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军神

三国军神 第631节

  钟繇的一番话,使得陈旭大喜过望,心中对于钟繇,更为看重。

  钟繇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继续道:“夺取五关之地,乃是军事方面的行动。大将军若想兴复汉室,还必须发展关中生产。”

  “如今,关中屡经战祸,饥荒遍野,民生凋零,残破不堪。大将军应当任用贤才,招募流民,赈济百姓,轻徭薄赋,收拢民心。”

  “如此一来,只需三载,八百里秦川之地,必定会成为大将军兴复汉室,扫平天下最为深厚的根基。”

  陈旭闻言,更是大喜过望,说道:“吾担任大将军不久,麾下正缺一个长史,不知元常可愿屈就?”

  钟繇欣然说道:“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钟繇原来担任黄门侍郎职位,虽然是天子近臣,却也只是六百石官职。

  若是和平年代,皇权昌盛,这个官职甚至比一郡太守都要吃香。

  然而,如今天子大权旁落,诸侯并起,黄门侍郎的职位自然显得有些鸡肋。

  大将军府下长史,虽然只能算是陈旭的幕僚,也就相当于后世的秘书长。然而,这个官职却是只有大将军信任之人才能担当。

  担任了这个官职,就可以帮助大将军处理各种政务。有时候,甚至可以直接统领军队,领兵作战。

  可以说,如今的陈旭权势滔天,大将军长史这个职位,亦是水涨船高。

  骤然被陈旭委以重任,钟繇亦是有些惊喜交加。

  若是和平年代,出身名门的钟繇,肯定会瞧不起陈旭。然而,如今天下大乱,诸侯并起,贤能之士自然要寻一贤主侍之。

  如今坐拥并州、关中的陈旭,自然当得起“雄主”的称呼。

  陈旭得到钟繇以后,就召集麾下文武,商议夺取四道险关。

  除了吕布仍旧被软禁以外,其余诸将全部到齐。

  夺取关中的战事,由于贾诩的谋划,除了一开始不听军令,擅自攻打永安县城的甘宁以外,并州士卒基本没有参与战事。

  哪怕吕布斩杀李傕、郭汜,也是用的匈奴骑兵与蒲子降卒。

  可以说,贾诩曾经说“兵不血刃夺取关中之地”,这个宏大的战略,基本已经实现。

  为了夺取关中,陈氏集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州诸将亦是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场。如今若是再不争取,恐怕关中彻底平定以后,又不知何时才能立下战功。

  是以,就连赵云也有些坐不住了。

  陈旭正了正衣冠,肃然说道:“四关虽然险峻,其中守军却并没有多少。更兼如今关中饥荒,吾料定四关之中粮草不多。”

  “以我观之,欲破四关绝非难事。哪怕无法强行攻城,只需围住城池,不出一月,城中必定粮尽。”

  “如今关中新定,吾不能擅离蒲坂。吾欲谴四员上将,分兵夺取四关,不知何人愿往?”

  陈旭话音刚落,只见张绣急忙出班奏道:“函谷关守将虽然乃郭汜亲信,然往常末将与叔父镇守弘农郡,与此人多有交集。”

  “末将请主公与我三千兵马,前去说得函谷关守将开城投降。他若执迷不悟,末将正好攻破城池,将其斩杀,好报我叔父之仇!”

  听得张绣请战,陈旭当即说道:“张绣将军勇武过人,威震西凉,自然能够担此重任。我与你三千步骑,更调遣校尉江武、李乐为你副将,希望将军莫要令吾失望。”

  张绣虽然知道,陈旭派遣江武、李乐当做副将,有点监视的意味。但是他仍旧大喜过望,急忙领命谢恩。

第357章 文昭点将

  陈旭同意张绣攻取函谷关,虽然有爱惜他才能,想要提拔他的缘故,也未尝没有赵云的原因。

  张绣、赵云乃是同门,都是师从童渊。

  只不过,张绣虽然学了童渊的百鸟朝凤枪法,却并未得到童渊的真传,算不得童渊的入室弟子。

  他之所以能够得到童渊的教导,是因为当初童渊行走西凉,欠下了张济的人情。童渊这才指点了一下张绣,并且将百鸟朝凤枪法传给了张绣。

  只不过,因为张绣资质有限,因此童渊并未收他为弟子。张绣却感念童渊授艺之恩,一直以童渊弟子自称。

  张绣投降陈旭以后,听说赵云乃是童渊的亲传弟子,心中还有些不忿,特意上门寻赵云比试。

  比试的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然而,张绣却是输的心服口服。

  自那以后,赵云才知道张绣亦是师承童渊,按理来讲,还是他的师兄。于是乎,两人之间的关系,自然变得亲密起来。

  这一次攻打四道关卡,并州诸将都想要一展身手,立下战功。因此,这个领兵的机会,注定会竞争的非常激烈。

  见陈旭毫不犹豫,就同意了张绣的请战,其余诸将再也无法保持淡定了,众人纷纷说道:“末将亦愿领兵出征!”

  只有赵云,这个时候却是沉默了下来。

  现在,张绣与他的关系众人尽皆知晓。赵云自忖,若非有自己这道关系,张绣这一个初降之人,未必能够得到这次领兵出征的机会。

  赵云虽然也想得到,这次领兵出征的机会,但是他为人比较内敛、知进退。既然张绣已经取得了领兵的机会,他自然不会再次争夺剩下的名额。

  不然的话,难保其余诸将,不会心怀怨恨。

  陈旭视之,发现出声之人乃是甘宁、张辽、高顺、张扬、樊稠,令人意外的是,徐晃居然没有啃声。
首节 上一节 631/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边军一小兵

下一篇:我家后院是唐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