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第205节

“不必了,这玉佩是当年高祖皇帝赏赐给我这一代人的,基本上每个人都有。”

李承乾直接摇了摇头。

这种事情隐杀根本查不出来。

只能李承乾自己慢慢的想了。

随着沈万钧的交代,一个巨大的阴谋逐渐的浮出了水面。

原来,江南的这些世家在幕后之人的指挥下,与当地官员狼狈为奸。

不仅将本该上缴国库的赋税大半截留,还以各种名义强占百姓田产。

为了掩饰罪行,他们篡改账本,豢养私兵,对反抗的百姓痛下杀手。

而且根据沈万钧的交代。

这些年他们贪墨的大量钱财和粮食都被幕后之人给拿走了大半。

他们这些人其实留下的只是一小半而已。

李承乾的眼角随着沈万钧的交代,不停的抽搐着。

当黑夜将沈万钧带下去的时候,李承乾的后背上已经出现了一身的冷汗。

十五年前就开始策划,现在已经拿走了十几年的江南税收和粮食。

这是要做什么?

要知道江南的税收和粮食可是占了大唐总量的百分之20啊!

萧清荷走出来的时候看到李承乾皱着眉坐在那里。

便走到李承乾的身后帮他揉起了脑袋。

李承乾享受着萧清荷的按摩之际。

脑袋里面在疯狂的运转着。

自己大伯李建成和四叔李元吉不会这么做。

如果他们这么做了的话,那玄武门之变死的就不会是他们了。

可是自己的其他叔叔和废物没什么区别,他们也不可能啊。

至于说自己这一代?

李承乾当时也才二三岁,其他人还没出来呢。

嫔妃?

那更不可能了。

李世民身边的嫔妃没有人有什么大的能量。

就算是吴王李恪的母妃,前朝公主杨妃都没有这个本事来做这件事。

一个个李家之人在李承乾的脑海中闪现而过。

突然,一个模糊的影子定格在了李承乾的脑海之中。

“不会吧?”

李承乾有些不敢置信的质问着自己。

在自己的印象之中,这个人应该早玄武门之变前就已经去世了啊。

不过是否去世了那李承乾就不知道了。

因为当时他正在天柱山上。

他也只是根据前世的记忆和今生的听闻才确认的。

李承乾脑海之中的人影慢慢的变的充实了起来。

一个英姿飒爽的女人出现在了李承乾的脑海之中。

李世民的妹妹,李承乾的姑姑。

平阳公主:李秀宁。

自己姑姑是不是真的死了,他根本不知道。

只是在玄武门之变后,李承乾曾经听自己母后跟自己说起过。

自己这个姑姑去世的时候,皇祖父以军葬的方式下葬的。

具体的事情他就不知道了。

“黑夜!”

听到李承乾的呐喊声,黑夜直接出现在了李承乾的身边。

“陛下!”

“黑夜,通知听风楼,给朕查下最近这些年谯国公柴邵的动向,以及他这些年在做什么,好像朕登基之后就没有见过这个姑父了。”

听到李承乾的吩咐,黑夜点了点头。

立即就去安排了。

“姑姑,你可千万别跟朕玩诈死这套业务,朕被惊吓住的话,会把棋盘给掀掉的!”

李承乾望着天空叹了口气。

第176章 惊天剧变

就在李承乾望着天空叹气之时。

只见萧清荷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看向李承乾轻声问道:

“陛下,您可是有了什么眉目了?”

李承乾诧异的看向了萧清荷。

“你怎么知道我在想事情?”

谁知萧清荷直接翻了个白眼。

“陛下,你们的对话我听到了,我还能不知道?我又不是傻子。”

听着萧清荷的话语,李承乾直接笑了起来。

“只是有了一个猜测,还需要进一步的查证。”

扬州城中的百姓因为封城的原因搞的人心惶惶的。

万幸的是这个情况只持续了一天的时间。

第二天扬州城就恢复到了以往的样子。

在这一天的时间里,程咬金和黑夜直接按照沈万钧提供的名单,将大大小小一众江南官员全部捉拿归案。

涉案的世家以及豪绅也一并被丢进了大牢之中。

这次李承乾干脆都不审问了。

不过也没有立即将所有的人给判了。

他在等,等一个消息。

三日后。

黑夜带着听风楼收集来的情报急匆匆的赶来。

此时的李承乾正在查看着江南官员这些年的罪证。

当他抬头看到黑夜一脸的凝重,手中还拿着一叠厚厚的卷宗的时候。

“查到了什么?”

李承乾看着黑夜问道。

“陛下,柴邵自从陛下登基之后,便以养病为由,常年居住在陇右。”

“表面上深居简出,可是听风楼的人打探到,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一支神秘的商队从陇右出发,前往西域。”

黑夜将卷宗放到了案上,展开后对李承乾禀报道。

李承乾听完黑夜的诉说后。

拿起卷宗就翻阅了起来。

上面仔细的记录着商队的规模,路线,以及柴邵府上一些异常人员的往来。

“这些商队所运货物,可查清楚了?”

李承乾看着黑夜严肃的问道。

“陛下,听风楼曾经派人暗中跟踪过,可是那支商队之中有高手,听风楼的探子无法靠近,但是根据探子所说,马车上装载的应该是重物,很可能是兵器甲胄。”

听到这里,李承乾猛的将手中的卷宗拍在了桌子上。

“柴邵疯了?将大唐的兵器甲胄运往西域?他到底想干什么?”

首节 上一节 205/3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