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之召唤猛将

抗战之召唤猛将 第1034节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常年的军旅生涯,为国家为民族,积劳成疾,留下了满身的伤兵,于1944年10月14日,溘然而逝。

离开了他所热爱的革命事业,离开了热爱他的人民群众,离开了同他奋战在一起的革命部队。

~~~~~

时间悄然而逝,转眼间20天过去了。

曾经弱小不堪的龙头游击队,在欧阳的带领下,在这短短的20天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更完毕,明天继续爆发!

再次感谢梦想棍书友10000打赏,感谢天赐懒懒、null、年年我爱你的打赏。(未完待续。。)

第564章 队伍扩大了(第一更)

1939年2月16日,上午8时。

邯郸市馆陶县陆桥乡十里店村。

村北的关帝庙,原先是一个十分破败的庙宇,四面透风,长满枯草,就连当地的村民也不兴得看上一眼,可这却是龙头游击队的大本营。

但是如今的这里,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排排崭新的房舍,拔地而起。

曾经弱小不堪的、只有三十几人的龙头游击队,在欧阳的带领下,在这短短的20天时间里,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队伍扩大了!

自打欧阳从115师独立团,搞到了第一批军用物资和武器弹药后,使得游击队有了一点家底,有了家底,想要招兵买马就简单的多了。

欧阳返回游击队的第二天,便展开活动,当天下午,就有二十几名本村的汉子,加入了队伍。

随后,队伍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可以说,在这20天时间里,欧阳一刻也没有闲着。

一直致力于队伍的建设,不仅熟悉了整个馆陶县的局势,而且亲自走访了馆陶县每一个村落。

刚好是冬季,天气严寒,又临近春节,日军和伪军的扫荡和严查,也都随之停止,这可给了欧阳大力发展队伍的好机会。

于是乎,欧阳再次拿出了自己的老一套致胜法宝——抗日宣传!

不出两日,馆陶县路桥乡治下的39个村庄,全部张贴了无数的抗日宣传标语。

“每一个砖头,都向敌人开火!”

“广泛开展山区游击战!”

“坚决拥护抗战统一战线!”

“坚决拥护**八路军!”

等等的宣传标语,一时间如雨后春雨一般,在各个村落冒出,数以万计的民众,纷纷拍手称快。

在21世纪,欧阳和几个朋友聊天的时候,便经常开玩笑说:“八路军所到之处,宣传标语便如暴风骤至。”

当地的农民也玩笑道:“只要八路一进村,方针政策写满墙!”

短短的数日时间,龙头游击队的大名,便响彻路桥乡,就连周遭的几个乡镇,也传说着龙头游击队的大名!

“龙头游击队,专打小鬼子的部队!”

此招一出,龙头游击队的声誉,响彻大地!

名声大噪!

宣传效果的力度和影响力,远超欧阳的想象。

这一切得利于华北的抗日民众基础非常好,比之欧阳曾经在太行山白虎根据地,搞得还要好。

如此大范围的宣传,起初很多人都很担心。

“这会不会引起小鬼子的注意,对我游击队下手。”

对于众人的担忧,欧阳不是没有考虑过,可是在熟悉了周遭的抗日局势后,欧阳便毫无后顾之忧了。

如今邯郸的日伪军主力,不是在邯郸城内,就是巩固在邯郸城周遭,对于偏远的馆陶县,却是力有不怠,重视不足。

或者说如今的日军,深陷中国的战争泥潭之中,兵力已显颓势。偌大的馆陶县的日军守备部队,也只有一个大队600余人的兵力。

同时馆陶县日军主要的防备对象,并不是欧阳这支小小的游击队,而是馆陶县南边的大名县。

要知道大名县那里,可是115师独立团的活动地,也就是欧阳上级部队的所在地,足有数千人的兵力,是日军防范的重点,

恰逢寒冬,又是临近春节,日军和伪军哪里有闲工夫,来对付自己这支小小的游击队?

随即,龙头游击队便以惊爆众人眼球的速度,快速发展了起来。

路桥乡许许多多的青年汉子,投身抗日队伍,就连馆陶县县城里,都有爱国青年,前来参加队伍。
首节 上一节 1034/1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极品锦衣护卫

下一篇:至尊特种兵在都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