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铁十字

铁十字 第189节

拉姆斯登呆呆地看着教堂内,霍夫曼和墨索里尼站在队伍最前面率先低下头去,全部德意高级军官自发地按军衔顺序排列整齐,然后根据司仪指挥向蒙遗体三鞠躬以示哀悼。

“今天,我们在这里悼念一位将军,虽然他曾是我们不共戴天的敌人,虽然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和痛苦,虽然他最后失败了,但他依然是一位英雄。这位英雄在战场上和我们激烈交战,在力竭失败后为保护下属和士兵不惜放弃自己的逃生机会,用自己的地位、权势、荣耀换取了他们的生存,这是最值得我们景仰的地方……”霍夫曼用简短的讲话结束了整个哀悼仪式。

“元首,您这样安排会不会过呢?”

“这当然是给英国人看的,要让他们知道哪个是好的将军,哪个是坏的将军——不至于受政客欺骗,而且我说的都是事实,不是么?”

“可是……”凯特尔依然迷惑不解,“这有什么意思呢?英国人不会因为我们崇敬他们的英雄就同我们和解。”

“和解是不可能,但至少心里会留下一点烙印,他们会意识到敌人不是恶魔,是一样有血有肉、感情正常的人,这对他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霍夫曼微微一笑,“再说,让勇敢的将军丧命,让卑劣的将军得以重用,是谁选拔和任用了他们?是谁的过错?是谁的责任?”

“您是指丘吉尔。”凯特尔眼睛一亮,“如果能把这个战争贩子搞下去,我们会省事不少。”

“很难。”霍夫曼沉思了片刻,“但起码可以动摇他的威信,威胁他的执政地位。”

“那接下去戈培尔博士有的忙了。”

就在德意两国忙着在开罗城举行盛大仪式和阅兵典礼的时刻,南印度洋上,完成作战任务的联合舰队第一游击支队正在悄然北返。

“长官,接到堀悌吉长官通报,德军物资和飞机供应船今日抵达索科特拉岛了,目前正让其余3舰接收装备、展开训练,据说性能非常优异,全面胜过我们的舰载机。”

“那太好了。”冢原二四三从草鹿龙之介手中接过电报,兴奋地看了起来。

“长官,紧急电报……”机要参谋风一样地卷进了司令塔,“今天清晨,德军潜艇报告英美运输船队出港南返,堀悌吉长官命令我们调转航线,准备截击。”

“截击?”冢原二四三想了一下,“我们兵力不占很大优势啊,损失恐怕不小。”

“长官……”草鹿龙之介仔仔细细看完电文通报,忽然大笑起来,“天助我也,敌人只有一艘航母随行。”

“美国人疯了?”

“不是疯了,而是美国人把航母舰载机挪用成运输机去紧急运送物资援救陆军了,所以只有1艘航母伴行。”

“把舰载机挪用当成运输机?”冢原二四三彻底无语了,瞪大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谁想出来的招数,该不是德国在美军高层中混入了间谍吧?”

“长官,下令吧。”草鹿龙之介兴奋地说,“送上门的肥羊,怎么能不吃呢?”

“那……好吧。”

美国人疯了吗?当然不是,但美国人不疯也差不多了——因为德军装甲部队出现在了苏丹港且已拿下了开罗城,这说明德国人有足够的兵力向南进攻,在现在德意日三国掌握印度洋制海权的前提下,意味着他们很容易进行两栖登陆作战——比方说下一步在索马里登陆。

若巴顿手里现在不是残兵败将且丢光了物资,德国人的两栖登陆战没什么可怕的,有第二装甲师和英国第78步兵师足够德国人头疼,可现在这两支基本成了纯步兵单位,连随身口粮都发生危机的当口,根本挡不住德军进攻,难道让他们用血肉之躯去和德军的硬抗?一想到这个可怕的场景,尚在肯尼亚蒙巴顿的艾森豪威尔就整晚整晚煎熬地睡不着觉。

而从阿斯旺退下来的、同样丢掉了补给和重装备的英国兵同样让他绝望——现在他是整个非洲战区的最高司令官,他不能光考虑美国人,还得考虑英国人和那些殖民地守备队,理论上说他对所有盟国军事力量都负有责任,摆在他面前只有两条路:

第一条,让巴顿带着残兵败将尽快撤到摩加迪沙,然后他派舰队去接应南返;

第二条,他给巴顿运送足够的物资和军火,让他们有能力在索马里固守,或者干脆从内陆撤退回肯尼亚。

第一条更快、更方便,但不巧的是,有日本海军发布的《北印度洋封锁声明》在前,艾克不敢送船队入虎口;第二条更稳妥,前提是要把物资送上去。

送物资凭东非这些殖民地道路是想也别想,只能靠空运。于是,这些天所有肯尼亚的飞机包括舰载机在内都成了运输机,他们或是空投、或是空降,把一切物资、装备甚至包括吉普车都运到索马里去,而索马里殖民地部队也在拼命搜刮车辆供巴顿等人使用——要知道美国少爷兵超过5公里以上都是不走路的,真要是一路从索马里走到肯尼亚,能不能活着都是未知数了。

