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铁十字

铁十字 第36节

“7000马克?”众人大惊失色,这价格远远低于他们的想象,不说坦克,就是比目前最便宜的装甲车价格也低得多,顶多就是一门75mm反坦克炮的价格,施佩尔笑了起来,“15枚火箭才抵得上一辆4号坦克,但我不认为一辆坦克可以顶住15枚载人火箭的攻击。”

“嗯,那叫饱和攻击。”霍夫曼大笑起来,“诸位,请想象一下成百上千载人火箭对美国军舰和坦克发动袭击的场景,想想都有点激动人心呢……”

第6章 其他项目

众人一致为这个天马行空般的创意给折服,纷纷开始自行想象元首刚才描绘的画面,达尔格斯中校牢牢将“饱和攻击”的字眼记了下来,最近元首总在不经意之间流露出很多新词汇,第一次听的时候感觉陌生与诧异,但再思考一番又觉得很有说服力与概括力,说明元首不仅站得高望得远,更有常人所不及的创新力与洞察力。作为一名有上进心的副官,他决心将元首的思想记录并传播出去,他相信戈培尔部长一定会对自己刮目相看的。

间谍风波就在谈笑风生间解决了,这次特殊的遭遇再加上V1火箭的特征也基本决定了其不可能大量生产、起码在德国不会大规模生产的命运,霍夫曼决定把这包袱甩给疯狂的日本人,一来可以给美国人添堵,二来也能从日本换点真金白银,别的不说,让日本用潜艇运点钨、锡、橡胶等材料过来都是好的。

看了两个试验项目后,接下来的项目介绍就只有理论介绍与静态模型展示了,哪怕真有实物可以操作,刚刚逃过一劫的多恩伯格也不敢再拿出来显摆。

“元首请看,这是火百合(Feuerlilie)火箭项目的模型。”

多恩伯格领着众人到了第三个项目试验基地,“起初它是帝国航空部(Rlm)用于研究高速飞行的项目,在接到研制有关防空火箭的任务后,该项目主要负责人布劳恩博士和布泽曼(Busemann)博士一致决定将其按照防空火箭来设计,目前它有两种设计型号,分别是F25和f55(数字代号代表以厘米表示的弹体直径)。”

布劳恩解释道:“虽然共享一个代号,但两者其实是不同的产物。F25采用固体二乙二醇醚火箭引擎,工作时间6秒,预计推力500公斤。我们将其设计为既能从倾斜发射架上发射,也能从飞机上发射的跨音速火箭。从我计算的结果来看,它担任防空任务还有很大不足,他的最高速度约为950公里/小时,但射高只有3000米——这大大低于大多数轰炸机常规突袭高度。”

F25最初只是一枚探空火箭,其研发目的是为了收集跨音速区的气动数据,为向军备部争取经费和项目支持才按防空火箭的性质靠拢,不过布劳恩的动作不慢,不仅制作了模型而且还为战斗部和引信预留了位置。出现在霍夫曼眼中的静态模型为是一个细长的圆柱形弹体,长2米,预计重120公斤,后掠形弹翼位于弹体中部,翼尖处有小翼,单片尾翼上装有水平翼,上面的舵面负责控制火箭的飞行姿态。

F55的模型看上去就要粗壮得多,它长4.8米,外形与F25既有相似也有区别——无尾式造型,弹翼被置于末尾,翼尖也有小翼。按布泽曼设计为超音速火箭,使用一台液体燃料火箭,设计射高5000米,最大时速约1400公里/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F55的火箭发动机是康拉德(Conrad)博士设计的,他同时也为‘莱茵女儿’(Reintochter)的两款火箭设计了发动机。推力大约能达到6.5吨,不过工作时间短了一点,只有7秒钟,这也是为什么火箭射高一直不尽如人意的缘故。”布劳恩知道无论是F25还是f55,担任防空任务都存在射高不足这个显而易见的缺陷,末了还特意捧了一下对方,“康拉德博士设计的两款型号研制进度比我们要快,指标也更成熟一些。”

