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军神

三国军神 第140节

  陈旭初来乍到,尚未见到张角之时,就得到他截断清水,水淹官兵的命令。所以,当时的陈旭,才会在心中赞叹。

  岸上战鼓之声隆隆,旁边清河河水奔腾。

  张角骑在马上,立于大旗之下,看着大局已定的战场,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段时间,他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骤然放松的张角,突然脑袋一晕,顿时感到天昏地暗,一下子栽倒在地上。

  “大贤良师!”

  “天公将军!”

  张角附近的亲兵,见状全部大惊失色,飞快围了上去,声嘶力竭地呼喊着。

  黄巾军的这场大胜,可谓是空前绝后。一时间,与广宗相邻的清河郡、魏郡、以及安平国,全部震动不已。

  郡守们更是人心惶惶,生怕黄巾军来犯。巨鹿郡太守,更是心中恐惧。如今冀州官兵已经一战而亡,广宗与下曲阳的黄巾军,一南一北对廮陶虎视眈眈。

  若是黄巾军南北夹攻,恐怕廮陶将难以保全。

  就在这些人全都人心惶惶之时,刚刚获得巨大胜利的黄巾军,亦是愁云惨淡。

  不为其他,只是因为黄巾军的支柱,自称“天公将军”的张角病危。

  可以说,被人们称为“大贤良师”的张角,不仅是黄巾军的最高统帅,更是整个黄巾军的精神领袖。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张角还在世一日,他无论到了哪里,振臂一呼,都会有很多穷苦百姓响应他的号召。

  张角不死,则黄巾难灭。

  然而,这个巨人一样的丰碑,被百万黄巾所敬重的大贤良师,现在居然卧病在床,昏迷不醒。

  黄巾军已经找了很多医宫,他们都说张角的身体已经油尽灯枯,无力回天。

  虽然各路渠帅极力封锁这个消息,张角病危之事,仍是在黄巾军之中传开。士卒们每日为大贤良师祈祷,希望他能够早点醒来。

  广宗位于漳河、清河之间,乃四郡之要冲,扼界桥之天险。这个地方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陈旭带着他自己的部下巡视各地,直到现在,他还无法想象方才所看到的一切。

  方才,他作为一方渠帅,也有幸前去看望昏迷不醒的张角。那是一个面容枯槁,头发花白的老人,看起来已经将近六十岁。

  更重的要的是,他从那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脸上,看到了一个人的身影。

  陈旭刚来到这个世界之时,为了猎虎离开陈家村。后来陈虎家被张其欺辱,陈虎母亲一病不起。

  当时来了一个太平教的仙长,为陈虎母亲治病。不错,陈旭正是从昏迷的张角身上,看到了那个道人的影子。

  但是令陈旭感觉犹疑不定的是,眼前的张角,头发花白,面色枯槁,显得一脸老态。

  而那时的道人,却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他头抹黄巾,一身道袍,脸色慈祥。猛一看来,颇有一番仙风道骨、世外高人的派头。

  若非两人长得实在太像,陈旭怎么也不会把两人联系在一起。

  毕竟,若两人是同一个人的话,仅仅过了两年,又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

  陈旭来到奔腾的清水河畔,看着河畔两旁的白杨。往常那翠嫩欲滴的树叶,如今已经开始暗暗发黄。

  他只是在心中疑惑着,给陈虎治病的那个道人,究竟是不是张角?

  想了半天,仍是没有头绪。他转头看向一直跟随在自己身后的陈虎、陈静,以及那些陈家村的子弟兵,心中闪过一丝温柔。

  “无论如何,我都要让他们在这场战争中,能够活下去!”

  陈旭在心中暗暗想到。

第86章 苏醒

  如今,整个巨鹿郡的东部四县,已经完全落入黄巾军手中。

  这个位置,是整个冀州南部最重要的咽喉要道。它位于冀州四郡中间,交通便利,易守难攻。这个地方的陷落,使得整的冀州南部,都暴露在黄巾军的威胁之下。

  若是黄巾军能够携大胜官兵之威,进寇四郡。那些饱受欺压、无家可归的百姓,必会纷纷响应。

  但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黄巾军的精神领袖却一病不起。这不但使得黄巾军,错过了一次扩张的极好时机,更是在很多黄巾军心中,留下了非常大的阴影。

  这一日,张梁撇下丘县的黄巾军,带着一些亲信急匆匆赶到广宗。

  自家兄长已经昏迷几日,张梁每日都是心急如焚。但是,丘县是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他生怕皇甫嵩前来攻城,这才一直没有离开。

  就在前几日,张梁接到斥候的消息,说是皇甫嵩听闻冀州官兵被全歼以后,停止了行军,反而在魏郡休整。

  也许在皇甫嵩看来,既然巨鹿郡的官兵已经兵败,他就没有必要每日催促士卒进行急行军,前来救援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张梁,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立马星夜兼程来到广宗。

  张梁龙行虎步,排开众人,进入屋中。

  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侍奉在张角身旁,看到张梁进来,抹了一把眼泪,说道:“叔父,阿翁他一直昏迷不醒,医工都是束手无策,我自己也是毫无办法。”
首节 上一节 140/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边军一小兵

下一篇:我家后院是唐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