于是乎,肯尼亚大大小小的飞机都变成了运输机,盟军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地进行运输——甚至连索马里方向供飞机返回的汽油都要先从肯尼亚运过去,堪称第二条驼峰航线,唯一比驼峰航线有利的是航程中没有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也没有轴心国的飞机来航线上干扰,因此巴顿的部队还能得到足够补给,部队中的伤员和病号也陆续搭载飞机回肯尼亚治疗去了。

现在的第2装甲师和第78步兵师混合组成了盟军非洲军,为数不多的车辆上装载着都是物资和军火,全部军官包括巴顿在内一律自觉步行,率领这些叫苦连天的士兵一步一个脚印开始了向南去摩加迪沙的长征。

极富乐观精神、善于自我解嘲的美国官兵们为了互相激励还讲起了各种各样的段子,最著名的一条是:

“……当年华盛顿带着大陆军打独立战争时就是靠两条腿走路的,据说连鞋子都不齐,英国人也好不到哪里去,现在我们又和英国人一起回到了步行打仗的年代,见鬼的是,这次居然是盟友……”

第74章 中东(8)

1月8日清晨,英国南部各主要城市到处可见这样的场景:

“不许看,不许看!”

“交出来,交出来!”

“没收,没收,一律没收!”

“站住,站住!”

街上,一边是警察们气急败坏地喊叫与奔跑,一边是市民们灵活的闪避,间或趁机拿到一张纸匆匆跑掉。田野里、屋顶上、街道上、树上,随处可见一张又一张的传单,全是从空中洒落下来的。

德国飞机已很久没飞抵英国轰炸了,防空部队、雷达部队自不列颠之战后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但今天拂晓时分,大约130多架德国He-218轰炸机在大队BF-219护航下以超低空突袭的方式再次光顾了英伦三岛,他们三五成群地往主要城市飞去,伦敦更是重中之重。不过这次轰炸机们投下的不是炸弹而是传单。

投完弹后,这些速度奇快的“天鹅”不等英军防空飞机反应过来,便以每小时近580公里的速度逃之夭夭……

传单是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博士最近几天不休不眠,一直奋战在宣传一线的最新成果。这次没有空洞的宣传和理论传播,只有用扣人心弦的文字和图片来吸引英国民众的注意力。

《他没有战胜我们,却赢得了我们的尊重》是传单的上半部分,这是揭露北非战役真相及蒙哥马利中将自杀身亡内幕的纪实报道,配的照片很有冲击力:一张是德国元首、意大利领袖率领两国军官向蒙哥马利遗体鞠躬致敬的照片;另几张是蒙哥马利出殡时的场面,整整1800人的德国仪仗队,前面是72辆坦克开路,全是令英军望而生畏的虎式坦克,中间是覆盖英国国旗的灵车,共有8位高级军官扶灵,4名是英军军官(包括拉姆斯登),德国方面则出了4个元帅(凯特尔、凯塞林、隆美尔和古德里安),传单特意注明前后两任非洲军指挥官均在扶灵之列,后面全是重要人物组成的送葬队伍,包括德国元首、意大利领袖、埃及国王和首相、伊拉克总理等等,整体规格堪比国葬,哀荣已极!

传单下篇则是另一篇报道——《有些人还活着,但他已死了》,用辛辣、讽刺的言语嘲笑英国中东战区总司令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配的照片也经过了精挑细选:一张是亚历山大港口码头上的缴获,那些堆积如山、甚至连包装都没来得及拆的物资很有视觉冲击力;一张是大军重重围困下的开罗城,守军将士绝望而孤独的身影,画外音做了说明“……此时,他们的最高统帅早就乘飞机逃到了1000公里外的安全地带”;第三张是阿斯旺兵变的照片,两支打着米字旗的队伍针锋相对、怒目而视,神通广大的盖世太保甚至拿到了亚历山大和特德两人狼狈不堪从新西兰宪兵刺刀阵下走过的照片并刊登了出来。

这些消息和照片全是英国报纸上看不到的,当英伦媒体还在一个劲吹嘘“英勇抵抗”、“浴血奋战”时,德国人已将事情真相捅了个底儿掉。普通民众当然有是非观念,但这不等于他们不想看到真实信息——愈是政府想隐瞒的,民众愈感兴趣。尽管警察竭力封锁、扼杀传单传递,但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不胫而走。

很多人一边看,一边还情不自禁地念叨戈培尔博士亲自操刀为调侃亚历山大上将而写的那首打油诗:
首节 上一节 189/10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岳父大人叫吕布

下一篇:近身狂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