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铁十字

铁十字 第210节

“陆基战斗机和舰载战斗机(也配置在陆地机场上)一共损失52架,其中47架在空战中被击落,5架在地面或起飞阶段被击毁,约有33名飞行员成功跳伞,目前搜救成功者17人,其余人员失踪,另俘获日、德飞行员各两人,我机场被全面摧毁,油库、弹药库发生大爆炸,损失极大,唯有地下深埋的3号油库安全。机场守军、地勤与其他人员伤亡400余人……”

“在港口停泊的军舰、运输舰或商船全部被击沉,暴怒号航母堵塞了航道,目前已成功救援海军官兵和水手2000余人,估计在空袭中失踪、阵亡的人员不少于2000……”

“码头、近岸工事遭敌重点攻击,大约24门中大口径高射炮被摧毁,剩余防空火力大约还有12门,40mm和20mm小口径高射炮群剩余一半,整体伤亡超过700人,码头各物资仓库共有49个,其中17个完好无损,被废墟掩埋,仍可抢救的14个,其余仓库完全毁灭或尚在中起火,其中2号弹药库、5、6号两个汽油、柴油库被摧毁,1号重油库正在起火,目前无法援救……”

“各地面部队基本都进入防空工事躲避,暴露在地面的坦克、装甲车、火炮与高射炮遭到敌军进攻,损失轻微,总体伤亡不超过100。”

“雷达站、通信枢纽遭到破坏,目前正在抢修,供水、供电设施基本完好,但医院人手不足,药品、血浆供应短缺,急需援助。”

艾森豪威尔刚刚命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挽救伤员,凄厉的警报声重新响起,第二波空袭部队又来了,这次重点是近岸各防御工事、炮台与各仓库与建筑物,在500甚至800公斤航空炸弹的攻击之下,各处防御工事被一扫而空,蒙巴萨彻底变成不设防的状态。

下午3时许,空袭飞机刚刚退走,设在山顶的观察哨惊恐地发现,黑面上出现了一片黑压压的军舰,正以较快速度向港口扑来,接到警告的地下指挥部内乱成一团:德国人要强行登陆?

还没等他们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庞大的轴心联合舰队炮击编队已抵达了指定位置,在25000米的距离上,炮击以武藏号460mm口径主炮为引导率先发起,担任炮击舰队总指挥的是意大利海军司令伊亚金索海军上将——在三国联合舰队编成时,为平衡三国关系,一致决定由堀悌吉担任总指挥,里希特霍芬担任海军航空兵总指挥,而以伊亚金索担任炮击舰队总指挥。虽然这样的人员配置与指挥能力未必是最强的,但至少三国间的平衡掌握得很好。

维内托号战列舰上,伊亚金索正有条不紊地为各舰分配炮击目标,因为日本战列舰的炮弹没法获得补充,只能象征性地打7-8轮齐射,炮击主力由意大利人担当,在塔兰托、马塔潘角等多次海战中铩羽而归的意大利海军终于等来了扬眉吐气的时刻,三艘利托里奥级战列舰共27门381mm口径主炮猛烈开火,德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官克兰克上将(他因黑海战役、北非登陆战役有功,已比历史提前几个月晋升为上将军衔)指挥的斯特拉斯堡号战列巡洋舰随后也加入炮火大合唱的队伍,然后是各重巡洋舰203mm舰炮依次开火。

由于蒙巴萨港口炮台实力不强且在第二轮空袭中大部被摧毁,炮击舰队放心大胆地逼近进攻,从25000米开始,一直打到距离港口5000米为止,在水上飞机引导下,炮弹落点十分准确——港口沿海20公里的地带化为一片废墟,各种建筑物、炮兵阵地和具有军事价值的地点都被中大口径炮弹洗礼了一遍,就连深埋在地下的油库和电话线也被超重口径的炮弹掀出来摧毁。到这时,艾森豪威尔终于明白瓜岛守军遭遇舰炮密集轰击、伤亡过半的场面是怎么一回事了。

