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军神

三国军神 第972节

  其二,对于发展境内的道教思想,文昭觉得张鲁是个非常好的人选,想要将他挖到太学前去授课。既然要重用张鲁,自然要厚待他。

  其三,这也就是千金买马骨的典范。

  文昭日后难免会与其他诸侯交战,今日张鲁投降反而得到重用、封赏,日后其他人想起张鲁的事迹,在一定情况下就很可能会不战而降。

  其四,此次将杨氏一族灭族,完全是张鲁为文昭背了黑锅。文昭向来恩怨分明,自然不会白白利用张鲁。

  对于文昭而言,封赏出去的不过是一些虚职,得到的却是许多实惠。张鲁得到这些封赏之后,惴惴不安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不仅如此,他知道文昭极其看重阎圃,反而主动劝说阎圃投降陈旭。

  自家主公都已经投降,阎圃也不是一个看不清局势之人,自然亦是跟在后面投降,这不由使得文昭大喜过望。

  汉中既定,文昭当即召集麾下文武,说道:“如今刘璋、刘表仍旧没有退兵,诸位对于此事有何看法?”

  贾诩轻笑两声,说道:“欲使此二人退兵乃易事耳,主公只需作书两封,讲明现在的汉中局势,吾料定此二人不敢再继续攻打汉中。”

  “若他们仍旧不愿退兵,凭借主公带来的十万虎贲之师,将两人击溃亦非难事。”

  陈旭闻言大喜,说道:“文和与吾之意不谋而合,此次能够兵不血刃夺取汉中,多亏了文和之谋划,此战首功非你莫属。”

  随后,文昭再次对于贾诩大肆封赏。贾诩在关中的身份地位,一时无两。

  果不其然,刘璋、刘表得知文昭已经夺取了汉中之地,尚未收到陈旭的书信,就已经开始商议退兵事宜。

  待文昭书信抵达以后,两人自然不敢怠慢,克日领兵回返。

  当然,此时刘璋的心里却是十分担忧,文昭会将下一个目标放在益州身上,回到成都以后,就召集帐下文武前来议事。

  “诸位,不成想陈文昭居然这么快就攻下了阳平关,那张鲁亦是将整个汉中拱手相让。陈文昭野心勃勃,实力强劲,若是他有心夺取益州,却该如何是好?”

  益州文武全都人心惶惶,以前他们只听说过陈旭的威名,已及关中兵的厉害,却没有直观接触过强大的关中兵。

  现在得知屡次挫败益州军的张鲁,居然献城投降,所有人顿时都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刘璋见众人呐呐无语,脸色当即有些难看。

  就在此时,只见张松上前说道:“主公,陈文昭虽然实力强大,却一直尊奉天子,忠于汉室。”

  “主公乃大汉宗亲,陈文昭不见得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出兵攻打益州。如此一来,岂不对他的名声有所损害?”

  刘璋闻言,脸色这才好看了许多。

  黄权却是反驳道:“子乔此言差矣,陈文昭本来就是黄巾余孽,因为投靠董贼这才得以接受朝廷招安,这些年来南征北战,打下诺大疆域。”

  “如今汉中已经被其占据,他又怎么可能放过益州这个天府之国?”

  而后,黄权向刘璋说道:“主公,陈文昭乃豺狼猛兽是也,不可不防啊。”

  张松说道:“我等在此处争辩,却并无太大裨益。主公若是想要了解陈文昭之心思,不妨派遣使者前往汉中,试探一下陈文昭的态度,便见分晓。”

  刘璋闻言大喜,问道:“何人能够担此重任?”

  张松急忙上前说道:“某虽不才,却也愿意为主公分忧。”

  刘璋当即说道:“子乔若肯出使汉中,必能试探出陈文昭之虚实!”

  他虽然觉得张松长得太丑,心中颇为不喜,却也知道张松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

  如今益州文武对于关中军畏之如虎,只有张松却仍旧侃侃而谈,主动为刘璋分忧,这不由使得刘璋对于张松的感官大为改变。

  刘璋随后派遣张松带着大批粮草、钱财,北上前往汉中,以恭贺陈旭剿灭张鲁为名,前来试探文昭虚实。

  却说文昭让张鲁除了汉宁王的称号,占据整个汉中之后,就开始整顿汉中内务。被文昭带入汉中的十万精锐,也都被他分散开来,把守各个地方的险要关隘。

  这一日,忽有斥候来报,说益州牧刘璋派遣益州别驾张松,前来祝贺陈旭剿灭叛王张鲁,特意带领钱粮金帛犒赏三军。

  陈旭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当即大喜过望,说道:“吾他日若夺取益州,此人必能成为内应矣!”

  而后,文昭便亲自带领回下文武,出城三十里前去迎接张松。

  作为一个穿越者,自然有着极大的优势。哪怕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改变,这种优势会慢慢削弱,仍旧对于文昭有着很大的帮助。

  他可是知道,张松此人本来就不满刘璋,一心想要将益州寻一位明主。

  历史上他本来想要将益州地图献给曹操,却因为曹操嫌弃他长相丑陋,伶牙俐齿,这才对曹操心怀怨恨。

  与之相反,刘备却对张松敬重有加,这才使得张松、法正、孟达,成为了刘备日后取益州的内应。

  文昭不愿重蹈曹操的覆辙,这才亲自出郭相迎。

第578章 献图

  却说张松带领着一队人马,拿着刘璋给的通关文书,往南郑行去。

  张松领着众人刚过沔阳,忽见一队军马呼啸而至,约有五百余骑。为首一员大将,轻妆软扮,勒马前问道:“来者莫非张别驾乎?”

  松曰:“然也,不知将军乃是何人?”
首节 上一节 972/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边军一小兵

下一篇:我家后院是唐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