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军神

三国军神 第284节

  毫无疑问,当时的汉灵帝年轻气盛,他虽然荒唐,却也渴望能够开疆拓土,在历史上留下名号。

  所以汉灵帝就在熹平六年四月,封夏育为乌丸校尉,封田晏为破鲜卑中郎将,封臧旻为匈奴中郎将。让他们每人率领一万五千大汉精锐骑兵,分三路攻打鲜卑。

  可以说,当时已经被檀石槐统一的鲜卑,绝对是个极其强大的对手。哪怕比起汉武帝时的匈奴,虽然有些差距,却也相差不远。

  汉灵帝不听满朝文武的劝谏,在没有详细规划、在并不了解鲜卑强大的情况之下,就执意派兵出征。

  再加上夏育、田晏为了将功赎罪,更是轻兵冒进,这才使得大汉有此败仗。

  至于臧旻,他虽然曾经平定过会稽人许昭的叛乱,但是本身对于兵事却并不是十分通晓。那场只有几万人的叛乱,他就花费了三年时间才彻底平定。

  再加上南方的地形与敌人,与北方胡人没有丝毫相同之处。所以朝廷派他统领一拨人马,更是一个天大的错误。

  四万五千的大汉精锐,由两个轻兵冒进,想要将功赎罪的将领统帅;再加上另外一个,丝毫不通晓北方战法的臧旻统帅。

  这场北击鲜卑的巨大军事行动,还未曾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那场战事,以官兵的惨败而告终。三个官兵统帅撇弃自己的手下,每人带着十几个人,凄凄惨惨逃了回来。

  其余的官兵,要么战死沙场,要没被鲜卑俘虏,要么流窜到各个地方。

  夏育三人大败之后,回到京城生怕性命不保,就散尽家财贿赂宦官。三人还把兵败的责任推到士卒们身上,说他们抗命不遵,畏战如虎,这才有此大败。

  毫无疑问,听闻官兵大败消息以后,满怀着开疆拓土,名留青史的汉灵帝,暴怒无比。

  他当时就要斩杀夏育三人,但是禁不住贴身宦官苦苦相劝,这才将三人贬为庶人。

  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怒,汉灵帝还降下圣旨,将那些侥幸逃得性命的官兵统统处死。

  四万五千官兵虽然战死很多,但是仍然有五千多人逃出鲜卑。他们九死一生回到国中,得到的不是安慰,而是屠刀。

  有三百多人被官府捉住,砍掉了脑袋。其余逃得性命的官兵,听闻这个消息以后,对于夏育三人更是恨之入骨。

  汉灵帝如此愤怒,并非小题大做。

  自从汉武帝北逐匈奴以后,虽然胡人时常叛乱,但是大汉的强大已经深入这些人的心中。

  可是这场北伐的失败,却让汉室颜面尽失。所以听从了夏育三人的谗言以后,汉灵帝才要斩杀那些北,击鲜卑的大汉幸存官兵。

  汉灵帝果真愚蠢的认为,是这些官兵不听号令,畏战不前吗?绝对不是!

  可以说,从他一开始下令北伐,就已经犯下了巨大的错误。

  但是这个黑锅,却不能扣在他自己的身上。所以那些北击鲜卑,侥幸逃得性命的大汉官兵,就成了替罪羔羊。

  赵煌咬牙切齿的高声骂道:“若非那三个狗贼胡乱指挥,在不通晓敌人虚实的情况之下,就贸然出兵,官兵又怎么可能在沙漠之中行走几日,变得人困马乏?”

  “饶是如此,被鲜卑人伏击的官兵,仍然爆发了强大的战斗力,使得鲜卑损失惨重。”

  “甚至就连鲜卑可汗檀石槐,也被官兵的一员副将击伤,险些战死沙场。”

  他冷笑了几声,继续说道:“若非如此,正值壮年的檀石槐,又怎会在几年过后就身体不支,一命呜呼?”

  听到赵煌的话,陈旭与赵云都感觉不可思议。

  他们未曾想到,几年前的那场战事,居然还有这么多的隐情。

  陈旭联系自己知道的情报,就可以推测出此人并没有说谎。

  檀石槐当时统一鲜卑,再加上击败四万五千大汉精锐。

  在如此风光的状况下,他居然没有携大胜之声威,帅兵南下。反而龟缩在弹汗山,三年多以后,就死去了。

  若非在那场战争中他受了重伤,野心勃勃的檀石槐,绝对不会安安静静的待在弹汗山,一直到他死去。

  没有理会陈旭两人的想法,赵煌继续说道:“那些官兵浴血疆场,奋死拼杀,他们得到的不是荣誉,反而是杀戮与骂名。”

  说到这里,他抹了一把眼泪:“因为那三个狗贼的诬陷,五千多幸存的官兵,这些大汉的功臣,就成了帝国的通缉犯。”

  “他们为了证明自己,只能落草为寇,每年都要进入鲜卑境内,斩杀鲜卑人。”

  “他们没有别的想法,只希望让大汉的百姓们知道,他们不是懦夫,更不是逃兵,而是大汉的精锐。”

  “就这样,整整九年的时间,不知有多少被通缉的官兵,战死在异国他乡。”

  “但是他们的子孙后代,却继承了祖先的遗志。他们仍然在北方的大草原上,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之间,用鲜卑人的鲜血,证实着自己。”

  赵煌咆哮着:“但是直到现在,大汉仍旧没有原谅我们。我的父亲与袍泽,仍然背负着懦夫骂名!”

  说到这里,赵煌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陈旭、赵云对视一眼,对于这些官兵,他们都是肃然起敬。

第167章 决定出兵

  听到这里,陈旭与赵云已经猜测到了来龙去脉。

  眼前的这个赵煌,一定是当初一个官兵的儿子,他的父亲甚至有可能是一个将官。
首节 上一节 284/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边军一小兵

下一篇:我家后院是唐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