第15章 蒙巴萨(完)

在铺天盖地的炮火覆盖之下,原本隐蔽在各工事群中的英美地面部队也出现了大量伤亡,重达30多吨的谢尔曼被大口径舰炮火力命中后直接被打回零件状态,重量更轻一点一些的灰狗装甲车们则被高高掀起后又重重落下,四周一片残肢断臂。

蒙巴萨周围一共有3个美国师和一些英国驻军,其中还包括了美国第一装甲师,英国驻军还好,美国部队根本就没到蒙巴萨的准备,无论宿营、驻地、工事都是临时搭建起来的,很多部队直接就住在离港口不远的民房中。原指望从南非出发的运输船队能给这些部队带来翘首以盼的物资和材料,但莫桑比克海峡一战以后,这个愿望也成为了泡影。部队不但因物资和工程器械不足而无法构筑大规模工事群,而且哪怕能构筑起来,陆军工事最多也就能对付150mm口径级别的火炮,哪里能扛得住动辄203mm甚至305mm口径的火炮,如果不是因为日本舰队因为弹药储备不多而没有放开手脚轰击,这些工事群一个也活不下来。

艾森豪威尔所在的地下防御工事是整个蒙巴萨最坚固、最隐蔽的地下掩体,前后经过十多年建设,但在如此声势浩大的攻击面前,让人仍觉得很不安全,一声声震天的轰鸣、一阵阵令人心悸的震动从四面八方传来,所有躲避在里面的人员都是脸色苍白,心头提到了嗓子眼,生怕下一秒就会有炮弹落在自己头上。

“真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如同一头鼹鼠一样躲在地下,瑟瑟发抖地等待命运裁决。”艾森豪威尔自我解嘲般地对众人说道,“幸亏炮弹不认识军衔,否则现在一颗炮弹下来不知道能炸死多少将军。”

对格调这样冷的笑话,没一个人能笑得出来,大家忍不住翻起了白眼,只在心头哀叹:“我们的海军在哪里?我们的舰队在哪里?”

“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就这么看着德国人和日本人在印度洋大开杀戒而无动于衷么?”怀特上校对着艾森豪威尔怒火冲天地问道,“如果他们不愿意投入海军力量,为什么要让陆军到这里来送死?难道仅仅因为我们不如海军高贵?”

“会来的,只是需要等待。”

“等待?”怀特的怒火更甚,“是一周?一月?还是一年?我他妈连一分钟都不想多呆下去了……”

这句话艾森豪威尔没办法回答,因为他知道,别说一月,最近三个月之内恐怕都指望不上援军——大西洋舰队实力孱弱,目前只有3艘老式战列舰,在突击者号沉没后,连一艘正规航母都没有了,只有拿那些速度慢、载机少、防御弱的护航航母凑数;而太平洋舰队仍远在东南亚作战,好不容易下水投入战斗的军舰,包括去年12月底服役的埃塞克斯号航母、1月上旬服役的独立号轻航母,2月下旬即将服役的衣阿华战列舰都已预定给了太平洋舰队,用于顶替英国抽回的海军力量,只有独立级2号舰普林斯顿号航母才会在2月份末服役后配置给大西洋舰队,等他们形成战斗力,最起码也是4月份的事情了,能在5月份看到新成军的舰队前来增援已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总统口口声声说“欧洲第一”,可现在实际情况是盟军在欧洲的海军力量并不强,也不知道欧洲第一靠什么来保障?艾森豪威尔心里觉得阵阵发苦,又不便在下属面前表现出来,便转移话题问道:“观察哨还在运作么?敌军有没有开始大规模登陆?”