霍夫曼是知道康拉德大名的,历史上要不是他在空袭中死于非命,第三帝国在这个领域的研发工作进展还会更大,于是热情地与对方握手,康拉德显然很感激布劳恩的推荐之功,便笑着解释道:“布劳恩博士主要把精力都放在A-4火箭上了,他研究火百合只不过是为了项目配套而顺手为之,而‘莱茵女儿’却是莱茵金属公司一开始就按照防空标准去研制的,故而进度要快一些。它同样有R1和r3两种型号,其中R1型是两级固体燃料,R3型是液体燃料加固体助推器。”

顺着他的介绍,众人考察了“莱茵女儿”的模型,这个有着如同花瓣一样弹翼的火箭造型看上去要优雅得多,在弹体下端有四片尾翼,中部有六片稳定翼,头部有四片操纵翼,总长5.74米,最大射高6000米,采用无线电指令控制,翼尖带有发光装置以方便操作人员目视遥控。

参观到最后,除了模型作品外霍夫曼等人还听取了一些尚未最后定型或尚存于图纸上的项目,比如由瓦格纳博士主持设计的Hs117地对空火箭(内部代号“蝴蝶”),这也是一种两级发动机火箭,初级助推系统用固体燃料,1750公斤的推力使火箭能在四秒钟内达到1100公里的时速,次级主推系统用液体燃料,发动机还在考虑采用宝马Bmw109-558或者walter109-729型号。总设计长度4.3米,重量420公斤,升限11000米,但战斗部只有25公斤。

比如理查德·沃格特(Richard·Vogt)博士主持设计的、用于对付英国雷达站的反辐射(雷达)滑翔炸弹——Bv246,内部代号“冰雹”。这种炸弹有一个十分简洁的外形,雪茄形的机身,修长的双翼与正常布局的尾翼。在设计中两片长长的主翼是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目的是利用重量大的特点确保炸弹和载机分离时干净利索,避免相互干扰引起危险。飞行过程拟采用无线电指令控制,最大打击距离在150公里以外,与已研制成功的Hs293反舰滑翔炸弹采用的同一个思路,无非是导引头与引信有所区别。

又比如瓦尔特·蒂尔博士在A-4火箭基础上研发的“瀑布”防空火箭,尺寸、飞行时间均小于A-4,但最大射高可以超过15000米,按照蒂尔博士的发展思路,在发射初期火箭速度较慢的时候由地面操纵手目视操纵,通过调整尾喷口的四个石墨燃气舵控制其概略射向;飞行中段用两台地面雷达分别照射目标和火箭,用计算机解算方位差后发出无线电指令,使火箭沿目标照射雷达波束飞行;飞行末段则使用无线电近炸引信和红外引导头控制火箭飞行。

除这些比较成型的项目以外,还有一些研究人员林林总总报上来的预备项目,其中包括Bv143空对舰火箭,这是类似于V1的海上版,弹体下按照一条触臂以保证火箭始终在离海面2米的高度飞行;又如Hs298火箭,是以“蝴蝶”为基础的空对空型号,拟采用无线电指令控制,也考虑发展线控型号,同样采用25公斤重的战斗部。

霍夫曼发现这些项目很全面,包括地对空、空对地、空对空、空对舰、地对舰、地对地、反辐射、反坦克等多种类型的火箭都在开发过程中,几乎涵盖了后世出现的各种类型,进度不一而足,有些已基本接近完成,有些还停留在试验论证阶段,还有一些干脆还是设计图纸的产物。但无论何种设计与发明,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甚至是独一份的,他为之感到骄傲。正是基于这份探索和成就,真实历史上美苏两国在瓜分第三帝国的遗产上建立起了庞大的导弹库、发展了可观的卫星与空间产业。为打赢这场战争并继续占领世界科技的领先点,他决意将他所了解到所有关于导弹的知识都告诉这些科学家们,虽然他的研究能力比不上其中任何一位普通工程师,但论起对导弹体系的梳理和未来发展的描述,他才是这个世界的权威。

