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家后院是唐朝

我家后院是唐朝 第197节

  杨妃点了点头,不再问又开始交代崔莺莺多吃一些补身体的东西,李愔听了也都是一些促进怀孕的吃食,不禁冷汗淋漓,这杨妃对抱孙子可真执着,他转移话题,“母妃,长孙皇后的身体还是没有好转吗?”

  李愔提起这个,杨妃突然叹了口气,道:“哎,不仅没有好转,还是每况愈下,再这样下去我看是撑不了多长时间了。”

  思忖了一下,李愔让崔莺莺去外面等他,他道:“这样,母后不就可以独领后宫了吗?”

  李愔的这番话说出让杨妃神色突变,她的脸色沉了下来,“愔儿何出此言?”

  “后宫之中除了长孙皇后只有母后威望最高,母后无论学识,身份都不比长孙皇后差,难道母妃不想取而代之吗?”李愔进一步说道。

  杨妃有些难以置信地望着李愔,在长安的时候李愔一直竭力讨好每一个人,表现出一幅没有心机的样子,现在她陡然明白这不过是李愔为了保护自己伪装出来的,而现在他已经身为镇守一方的藩王,有了足够的实力,这才说出了自己心中真实想法。

  “恪儿也曾这样问母妃,母妃给了他答案,我同样也给你一样的答案,这个后宫之主任何人都取代不了,后宫诸多嫔妃,只有长孙皇后的话皇上还会听,你父皇是个明君,但也有古来帝王身上都具有的毛病,贪花好色,享用无度,前些日子魏征进言说你父皇越来越不喜欢听忠言,你父皇大怒差点就杀了魏征,若不是长孙皇后托着病体央求,魏征的命恐怕就没了,若是换了别人谁劝得住。”杨妃缓缓说道。

  史书记载,贞观十年自从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的统治开始走下坡路,大选宫女,修葺宫殿,赋税徭役加重,甚至还引起了小规模的农民起义,虽然很快都镇压下去,但也为这个盛世抹上了污点,但总体来说,李世民是功大于过,不失为一个明君。

  李愔自然也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李世民也是人,只要是人都有缺点,关键在于有人能够及时劝谏,避免错误的发生。

  李愔目前只是打算在巴蜀搞发展,因为他明白自己的能力和客观的约束,这二十七个州的土地足够他忙活的了,况且他的封地上现在只有益州得到了实质的发展,其余二十多个州还是一穷二白,所以他需要一个安稳的建设环境,而这个安稳的环境就需要李世民为他维持。

  李愔顺从李世民也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生在帝王之家,他不会单纯地认为只凭李世民的喜爱就能掌握一切,最终依靠的还是自己的实力,而且到了某种时刻,李世民也会被迫做出对李愔不利的决定,毕竟在这种时代,有时候君臣父子的关系和纸一样薄,而且说着火就着火,那么他就更需要一个稳定的朝局了,这就和每个国家都希望相邻的国家有个稳定的政局一样。

  “儿臣明白了!”

  杨妃的态度坚决,李愔不再说什么,也许对她来说她也有自己的考虑,而杨妃的分析也让李愔下了决定。

  杨妃又是低低叹息一声,道:“愔儿,母妃不想再去争什么了,历经了两朝母妃已经看透了这帝王之家的尔虞我诈,只愿青灯古佛相伴,此生所愿只要你和恪儿能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娘就心满意足了,记住娘的一句话,命里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

  “儿臣也是为三哥和母后考虑,现在还有父皇庇护着我们,若父皇百岁以后,难免会有小人会对杨氏一脉不利。”如今,李愔已不必遮遮掩掩,直言不讳。

  杨妃闻言沉默了一会儿,他明白李愔意有所指,如今李愔这样受宠,但皇位又将出自长孙嫡系,那时他们还能不能容下李愔和李恪,她是不在乎自己,却是担心两个儿子的未来“那你是怎么想的?”

  李愔轻笑,他只是临时起意这么一说,并不想刺激杨妃:“母妃不必担心,儿臣只是这样一说,儿臣不会让三哥和母妃受苦的。”李愔的话语中含着强大的自信,如今他不找别人的麻烦就不错了,问题只在于他愿不愿意找这个麻烦而已,而现在李愔显然还想过几年安生日子让他巴蜀经营地更完善一些。

  又陪着杨妃说了会儿话,李愔和崔莺莺回了行馆,只是到了行馆门口,他委实吓了一跳,只见行馆门口是人头攒动官员商贾云集,而且跟在他们身后的家丁还都抱着不少东西,显然是来拜会李愔的。

  “这些人真是的,就不能年后来吗?”崔莺莺见行馆被堵得水泄不通抱怨道,她还打算让李愔下午和她一起去崔府的,现在看来估计是没戏了。

  李愔笑道:“后天就是初一,他们当然要赶着这两天了!荣达,走侧门会行馆吧?”