怀特愤愤不平去摇电话,尝试了半天结果只能无奈地摇头,线路根本不通,最后没办法决定派几个机灵的士兵去地面观察一下情况。

艾森豪威尔猜得不错,德军确实在准备登陆,动用的是从非洲军抽调出来的5个营,其中包括一个装甲营、一个装甲掷弹兵营、2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同时再配上海军部分力量,按照凯特尔的规划,今后将以他们为核心组建海军陆战旅。但他们拟登陆的地点并不是蒙巴萨这个港口,而是在蒙巴萨南部100多公里的奔巴岛和200多公里之外的桑给巴尔岛,这两个岛屿如同两把匕首,一把顶住了肯尼亚,一把顶住了坦噶尼喀。

在坦噶尼喀曾作为东非德国殖民地时,桑给巴尔就是英国占领地,用来严密监视德国殖民地的行动,现在趁着大英帝国力量空虚,霍夫曼准备派遣得力力量占领下来,后续设想将在3-6个月内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海空军基地,用于向南非和中非渗透的桥头堡。

在进行一系列夺岛作业计划时,最高统帅部包括海军内部有过争论,认为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地方上设置如此众多的基地非常危险,等于是一个个孤悬海外的被攻击点,一旦英美海军联合发力,这些岛屿将很快被攻陷,其下场会重蹈一战海外殖民地被敌方全面占领的覆辙。但霍夫曼力排众议,坚持推动这一扩张方针,他的理由很简单:

“现在是英美海军虚弱期,他们不但要在太平洋应付日本海军,更要保护大西洋交通线,还要在印度洋执行进攻任务——这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能力,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有利时期扩大我们的势力。这些岛屿和基地无论将来如何,至少目前会是我们深入大洋的桥头堡,他们要想夺取必须为之付出高昂代价,而且还能大大拖延他们向欧洲大陆进攻的时间——你们愿意他们首先把攻击力量释放于外围还是我们的核心?”

这样的问题当然不必选,在以英国为基地的美国战略轰炸受到极大遏制后,如果再能争取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施佩尔就有充足把握完成欧洲各主要工业国的生产能力整合,至少德国内部和德意轴心一体肯定是能完成的,这就能为持续作战并取得最终胜利奠定基础。

至于英美置大西洋、太平洋于不顾首先将进攻矛头指向印度洋的可能性虽然存在,但在霍夫曼看来却并不大,因为德国海军很快就要发动声势浩大的大西洋破交战,除非英美有能力完全摆平大西洋,否则印度洋始终是第二方向——没有印度洋的航线,英国也许会失去殖民地的物资,但如果没有大西洋航线的供应,英国就失去了胜利的希望,甚至连3个月都撑不下去,别的不说,光石油短缺就弄死英国了。越早动手实施印度洋布防就越能打造坚固壁垒,将来英美付出的代价就越大,现在英美海军处于大爆发前的低潮期,而轴心联合舰队在印度洋的控制力却达到顶峰,借助这一波攻势建立起来的基地只要有3-6个月的发展时间,前景会非常乐观。

根据这一计划,德国地中海舰队的使命与职责便确定了下来,地中海舰队将在适当时机升格为南方舰队,以埃及亚历山大港为基地,以亚丁港、吉布提、阿巴斯港、苏丹港、索科特拉岛、桑给巴尔岛和奔巴岛为重要据点,近期目标是保障中东、北非地区的海上安全,确保从波斯湾到红海的运输路线畅通,同时想办法截断印度洋英美运输路线,中长期攻略目标则牢牢锁定在了南非身上。

为这个目标,凯特尔不得不答应继续由最高统帅部协调抽调空军力量并拨款在岛上新建防御体系。

傍晚时分,艾森豪威尔没等来德军登陆的消息,却收到了奔巴岛和桑给巴尔岛相继失守的消息,所有人都是一片面如死灰,控制这两个岛屿后,蒙巴萨方向的盟军在有足够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之前就别想指望有运输舰能靠岸了。而距离最近的马达加斯加岛远在1300多公里之外,难道将来所有物资补给都要靠运输机?

