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第658节
自家皇上做出的指示,考察的每一个人都做好了记录。
关乎到公路网,铁路网的建设,作为最高负责人的工部尚书,当然得好好的汇报一番。
更何况朱由检让他们这些官员们,巡视结束以后认真的总结经验。
现在听着工部尚书的汇报,也得为总结经验的事情,提供更多的思路。
想到了这些的周道登等人,一个个别提有多么的认真了。
大明帝国的动作不断,每一步都在推进发展,每一步都相当的重要。
想要跟随大明帝国发展的他们,自然要认真的收集各种信息,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
毕竟每一个人所写的总结,都要交到皇上的手中,万一写的实在是太拉胯了,容易被自己家皇上责骂。
丢掉面子是小事,可关键害怕丢掉自己的职位。
这可是大明帝国最好的福利待遇,他们这些人把家产上交以后,都得指望着福利待遇维持开销。
谁也不想寒窗苦读几十年,辛辛苦苦的爬到这个位置,有资格参加像这样的早会。
结果却因为总结写的不到位,被自己家皇上踢出官员的队伍,那可就太亏了。
在周道登一群人的注视之下,工部尚书拿着写好的计划,迅速的开口汇报着。
“禀报皇上,根据皇上你做出的指示,要发展我大明的公路和铁路网。”
“公路网的各个地点建设,全部都在有序的展开,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公路建设的问题,完全不需要操心。”
“微臣按照皇上的指示,接下来都把发展的重点,放到了铁路的建设和规划上。”
“我大明的第一条铁路开通以后,从昨天到现在为止,一共运输了8000人次。”
“为我大明帝国,赚到了两千两银子。”
“百姓们对于铁路的开通,全部都是一致的好评。”
“速度快,运输平稳,一个个百姓都支持咱们的铁路,继续不断的建设和发展下去。”
“都希望我大明帝国的铁路,能够铺满各州各府,让更多的人得到便利。”
“百姓们的热情和支持,让我们工部更加有动力。”
……
第561章 11000km铁路,花费1亿两银子!“求订阅”
“微臣昨晚和工部的官员们,全部都在积极的讨论和规划。”
“为了满足百姓的需求,以及按照皇上的指示行动,臣等决定在接下来,又继续建立两条铁道线。”
“我大明的第二条铁道线,从京城一路南下,沿途通过山东府,金陵城,杭州府,福州府,以及广州府等地。”
“沿途穿过数个省分,几十个府城,几乎把我大明帝国东部沿岸的地区,都给串联起来。”
“这一条铁道线的工程,是我大明帝国以来,修建的最大最长的。”
“第二条南下的铁路,总路程距离达到了6000里地。”
“预计将会投入数千万两银子,上百万的工人,争取在两年的时间内,彻底的建设完成。”
工部尚书如实的讲述着,朝堂上的众多官员们听到以后,一个个处在震撼之中。
怪不得昨天晚上,工部的人员没有离开衙门,原来都在加班加点的干。
大明第二条铁道线,串联了西部的众多省份,足足有六千里长。
数千万两银子,上百万民工,两年的时间完成。
这可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工程,甚至比历朝历代修筑的城墙方案,还要更加的庞大。
周道登一群人已经可以想象得到,等这一条铁路建设完成以后,大明数以万计的百姓,将会享受到多大的便利。
整个东部地区,至少也得有五千万的人口,能够搭载火车,前往东部地区的各个省份。
壮观,实在是太壮观了。
这仅仅只是第二条铁路线,就已经投入了这么多了,那么第三条铁路线,想必阵仗也小不到哪里去。
周道登等人一边震撼,一边在心里面思考着,表情之中都带着几分猜测。
第一条铁道线北上辽东地区,帮助大明帝国,扩散辽东地区的影响力。
第二条铁道线南下,掌控东部沿海地区,为大明帝国的海军、陆军部队,打下更好的运输基础。
大明帝国下一步的海外计划,也将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
