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军神

三国军神 第857节

  说完这些,陈旭已经有些满头大汗了。其实他对这些东西并不了解,很多也只是随口胡诌的罢了,置于其中有多少错误的地方,就连他自己也不清楚。

  假如他们还要深究,恐怕他就回答不上来了。

  因此,为了不让众人继续问下去,他急忙说道:“详细怎样其实我们不必深究,只要能够将优良种子种植的地点,与其他粮田隔离起来就可以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那几个杂学分院农业分枝的导师们,虽然不太了解,仍旧将内容都记载了下来。

  也许当他们的笔记在几千年以后被发现时,科学家们就会惊呼:“天哪,几千年前的古人,居然已经开始研究生物科学了!”

  陈旭也不知道自己说的是否漏洞百出,他只想要启发众人,让他们能够培育出更加优良的种子而已。

  他出征回来以后,发现太学之中传统分院蒸蒸日上,军事分院亦是弄得有声有色,只有杂学分院宛如一潭死水般。

  文昭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直想要让杂学分院能够活起来。

  及至后来,他召集了一批铁匠,教他们用煤炭、高炉,炼制更加坚硬的钢铁。当然,高炉炼钢的详细内容他也并不知道。

  只不过,有时候仅仅是一个想法,就能改变许多。

  经过众人坚持不懈的实验,用煤炭进行高炉炼钢,现在终于有了一些成效。他们打造出来的武器,其质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往。

  当然,由于古代工艺不够发达,对于钢铁含碳量的把握并不精准。因此,每次出炉的钢铁,他们的质量也有不少区别。

  高炉炼钢其实是火法冶金,利用焦炭还原金属的原理,使得钢铁中含有大量的碳。钢是合金,铁是单质。

  就性能上讲,铁的强度、硬度低,但是塑性、韧性很好。然而,钢因为含碳量的不同,它们的作用却是千变万化。

  当然,若是炼出好的钢铁用来打造武器,这个技艺就是跨时代的。

  陈旭正在规划着,当高炉炼钢的技艺能够再成熟一些,就对境内士卒们的武器,进行一次颠覆性的更换。

  而那些在这方面有所成就的导师、学生,也因为高炉炼钢的突破而被赋予了爵位。陈旭此举,不由使得朝中许多公卿反对。

  然而,文昭却是仗着自己强大的势力,坚持己见。不仅如此,他还正谋划着给这些人赋予官职。

  爵位以及金钱的赏赐,使得杂学将不再是贱学,标志着他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人上人。

  分院很多导师、学生,都因此而眼红,他们的积极性也纷纷被调动了起来。

  在此期间,赵风设计出了曲辕犁,除了传统的犁头扶手外,还多了犁壁、犁箭、犁评等。曲辕犁的出现,使得耕地更加方便,赵风也因此被封为犁侯。

  由于文昭的出现,使得曲辕犁提前出现了三百余年,百姓耕种田地的效率也变得更高。

  除此之外,杂学分院的医学分枝,也因为华佗的慕名而来,使得医学开始蓬勃发展。对于华佗这个神医的来投,陈旭可以说得上是大喜过往。

  历史上华佗一生悬壶济世,却并不愿意出仕。

  然而,陈旭让学医之人也能成为太学生,却是提高了医工的地位,若是操作得好,未尝不能使得华夏医学,有着革命性的发展。

  华佗不愿为官,却愿意为了医学奉献一生。纵观天下诸侯,没有哪个人像陈旭这样,重视医学的发展。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华佗才会来到关中,进入太学之中任教。

  文昭领兵回返以后,就将华佗提拔成为杂学分院的副院长,并且让军中医工,轮流前去太学向华佗讨教医术。

  除此之外,他还招募了很多孩子,由华佗手把手教导他们医术。

  现如今,关中一应事务全都走上正轨,显得有些欣欣向荣。陈旭在百姓之中的地位,亦是无比牢固。

  又过了一段时间,粮食终于到了收割的时候,百姓们每日虽然忙碌,却极其开心。

  这一日的朝会,忽然有人对陈旭说道:“陛下现年已经十八岁矣,正好到了亲政的年龄,大将军是不是应该交给陛下一部分权利,好让陛下慢慢适应处理各种政务?”

  有人挑头,朝中公卿自然纷纷应和,他们希望文昭能够交出手中的权力,好让天子亲政。

  主位之上,刘协亦是目光炯炯的望着陈旭,希望他能够答应下来。

  这几年来,文昭对待刘协不错,天子对于陈旭这个当朝大将军,也颇有好感。然而,随着天子年龄的增长,若是陈旭始终把持军政大权,两人之间的矛盾早晚都会被激化。

  猝不及防之下,陈旭被众人弄得略微有些手忙脚乱。好在没过多久,就有人出来为他解围。

  只见李儒挺身而出,厉声说道:“如今诸侯并起,天下战乱不休,朝中除了大将军,何人能够安定四方?”

  “大将军忠于天子,每日为了陛下的江山社稷殚精竭力。如今境内各个方面蒸蒸日上,就是最好的印证。”

  “陛下虽然年满十八岁,仍旧没有经历太多风雨。愚以为,陛下亲政之事可以再缓几年。”

  有了李儒挑头,朝中属于陈旭的官吏,自然是纷纷慷慨陈词。

第480章 春耕

  建安三年春季,关中。

  蒲坂城外的小路之上,小猫拿着一些包袱往家中赶去。程昱给他起名邵箕,表字子继。小猫现在有了名字,很多人都不会再叫他小猫。

  就好似后世农忙时节,农民工回家收庄稼、种地一样,如今春耕已至,小猫身为一家之主,自然不能继续待在太学学习。

  学生们学习虽然重要,然而在乱世之中,更为重要的却是粮食。不管是百姓们生活,还是大军出征,都缺不了粮食。
首节 上一节 857/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边军一小兵

下一篇:我家后院是唐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