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家后院是唐朝

我家后院是唐朝 第173节

  崔莺莺眼泪又是掉了下来,道:“殿下放心,莺莺记住了,只是殿下一定要小心。”

  李愔点了点头,又对金大谦道:“这冬小麦种子什么的我都给你准备妥了,水稻的收获,小麦的种植,都要交给你了,不要出了差错。”

  “老奴记住了。”金大谦的担忧写在脸上,本来他是想跟着李愔去松洲照顾李愔的,但这些事情离开他还不行,就只能让荣达跟着李愔去了松洲。

  把剩下的事情交代清楚,李愔离开了王府,门口荣达正牵着红孩儿在等着李愔。

  众人把李愔送到门口,李愔道:“都回去吧,怎么说松洲还有牛进达老将军坐镇,不会有事的。”

  但即使李愔这样说,崔莺莺和益州的官员还是把李愔送到了城门口,崔莺莺对荣达道:“到了松洲一定要把殿下照顾好,否则回来看我怎么收拾你。”

  荣达苦着脸,道:“王妃放心,荣达就是豁出去了性命也会照顾好殿下的。”

  “都回去吧!”李愔劝道,这样搞得他要一去不复返一样,说罢,他一鞭抽在红孩儿的屁股上,红孩儿撒开四蹄就往前跑去,秦怀玉和朱由之立刻跟上。

  长安,吐谷浑围困松洲的事情闹得整个朝堂沸沸扬扬,说起来李愔受的还真是无妄之灾,今年伊始,吐谷浑就多次侵扰兰州等地,唐军和吐谷浑的军队是打打停停,一开始吐谷浑可汗伏允似是要和李世民讲和派遣了一个使者向李世民朝贡,但是使者离开没有多久吐谷浑的军队就开始袭击鄯州,据细作来报说是吐谷浑的一个大臣天柱王唆使的。

  李世民很生气就派遣了一个使者要把伏允召到长安觐见他,但伏允装病拒绝,还要求李世民把一个公主嫁给他的儿子尊王,吐谷浑本已臣服大唐,于是李世民就答应了,但是尊王又开始装病拒绝娶公主,于是李世民大怒取消了婚事,而伏允这时指责李世民言而无信发兵松洲,而这完全出乎了李世民的预料,因为以往吐谷浑从来没攻击过松洲。

  早朝,李世民把这件事情说了出来,询问大臣的意见,一时间朝堂上鸦雀无声,魏征瞥了眼长孙无忌又瞥了眼房玄龄,见两人都是一副睡着的样子,于是出列说道:“皇上,松洲如今隶属成都府,如今成都王身兼戍边之责,那么松洲之围理应成都王自行解决,而且,成都王也是以戍边为由招募了两万余名士兵,如果再不承担这样的责任,难堵天下悠悠之口。”

  这话从魏征口中说出,李世民也是没有理由反驳,李愔的权利已经足够大了,这种权利已经让不少贵族心生不满,甚至一些人开始暗中怂恿其他皇子要求分封,而这尤其以远在齐州的李佑最活跃,而他的母亲阴妃已经在李世民面前提及此事,但都被李世民压了下来,不予理睬。

  “皇上,魏征说的也是臣等的意见,自古责任和义务都是并存的,成都府现在算的上国中之国,抵御外敌是六皇子的分内之事,不应再借助朝廷的力量,而且成都府如今粮草兵马充足,而朝廷召集兵马少说也要数月,这期间消耗的钱粮无数,实在是得不偿失。”长孙无忌开口了,他等的就是魏征先说话,出头鸟的事情他一向不喜欢干。

  房玄龄这时候也道:“当初将蜀地十州分封给六皇子的时候,是明确说六皇子需要承担戍边之责的,如若不这样的施行,恐怕其他皇子心中也会有想法,既然不需要承担责任,可以分封李愔,同样也可以分封其他皇子。”

  李世民轻轻皱了皱眉头,分封李愔为成都王实在是个特殊情况,李世民并不想继续分封其他皇子,因为前人的教训在这里,一个李愔他尚且可以控制,但太多,他也拿捏不准。

  “皇上,既然六皇子没有向朝堂求救说明六皇子还是有信心抵御吐谷浑的,如若抵挡不住,他自会向朝廷求救,到那个时候再发大军不迟。”岑文本这时候站出来说。

  李世民思忖了一下,觉得岑文本说的有道理,现在直接出兵的话不合适,而且李愔也没有表明无法抵御吐谷浑,李愔也许有自己的想法也说不定,而且他特意把牛进达这个老将留在那里,就是为了辅助李愔。

  岑文本的话无懈可击,众臣都是附和赞成,李世民不再谈及这个话题,开始议论其他的朝政。

  经过一天一夜的跋涉,李愔在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到了松洲,出门迎接他的除了薛仁贵,还有一年前见过一面的牛进达。

  “薛仁贵参见殿下!”

  “牛进达参见殿下!”