这第三条铁道线,如果所料不差的话,应该是往西边行动了。
毕竟在整个大明的西边,仍然还有不少的地方,还不属于大明帝国。
有了完整的铁道线,相信以后做事更加方便。
周道登一群人猜测着,而工部尚书所说的话,也印证了他们的猜想。
在众目睽睽之下,依旧按照计划讲述的工部尚书,把第三条铁道线的修建工程,也迅速的说了出来。
“启奏皇上,这第三条铁道线,依旧是从京城地区出发。”
“一路穿过西部的各州各府,直达玉门关,这第三条铁路线,除了方便百姓以外,也将保障众多战士的运输工作。”
“以往我大明帝国,要想对西部的各个部落行动,光是粮草物资的运输,就相当的费神费力。”
“可一旦铁道线开通了以后,只需要用火车运输物资,就可以让战士们更快更好的用上物资。”
“战士们再也不用,为武器物资的事情发愁了。”
“第三条铁道线,路程虽然没有第二条铁道线长,但也达到了5000里。”
“而这沿途要经过不少地形复杂的地区,修建的难度,比东部的各个地区还要高上一些。”
“所以同样也会投入数千万两经费,几十万民工,预计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
妥了,这下子是真的妥了。
继第一条铁道线开通以后,大明第二条铁道线,第三条铁道线,也迅速的开始安排起来了。
全长11000多里地,两年的时间要花费上亿两银子,这要是放在以前,周道登等人想都不敢想。
投入了这么多的人和银子,完全是费神费力,如果用在其他的地方,都足够狠狠的发展一波了。
可是现如今,亲身感受到了火车的便捷和运输能力,周道登一群人再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火车的作用,大伙儿都看得出来,谁要是反对修建铁路,那就是没有眼光的蠢货。
身为大明帝国的官员,连这点眼光都没有的话,那就只能趁早离开朝堂。
再说了,尽管要花费上亿两银子,对大明帝国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数字。
可按照大明现在的发展,两年的时间消耗上亿两银子,也能够拿得出来。
毕竟这些银子花出去了,最终又会以各种各样的手段,流回到大明各个商行的手中。
钱在各个阶层的身上走一遭,仍然是属于大明帝国的。
大明帝国富裕起来了,有本钱了,一群官员也不会抠抠搜搜,该花的钱还得花。
更何况修建铁路的计划,是自己家皇上亲自主导的,谁还敢站出来反对呀。
周道登一群人听完了以后,一个个的对视了一眼,忍不住在朝堂上开口叫好。
“启奏皇上,工部的第二条,第三条铁路修建计划,微臣一群人强烈赞同。”
“利国利民的火车开通,将会让我大明帝国,变得更加的繁荣。”
“无论是用于经济还是军事发展,火车都能够起到极大的作用。”
“是啊,皇上。”
“仅仅只需要两年的时间,我大明的第二,第三条铁路线,就会成功的修建完成。”
“11000多里的铁路,贯穿着快100个府城、县城了,这是多么庞大的计划。”
“还能够稳定就业,哪怕是花再多的钱,也都是值得的。”
“话说回来,如果这些铁路的修建速度,能够再快上一些,那就更好了。”
“我大明的众多百姓,都能够感受到铁路带来的变化,让更多的百姓更加的震撼和幸福。”
官员们一个接着一个的议论着,整个朝堂上,根本就没有反对的声音。
一个又一个的官员,目光看向了工部尚书,语气之中都带着催促和期待。
他们是真的想看看,第二条和第三条铁路线修建完成以后。
如此漫长的铁路线,将会给铁路周边,以及横穿过的府城县城,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听着周道登等人的议论,工部尚书脸上带着笑容,十分轻松和自信的说道。
“诸位同僚,你们的期待不会落空。”
“虽然说这两条铁路线,预计的工期都要两年的时间完成。”
“可这是总工期,真要到两年的时间才全面开通的话,那可不能满足百姓和各位同僚的期待。”
上一篇:抗战:调任团长,手下李云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