明确元首要干什么的多恩伯格立即找了一个大型会议室,并迅速按照学术交流的方式为霍夫曼布置好了话筒与黑板,望着台下黑压压一片第三帝国的科研精英,霍夫曼拿出当初在陆军武器局技术论证会议上的架势开始讲解起来。

第7章 导弹的现在与未来

“今天听了很多、看了也很多,总体而言我是满意的,除了一点小插曲。”听到这里,知情不知情的人都将眼神都投向多恩伯格,后者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好在霍夫曼没有点名批评他的意思,反而主动为他开脱了一番,“试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在发展科学技术道路上没有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就无法取得最终胜利。我只担心安全事故所带来的危害,在座都是德国精英科学家,身上担负着德意志民族的未来,损失任何一个都让我无比痛心,希望你们时刻注意安全,类似于今天这样的事件虽然发生概率不高,却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所以请务必认真对待。”

霍夫曼对待安全的态度是极其认真的,不仅体现在一再强调日常研究与管理过程中注意安全的细节上,还体现在他准备给基地强化一系列防御的措施中,他不想让历史上佩内明德遭遇英美空袭而导致严重损失的情况重复发生。在刚才与施佩尔短暂的交流中,他除了要求继续扩大基地范围外,还将兴建大规模的地下防空掩体与生存系统、海滨码头与潜艇洞库,还准备单独设立警戒区并调集高射炮和战斗机部队进驻,并点名这些建筑工程让鲍曼负责,理由是鲍曼过去督办元首官邸和大型指挥部修建颇有心得。

这些新建项目无疑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霍夫曼看来都是值得的,施佩尔没有多说,只认真负责地记载了下来。

“首先我必须引入导弹这个概念,有没有可靠的制导系统我认为是区别火箭和导弹的本质区别。”霍夫曼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空军正在试验的大型火箭弹、陆军已投入使用的火箭炮同样是发射火箭,但他们的弹道完全不能精确制定,因此是概率武器或者叫面积杀伤武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炮弹,而只有装备各种制导系统,能精确实现点对点打击的火箭才能称得上导弹——后一种是我们需要花更大力气研究的东西。”

台下坐着的都是佩内明德各个项目组的专家,他们的态度很兴奋,但并不认为元首能在学术上讲出什么大道理来,因此给霍夫曼的热烈掌声更多是礼节性的,但霍夫曼并没有认真去分别其中的不同,继续说道:“按照我的想法,导弹按不同的用途可划分为不同类型,包括地对空、空对地、地对地等,也可以按照飞行距离的长短划分为短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等,虽然目前飞得最远的A-4火箭也只能飞200公里,但我相信15年后一定能够开发出直接从欧洲打到美洲大陆的洲际导弹;还可以按照飞行方式区分为巡航导弹与弹道导弹,前者在离地不高的大气层内依据地势飞行,后者需要冲出大气层并进行再入式飞行;按照发射平台的不同可以分为陆基、空基、海基等,陆基既可以在固定的发射架、发射井内实现,也可以通过大型装载货车或火车进行机动发射,海基既可以从水面舰艇上发射,也可以从水下用潜艇发射……”;

多恩伯格悄悄对布劳恩说:“不是说元首是学绘画出身的么?刚才这番话听了之后我觉得很有道理,体系和架构都十分清晰,里面的导弹世界元首仿佛亲眼见过一样。”

布劳恩微微一笑:“我认为元首对这个世界有着远超于一般人的理解和认识,他刚才讲述的东西我很大程度上会变为现实。”

“今天我想重点谈一下我对防空导弹的理解和要求,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学者们被元首的开场白给镇住了,他们或许明白自己目前所研究的东西是什么,但从来没有人像霍夫曼这样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导弹应该是什么、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对有关防空导弹的具体内涵更感兴趣,纷纷竖起耳朵听下去,“防空导弹第一要求是距离,它的主要作战目标是敌人的轰炸机,鉴于英美四发重型轰炸机的威胁,今后导弹的发射高度应该在10公里以上,最好能逐步改进到15公里——因为飞机也会越飞越高;第二是便利程度,今天视察完基地我明白了固体燃料与液体燃料的巨大区别,如果液体燃料必须临时注入且不能长久储存,它们容易错过作战机会,因此更适用于打击固定的地面目标,