  李愔下了马来,两人同时向李愔躬身行礼,李愔一手一个把他们扶了起来,笑道:“免礼!”

  如今薛仁贵和牛进达都穿着桃园生产的板甲,两人站在一起犹如两座钢铁巨兽一般,而城门口的士兵和城门上的士兵也都穿着同样样式的盔甲,手中握着复合弓和横刀面容严肃,站在那里都是纹丝不动,一看就是受过严格纪律训练。

  观察了一下松洲守军的军容,李愔的稍微心安,这一万人虽少,但是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锐之师。

  朱由之也在打量着士卒,不断点头,显然对这些士兵很满意,秦怀玉倒是没有多少惊讶,他的那一套早就被薛仁贵学的七七八八了,几人又结合唐朝本身的训练方法,研究出了一套独特的训练方式在军队中施行开来,可以说这些士兵是接受了正规的训练。

  而且李愔刚来益州那会儿,很多士兵都是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军队中的伙食很差,士兵只能吃个半饱,但是这个情况自从李愔来的时候就得到了改变,如今的松洲守军吃的都是从益州运来的粮食,每日米饭,白面馒头各类蔬菜都有,肉类虽然少一些,但也隔三岔五有一些,生活条件那是不可同日而语,营养跟得上,又加上艰苦的训练,这些士兵的身体是壮的像牛一样。

第一百八十四章 损招!

  进了松州城,李愔立刻感受到一种战前的紧张氛围,来往的百姓都是步履匆匆,脸上都带着担忧之色,街道上一个商贩也没有,全副武装的士兵不时从这个巷口出现,接着又在另一个巷口消失,沉重的金属相击声代替了平日里商贩的吆喝声。

  “殿下车马劳顿,一定累了吧,我们还是先去松州大营吧。”薛仁贵见李愔脸色有一丝倦意,说道。

  李愔摇了摇头,道:“不了,战事紧迫,我还是先去西门看看吐谷浑军队的驻扎情况。”

  牛进达闻言,眼中露出赞赏之意,但也是一闪而过。

  松州是唐朝的西北门户,在吐蕃和吐谷浑的疆土之间,西南是吐蕃,西北就是吐谷浑,蜀地多山,尤其在毗邻高原的一侧更是山高路险,这松州就坐落在西藏高原通往蜀地的唯一道路上,可谓是扼住了西方通往蜀地的咽喉之处。

  松州城的建造也是依据其军事特点,坐东朝西,西面的城墙是又厚又高,松州大营正是驻扎在西城,随时防御着来自西面的威胁。

  “目前松州的守军中弓箭手有一千五百人,弩手五百人,骑兵三千人,剩下都是步兵。”前往西城的时候,薛仁贵给李愔介绍着松州的情况,“现在城外的吐谷浑军队到现在还有任何动静,似是在等着什么。”

  说话间李愔到了西城,这里的士兵明显多了起来,而且十分忙碌,不断往来穿梭,抱着箭矢,运着石块的士兵比比皆是。

  牛进达道接着补充道:“城外十几个村子被吐谷浑焚烧了个干净,死伤了数百个人,现在那里的百姓已经全部迁入了城内,如今吐谷浑想要进入成都府腹地,唯有攻城一途,否则就得绕路千余里从岷州过来,但那里有唐朝重兵把手,慕容伏允也心知这点,所以打算孤注一掷,他们之所以还在等,我以为肯定是在建造攻城器械。”

  朱由之暗赞牛进达果然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一眼便看出了吐谷浑迟迟没有攻城的原因,他道:“牛将军所言极是。”

  李愔想了想道:“既然如此,倒是可以想办法把他们建造的攻城器械全部损毁。”

  “这个办法我们不是没想到,只是吐谷浑的军队把松州城围的犹如铁桶一般,殿下上了城一看便明白了。”薛仁贵道。

  松州城的城墙并不高,只有十五米左右,由青石铸造,倒也显得很结实,顺着两米宽的阶梯登上城楼,李愔的视野顿时出现了白茫茫的一片帐篷,隐约间还可以看见帐篷间有人走动,李愔估算了一下距离,那些帐篷距离城墙至少三里之外。

  看到这个李愔算是明白了薛仁贵的话,正面无法突破,松州城两侧又都是险峻的高山,外面进不来,里面同样出不去。

  “荣达!”李愔这时唤了一声,荣达立刻道:“殿下有何吩咐?”

  李愔道:“把你挂在脖子上东西给我!”

  荣达恍然,从脖子上把一个金属制,两端带着圆孔的东西从脖子上摘下来递给了李愔,临行前,这是李愔特地交代他保管的。

  李愔让荣达保管的正是里奥波特军用战术望远镜,这可是他花了六万块卖的,在李愔看来望远镜这种东西特别适合在古代使用,因为这时候的空气清晰度是非常高的,就是肉眼也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但是远的地方很多东西就看不清晰,望远镜正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首节 上一节 173/3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军神

下一篇:特种兵争霸在明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