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暴君颜良

三国之暴君颜良 第698节

张辽的心中,充满了狐疑,尽管他对颜良智谋素来敬佩,但这一次,他却实在觉得颜良这的条计策,有些太过“肤浅”。

尽管张辽对颜良的计策颇为质疑,但正所谓军令如山,他却不得不坚决执行。

当天,张辽便率领着一千轻骑,由陆口出发,沿着陆水穿越幕阜山,一路绕往柴桑而去。

凭心而论,张辽对颜良的计策并不抱太大希望,在他看来,吴人定然会有所防备。

故在赶了两天的路,将要接近柴桑之时,张辽便下令放慢了行军的脚步,不断派出斥候先行侦察开路,以防止吴人布有埋伏。

但令张辽感到意外的时,沿途并没有发现吴军伏兵的迹象,仿佛吴人根本就没有提防一般。

一路的顺畅,让张辽感到了深深的疑疑,他却只能按下疑心,继续向柴桑铤进。

一天后的清晨,颜良跃马上得道山梁,举目远望,前方已是一片的平坦。

疾行三天,他终于走出了幕阜山,进入了平坦地带。

远远望去,晨雾之中,隐约见得一座城池的轮廓若隐若现,想来便是柴桑城。

而再往远去,则依稀可见一条碧蓝色的玉带,从天的尽头蜿蜒而过,那玉带,自然便是长江无疑。

沿着柴桑城往近处扫过,似乎看不到军营的影子,正如先前所侦察的那样,吴人压根就对陆口小道全然没有防备。

“怎么回事,以那鲁肃的智谋,应该不会连着上两次当吧,怎的却连半个敌影也看不见……”

顺利走出山间的张辽,非但没有一丝喜色,心中的狐疑反而是愈加浓重。

正自神思狐疑时,张辽猛然想起了颜良给他的那枚锦囊,令他兵临柴桑时再打开。

念及于此,张辽急于从怀中取出了锦囊,拆将开来,打开了颜良的那道密令。

当他看到那封密令的内容时,满是汗水的满脸,不禁涌上惊喜与恍然大悟之色,口中喃喃道:“竟是如此,原来这才是主公的真正意图啊……”

第384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柴桑城。

几面军旗,懒散的树在城墙上,诺大的南城一线,只有十余名士卒,漫不经心的巡逻着。

敞开的城门处,几名守门老卒正打着磕睡,一副慵懒的样子。

整个柴桑城,似乎都处于一种防备松懈的状态之中。

城门上,扶剑而立的孙瑜,冷峻的脸庞间,却闪烁着几分得意与诡秘。

他低头看了一眼,隐蔽在女墙之下的数千将士,正情绪亢奋,激动的等待着一场大战。

而在城墙的内侧,五千步骑也已就位,每一名将士的脸上,都涌动着复仇的怒焰。

看着热血激荡的士卒,孙瑜的嘴角掠起了一抹冷笑。

斥候刚刚发回情报,柴桑城南处,出了千余颜军骑兵的行迹,不出意外,必然正在向着柴城杀奔而来。

一切,皆与鲁肃推测的完全一致。

当日的军议之中,鲁肃既识破了颜良的诡计,料想他必是在故伎重施,水路佯攻,试图诱使己军倾巢而出,暗中却派轻骑走陆口小道,以偷袭柴桑。

于是,鲁肃决定将计就计,亲率一万兵马,佯作全军出动,主动的去迎击已抵达樊口的颜良水军。

暗中,鲁肃却命孙瑜率一万兵马,守备柴桑,以待颜军的来袭。

为了诱使颜军轻骑放心的来攻柴桑,孙瑜特意下令撤除了柴桑以南的数寨,将后力全部撤往柴桑城中。以营造出一副全无防备的假像。

孙瑜相信,见己军没有防备,颜军轻骑必会毫无顾忌的杀奔柴桑而来。

那个时候,孙瑜便可以一万以勉待劳之军,对来袭的敌骑予以痛击,凭借着兵力上的优势,一举歼灭敌军,用一个漂亮的胜仗,洗雪数度败于颜良之耻。

此刻,孙瑜的心头是信心百倍。脑经里已在谋划着,待会颜良军攻到城下时,如何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不知不觉中,清晨已过,日上三竿。

南面处,却仍不见敌骑的影子。

孙瑜的心头开始产生些许不安,他在猜测,也许狡猾的敌人。并没有打算攻打南门,也许是绕行攻打其余三门。

于是孙瑜下令各门都加强警戒。一旦有所风吹草动,必须第一时间前来报知于他。

时间在流逝,不觉中,已是日过正午。

然而,仍不见敌人来攻的影子。

孙瑜的脸上,得意与自信渐褪,焦虑之色开始浮现。

“颜军为何还不来攻城,颜良那厮到底是打的什么主意?”

孙瑜的脑海中,疑惑愈重。渐渐的,他隐约已开始有些焦躁不安。

那些藏于城下的士卒,也开始焦虑不安起来。
首节 上一节 698/20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混在东汉末

下一篇:重生武大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