而多变、快速的目标应该由采用固体燃料作为动力的导弹进行打击;第三是制导体系,应当充分发展多种形式的引导系统,可以是光电、可以是声音、可以是红外、也可以是无线电近炸,也可以是磁力,总而言之要让导弹在准确对准目标爆炸而不是盲射;第四是威力,威力取决于导弹的弹头与战斗部,直接与体积成正比,我知道科学家们为保证威力希望将导弹制作得越大越好,那样不但可携带更多的炸药也有更多的燃料,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大体积带来了部署与发射的笨拙,一方面弹体做得很大影响了发射效率与速度,另一方面影响了弹药与目标的密度比例,我们应该追求合理的杀伤距离,一枚合格的防空导弹我认为有几十公斤的弹药量就足够了;最后是制造成本,我们制造的武器应当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足够低廉,用几枚、几十枚去拼一架轰炸机仍然是合算的才符合要求,那才有持续作战的可能,如果导弹比轰炸机还贵,则作战效费比就太低了,就算是百发百中的导弹也会使我们在经济上很快破产——毕竟美国人比我们有钱的多。”

大家全都笑了起来,全场给予热烈的掌声。

“除防空导弹,我们还需要各种各样的其他导弹,比如空对空导弹,这是给战斗机使用的,用于较远距离时杀伤敌机;比如空对舰导弹,可以有效取代目前的俯冲轰炸功能;比如反辐射导弹,可以利用雷达波的特点设计专门用于对付雷达站的导弹。”霍夫曼点出了调整的意义与目标,“鉴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我认为需要对繁杂的项目进行整合与调整,对那些用途重复、立项要求与发展思路不一致的项目尽快予以整顿,今后不再单纯以公司为单位进行项目申报,建议所有项目组或课题组的成员由跨机构、跨公司但同领域的专家组成,每个项目组都应该明确自己专注的方向是什么,这些工作统一由军备部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被空军、陆军分割管理。有一些项目,比如梅塞施密特的Me-163火箭截击机项目的技术力量就可以吸收到防空导弹项目中来,建议各位专家特别是首席专家把研究重心放在自己的核心领域以取得突破性成果。此外在项目运作中要善于吸收利用已经取得的成果,推动材料、燃料、发动机、零配件的通用化,尽可能采用成熟产品——导弹研究也可以按照流水线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佩内明德今后是我们最重要的导弹基地并承担主要科研任务,你们可以在燃料、弹体材料、发动机、制导系统等各个领域实现分工合作,尽快吸收已成熟的设计与试验,帝国军备部将以项目为单位进行资源拨付,我希望能够在12个月后看到一批革命性的成果。”

布劳恩对康拉德苦笑:“元首这是在批评我而表扬你。”后者微微一笑,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表示安慰。

“对这次试验成功的菲施勒Fi-103火箭项目和a-4火箭项目,我建议更名为V1导弹和v2导弹,命名的寓意是复仇者兵器1号、2号。”霍夫曼挥舞着拳头,“这将是我们的战略武器,将会令敌人在他们面前瑟瑟发抖。”

台下所有人都站起来热烈鼓掌,情绪十分激动。

康拉德也站了起来,但他的书生气发作了,疑惑地问多恩伯格:“元首刚才不是说不准备制造V1而是交给日本人发展吗?即便是V2,他也建议我们继续研制,还不到大规模生产的时候,怎么……”

“哎,您还是专注于搞火箭发动机吧,这种政治欺骗不是你我可以理解的。”布劳恩俏皮地朝康拉德眨着眼睛,抢先回答到,“谁知道我们这里有没有英国间谍,元首这话可是说给他们听的。”

