他虽震惊于奥地利人为何会突然出现在特尔诺沃,但仍是很快便冷静下来。毕竟将这些保加利亚人布置在外围,就是当做“示警鸟”用的。
上一篇:大秦:咸阳亭长,把始皇拒之门外
下一篇: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