  “是,殿下!”行馆的正门是进不去了,好在还有侧门。

  回了行馆,李愔让武威把人放进来,既然人家是来送礼的他也不能让人吃了闭门羹,但是他也不能一个个见,否则几天也见不完,于是让武威每回让六个人进来。

  忙活了一个下午,李愔总算把这些人打发走了,结果一个人的名字也没记住,倒是礼物收了不少,这些人无不是在益州有生意的,都是来混个脸熟,也能让盛唐盛会以后能多多照顾他们,这礼物李愔也收的心安理得,来他地盘做生意,不吐出来一点怎么行。

  让荣达清点了一下礼物,荣达很快把礼物的清单整理了出来,而这时候他和崔莺莺已经吃过了晚饭,他又问了一些程怀亮来没来,武威说程怀亮带着吕博彦和萧锐来过了,但是看到人这么多就回去了,说年会再来,李愔莞尔。

  “千年人参共十根,沉香木三石,玉镯六对……”躺在床上,崔莺莺这个财迷又开始清点收到了礼品,李愔有些累,直打瞌睡,突然崔莺莺又道:“祖传抹茶工艺?这个礼物倒是稀奇!”

  “抹茶工艺?”正迷糊着要睡着的李愔脑子突然清醒了。

第二百零八章 李世民放烟花!

  崔莺莺奇怪地望着如同打了鸡血的李愔,道:“殿下,怎么了?”

  “你刚才说礼单上有抹茶工艺?”对于现代很多人可能已经忘记了抹茶这种工艺,但李愔因为查阅到了唐朝的历史又重新了解抹茶这种在被日本人奉为国粹,而在如今的中国已经失传了的茶艺。

  崔莺莺把礼单递给了李愔道:“没错,是这么写的,这抹茶又有什么特别的吗?”

  抹茶是一种用天然石磨碾磨城超微粉状,覆盖的,清蒸的绿茶,这种工艺始于隋,而在唐宋兴盛,在明朝出现了现代泡的茶叶以后抹茶渐渐失去市场从历史上消失,而据李愔了解现在这个阶段抹茶在唐朝并不流行,估计是唐朝中晚期的时候抹茶工艺才流传开来,而现在唐朝流行的是吃茶,这种茶也就把葱姜枣子放在一起煮的茶,有些类似于粥。

  “这是个好东西。”李愔瞅了眼礼单,这个工艺的后面是写着一个叫燕北的人名,也没标注是官员还是商贾,李愔当时接待的人太多,也没有在意这个,只不过这个燕北这样似是别有用心,这抹茶工艺可不是仅仅看几个制作流程就能学会的,这个燕北估计是打着和盛唐商会做生意的想法,想着这,李愔反而不急了,这个时候忙着跑去肯定会让对方以为这抹茶很有前景,把他晾个几天再说。

  第二天,李愔和崔莺莺去了崔府,崔莺莺见了一年未见的父母自是哭了一场,接着和母亲说起了私密话,李愔和崔绍两个大男人只能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不着调的话题,又问起崔章等人在益州是否还用的得手,李愔回答“不错”,崔绍闻言很高兴,问李愔还需不需要人,李愔忙婉言谢绝了,那时候是封地上的人手不够用,不得已接受了崔绍的帮助,现在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还是觉得自己人用着放心。

  过年总是忙碌的,说着就到了除夕夜,这晚李世民要在太极宫举行盛大的家宴,李愔去年没有去,今年是跑不了了。

  当天晚上,李愔带着崔莺莺前往太极宫百福殿,今年的家宴将在这里举行,他和崔莺莺到的时候百福殿已经到了不少人。

  “六郎!”李恪首先看到李愔,笑着向他走过来,他身侧站着一个女子,是吴王妃杨氏。

  “三哥!”兄弟相见分外亲切,李愔上前给李恪和杨氏行了礼。

  崔莺莺还是第一会儿参加家宴,李恪让杨氏陪着崔莺莺,他则是和李愔畅谈起来,李愔也是乐意相陪,和李恪东拉西扯着玩。

  随着时间过去,大殿中的人越来越多,一些皇子和公主陆续到来,一些比李愔小的皇子公主都是过来向他行礼,今年他们可没少受到李愔的礼物,对李愔的好感直线上升。

  “六哥给兕子带礼物了吗?兕子的奶糖都吃完了。”兕子和李治来到大殿中就赖在李愔身边不肯走了,缠着李愔要礼物,其他的小皇子和小公主也是有样学样,和兕子一起胡闹,嫔妃们见到这一幕都是微笑着,现在这些小皇子小公主可是没少把李愔挂着嘴上。

  李愔捏着兕子的小鼻子道:“初一才能送礼物,明天会给兕子的。”

  “真的吗?”兕子睁大了眼睛,“是什么礼物,六哥能告诉兕子吗?兕子不会告诉别人的。”

  李愔附耳在兕子耳边说了一句,兕子立刻咯咯笑了起来,蹦蹦跳跳地跑向长孙皇后那里炫耀去了。

  “六哥,我的呢?”李治不甘落后。

  李愔一板脸,“三哥说李治太顽劣了,今年就不给礼物了。”
首节 上一节 197/3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军神

下一篇:特种兵争霸在明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