康拉德怔了一下,然后又瞥见在一旁佯装挥动拳头要揍人的多恩伯格,终于会心地笑了起来。

第8章 佩内明德精神

“诸位,现在是战争时期,导弹当然要为战争服务,因此弹头里安装的都是爆炸物,但导弹今后也可以为发展和平事业、探索太空而努力。”霍夫曼话锋一转,又开始描绘起未来的场景,“如果我们把高效率通讯装置通过火箭发射出去——那就是人造卫星,因为它可以在克服地球引力的前提下围绕地球不停旋转并向全球传播信号,让世界各地都可以同步听到广播和电视;我们也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安装侦查系统,他可以定时定点出现在敌人头顶并监控战场情况,那就不用再费心地安排侦察机了;我们还可以利用火箭实现飞出大气层的载人飞行,甚至还能让人类登上月球;我们还可以在天空中设置独立的观察站以避免地面因素的干扰,还可以直接从空中对地面进行勘探以帮助我们发现地下埋藏的矿产……以前的战争是平面的,双方只在陆地或海洋上厮杀;几十年前有了飞机和潜艇,战争就发展成三维立体了,以后战争的宽度、广度、深度、强度将会以新的方式拓展,很可能不再有前方与后方的区别,不再有时间和空间的间隔。战争如此,和平年代也会如此,战争往往能比和平更能推动时代的发展。我们将在战争结束后开辟探索太空的新纪元,德意志未来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霍夫曼兴致勃勃地讲了两个半小时,将他穿越前世界的航空航天事业简要勾勒描绘了一番,听得台下所有人如痴如醉,所有人都明白元首描绘的是未来,但他们确信这个未来并不是幻想而是一个可以逐步实现的过程,关于“德意志未来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话牢牢印在他们的脑海中不可磨灭。

时隔多年之后,霍夫曼这番即兴演讲被宣传部长戈培尔吹捧成《元首在佩内明德导弹工作座谈会议上的讲话》,并概括提炼出“佩内明德导弹研究精神”,要求政府各机构、各大学、各科研组织予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执行,官方还在每个逢十周年的日子举行专门纪念活动,以便将“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世世代代传递下去”。在50周年时,第三帝国邮政部门还发行了专门的纪念邮票,背景就是佩内明德基地在战争及战后初期开发的主要导弹,而面值最大的那一张则重现了元首讲话场景。

这当然是过于拔高了,但对参加过会议的科学家特别是几个主要首席科学家来说,却并不反感宣传机构这种腔调,反而日后在各个场合表达自己能亲身参加这个会议的荣幸。第三帝国首席导弹权威、后来担任过大德意志科学研究院与全欧科学研究院院长的布劳恩博士在晚年亲自撰写的回忆录中高度评价了霍夫曼的即兴演讲,认为这个讲话是“天才般地、极富预见力地”,元首“全面、科学、创造性”地推动了第三帝国乃至人类导弹和火箭事业的发展,元首在那次会议上的讲话内容很多已变成了现实,更多的即将变成现实,甚至于第三帝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几乎就是按照元首指导的方向那样发展下去的,连半点儿偏离都没有——仿佛世界本来就应该是这样一般。

“元首,您对于导弹真有这么大的信心。”在第二天回去的路上,狂热劲头褪去之后持怀疑态度的人不少,但只有施佩尔敢提出这样的问题。

“施佩尔,你听我说,别看现在导弹还不起眼,似乎是传统武器一个可有可无的跟班,可你仔细回顾从普法战争以来的各种技术兵器进步历程,你就会发现谁掌握了最新的技术兵器,谁就有可能获得下一次战争的胜利。坦克、飞机的角色在上次大战中还很孱弱,似乎还是其他装备的累赘,但在这次战争中他们已扮演了举重轻重的角色,如果我们没有在这个领域中积累的装备优势和战术优势,你以为我们能迅速赢得法国战役的胜利?”霍夫曼强调了一句,“帝国目前在导弹领域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发展优势,如果我们不抓住这种优势,不利用这种优势奠定我们在军事上的强势地位,如果还有下一次大战,别人就会拿我们自己发明的东西来对我们,那后果不堪设想,你可以想想坦克的例子。”
首节 上一节 36/10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岳父大人叫吕布

下一篇:近身狂兵

推荐阅读