艾森豪威尔强打起精神,对这批手下说着自己也不太相信的话:“德国人、日本人实力不足,所以他们不敢现在来蒙巴萨登陆,我们还有一点时间,要相信伦敦和华盛顿是不会抛弃我们的……”

有人结结巴巴地问道:“长官,我们还能维持,巴顿将军那边可怎么办?”

“让他们正常行军,注意远离舰炮和敌机攻击范围……”艾森豪威尔叹了口气,“先生存下来再说,这比所有反攻都重要。”

就在蒙巴萨指挥部沉浸在一片愁云惨雾中时,武藏号司令塔内也没有胜利之后的欢喜,气氛同样十分严峻,大部分军官都收到了一个如同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昨日夜间,布干维尔岛近7000守军全体玉碎,该岛失守!

“长官……”

“长官!”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久久凝望窗外的堀悌吉的背影,渴望能从他口中得到不一样的回答——立即回国与英美交战!

但转过身来的堀悌吉收起了黯然神伤的眼神,用坚定的口吻说道:“按原计划去意大利补给、维护,南洋诸岛守军的牺牲希望大家记在心里,我们会有机会给他们报仇的。武藏号再打一轮齐射,为勇士们送行!”

“轰隆!”

第16章 俄罗斯的冬天(1)

约瑟夫-斯大林同志站在巨大的地图前,关注着最新标注的敌我动态,久久凝望出神,偶尔还能听到发出的一丝叹息声。

大战的日历终于翻过了1943年,德军与盟军在非洲与中东战场打得火热,但在苏联战场上却再度沉寂下来。如果是以往,他巴不得有这样的喘息之机,以便能让伤痕累累的红军获得休养生息的时间,但现在充满他内心的只有焦虑和惶恐。

冬天照理是红军发动反攻的好日子,在1941-1942年的第一个冬天,红军凭借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顺利地将德军击退了250-350公里,取得了盟军第一次胜利,1942-1943的第二个冬天他本也想如法炮制,同时把进攻重点放在了顿河前线,但却在南方集团军群前面连连碰壁,虽然这两个月的损失也不小,但与战争初期特别是夏季德军进攻时的损失比较起来,红军实力并没受到伤筋动骨的损害,但反攻就是打不下去。

实际上,从9月份开始,德军就在为冬季防御做准备,不但调集、补充了大量冬季作战物资,还放弃了众多突出部地段,尝试拉平战线,甚至面对斯大林格勒这样诱人的目标都主动撤退,夏秋之交的德军局面看上去被动了一点,但整体实力并未受影响,反而大大增强了自身防御能力,将红军的追击和反攻打得粉碎。从11月份开始,通过连续的沃罗涅日进攻战、大河曲部之战和随后的顿河前线拉锯战将红军在夏秋之交囤积的兵力和物资消耗得一干二净。这一切都迫使斯大林只能一方面调集远东力量向西转移,另一方面将好不容易筹集起来的后备力量也用于弥补一线损失。

红军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虽然维持着超过敌人的优势兵力,但面对德军的坚固防御体系和灵活的机动防御就是打不过去。曾经轰轰烈烈的“天王星计划”最后无疾而终,以围剿霍特集群为目标的“土星计划”虽然仍在实施,效果也并不太好,前期几次试探性进攻均未取得成效,不但损失了相关装甲兵力,而且还造成了内部对虎式坦克的恐惧,这种动辄打出10:1以上交换比的重型坦克成了苏军坦克部队挥斥不去的噩梦,面对越来越多的德国重装甲营——曼施坦因现在有4个重装甲营,红军坦克旅已不能安全地独立行动了,必须抱成团按坦克军规模行动才能展开作战,但这样大大削弱了自身的机动与灵活,也是造成作战不利的根源所在。
首节 上一节 210/10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岳父大人叫吕布

下一篇:近身狂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